模式化单孔与传统三孔胸腔镜在肺癌根治术中的应用对比

目的:探究模式化单孔与传统三孔胸腔镜在肺癌根治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9年12月~2021年9月在本院行胸腔镜肺癌根治术的患者120例,应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n=60)和对照组(n=60),观察组行GSK2118436模式化单孔胸腔镜肺癌根治术,对照组行传统三孔胸腔镜肺癌根治术。比较两组患者手术与术后相关指标,术后近期1 d、3d、5 d疼痛程度与止痛GSK126药使用情况,术前与术后1d患者机体应激与炎性指标水平、immune sensor免疫因子水平,并记录手术后相关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术中出血量与术后引流量明显少于对照组,术后下床与住院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术后1 d、3 d观察组患者疼痛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观察组止痛药使用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术后观察组去甲肾上腺素(NE)、降钙素原(PCT)、C反应蛋白(CRP)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术后观察组T细胞亚群CD3 ~+ 、CD4 ~+ 及CD4 ~(+ )/ CD8 ~+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术后两组并发症发生率比较无明显差异。结论:模式化单孔胸腔镜肺癌根治术较传统三孔根治术治疗效果更佳,可有效改善手术相关指标,缩短术后恢复时间,减轻术后疼痛和炎性反应,调控机体免疫功能,加快患者术后康复。

多西他赛新辅助化疗在局部进展期及寡转移前列腺癌治疗中的疗效分析

目的:探讨基于多西他赛化疗联合全雄激素阻断的新辅助疗法用于治疗局部进展期及寡转移前列腺癌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研究共纳入了在南京医科大学附属肿瘤医院接受新辅助化疗联合全雄激素阻断治疗的54例前列腺癌患者,包括28例局部进展期和26例寡转移前列腺癌患者。收集入组患者的基本信息、化疗情况及术后病理资料;比较局部进展期和寡转移患者之间病理的降级率、病理学完全缓解(pCR)率、切缘阳性率及PSA 90缓解率;此外,对比不同化疗周期对患者术后病理的影响;并收集患者新辅助治疗期Lapatinib试剂间的不良毒副反应以探索该治疗模式的安全性。结果:新辅助治疗后,总体患者的PSA 90缓解率达85.19%;40.74%的患者出现术后ISUP级组降级,并有12.96%的患者达pCR。局部进展期和寡转移患者新辅助治疗后在PSA 确认细节90缓解率、ISUP级组变化、pCR率及术后切缘阳性率方面无显著差异。此外,在总人群中,化疗周期对PSA 90缓解率、ISUP级组变化、pCR率、化疗反应度及术后切缘阳性率无显著影响。46例(85.19%)患者在新辅助治疗过程中出现不良反应,均在对症支持治疗后好转。结论:基于多西他赛化疗联合全雄激素阻断的新辅助疗法在局部晚期和寡转移前列腺癌患者中初步展现出较为不错的应用前景,但未来仍需大样本、前Spatiotemporal biomechanics瞻性的随机对照研究来验证本研究的结果。

基于MDT教学模式的肿瘤临床护理教学实践及效果评价研究

目的 以多学科综合治疗(blood lipid biomarkersmulti-disciplinary treatment,MDT)教学模式为指导,探讨其在护理学专业学生中的临床教学效果,为构建本土化的创新型临床护理教学模式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此次试验的研究对象为我院肿瘤科的实习护士,从中随机选取46名,采取随机数字表法对所选中的46名实习护士进行随机分组后,然后分别选用MDT教学模式(n=23)和传统教学模式(n=23)进行培养,在这46名学生结束实习后对其进行出科考核,然后分别从出科考试的成绩以及学生们对MDT教学模式以及传统教学模式教学满意度评价展开分析。结果 MDT教学组在出科考试中不管是在理论课考试方面还是在临床综合技能考核方面都比对照组(P<0.05)要高出许多;并且有数据分析可以得出MDT教学组的学生在以下几个方面的能力都得到了非常明显的提升:一是,护理人员的临床思维能力;二是,护理人MCC950 molecular weight员在学习过程中激发的兴趣;三是,护理人员于学习过程中的自我监管能力;四是,学生之间交流以及合作能力,还有学习过程中的自我表达能力以及对书本知识的理解记忆。并且通过对比可以很直观的发现,MDT教学组的护理人员对于该组的教学满意度与传统教学组相比明显高出一大截(P <0.05)。结论 对于肿瘤科的护理人员在临床的日常教学活动中应该大力进行MDT教学模式的推广,可提高在护生中的肿瘤护理Docetaxel带教质量和教学满意度。

骨关节炎合并高血压患者相关基因特征的鉴定

目的 基于生物信息学对骨关节炎(OA)合并高血压患者相关基因的特征进行鉴定。方法 从GEO数据库与Gene Card数据库分别筛选出OA相关基因和高血压相关基因,交集后获得两者共同疾病基因,并进行基因本体论(GO此网站)及京都基因与基因组百科全书(KEGG)富集分析,构建蛋白质互作网络(PPI),通过网络拓扑分析,利用Cytoscape软件的五种计算方法分别筛选出排名前20位基因再次交集后得到关键(Hub)基因,最后通过miRNet数据库预测Hub基因上游miRNA。结果 共筛选出131个共同疾病基因,其主要在受体配体活性、细胞因子活性等生物功能和磷脂酰肌醇3激酶(PI3K)/蛋白激酶B(Akt)、肿瘤坏死因子(TNF)、白细胞介素-17(IL-17)等信号通路方面显著富集;最后通过分析获得白细胞介素-6(IL6)、血管内皮生长因子A(VEGFA)、基质金属蛋白酶-9(MRTX1133核磁MMP-9)等11个Hub基因和has-mir-155-5P、has-mir-16-5p、has-mir-124-3p等5个关键miRNA。结论 OA与高血压共同发病基因在多种生dental pathology物活性及信号通路上发挥重要调控作用; IL-6、VEGFA、MMP-9等11个关键基因及has-mir-155-5P、has-mir-16-5p、has-mir-124-3p等5个关键miRNA是OA合并高血压患者的重要调控分子。

云南农村三个独有少数民族肥胖的流行现状及与高血压患病的关系研究

目的比较分析云南省永胜县傈僳族、玉龙县纳西族和德宏州傣族居民肥胖、中心性肥胖和高血压的流行现状,并探讨肥胖与高血压患病的关系。方法2014年8月至2016年1月采用多阶段分层随机抽样方法分别抽取云南省永胜县、玉龙县、德宏州4189名大于或等于35岁的傈僳族、纳西族和傣族3个独有少数民族居民进行问卷调查和体格检查。分析肥胖与高血压患病的关系。结果云南省永胜县傈僳族、玉龙县纳西族和德宏州傣族居民标化肥胖率和中心性肥胖率分别为1.9%和16.3%、15.4%和59.8%、16.7%和61.2%,标化高血压患病率分别为18.5%、37.0%、53.2%。3个独有少数民族居民肥胖率、中心性肥胖率、高血压患病率均以德宏州傣族最高,永胜县傈僳族最低,3个民族的中心性肥胖率均是女性高于男性,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3个民族均是肥胖Pevonedistat试剂和中心性肥胖者患高血压的风险更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云南3个独有少数民foetal medicine族的肥胖率、中心性肥胖率、高血压患病率均存在明显的民族差异,降低肥胖和中PLX4032心性肥胖率有助于减少高血压的发生。

结肠癌细胞裂解物纳米疫苗的抗肿瘤作用研究

目的 深MRTX1133临床试验入研究结肠癌肿瘤裂解物纳米疫苗的抗肿瘤作用。方法 制备纳米化胞嘧啶鸟嘌呤二核苷酸(Cytosine guanine dinucleotide, CPG)佐剂并与结肠癌细胞系(MC38)细胞裂解物(lysate)组成纳米疫苗。体外培养小鼠骨髓来源的树突状细胞(BMDC),分4组进行BMDC的激活实验,分别为PBS组、空纳米颗粒(NP)组、溶解态CPG组和负载CPG的纳米颗粒(CNP)组。建立接种MC38肿瘤细胞的C57BL/6结肠癌荷瘤小鼠模型,肿瘤体积增至50 mm~3时分为4个免疫组,即PBS组、MC38细胞裂解物(lysate)组、CNP组和MC38细胞裂解物辅以CNP而成的疫苗(vaccine)组。每隔7Oral antibiotics d进行皮下免疫,共免疫3次。最后一次免疫3 d后检测小鼠外周血、脾脏、腹股沟淋巴结T淋巴细胞比例及血清TNF-α、IFN-γ含量。结果 经CNP处理的BMDC成熟比例提高(P<0.01)且分泌大量细胞因子(P<0.000 1),MC38肿瘤裂解物纳米疫苗免疫荷瘤小鼠后肿瘤体积明显小于其他组(P<0.000 1),同时外周血T淋巴细胞、脾脏T淋巴细胞、淋巴结T淋巴细胞比例明显提高(P<0.05),血清中细胞因子含量亦明显增加(P<SAG使用方法0.05)。结论 MC38肿瘤裂解物纳米疫苗可以有效激活树突状细胞(DC),诱导肿瘤特异性细胞免疫应答,发挥显著的抗肿瘤作用。

5-Aza-dC联合不同化疗方案对肺腺癌细胞凋亡的影响

目的探讨不同化疗药物联合DNA甲基化酶抑制剂5-氮杂-2”-脱氧胞苷(5-Aza-dC)对肺腺癌细胞A549细胞凋亡的影响。方法采用前瞻性随机对照研究方法, 分别使用顺铂、紫杉醇、吉西他滨及5-Aza-dC联合药物处理A549细胞。根据药物干预方式的不同分为对照组、顺铂联合紫杉醇(TP)组、顺铂联合吉西他滨(GP)组及5-Aza-dC分别联合TP、GP用药组。使用CCK-8法检测各组药物对A549细胞增殖能力的影响;Transwell迁移、侵袭实验检测各组药物对A549细胞迁移和侵袭能力的影响。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式反应检测各药物处理对凋亡基因表达水平的影响。对不同药物处理组细胞增殖程度的比较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 两两比较采用LSD-t法。结果 TP组24、48、72 h不同时间点对肺腺癌细胞的抑制率分别为(20.00±4.23)%、(35.00±2.80)%, (56.00±3.11)%;5-Aza-dC联合TP组对肺腺癌细胞的抑制率显著增加, 在24、48、72 h不同时间点分别为(38.00±3.80)%、(50.00±3.25)%、(93.00±4.33)%。GP组24、48、72 h不同时间点对细胞的抑制率分别为(33.00±5.10)%、(54.00±3.80)%、(74.00±2.82)%;而5-Aza-dC联合GP方案可显著抑制细胞生长, 24、48、72 h不此网站同时间点对细胞的抑制率分别为(54.00±3.00)%、(67.00±5.30)%、(95.00±1.13)%。同一药物对肺腺癌细胞的抑制作用随着时间的延长而增强(TP组:F=35.93, P0.001;5-Aza-dC联合TP组:F=97.33, P0.001;GP组:F=41.73, P0.001;5-Aza-dC联合GP组:F=79.00, P0.001), 且不同时间点, 两两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5-Aza-dC联合Cobimetinib molecular weightTP、GP化疗方案可抑制肺腺癌细胞A549的迁移和侵袭, 且比Thost response biomarkersP或者GP组的抑制效果更强;5-Aza-dC联合GP方案与单独应用GP方案相比, 细胞凋亡蛋白Caspase 8的表达水平显著升高(t=5.87, P=0.004);5-Aza-dC联合TP方案与单独应用TP方案相比, 细胞凋亡蛋白Caspase 8(t=3.94, P=0.017)、Caspase 6(t=5.81, P=0.004)和BCL2结合蛋白3(BBC3)(t=6.53, P=0.003)的表达水平升高。结论 5-Aza-dC可能作为化疗增敏剂来增加肺腺癌细胞的敏感性。

手术室护理干预对腹腔镜肝癌手术患者的效果观察

目的 探讨手术室护理干预在腹腔镜肝癌手术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2020年1月—2021年5月选取腹腔镜肝癌手术患者86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组Tezacaftor研究购买间基本特征均衡可比的原则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3例。对照组行常规护理配合,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行手术室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患PS-341体外者不良情绪、手术情况、术后并发症发生Scabiosa comosa Fisch ex Roem et Schult率及患者满意率。结果 观察组干预后焦虑、抑郁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术中出血量少于对照组(P<0.05),手术时间、麻醉苏醒时间及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术后疼痛评分少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满意率高于对照组(P<0.05),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手术室护理干预可有效减轻腹腔镜肝癌手术患者术前不良情绪,减少术中出血量,缩短手术时间及麻醉苏醒时间,降低术后并发症,有利于患者术后康复,早日出院,提高患者满意度。

早期胃食管结合部癌行内镜黏膜下剥离术后非治愈切除的因素分析

目的:探讨早期胃食管结合部(gastroesophageal junction,GEJ)癌行内镜黏膜下剥离术(endoscoselleckchempic submucosal dissection,ESD)后非治愈切除的危险因素。方法:选择2016年10月至2020年9月于福建省立医院消化内镜中心行ESD的早期GEJ癌患者114例,根据术后病理检查结果将其分为治愈性切除组和非治愈性切除组,对患者性别、年龄、肿瘤直径selleck LGX818、肿瘤形态、病理类型、浸润深度以及是否合并溃疡等进行比较,对可能影响非治愈性切除的相关因素进行Logistics回归分析;对独立危险因素的数量与非治愈性切除率进行SpearmNLRP3-mediated pyroptosisan相关分析。结果:两组在性别、年龄、病变形态、病灶位置、是否合并深在性囊性胃炎、背景炎症方面均无统计学差异(P均> 0.05)。肿瘤直径(>2 cm)、黏膜下浸润、溃疡、未分化癌和黏膜下纤维化是非治愈性切除的危险因素(P<0.05)。多因素回归分析显示,肿瘤直径(>2cm)、黏膜下浸润、溃疡、未分化癌是早期GEJ癌非治愈性切除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独立危险因素的数量与术后非治愈性切除发生率相关(r=0.492,P <0.01),危险因素数量越多,非治愈性切除率越高。结论:肿瘤直径(>2 cm)、黏膜下浸润、溃疡、未分化癌是早期GEJ癌ESD治疗后非治愈性切除的独立危险因素;风险因素的数量越多,非治愈性切除的比例越高。

米氮平对合并抑郁的老年乳腺癌患者免疫功能的影响

目的 探讨米氮平对合并抑郁的老年乳腺癌患者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9年1月至2021年1月北京丰台右安门医院收治的92例合并抑郁的老年乳腺癌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研究对象的抗抑郁治疗意愿不同将其分为观察组(愿意立即接受抗抑郁治疗)和对照组(暂不接受抗抑郁治疗或4周后再考虑接受抗抑郁治疗),每组各46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抗肿瘤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米氮平进行抗抑郁治疗。比较分析两组患者治疗前和治疗4周后的17项汉密尔顿抑郁量表评分(Hamilton depression scale,HAMD-17)、免疫功能指标(CD3~+、CD4~+、CD8~+、CD4~+/CD8~+、NK细胞、B淋巴细胞)和炎症因子指标[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值(neutrolphil-to-lymphocyte ratio,NLR)]。结果 对照组患者治疗4周后的HAMD-17评分和NLR水平与治疗前比较差异均Ipatasertib溶解度无显著性(P>0.05)。治疗4周后,观察组患者的HAMD-17评分和NLR水平均显著低于治疗前(P<0.05),且观察组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对照组患者治疗4周后的免疫功能指标与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无显著性(P>0.05)。治疗4周后,观察组患者CD3~+、CD4~efficient symbiosis+、CD4~+/CD8~+、NK细胞水平均显著高于治疗前(P<0.05),CD8~+、B淋巴细胞均显著低于治疗前(P<0.05),且观察组患者的免疫功能指标改善情况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米氮平可改善合并抑郁的老年乳腺癌患者的抑郁状态,并可以提高其免疫功能和降低其炎症标志物NLRCB-839半抑制浓度水平,有利于老年乳腺癌患者的预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