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的:探究下颌角弧形截骨术后效果以及长期稳定性,分析下颌角肥大复发的影响因素。方法:选取2018年1月1日至2020年12月31日于中MK-4827配制国医学科学院整形外科医院颅颌面二中心行“下颌角弧形截骨,下颌骨外板打磨手术”的患者,收集其术前、术后3 d及术后12个月拍摄的CT资料,采用Mimics软件进行三维重建测量分析,对比3个时间点下颌角区骨量,并分析术后骨量增生与TGF-beta/Smad抑制剂咬肌、翼内肌厚度的关系。结果:共有19例诊断为双侧下颌角肥大的患者纳入研究,患者术前单侧下颌角区骨量为(11.93±1.77)cm~3,术后3 d单侧下颌角区骨量为(7.72±1.60)cm~3,术后12个月随访单侧下颌角区骨量为(8.73±1.69)cm~3。对3组数据进行两两配对t检验得出,术后3 d相较术前下颌角区骨量明显减少(P<0.001),术后12个月相比术后3 d下颌角区骨质出现明显增生(P<0.001),但术后12个月相比术前下颌角区骨质仍显著减少(P<0.001)。此外,对下颌角区骨质增生量与该Intradural Extramedullary处附着咬肌、翼内肌厚度采用Pearson相关性分析显示,骨质增生量与咬肌厚度呈显著正相关(r=0.560,P<0.01),与翼内肌厚度无明显关联(P>0.05)。结论:下颌角弧形截骨术可显著减小患者下颌角区骨体积,但术后会出现一定程度的骨质增生,这种骨质增生与该处附着咬肌厚度相关。
血管内膜增生过程中tiRNA-Gly-GCC调控血管平滑肌细胞表型转化的作用及机制研究
研究背景及目的:血管内膜增生(intimal hyperplasia,IH)是血管损伤后发生的结构性改变,同时也是血管重建术后再狭窄以及动脉粥样硬化(atherosclerosis,AS)的共同病理特征。血管平滑肌细胞(vascular smooth muscle cells,VSMCs)作为血管壁的主要组成部分,在IH过程中扮演着重要角色。当血管受损时,VSMCs由生理状态下收缩型转化为病理状态下的分泌型,伴随着其增殖、迁移以及分泌能力上调,过度增殖、迁移的VSMCs以及分泌的细胞外基质在血管腔内堆积最终形成血管新生内膜。转运 RNA(transfer RNA,tRNA)衍生的小 RNA(tRNA-derived small RNA,tsRNA)是由tRNA在特定条件下断裂产生的新型非编码RNA(noncoding RNA,ncRNA)。近期研究证实tsRNA具有调控基因表达的功能,参与肿瘤、心血管疾病、免疫、感染等MK-2206核磁多种疾病进程,但在IH过程中对VSMCs的功能调控及机制尚不清楚。因此,本研究旨在探究tsRNA能否通过调节VSMCs功能参与IH发生发展及其机制。研究方法:本研究通过血小板衍生生长因子(platelet-derived growth factor-BB,PDGF-BB)诱导人主动脉平滑肌细胞(human aortic smooth muscle cells,HASMCs)由收缩型向分泌型转化,tsRNA测序分析两种不同表型HASMCs中tsRNA表达谱,筛选出明显差异表达的tsRNA,并通过qPCR验证,选取tiRNA-Gly-GCC作为研究目标。利用qPCR实验验证tiRNA-Gly-GCC在AS患者与健康对照血管组织、血浆以及在大鼠颈LGX818临床试验动脉球囊损伤模型中的表达趋势。体外过表达/敲低tiRNA-Gly-GCC,检测HASMCs增殖、迁移、表型转化。生信分析预测tiRNA-Gly-GCC作用靶点,并通过双荧光素酶报告基因验证其相互作用位点。利用腺病毒过表达靶基因CBX3进行回复实验。应用antagomir tiRNA-Gly-GCC在大鼠颈动脉球囊损伤血管中敲低tiRNA-Gly-GCC,观察其对IH影响及其作用机制。研究结果:蛋白印迹(western blot,WB)实验结果表明体外诱导HASMCs表型转化成功。tsRNA测序结果显示tsRNA表达谱在两种表型的HASMCs中存在差异表达。qPCR实验表明tiRNA-Gly-GCC在分泌型HASMCs中显著上调且表达丰富,进一步研究证实tiRNA-Gly-GCC在AS患者血管组织、血浆以及大鼠损伤颈动脉中表达上调。CCK-8、EdU、WB实验以及细胞划痕、transwell实验结果表明过表达tiRNA-Gly-GCC 可促进 HASMCs 增殖、迁移、去分化。而敲低 tiRNA-Gly-GCC 则抑制HASMCs增殖、迁移,并逆转其分泌表型。tiRNA-Glybioorganic chemistry-GCC主要通过靶向CBX3调节HASMCs功能。在大鼠颈动脉球囊损伤血管中敲低tiRNA-Gly-GCC可通过CXB3逆转VSMCs分泌表型,最终抑制IH。研究结论:1.tiRNA-Gly-GCC在分泌型HASMCs、AS患者血管组织和血浆以及大鼠颈动脉球囊损伤血管中表达上调。2.tiRNA-Gly-GCC可促进HASMCs增殖、迁移、去分化。3.敲低tiRNA-Gly-GCC可抑制HASMCs增殖、迁移并逆转其分泌表型。4.CBX3是tiRNA-Gly-GCC发挥调控HASMCs表型转化的靶点。5.体内敲低tiRNA-Gly-GCC可通过上调CBX3,从而逆转VSMCs分泌表型,最终抑制大鼠颈动脉球囊损伤后IH程度。
经阴道彩超诊断子宫内膜病变的诊断价值分析
目的 探讨经阴道彩超诊断子宫内膜病变的应用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9年10月—2022年11月深圳市龙岗区第五人民医院收治的58例子宫内膜病变患者临床资料,患者入院时均进行经GSKJ4 IC50阴道彩超检查,以病理诊断结果为金标准,分析经阴道彩超对子宫内膜病变的诊断效果及与病理诊断结果的一致性。结果 病理诊断结果显示,58例患者中有25例为子宫内膜息肉,25例为子宫内膜增生,5例为黏膜下肌瘤,3例为子宫内膜癌。经阴Biomass valorization道彩超诊断结果显示,58例患者中有22例为子宫内膜息肉,28例为子宫内膜增生,CL 318952分子式5例为黏膜下肌瘤,3例为子宫内膜癌。子宫内膜良性病变的血流的阻力指数明显高于子宫内膜癌,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阴道彩超诊断子宫内膜病变的准确度、特异度、灵敏度、Kappa值均较高。结论 经阴道彩超诊断子宫内膜病变的准确率高,且操作简便、安全性高。
自拟健脾抗萎汤治疗脾虚络瘀型慢性萎缩性胃炎临床疗效观察
目的:通过观察自拟健脾抗萎汤治疗脾虚络瘀型慢性萎缩性胃炎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为治疗CAG提供新方案。方法:筛选2021年03月至2022年09月在湖北省荆门市中医医院脾胃科门诊与住院部就诊的90例脾虚络瘀型慢性萎缩性胃炎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45例/组)。对照组给予瑞巴派特胶囊联合枸橼酸莫沙必利片治疗,治疗组则给予健脾抗萎汤,两组均治疗3个月。治疗结束后,观察治疗前后慢性萎缩性胃炎患者中医症状、胃镜、病理改善情况,比较两组疗效及安全性差异。结果:1.两组在治疗过程中共剔除脱落5例病例,剔除脱落病例后,治疗组最终纳入42例受试患者,对照组纳入43例受试患者。2.基线比较: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病程、中医症状积分、胃镜及病理积分,均无统计CP-690550分子式学差异(P>0.05)。3.中医症状积分:与治疗前相比,治疗后两组患者胃脘疼痛、胃脘痞满、胃脘嘈杂、食少纳呆、倦怠乏力积分均下降(P<0.01);且与对照组比较,治疗组胃脘疼痛、胃脘痞满、胃脘嘈杂、食少纳呆、倦怠乏力积分下降更明显(P<0.01或P<0.05);而在面色暗滞方面,治疗组治疗前后对比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而对照组治疗前后对比,无统计学意义(P>0.05)。4.中医证候疗效:治疗组、对照组有效率分别为90.5%、74.4%,两组疗效之间具有显著性差异(P<0.01)。5.胃镜积分:与治疗前相比,治疗后两组患者胃镜积分均下降(P<0.01),且与对照组比较,治疗组胃镜积分下降更明显(P<0.05)。6.病理积分:更多与治疗前相比,治疗后两组患者胃黏膜萎缩、肠化积分均下降(P<0.01或P<0.05);且与对照组比较,治疗组胃黏膜萎缩、肠化积分下降更明显(P<0.05)。与治疗前相比,治疗后两组患者在下降胃黏膜异型增生积分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7.病理疗效:治疗组、对照组有效率分别为83.3%、62.8%,两组疗效之间具有显著性差异(P<0.01)。8.安全性:两组治疗过程中均未出现不良反应,治疗前后安全性指标未见异常。结论:与瑞巴派特胶囊联合枸橼酸莫沙必利片比较,自拟健脾抗萎汤在改善脾虚络瘀型CAG患者疗效更显著,可以明显改善CAG患者的中医证候、胃镜征象,在一定程度上可以逆转胃黏膜萎缩,改善肠化,延缓CAG进展。且在治疗过endophytic microbiome程中无不良反应,是安全有效的方药,具有一定的临床价值。
OCT和OCTA在早期慢性闭角型青光眼诊断中的作用
目的:使用频域光学相干断层扫描(SD-OCT)、光学相干断层扫描血管成像(OCTA)和Humphrey视野分析仪检测早期慢性闭角型青光眼(CACG)患者的视盘周围和黄斑区域结构变化、血管灌注以及视野缺损情况,比较结构参数和血管参数在正常对照组与早期CACG组之间的差异。通过比较OCT参数、OCTA参数与视野指标之间的相关性以及对比OCT参数和OCTA参数在早期CACG中的诊断效能、敏感度和特异度,以评价OCT和OCTA在早期CACG诊断中的作用。方法:本研究收集自2021年11月至2022年8月在我院就诊并确诊为早期CACG的31例患者(40只眼)作为试验组,同时选取24例(40只眼)健康人群作为正常对照组。所有纳入受试者均行眼科常规检查,包括视力检查、获悉更多裂隙灯检查、房角镜检查、眼压、眼轴、视野检查、SD-OCT和OCTA。其中,OCT参数包括视RAD001化学结构盘周围视网膜神经纤维层(cp RNFL)、旁中心凹区神经节细胞层-内丛状层(para GCL-IPL)和中心凹周围区神经节细胞层-内丛状层(peri GCL-IPL)的各象限厚度。OCTA参数包括各象限及平均视盘周围血管密度(cp VD)、黄斑区浅层血管密度,包括全区域血管密度(wi VD)、各象限及平均旁中心凹区血管密度(para VD)和中心凹周围区血管密度(peri VD)。视野指标包括平均缺损值(MD)。按照Hodapp-Parrish-Anderson(H-P-A)方法,将CACG患眼视野MD<-6d B作为早期青光眼组的纳入标准。最后对收集的数据进行相关统计学分析。结果:1.cp RNFL厚度、para GCL-IPL厚度和peri GCL-IPL厚度比较:早期CACG组的颞侧cp RNFL厚度、全象限para GCL-IPL厚度和全象限peri GCL-IPL厚度均明显薄于正常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2.视盘周围和黄斑区VD比较:早期CACG组的平均、上方和颞侧cp VD、黄斑区wi VD、全象限和平均peri VD均明显低于正常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全象限和平均para VD在两组间无显著差异(P>0.05)。3.结构参数、血管参数与视野MD值之间的相关性:cp RNFL厚度(下方和颞侧)、para GCL-IPL厚度(全象限)、peri GCL-IPL厚度(上方和颞侧)、cp VD(平均、上方及颞侧)、黄斑区wi VD、para VD(平均和全象限)、peri VD(平均和全象限)与视野MD值之间呈线性正相关关系(均为r>0.25,P<0.05),其中相关性最优的结构参数(上方para GCL-IPL厚度)比最优的血管参数(鼻侧peri VD)更高(r=0.61>0.56)。在视盘周围区域,结构参数与视野MD值之间的相关性与血管参数相近,其中结构参数和血管参数均以颞侧象限最优(r分别为0.56和0.55)。在旁中心凹区域,结构参数与视野MD值之间相关性优于血管参数,其中结构参数和血管参数均以上象限最优(r分别为0.61和0.43)。在中心凹周围区域,结构参数与视野MD值之间相关性与血管参数相当,其中结构参数以颞侧象限最优(r=0.56),血管参数以鼻侧象限最优(r=0.56)。4.OCT参数和OCTA参数对早期CACG的诊断效能、敏感度及特异度:各参数在不同区域不同象限中对早Magnetic biosilica期CACG的诊断效能有所差异,总体而言,结构参数比血管参数的诊断效能更高,其中结构参数以颞侧cp RNFL厚度最高(AUC=0.914),血管参数以黄斑区wi VD最高(AUC=0.787),且在约登指数最大时,敏感度分别为80.0%和77.5%,特异度分别为90.0%和70.0%。在视盘周围区域,结构参数的诊断效能显著高于血管参数,其中结构参数和血管参数均以颞侧象限最高(AUC、当约登指数最大时敏感度和特异度分别为0.914、80.0%、90.0%和0.756、92.5%、52.5%,P<0.05)。在旁中心凹区域,结构参数的诊断效能明显高于相应象限的血管参数(AUC、当约登指数最大时敏感度和特异度分别为0.758-0.862、77.5%-95.0%、60.0%-82.5%和0.553-0.623、27.5%-85.0%、35.0%-95.0%,P<0.05)。在中心凹周围区域,结构参数的诊断效能与血管参数相当(AUC、当约登指数最大时敏感度和特异度分别为0.645-0.823、47.5%-70.0%、65.0%-92.5%和0.689-0.768、55.0%-92.5%和47.5%-87.5%,P>0.05)。结论:1.cp RNFL厚度、黄斑区GCL-IPL厚度、cp VD、黄斑区wi VD、peri VD在早期CACG组中均明显低于正常组,OCT和OCTA均在青光眼的早期阶段具有重要诊断作用。2.OCT测量的结构参数和OCTA测量的血管参数与视野MD值均具有较好的相关性,最优的结构参数与视野MD值的相关性强于最优的血管参数,其中在旁中心凹区域,结构参数与视野MD值的相关性均强于相应象限内的血管参数,para GCL-IPL厚度可以作为评估早期青光眼的良好指标。3.OCT测量结构参数和OCTA测量的血管参数在鉴别早期慢性闭角型青光眼患者和健康人方面均表现出良好的诊断效能、敏感度和特异度。结构参数的诊断效能强于血管参数,其中结构参数以颞侧cp RNFL厚度的诊断效能最高,且在旁中心凹区域中相应各象限内显著。OCT对早期慢性闭角型青光眼具有更高的诊断价值。
老年胸部创伤病人早期创伤性凝血病危险因素探讨
目的 探讨老年胸部创伤病人早期创伤性凝血(TIC)的危险因素。方法 2016年1月~2022年1月接诊的胸部创伤老年病人113例,依据病人是否发生早期TIC分为TIC组和非TIC组。利用单因素以及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对老年胸部创伤病人早期TIC的危险因素。利用多因素模型对老年胸部创伤病人早期TIC的预测价值进行分析。结果 TIC组27例,非TIC86例。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两组病人入院时的休克指数、血小板计数、血浆纤维蛋白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selleck化学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分析显示,入院时休克指数、血小板计数、血浆纤维蛋白均为老年胸部创伤病人早期TIC的独立影响因素(P<0.05)。多因素模型P值以及自变量对老年胸部创伤病人早期TIC进行预测,约登指数分别为36.95%、42.89%、75.58%、78.85%。结论 入院时的休克指数、血小板feathered edge计数、血浆纤维蛋白是老年胸部创伤病人早期TIC影响因PF-6463922生产商素。
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患者治疗效果的影响因素及与MTHFR基因多态性的关系
目的 探讨影响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DS)患者治疗效果的因素及与亚甲基四氢叶酸还原酶(MTHFR)基因多态性的关系。方法 选取许昌市中心医院2020年2月至2022年6月收治的82例MDS中高危患hexosamine biosynthetic pathway者,所有患者更多均接受地西他滨治疗,根据MDS诊断与治疗中国专家共识疗效标准,将完全缓解、部分缓解、骨髓完全缓解、血液学改善患者纳入有效组KPT-330,将疾病稳定、疾病进展患者纳入无效组,通过logistic回归分析影响MDS患者疗效的影响因素,探讨MTHFR基因rs1801131、rs1801133位点多态性与疗效的关系。结果 有效组与无效组性别、年龄、疾病分型、国际预后评分系统(IPSS)危险分级、血红蛋白水平及是否粒细胞缺乏、重度贫血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7号染色体异常、血小板计数≥100×10~9 L~(-1)患者治疗有效率高于7号染色体无异常、血小板计数<100×10~9 L~(-1)患者(P<0.05);有效组与无效组MTHFR基因rs1801133位点基因型及等位基因频率分布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有效组MTHFR基因rs1801131位点CC基因型以及C频率低于无效组(P<0.05);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7号染色体异常、血小板计数≥100×10~9 L~(-1)是MDS患者治疗有效的保护因素,MTHFR基因rs1801131位点CC基因型是疗效不佳的危险基因型[OR=1.508(95%CI:1.111~2.048)]。结论 7号染色体异常、血小板计数≥100×10~9 L~(-1)的MDS患者接受地西他滨治疗的有效率高,MTHFR基因rs1801131位点CC基因型是疗效不佳的危险基因型。
基于谷氨酰胺代谢重编程探讨四君子汤抑制p62/Keap1/Nrf2通路诱导铁死亡改善NSCLC顺铂耐药
目的:肺癌是我国发病率极高的恶性肿瘤,其中,非小细胞肺癌(Non Small Cell Lung Cancer,NSCLC)约占全部肺癌病例的85%。尽管分子免疫及靶向药物等干预手段的广泛使用,以铂类药物为基础的联合化疗仍为治疗NSCLC的首选方案,但其多发耐药性严重影响临床治疗。耐药细胞常存在凋亡抵抗,探索诱导NSCLC顺铂耐药细胞触发非凋亡依赖性的细胞死亡可为其治疗提供新策略。四君子汤具有抗肺癌及耐药的作用,深入研究其作用机制,探索如何增加NSCLC对铂类药物敏感性的研究具有极为重要的社会意义和应用价值。肿瘤细胞的特征之一即代谢重编程,本研究首先通过谷氨酰胺剥夺诱导肿瘤细胞产生适应性应答,分析和对比NSCLC顺铂敏感与顺铂耐药细胞代谢表型的差异,明确NSCLC顺铂耐药细胞的代谢特征。其次,结合网络药理学和实验研究,从肿瘤细胞的谷氨酰胺代谢重编程和四君子汤诱导铁Media attention死亡角度阐明四君子汤增敏NSCLC顺铂耐药的机制,以期为四君子汤在NSCLC顺铂耐药中的临床应用提供实验室依据。材料与方法:论文一:(1)光镜法/CCK-8法比较谷氨酰胺剥夺处理48h对A549和A549/DDP细胞形态学和细胞存活率的影响。(2)透射电镜法比较谷氨酰胺剥夺对两种细胞自噬水平和细胞凋亡水平的影响;Annexin V-FITC/PI染色并使用Z-VAD-fmk比较谷氨酰胺剥夺诱导两种细胞凋亡率的差异;自噬抑制剂Bafilomycin A1比较谷氨酰胺剥夺诱导两种细胞自噬水平的差异。(3)RNA-Seq及western blot法比较两种细胞有氧糖酵解及线粒体呼吸m RNA/蛋白水平差异;Seahorse比较两种细胞对不同营养底物的代谢依赖性,同时分析谷氨酰胺剥夺条件下两种细胞的基础/最大OCR及ATP水平差异;Western blot法比较谷氨酰胺剥夺条件下两种细胞线粒体呼吸链复合物蛋白表达的差异,在A549/DDP细胞中Si-SDHB观察其能否进一步抑制细胞存活。(4)Western blot检测谷氨酰胺剥夺条件下两种细胞铁代谢相关蛋白表达差异;C11-BODIPY~(581/591)、ROS和GSH比较谷氨酰胺剥夺条件下两种细胞氧化应激的差异;铁螯合剂去铁胺(deferoxamine,DFO)联合谷氨酰胺剥夺观察其对两种细胞形态学和细胞存活率的影响。(5)Western blot/比色法检测DFO联合谷氨酰胺剥夺对A549/DDP细胞铁代谢相关蛋白表达和总铁离子水平的影响;Seahorse检测DFO联合谷氨酰胺剥夺对A549/DDP细胞的基础/最大OCR和ATP水平的影响;Western blot法检测DFO联合谷氨酰胺剥夺对A549/DDP细胞线粒体呼吸链复合体蛋白表达的影响;C11-BODIPY~(581/591)比较DFO联合谷氨酰胺剥夺对A549/DDP细胞脂质过氧化水平的影响;CCK-8法观察NAC能否挽救DFO联合谷氨酰胺剥夺诱导的细胞存活率下降。(6)JC-1法检测DFO联合谷氨酰胺剥夺对A549/DDP细胞线粒体膜电位(mitochondrial membrane potential,MMP)的影响;Annexin V-FITC/PI流式细胞术观察DFO联合谷氨酰胺剥夺对A549/DDP细胞凋亡的影响;CCK-8法观察Z-VAD-fmk能否挽救DFO联合谷氨酰胺剥夺诱导的A549/DDP细胞凋亡;western blot法检测DFO联合谷氨酰胺剥夺对A549/DDP细胞凋亡相关蛋白表达的影响;使用Bafilomycin A1观察DFO联合谷氨酰胺剥夺对A549/DDP细胞自噬水平的影响;western blot法检测DFO联合谷氨酰胺剥夺对A549/DDP细胞MAPK信号通路蛋白表达的影响。(7)使用BALB/c-nu小鼠皮下注射A549/DDP细胞,观察DFO在体内对肿瘤细胞生长的抑制作用。论文二:(1)CCK-8法检测不同浓度四君子汤含药血清对谷氨酰胺剥夺A549/DDP细胞存活率的影响;Calcein/PI双染观察不同浓度四君子汤含药血清对谷氨酰胺剥夺A549/DDP细胞死亡的影响。(2)比色法检测四君子汤含药血清联合顺铂对谷氨酰胺剥夺A549/DDP细胞ATP水平及乳酸含量的影响;western blot法检测四君子汤含药血清联合顺铂对谷氨酰胺剥夺A549/DDP细胞有氧糖酵解和线粒体呼吸链相关蛋白表达的影响;Mitotracker观察四君子汤含药血清联合顺铂对谷氨酰胺剥夺A549/DDP细胞线粒体形态的影响。(3)JC-1法检测四君子汤含药血清联合顺铂对谷氨酰胺剥夺A549/DDP细胞MMP的影响;DCFH-DA/Mitotracker/Hochst33342比较四君子汤含药血清联合顺铂对谷氨酰胺剥夺A549/DDP细胞线粒体ROS水平的影响;CCK-8法检测NAC能否挽救四君子汤含药血清联合顺铂对谷氨酰胺剥夺A549/DDP细胞存活率的抑制作用。(4)Western blot法检测四君子汤含药血清联合顺铂对谷氨酰胺剥夺A549/DDP细胞铁代谢蛋白表达的影响;比色法及二价亚铁离子荧光探针Ferro Orange检测四君子汤含药血清联合顺铂对谷氨酰胺剥夺A549/DDP细胞匀浆/培养液中总铁离子及细胞内二价亚铁离子含量的影响;C11-BODIPY~(581/591)比较四君子汤含药血清联合顺铂对谷氨酰胺剥夺A549/DDP细胞脂质过氧化水平的影响;此外,比色法检测四君子汤含药血清联合顺铂对谷氨酰胺剥夺A549/DDP细胞GSH水平的影响。(5)首先,透射电镜法观察Ferrostatin-1能否挽救四君子汤含药血清联合顺铂诱导的谷氨酰胺剥夺A549/DDP细胞铁死亡;其次,DCFH-DA/Mitotracker/Hochst33342比较Ferrostatin-1能否挽救四君子汤含药血清联合顺铂诱导的谷氨酰胺剥夺A549/DDP细胞线粒体ROS积聚;此外,C11-BODIPY~(581/591)比较Ferrostatin-1能否挽救四君子汤含药血清联合顺铂诱导的谷氨酰胺剥夺A549/DDP细胞脂质过氧化;最后,CCK-8法比较Z-VAD-fmk和Ferrostatin-1能否挽救四君子汤含药血清联合顺铂诱导的谷氨酰胺剥夺A549/DDP细胞死亡。(6)Western blot法检测四君子汤含药血清联合顺铂对谷氨酰胺剥夺条件下A549/DDP细胞Keap1/Nrf2通路蛋白表达的影响;免疫荧光法检测四君子汤含药血清联合顺铂对谷氨酰胺剥夺A549/DDP细胞Nrf2蛋白核定位的影响;Western blot和CCK-8法观察Si-Keap1在四君子汤含药血清联合顺铂诱导谷氨酰胺剥夺A549/DDP细胞死亡中的作用;使用western blot法检测四君子汤含药血清联合顺铂对谷氨酰胺剥夺条件下A549/DDP细胞p62和LC3B蛋白表达的影响;最后,使用CCK8法观察3-MA对四君子汤含药血清联合顺铂诱导的谷氨酰胺剥夺条件下A549/DDP细胞死亡的影响。论文三:(1)使用C57BL/nu小鼠四君子汤联合顺铂对裸鼠肿瘤细胞生长的影响;HE及免疫组化Ki67染色观察四君子汤联合顺铂对裸鼠肿瘤细胞生长的抑制作用。(2)Western blot法检测四君子汤联合顺铂对裸鼠肿瘤细胞谷氨酰胺代谢、有氧糖酵解和线粒体呼吸相关蛋白表达的影响;比色法检测了四君子汤联合顺铂对肿瘤组织ATP、H_2O_2水平的影响。(3)比色法检测四君子汤联合顺铂对肿瘤组织总铁离子水平的影响;western blot法检测四君子汤联合顺铂对肿瘤组织铁代谢相关蛋白表达水平的影响;透射电镜法观察四君子汤联合顺铂对肿瘤组织特征性形态学的影响;TUNEL染色/western blot法观察四君子汤联合顺铂对肿瘤组织细胞凋亡水平的影响;最后,使用比色法检测四君子汤联合顺铂对肿瘤组织GSH和MDA的影响。(4)Western blot法检测四君子汤联合顺铂对肿瘤组织自噬及Keap1/Nrf2通路相关蛋白表达水平的影响;使用免疫荧光法观察四君子汤联合顺铂对肿瘤组织x CT,Keap1,Nrf2蛋白表达及核定位的影响。结果:论文一:1.NSCLC顺铂耐药细胞不仅获得顺铂耐药表型特征,同时也获得谷氨酰胺剥夺的适应性在施加谷氨酰胺剥夺的代谢压力下,A549细胞表现出碎裂、不规则的细胞形态,而A549/DDP细胞显示出长梭形的形态学变化。此外,与A549细胞比较,A549/DDP细胞在谷氨酰胺剥夺的代谢压力下细胞存活率更高。2.NSCLC顺铂耐药细胞在谷氨酰胺剥夺的代谢压力下上调保护性自噬及凋亡抵抗水平首先,与A549细胞比较,透射电镜观察发现谷氨酰胺剥夺诱导A549/DDP细胞形成显著自噬小体而凋亡小体较少。其次,谷氨酰胺剥夺显著上调A549细胞的细胞凋亡率,而并未影响A549/DDP细胞的细胞凋亡率;此外,凋亡抑制剂Z-VAD-fmk仅挽救谷氨酰胺剥夺诱导的A549细胞死亡,但不能挽救A549/DDP细胞死亡。不仅如此,谷氨酰胺剥夺抑制A549细胞抗凋亡蛋白Bcl-2表达的同时促进促凋亡蛋白Bax和Caspase-3的激活,而A549/DDP细胞表现出Bax和Caspase-3蛋白明显减少并伴随着Bcl-2轻微下降的变化。最后,使用自噬抑制剂Bafilomycin A1观察发现A549/DDP细胞LC3B-II和p62蛋白表达均显著高于A549细胞。3.NSCLC顺铂耐药细胞在谷氨酰胺剥夺的代谢压力下转向更依赖于葡萄糖驱动的线粒体次呼吸链首先,与A549细胞相比,A549/DDP细胞HK2,PKM2及SDHB的m RNA和蛋白表达均上调。其次,在含有谷氨酰胺的培养液中,Seahorse检测两种细胞的基础呼吸和最大呼吸未见差异,但A549/DDP细胞在谷氨酰胺剥夺后显示出更高水平的基础呼吸、最大呼吸和ATP水平。最后,A549/DDP细胞在谷氨酰胺剥夺的代谢压力下具有更高的SDHB蛋白表达,且谷氨酰胺剥夺增强Si-SDHB对于细胞存活率的抑制作用。此外,Kaplan-Meier分析718例肺腺癌患者,结果发现SDHB高表达与较短的总生存率相关。4.谷氨酰胺剥夺上调NSCLC顺铂耐药细胞的铁存储能力,但赋予其对铁螯合剂如DFO敏感的表型特征首先,谷氨酰胺剥夺下调A549细胞FTH蛋白表达而上调A549/DDP细胞FTH并下调DMT1蛋白表达。其次,与A549细胞相比,谷氨酰胺剥夺条件下A549/DDP细胞脂质过氧化C11-BODIPY~(581/591)和ROS水平更低而GSH水平更高。最后,与A549细胞相比,铁螯合剂DFO联合谷氨酰胺剥夺显著破坏A549/DDP细胞形态并抑制细胞存活。5.DFO破坏铁稳态,可能通过诱导缺铁性应答和氧化应激促进谷氨酰胺剥夺NSCLC顺铂耐药细胞死亡首先,DFO联合谷氨酰胺剥夺显著上调A549/DDP细胞Tfr-1和DMT1蛋白表达的同时下调FTH蛋白表达,但未影响Fpn蛋白表达;同时,DFO联合谷氨酰胺剥夺显著下调A549/DDP细胞内总铁离子浓度。其次,Seahorse发现DFO联合谷氨酰胺剥夺显著下调A549/DDP细胞基础呼吸、最大呼吸和ATP水平。同时,DFO联合谷氨酰胺剥夺显著下调A549/DDP细胞C-I/II/III蛋白表达。最后,DFO联合谷氨酰胺剥夺显著诱导A549/DDP细胞脂质过氧化;不仅如此,NAC可挽救DFO联合谷氨酰胺剥夺对A549/DDP细胞的生长抑制作用。6.DFO通过ROS依赖JNK信号通路促进谷氨酰胺剥夺NSCLC顺铂耐药细胞凋亡及自噬性细胞死亡首先,DFO联合谷氨酰胺剥夺显著下调A549/DDP细胞MMP并上调A549/DDP细胞的细胞凋亡率;此外,凋亡抑制剂Z-VAD-fmk可完全挽救DFO联合谷氨酰胺剥夺诱导的A549/DDP细胞凋亡;不仅如此,DFO联合谷氨酰胺剥夺显著诱导A549/DDP细胞促凋亡蛋白Bax、cleaved-Caspase-3激活,同时抑制A549/DDP细胞抗凋亡蛋白Bcl-2表达。其次,使用自噬抑制剂Bafilomycin A1观察发现DFO联合谷氨酰胺剥夺显著诱导A549/DDP细胞自噬。最后,DFO联合谷氨酰胺剥夺上调A549/DDP细胞JNK蛋白的磷酸化水平,而非p-p38和p-ERK,并且,使用JNK1特异性抑制剂JNK-IN-8可完全挽救DFO联合谷氨酰胺剥夺诱导的A549/DDP细胞死亡。7.DFO可抑制NSCLC顺铂耐药荷瘤裸鼠肺腺癌肿瘤的生长与对照组比较,DFO并未影响A549/DDP细胞荷瘤裸鼠体重和瘤重,但显著减缓雄性裸鼠肿瘤细胞的生长。论文二:1.四君子汤含药血清联合顺铂诱导谷氨酰胺剥夺NSCLC顺铂耐药细胞的死亡首先,与顺铂组比较,不同浓度四君子汤含药血清联合顺铂显著抑制谷氨酰胺剥夺A549/DDP细胞的存活,且该效应具有时间和浓度梯度依赖性,即高剂量四君子汤含药血清联合顺铂持续干预A549/DDP细胞48h(联合组)显示出最大的肿瘤杀伤效果。其次,使用Calcein/PI双染观察发现,联合组显著促进A549/DDP细胞的死亡。2.四君子汤含药血清联合顺铂诱导谷氨酰胺剥夺NSCLC顺铂耐药细胞的线粒体能量代谢异常首先,与顺铂组比较,联合组ATP水平未见差异而乳酸生成水平下调;其次,联合组有氧糖酵解和线粒体呼吸链相关蛋白Glut1、HK2、PDH、TIGAR、NDUFB8和SDHB蛋白表达上调而LDHA下调;最后,联合组Mitotracker示踪的线粒体形态由线状、均匀分布向聚集形态转变。3.四君子汤含药血清联合顺铂诱导谷氨酰胺剥夺NSCLC顺铂耐药的细胞氧化应激与顺铂组比较,联合组MMP下降同时线粒体ROS水平升高。同时,在使用NAC时,与顺铂组比较,联合组对细胞存活率的抑制作用消除。4.四君子汤含药血清联合顺铂诱导谷氨酰胺剥夺NSCLC顺铂耐药细胞的亚铁离子蓄积和脂质过氧化首先,与顺铂组比较,联合组Tfr-1、DMT1蛋白表达上调而FPN及FTH蛋白表达下调;此外,联合组细胞上清总铁离子水平未见差异而细胞匀浆总铁离子及二价亚铁离子含量上调。其次,与顺铂组比较,联合组脂质过氧化水平升高。最后,与顺铂组比较,联合组GSH水平下调。5.四君子汤含药血清联合顺铂诱导谷氨酰胺剥夺NSCLC顺铂耐药细胞发生铁死亡首先,与顺铂组比较,透射电镜法观察发现联合组线粒体变小,膜密度增厚但细胞核正常;此外,与联合组比较,铁死亡抑制剂Ferrostatin-1可恢复线粒体形态。其次,与联合组比较,Fer更多rostatin-1可下调线粒体ROS的积聚和脂质过氧化水平。最后,与联合组比较,Ferrostatin-1能够完全挽救四君子汤含药血清联合顺铂诱导的谷氨酰胺剥夺A549/DDP细胞死亡而Z-VAD-fmk无法挽救四君子汤含药血清联合顺铂诱导的谷氨酰胺剥夺A549/DDP细胞死亡;更为重要的是,在Ferrostatin-1存在时,四君子汤含药血清并不能上调顺铂诱导的谷氨酰胺剥夺条件下A549/DDP细胞死亡,而在Z-VAD-fmk存在时,四君子汤含药血清仍能上调顺铂诱导的谷氨酰胺剥夺条件下A549/DDP细胞死亡。6.四君子汤含药血清联合顺铂诱导谷氨酰胺剥夺NSCLC顺铂耐药细胞发生自噬并抑制p62/Keap1/Nrf2信号通路首先,与顺铂组比较,联合组Keap1蛋白表达上调而Nrf2和x CT蛋白表达下调,且免疫荧光法观测到联合组Nrf2核定位的减少。其次,Si-Keap1并使用western blot法验证Si效率发现,与Si-NC组比较,Si-Keap1组Nrf2、x CT及FTH蛋白表达上调,此外,Si-Keap1组无论单独使用顺铂或四君子汤含药血清联合顺铂均显著下调谷氨酰胺剥夺A549/DDP细胞Barasertib体内实验剂量存活率。最后,与顺铂组比较,联合组LC3B-II蛋白表达上调而p62蛋白表达下调,且自噬抑制剂3-MA不能上调谷氨酰胺剥夺条件下A549/DDP细胞死亡。论文三:1.四君子汤联合顺铂显著抑制NSCLC顺铂耐药细胞荷瘤小鼠肿瘤组织的生长使用高剂量四君子汤连续灌胃A549/DDP细胞荷瘤小鼠21日发现,与单独顺铂组比较,联合组小鼠体重未见差异而瘤重下调;此外,HE及免疫组化Ki67染色观察发现,与顺铂组比较,联合组细胞排列松散,Ki67蛋白表达下调。2.四君子汤联合顺铂抑制NSCLC顺铂耐药细胞荷瘤小鼠肿瘤细胞的谷氨酰胺分解并影响其线粒体能量代谢首先,与顺铂组比较,联合组GLS1蛋白表达下降而GS和SLC1A5蛋白表达未见差异。其次,与顺铂组比较,联合组ATP水平未见差异;此外,与顺铂组比较,联合组Glut1,HKII,PDH,TIGAR,PGC-1α,NDUFB8和SDHB蛋白表达上调。最后,与顺铂组比较,联合组H_2O_2水平显著升高。3.四君子汤联合顺铂诱导NSCLC顺铂耐药细胞荷瘤小鼠肿瘤细胞的脂质过氧化和铁死亡首先,与顺铂组比较,联合组总铁离子水平上调,且Tfr-1、DMT-1及FTH蛋白表达上调,而Fpn蛋白表达下调。其次,与顺铂组比较,透射电镜法观察发现联合组线粒体变小,膜皱缩现象较多但细胞核形态未见异常;此外,与顺铂组比较,TUNEL染色观察发现联合组细胞凋亡率未见差异,且与顺铂组比较,联合组cleaved-PARP,cleaved-Caspase3,Bcl2及Bax蛋白均未见差异。最后,与顺铂组比较,联合组MDA水平上调而GSH水平下调。4.四君子汤联合顺铂诱导NSCLC顺铂耐药细胞荷瘤小鼠肿瘤细胞的自噬并抑制Keap1/Nrf2通路首先,与顺铂组比较,联合组LC3B-II、Keap-1蛋白表达上调,而p62、Nrf2及x CT蛋白表达下调。其次,与顺铂组比较,免疫荧光法观察发现联合组Keap1蛋白表达上调,x CT、Nrf2蛋白表达下调的同时Nrf2蛋白的核定位下调。结论:1.首先,NSCLC顺铂耐药细胞的代谢表现出“混合代谢状态”,即更高的有氧糖酵解水平和更强的线粒体呼吸;其次,NSCLC顺铂耐药细胞在获得顺铂耐药表型的同时增强了对代谢压力如谷氨酰胺剥夺的适应性,同时,其表现出更依赖于葡萄糖驱动的线粒体次呼吸链的代谢特征;最后,NSCLC顺铂耐药细胞代谢的适应性变化赋予其更依赖于铁代谢和对铁螯合剂如DFO敏感的表型特征。2.四君子汤可增强肿瘤细胞葡萄糖驱动的线粒体呼吸,通过抑制p62/Keap1/Nrf2通路并诱导脂质过氧化和自噬依赖性铁死亡增敏NSCLC顺铂耐药。
低温等离子体对蓝圆鲹在冷藏过程中的品质影响
目的 研究低温等离子体(atmospheric cold plasma, ACP)对蓝圆鲹在冷藏过程中品质变化的影响。方法 以蓝圆鲹为研究对象,采用介质阻挡放电低温等离子体设备对其进行处理(处理组)medical journal,新鲜蓝圆鲹为对照组, 4℃±1℃的条件下分别贮藏0、2、4、6、8、10 d,通过样品pH、持水力(water holding capacity,AMG510价格 WHC)、菌落总数、挥发性盐基氮(totalvolatilebasicnitrogen,TVB-N)、硫代巴比妥酸反应物(thiobarbituricacid reactive substances, TBARS)、组胺含量、感官评价等指标来分析蓝圆鲹在冷藏期间的品质变化。结果 随着贮藏时间的延长,两组样品pH呈先下降后上升的趋势;菌落总数由初始值2.97 lg CFU/g和3.00 lg CFU/g分别上升到6.10 lg CFU/g和6.72 lg CFU/g,处理组菌落总数上升速度较缓; TVB-N值和组胺含量均呈上升的趋势,且随着贮藏时间的延长,对照组比处理组上升速度更为明显;WHC和感官评分随着贮藏时间的延长而明显下降; TBARS值随着贮藏时间Canagliflozin的延长而增加,且处理组的TBARS值始终高于对照组。结论 低温等离子体处理能够有效地保持蓝圆鲹的鲜度,尤其是在抑制微生物的增殖方面有较大优势,能够延长蓝圆鲹的货架期至少2 d。本研究为延长蓝圆鲹的货架期提供了一定的理论基础。
卡瑞利珠单抗致反应性毛细血管增生症的临床观察
【目的】卡瑞利珠单抗(SHR-1210,Camrelizumab,Cam)是一种人类免疫球蛋白G4(Ig G4)单克隆抗体(Hu MAb),通过靶向程序性细胞死亡蛋白1(programmed cell death protein-1,PD-1),与程序性细胞死亡蛋白受体1(programmed cell death protein ligand 1,PD-L1)结合,阻断PD-1/PD-L1通路介导的免疫抑制反应,抑制肿瘤生长Testis biopsy。目前主要用于经典型霍奇金淋SAHA采购巴瘤、肝细胞癌、非小细胞肺癌、食管癌、鼻咽癌等多种实体恶性肿瘤的治疗。反应性毛细血管增生症(Reactive cutaneous capillary endothelial proliferation,RCCEP)是使用卡瑞利珠单抗过程中最常见也是最独特的皮肤免疫相关不良反应,本研究观察112例使用Cam的恶性肿瘤患者反应性毛细血管增生症的发病率、发生部位、首发时间、严重程度、消退时间情况,为使用PD-1抑制剂卡瑞利珠单抗致反应性毛细血管增生症的临床防治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2021年1月至2022年7月昆明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接受卡瑞利珠单抗治疗的112例实体肿瘤患者。观察并记录年龄、性别、原发肿瘤类别、单药或联合用药情况、患者发生RCCEP的首发时间、严重程度及分级、治疗措施及消退时间。根据患者单独用药或联合用药的不同将抽样人群分为Cam单药免疫治疗组(对照组)、Cam联合化疗药物治疗组(观察组A)、Cam联合抗血管生成药物治疗组(观察组B)。病变程度分级依据《CSCO免疫检查点抑制剂相关的毒性管理指南2019》~([34])。观察各组间RCCEP发生率、首发时间、严重程度之间的差异。本研究数据使用SPSS26.0软件处理分析。通过卡方检验、Fisher确切概率法、曼-惠特尼U检验、秩和检验等对影响RCCEP发生率、严重程度分级的因素进行统计分析,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果】1.患者资料:纳入使用卡瑞丽珠单抗单药或联合治疗的晚期恶性肿瘤患者112例,其中,男性85例(75.22%),女性27例(23.89%)。年龄范围17-85岁,中位年龄58岁,51-70岁年龄段70例(62.50%)。2.RCCEP的发生率:中位随访时间为12.5个月(范围为0.6-23.5个月),112名接受卡瑞利珠单抗治疗的患者中有60名(53.54%)发生了RCCEP。3.RCCEP发生率的影响因素:(1)性别:男性患者85例,其中46例(54.12%)发生RCCEP;女性患者27例,14例(51.85%)发生RCCEP。患者使用Cam后RCCEP的发生率无性别差异(p>0.05)。(2)年龄:患者分为58岁及以下组、58岁以上组,共2组。58岁及以下组患者61例,34例(55.74%)发生RCCEP;58岁以上患者51例,26例(50.98%)发生RCCEP。不同年龄阶段患者使用Cam单抗后RCCEP的发生率无明显差异(p>0.05)。(3)用药方式:本研究纳入的112例患者中,对照组4例(100%)均发生了RCCEP;实验组A(70例),其中38例发生RCCEP(58.6%);实验组B纳CP-456773使用方法入38例,15例(39.5%)发生RCCEP。实验组B包括贝伐珠单抗及安罗替尼两种抗血管生成药物:Cam联合抗血管生成药物贝伐珠单抗治疗的患者24例,16例(63.6%)发生RCCEP。Cam联合抗血管生成药物安罗替尼治疗的患者有16例,1例(6.3%)发生RCCEP。Cam联合贝伐珠单抗组与Cam联合安罗替尼组RCCEP的发生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am联合贝伐珠单抗组与对照组及实验组A RCCEP的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Cam联合安罗替尼组RCCEP的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与实验组A,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4.RCCEP的首发时间:本研究中Cam的用法为200mg/次,静脉注射,每三周一次,直到出现无法耐受的毒性或疾病进展。即每3周(21天)为一个治疗周期。从开始Cam单抗治疗到出现RCCEP的时间我们记为RCCEP的首发时间。在使用Cam后发生RCCEP的60名患者中,中位发病时间为15天(范围:10~28天)。42名(70.00%)患者在第一个治疗周期中首次出现RCCEP,11名(18.33%)在第二个治疗周期中首次出现RCCEP,7名患者(11.67%)在第三个治疗周期及以后首次出现RCCEP。5.用药方式与RCCEP的首发时间的关系:对照组RCCEP首发中位时间为15天(范围:11.25~26.25天)与实验组A:中位时间15天(范围:11.5~24.25天)及实验组B:中位时间17.5(范围7~120天)无明显差异(p>0.05)。6.RCCEP严重程度:在本研究中,几乎所有的使用Cam后发生RCCEP均为1级及2级(98.33%)及3级1例(1.67%),未观察到4、5级反应出现。未观察到RCCEP引起内脏出血或死亡的报告。无患者因为RCCEP而中断或停止治疗。7.用药方式与RCCEP严重程度的关系:实验组B发生2级及以上RCCEP的发生率要大于实验组A,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与实验组A、实验组B之间PCCEP的发生率的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8.RCCEP消退时间:截止至2023年1月,60例使用Cam单抗后发生RCCEP的患者中,54例已全部消退(6例患者仍在使用卡瑞利珠单抗治疗,皮损尚未完全消退)。4例患者进行局部手术切除,1例面部多发患者进行3次激光治疗,1例患者于停药后口服中药治疗,4-8周后皮损完全消退。余患者未予特殊处理。其中,16例患者在停止使用卡瑞利珠单抗后,2-4周皮损完全消退;32例患者在停药后4-8周皮损完全消退;4例患者停药8-12周皮损完全消退。2例患者停药后12周以上皮损完全消退。【结论】1、RCCEP的发生率与性别及年龄无关。2、多数患者在首次使用Cam的15天左右发生RCCEP。卡瑞利珠单抗单药免疫治疗组、卡瑞利珠单抗联合化疗药物组及卡瑞利珠单抗联合抗血管生成药物组在RCCEP首次发生时间上无明显差异。提示:对于出现RCCEP的病例,初始发病时间接近,可能与患者个人体质相关,药物影响轻微。3、RCCEP皮损严重程度多集中于1级、2级(轻度),3级少见(中度),未观察到4级及5级病例(重度)。即RCCEP病变多为轻、中度,未观察到重度病例。4、Cam单药免疫治疗时RCCEP的发生率高,使用Cam联合化疗药物及Cam联合抗血管生成药物贝伐珠单抗时RCCEP发生率与Cam单药免疫时RCCEP的发生率无显著差异。使用Cam联合抗血管生成药物安罗替尼时,RCCEP发生率显著降低。提示:使用Cam后发生RCCEP的机制可能与VEGFR的过度活化相关,因此,Cam联合使用靶向VEGFR的抗血管生成药物可能减少RCCEP的发生率。5、多数患者停药后3个月以内可自行全部消退。提示:使用Cam 2周需要开始关注RCCEP是否发生。RCCEP可能具有自限性,轻症者停药3月可自行消退,病情严重者应予以恰当医疗手段干预,以提高生活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