玉米(Zea mays L.)是我国重要粮食作物之一。玉米弯孢叶斑病是目前我国华北、黄淮海和东北等玉米产区的主要病害之一,其主要致病菌新月弯孢菌[Curvularia lunata(Walk.)Boed.]是一种半活体营养型植物病原真菌。蛋白磷酸酶PP2C家族的成员主要通过催化蛋白质分子发生去磷酸化反应来调控植物的生长发育,响应外界胁迫,目前玉米PP2C家族基因功能的研究较少。本文通过系统分析玉米PP2C家族挖掘ZmPP2C26的启动子顺式结合元件存在防御与应激响应元件,基于本实验室玉米转录因子Zm ERF响应铁稳态抗弯孢叶斑病的研究基础,探究ZmPP2C26与Zm ERF172和Zm ERF211的互作关系,阐明ZmPP2C26在调控抗病反应中的的功能,为玉米弯孢叶斑病的科学防控提供指导。主要结果如下:1.利用生物信息学分析玉米PP2C家族成员理化性质。根据玉米基因数据库(第五版)的生物信息学数据,分析发现102个ZmPP2C家族成员理化性质存在较大差异,其中ZmPP2C26属于PP2Cc超家族,为非分泌性非跨膜蛋白,不存在信号肽,亚细胞定位预测分布于细胞核中,其启动子中含脱落酸、茉莉酸、水杨酸和防御应激响应元件。2.明确ZmPP2C26参与抗病反应途径。本文以玉米自交系B73为背景selleck激酶抑制剂的zmpp2c26与新月弯孢菌CX-3互作体系,进行组织学观察玉米叶片活性氧变化,同时利用q RT-PCR检测zmpp2c26玉米突变体中活性氧生物合成基因RBOH4的表达,结果表明zmpp2c26对玉米新月弯孢菌敏感性增强,ZmPP2C26基因正向调控介导ROS的爆发和抗玉米弯孢叶斑病。3.明确ZmPP2C26与Zm ERF172和Zm ERF211的互作关系。利用q RT-PCR检测结果表明,zmpp2c26突变体中乙烯转录因子Zm ERF172和IDN-6556Zm ERF211下调。zmerf172和zmerf211突变体中的ZmPR1和ZmPR5基因表达明显下调,进而为了探究ZmPP2C26与Zm ERF172和Zm ERF211互作机制,利用酵母双杂交和双分子荧光互补技术验证ZmPP2C26蛋白与Zm ERF172和ZmPCR Primers ERF211蛋白互作。为探究ZmPP2C26-Zm ERF172/Zm ERF211参与抗病反应途径提供理论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