卵巢癌是一种发病率和病死率高的女性生殖系统恶性肿瘤,目前卵巢癌的治疗主要是以初次肿瘤细胞减灭术联合TC(紫杉醇/卡铂)化疗方案为主,但五年生存率在36%-46%。中医药作为祖国传统医学,以其独有的药物及用药特点,可以针对卵巢癌发生发展的相关环节和涉及的不同分子靶点发挥着一定的积极作用,其中广泛存在于我国中草药中如淫羊藿、黄芩、姜黄、银杏叶、柴胡、金银花等中的黄酮类中药单体成分具有一定的代表性,有大量的实验研究证实其具备显著的抗肿瘤活性,已被广泛应用在不同恶性肿瘤的治疗中。回顾文献,通过对多个数据库检索黄酮类中药单体的研究,发现黄酮类中药单体可通过调控卵巢癌的多条信号通路,如磷脂酰肌醇-3激酶(Phosphatidylinositol 3 kinase,PI3K)/蛋白激酶B (Protein kinase B,Akt)/雷帕霉素靶蛋白(Mammalian target of rPanobinostat纯度apamycin,mTOR)信号通路、Janus激酶(Janus Kinase,JAK)/信号转导与转录激活因子(Signal transducer and activator of transcription3,STAT)信号通路、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Mitogen activated protein kinase,MAPK)信号通路、获悉更多分泌型糖蛋白(Wnt)/β-连环蛋白(β-catenin)信号通路、Notch信号通路、核转录因子-κB (Nuclear factor kappa-B ,NF-κB)信号通路等,从而发挥抑制细胞增殖,诱导细胞凋亡,阻滞细胞周期,降低细胞侵袭、迁移能力,抑制肿瘤血管生成,诱导自噬,逆转铂耐药性等作用,以抑制卵巢癌的发生和发展。基于黄酮类中药单体调控信号通路以发挥抗卵巢癌作用此网站方面作一综述,以期为研究黄酮类中药单体抑制卵巢癌的发生发展提供理论依据。
白屈菜碱通过抑制核因子-κB信号促进乳腺癌MCF-7细胞凋亡
目的探讨白屈菜碱对乳腺癌MCF-7细胞凋亡调控的作用及机制。方法分别以白屈菜碱和二甲基亚砜处理MCF-7细胞作为实验组和对照组。以细胞计数试剂-8(CCK-8)法检测细胞活性;通过蛋白质印迹法(Western blot)检测p65、B细胞淋巴瘤/白血病-2(bcl-2)、bcl-2相关X蛋白(bax)表达;通过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凋亡。应用GraphPad Prism 9统计分析, 组间比较采用Student’st检验分析。结果 CCK-8显示实验组A450(0.414±0.023)小于对照组A450(1.042±0.190),Y-27632研究购买 差异有Panobinostat采购统计学意义(t=5.683, P0.01);流式细胞术结果显示, 实验组细胞凋亡率[(20.14点击此处±3.25)%]高于对照组[(4.12±0.53)%],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8.426, P0.01);Western blot结果显示, 总蛋白实验组p65表达量(1.526±0.251)与对照组(1.624±0.208),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521, P0.05), bcl-2表达量(0.486±0.063)低于对照组(0.785±0.098),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4.445, P0.05), bax表达量(1.235±0.251)高于对照组(0.426±0.015),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5.572, P0.01);对核蛋白和胞质蛋白进行分别检测, 结果提示实验组细胞核内p65表达量(0.565±0.075)低于对照组(0.956±0.065),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6.823, P0.01), 而实验组胞质中p65表达量(0.725±0.125)高于于对照组(0.327±0.089),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0.492, P0.05)。结论白屈菜碱通过抑制p65核转位抑制核因子-κB信号促进MCF-7细胞凋亡。
小鼠乳腺癌干细胞免疫相关分子表达和免疫浸润的分析
目的 分析小鼠乳腺癌干细胞(BCSCs)中免疫相关分子的表达和肿瘤组织中免疫细胞的浸润。方法 用成球培养的方法在体外富集小鼠乳腺癌细胞系4T1和4T07的肿瘤干细胞(CSCs);用实时定量PCR检测BCSCs中免疫检查点与抗原递呈相关基因的表达;用小鼠乳腺癌原位移植瘤模型和流式细胞测量术分别检测脾脏和肿瘤组织中各类免疫细胞的比例。结果 用成球培养的方法可以成功富集小鼠乳腺癌干细胞4T1和4T07;与贴壁培养的肿瘤细胞相比,小鼠BCSCs中免疫检查点和抗原递呈相关基因的表达有明显差异(P<0.05)。体内的结果表明,与贴壁肿瘤细胞来源的肿瘤组织相MK-1775使用方法比,肿瘤干细胞来源的肿瘤组织中浸更多润更多的CD4~+ T和CD8~+ T细胞(P<0.05),但是CD11b~+ F4/80~+的巨噬细胞浸润更少(P<0.05)。结论 小鼠BCSCs中免疫检查点与抗原递呈相关基因的表达有改变,且在体内可招募更多的T细胞到肿瘤组织Y-27632作用中去。
TUG1在骨肉瘤发病中的作用的研究进展
牛磺酸上调基因1 (taurine upregulated 1, TUG1)是一种长链非编码RNA确认细节 (long non-coding RNA, lncRNA),其通过复杂的分子机制参Y-27632价格与骨肉瘤的https://www.selleck.cn/products/LBH-589.html发生发展。TUG1通过抑制多种miroRNA (miRNA)和调节相关信号通路,促进骨肉瘤细胞的增殖、侵袭和转移,抑制骨肉瘤细胞的凋亡。此外,TUG1的表达水平与骨肉瘤患者的预后相关,是一种判断预后的潜在生物标志物。本文旨在总结近年来的相关研究,对TUG1参与骨肉瘤细胞增殖、凋亡、侵袭和转移的相关分子机制以及TUG1在骨肉瘤中的临床意义的研究进展做一综述。
LncRNA-HEIH、GP73、AFP在原发性肝癌中的表达及与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
目的 探讨血浆长链非编码RNA HEIH(LncRNA-HEIH)、高尔基体蛋白73(GP73)、甲胎蛋白(AFP)在原发性肝癌中的表达,分析其与患者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方法 采用回顾性方法,收集2017年1月至2018年8月西安高新医院收治的原发性肝癌患者112例作为肝癌组以及100例肝硬化患者作为肝硬化组,同期体检中心体检健康者100例作为对照更多组。比较LncRNA-HEIH、GP73、AFP水平在3组间的表达差异,分析其与患者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结果 与对照组、肝硬化组比较,肝癌组患者LncRNA-HEIH、GP73、AFP水平明显升高,肝癌组Ln更多cRNA-HEIH、GP73、AFP的阳性率明显高于肝硬化组(P<0.05)。LncRNA-HEIH、GP73、AFP水平在TNM分期为Ⅲ~Ⅳ期、分化程度为低分化和有门静脉癌栓、淋巴结转移、肝外转移的患者中明显升高(P<0.05)。Spearman相关分析可知,LncRNA-HEIH、GP73、AFP与TNM分期、分化程度、门静脉癌栓、淋巴结转移、肝外转移有关(P<0.05)。结论 原发性肝癌患者LncRNA-HEIH、GP73、AFP水平明显升高,且与临床病理特征密切相关,其水平对原发性肝癌患者的早期Y-27632作用诊断及病情评估具有重要意义,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乳腺癌保留乳头乳晕腺体全切即刻背阔肌带蒂肌皮瓣转移乳房重建术的临床疗效评价
目的 探索乳腺癌患者接受全乳腺体切除即刻背阔肌带蒂肌皮瓣转移乳房重建术后,保留乳头乳晕与不保留乳头乳晕的临床疗效以及美容效果的差异。方法 采用回顾性研究分析保留乳头乳晕乳房重建33例和不保留乳头乳晕乳房重建24例患者的临床资料,所有患者均收治于梅州市人民医院乳腺外科,时间为2017年1月—2018年12月。更多患者组间生存曲线、临床病理特征和生存差异分析分别采用卡方检验、乘积极限法以及Log-rank检验;比较两组患者术后乳房重建效果以及术后并发症有无统计学差异。结果 保留乳头晕组与不保留乳头晕组乳腺癌患者的临床病理特征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57例乳腺癌患者的Panobinostat molecular weight3年无病生存率为91.23%,3年总生存率100.00%。其中保留乳头乳晕乳房重建组的3年无病生存率为93.94%,不保留乳头乳晕乳房重建组为87.50%,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保留乳头乳晕乳房重建组与不保留乳头乳晕乳房重建组的术后美容效果以及患者自身满意度分析,组间存在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保留乳头乳晕乳房重建组术后美容效果及患者自身满意度均优于不保留乳头乳晕乳房重建组。保留乳头乳晕乳房重建组并发症的总发生率为36.36%,不保留乳头乳晕乳房重建组并发症的总发生率为41.67%,两组患者之间的并发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保留乳MK-1775小鼠头乳晕乳腺癌全切即刻背阔肌带蒂肌皮瓣转移乳房重建术在预后及术后并发症上与不保留乳头乳晕乳腺癌全切即刻背阔肌带蒂肌皮瓣转移乳房重建术相似,但保留乳头乳晕乳房重建术具有更美观、患者满意度更高的优势。
2015年北京地区孕前妇女血清TORCH抗体及TNF-α水平检测与相关分析
目的了解2015年北京地区育龄妇女TORCH感染情况,并探讨近期感染与TNF-α水平的关系。方法采用ELISA法对2015年1月~12月进行孕检的970例妇女筛查TOX,RV,CMV,HSV-Ⅰ,HSV-ⅡIgM和IgG抗体。同时对IgMY-27632分子式阳性妇女检测血清TNF-α水平,对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孕前妇女TOX,RV,CMV,HSVhttps://www.selleck.cn/products/MK-1775.html-Ⅰ和HSV-ⅡIgM的阳性率分别为1.65%,2.16%,4.54%,17.42%和6.08%。IgG的阳性率依次是3.81%,93.40%Panobinostat研究购买,92.47%,64.02%和14.64%。<30岁妇女CMV和HSV-ⅠIgM阳性率高于≥30岁妇女(χ~2=4.558,4.051;均P<0.05)。HSV-Ⅰ型夏季感染率高于其他季节(χ~2=5.356,P<0.05)。TORCH IgM阳性患者血清TNF-α水平高于正常体检组(t=10.219,P<0.01)。结论2015年北京地区孕前妇女TORCH感染率较高且有其流行特点,检测TNF-α水平对于生殖健康具有重要病理意义。
《中国抗癌协会乳腺癌诊治指南与规范(2021版)》2022年指南主席团巡讲活动
<正>《中国抗癌协会乳腺癌诊治指南与规范(2021版)》2022年度全国巡讲活Panobinostat体内实验剂量动已展开,《中国抗癌协会Y-27632体外乳腺癌诊治指南与规MK-1775体内范(2021版)》结合乳腺癌治疗领域最新研究进展以及国内专家同道临床实践经验以更明确的观点、更精炼的文字、更清晰的图表、更缜密的逻辑,全方位展现乳腺癌的诊疗理念。
怀菊花茎叶中聚炔类生物碱对非小细胞肺癌A549细胞凋亡的影响
目的:研究怀菊花茎叶中聚炔类生物碱对非小细胞肺癌A549细胞凋亡的影响及其调控机制。方法:利用实时无标记细胞分析仪检测怀菊花茎叶中4个聚炔类生物碱诱导A549细胞凋亡的半抑制浓度(IC50)。取对数生长期A549细胞,分为对照组(CON)和各给药组:C1,C2,C3,C4(20μmol·L-1),处理48 h后,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活性氧(ROS)水平、线粒体膜电位变化和细胞凋亡率。细胞免疫荧光技MK1775术检测抗凋亡蛋白Bcl-2的相对表达水平,并利用分子对接技术预测C1~C4与Bcl-2蛋白的结合模式。结果:与对照组相比,怀菊花茎叶中4个聚炔类生物碱均能显著抑制A549细胞增殖和抗凋亡蛋白Bcl-2表达,并显著提高A549细胞ROS水平,降低线粒体膜电位,提高细胞凋亡率(P<0.05或P<0.01),分子对接结果显示C1~C4均能够与Bcl-2蛋白中关键氨基酸残基相互作用。结论:怀菊花Y-27632体内茎叶中4个聚炔类生物碱可能通过激活线粒体细胞凋亡程序,发挥其促进A5selleck化学49细胞凋亡的作用。
乳腺癌术后患肢淋巴水肿的集束化护理干预及效果评价
目的 探讨集束化护理干预在乳腺癌患者根治性术后患肢淋巴水肿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采用回顾性研究方法,选择2017年1月—2018年12月在某院行乳腺癌根治术的女性患者50例,按照患者入科日期的单日与双日进行分组,最终纳入对照组和观察组各25例,对照组采取术后常规护理,观察组按制定的集束化护理干预措施执行表进行护理,比较两组护理干预效果。结果 观察组患肢淋巴水肿的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患侧肩关节活动度、对护理MK-1775 IC50工作的满意度显著高于对照点击此处组,差异亦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集束化护理措施的应用能够明显改善乳腺癌患者Panobinostat术后患肢淋巴水肿及患侧肩关节活动度,提高护理工作满意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