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D-CTBA联合3D打印技术在早期非小细胞肺癌胸腔镜解剖性肺段切除术中的应用研究

目的 探讨三维计算机断层扫描支气管血管成像(3D-CTBA)联合3D打印技术应用于早期非小细胞肺癌(NSCLC)胸腔镜解剖性肺段切除术前规划及术中导航辅助的临床价值。方法 纳入早期NSCLC行胸腔镜解剖性肺段切除术治疗的81例患者,随机分为3D-CTBA联合3D打印Prosthetic knee infection组(简称3D打印组,30例)、3D-CTBA组(29例)、CT薄扫组(22例)。记录和比较3组患者的手术基本情况、手术复杂程度、围术期相关指标及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1)3组均顺利完成手术,无中转开放手术或改变术式的患者。术前定位:CT薄扫组术前Hookwire定位11例;3D-CTBA组、3D打印组均行三维重建无创定位,定位成功率100.0%(59/59)。3D-CTBA组术前规划与术中实际符合率为96.6%(28/29),3D打印组符合率100.0%(30/30)。(2)3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切缘距离、术后住院时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且组间两两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7)。将以上4项指标按手术难度进行分层比较,各难度级别3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两两比较结果显示,在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切缘距离、术后住院时间方面,3D打印组各难度级别的指标水平均优于CT薄扫组(均P<0.017);3D打印组复杂难度手术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切缘距离及各难度级别的术后住院时间均优于3D-CTBA组(均P<0.017);3D-CTBA组一般、中等难度手术PLX3397 molecular weight的手术时间及中等难度手术的术中出血量优于CT薄扫组(均P<0.017)。3组患者结节直径、术后引流量、切除淋巴结数目、术后置管时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3)3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两比较结果显示3D打印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低于CT薄扫组(均P<0.017)。结论 个体化应用3D-CTBA规划导航联合3D打印建模辅助早期NSCLC胸腔镜解剖性肺段切除术,能够使手术更安全、精准、便捷,促进患者快速康复,在中高难度肺段手术PF-02341066采购中更具优势,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全身磁共振成像在部分常见肿瘤临床应用及高危人群筛查中的进展

随着社会不断发展,肿瘤发病率呈逐年升高态势,提升早期病灶检出率有助于临床医生制DS-3201订有效诊疗方案,对提高肿瘤患者生存率及生活质量意义重大。全身磁共振成像(whole body-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WB-MRIHepatic stellate cell)对早期肿瘤病灶检出及肿瘤高危人群筛查具有巨大优势。WB-MRI具有无电离辐射、软组织分辨率高的特点,能够弥补正电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扫描(positron emission tomography/computed tomography,PET/CT)辐射剂量大、软组织分辨率低的缺点,并在实际应用中得到验证。WB-MRI可应用于肿瘤早期病灶检出、影像诊断、临床分期、治疗效果评估等方面,同时可敏感检测出转移性骨肿瘤的骨质破坏情况及血液性肿瘤的骨髓浸润。综上,本文针对WB-MRI在呼吸系统肿瘤、消化系统肿瘤、血液系统肿瘤、骨转移肿瘤检出以及肿瘤高危人群筛查方面的临床应用进GSI-IX浓度展作一综述。

MMP14在胰腺癌中的表达及其与肿瘤免疫微环境特征的相关性研究

目的·探究基质金属蛋白酶14 (spleen pathologymatrix metalloproteinase 14,MMP14)在胰腺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与临床特征的相关性,并分析其与胰腺癌肿瘤免疫微环境特征的相关性。方法·通过GEPIA (Gene Expression Profiling Interactive Analysis)数据平台分析MMP家族成员在30种常见肿瘤组织中的表达情况。通过R语言整合GTEx (Genotype-Tissue Expression)数据库中167例胰腺正常组织和TCGA (TSB431542化学结构he Cancer Genome Atlas)数据库中178例胰腺癌组织及4例配对癌旁组织的转录组数据,比较MMP14在胰腺癌与正常组织及癌旁组织中的表达差异。使用GEPIA数据平台对不同MMP14表达水平胰腺癌患者进行生存分析。从TCGA数据库中下载178例胰腺癌患者的相关临床信息,应用Perl和R语言分析MMP14的表达与临床特征的相关性。应用R语言和GSEA v3.0进行京都基因与基因组百科全书(Kyoto Encyclopedia of Genes and Genomes,KEGG)通路富集分析和基因本体论(Gene Ontology,GO)功能富集分析。采用CIBERSORT反卷积算法计算胰腺癌免疫微环境中各类免疫细胞亚群比例,分析MMP14的表达与各免疫细胞亚群比例的相关性。收集6例新鲜胰腺癌组织和配对癌旁组织,流式细胞术检测各类免疫细胞亚群;通过t-SNE降维与统计学分析,描述胰腺癌免疫微环境的特征。利用胰腺癌组织芯片进行多色荧光免疫组织化学实验,检测MMP14的表达与免疫细胞亚群的比例,验证生物信息学分析结果。结果·在生物Emricasan信息学数据库中,与MMP家族其他成员相比,MMP14在多种肿瘤中高表达,且胰腺癌中MMP14的表达水平高于其他肿瘤;MMP14在胰腺癌中表达水平显著高于胰腺正常组织和癌旁组织(P=0.000),TNM分期Ⅱ期肿瘤MMP14表达水平显著高于Ⅰ期(P=0.012),病理组织学分级G2和G3期肿瘤MMP14显著高于G1期(均P=0.000)。MMP14低表达组患者生存预后显著优于高表达组(P=0.033)。KEGG和GO分析结果显示MMP14主要富集在胰腺癌和免疫相关通路。MMP14的表达水平与CD8+T细胞、单核细胞的比例呈负相关(均P<0.05),与巨噬细胞的比例呈正相关(P=0.000)。流式细胞实验结果提示胰腺癌肿瘤微环境呈现免疫抑制性。多色荧光免疫组织化学实验结果显示,MMP14在肿瘤组织中表达水平显著高于癌旁组织(P=0.000),TNM分期较晚及病理组织学分级较高的肿瘤MMP14的表达水平也相对较高(均P<0.05)。在MMP14高表达的肿瘤组织中,CD8+T细胞比例降低(P=0.001),巨噬细胞比例升高(P=0.000),与生物信息学分析结果一致。结论·与正常胰腺组织和癌旁组织相比,MMP14在胰腺癌中的表达显著升高且与患者不良预后相关;MMP14高表达的胰腺癌组织中CD8+T细胞比例降低,巨噬细胞比例升高;高表达MMP14的胰腺癌肿瘤微环境呈现高度免疫抑制性。

GZMB基因cg16212145位点的异常甲基化芯片测定对胃癌早筛的价值探讨

目的 获得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来源的胃癌特异性全基因组甲基化图谱,探讨PBMC来源的甲基化位点在胃癌早期诊断中的临床价值。方法 采用850k甲基化芯片检测20例胃癌患者和20例健康对照者PBMC的全基因组甲基化状态,初步构建PBMC来源的胃Berzosertib纯度癌特异性甲基化图谱,获得差异甲基化位点(DMPs)。对DMPs所在的基因进行基因本体(GO)分析及京都基因与基因组百科全书(KEGG)分析,进行功能预测。利用基于随机森林的多因素过滤方法对DMPs进行统计筛选。对34例Ⅰ期胃癌患者和21例健康对照者进行基于二代测序的多重目的区域甲基化富集测序,验证筛选得到的位点。结果 甲基化芯片结果显biopsie des glandes salivaires示,与健康对照者比较,胃癌患者的PBMC具有独特的全基因组甲基化图谱,以|Δβ|>0.06、adjust P<0.05作为预筛选条件共得到5 883个3-Methyladenine临床试验DMPs,包括2 513个高甲基化位点和3 370个低甲基化位点;GO分析和KEGG分析显示,5 883个DMPs所在的2 677个基因主要与MAPK信号通路、癌症中的转录失调相关。颗粒酶B(GZMB)基因cg16212145位点在胃癌患者的PBMC中呈高甲基化水平,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Δβ=0.0807,adjustP=0.001)。多重目的区域甲基化富集测序结果表明,CpG位点cg16212145的异常甲基化能够区分Ⅰ期胃癌患者与健康对照者(AUC=0.807,P<0.001)。结论 胃癌患者具有PBMC来源的特异性全基因组甲基化图谱,GZMB基因cg16212145位点在胃癌患者的PBMC中呈现高甲基化水平,在胃癌的早期筛查中具有重要临床价值。

鱼藤素通过FZD7调控Wnt通路抑制三阴性乳腺癌细胞侵袭、迁移、EMT的实验研究

目的:探讨鱼藤素对三阴性乳腺癌(TNBC)细胞增殖、侵袭、迁移和上皮-间质转化(EMT)的抑制作用及可能的机制。方法:体外培养人TNBC细www.selleck.cn/products/iacs-010759-iacs-10759胞系(MDA-MB-231和BT-20),加入鱼藤素(5、10、20μmol/L)诱导后,采用CCK-8法检测MDA-MB-231和BT-20细胞的存活率;克隆形成实验检测细胞克隆形成能力;流式细胞术分析细胞凋亡情况; Transwell实验检测细胞迁移和侵袭能力; Western Blot检测细胞中卷曲同源物7(FZD7)、Ki-67、E-钙黏蛋白(E-cadherin)、波形蛋白(Vimentin)、β-连结蛋白(β-catenin)、c-myc蛋白表达。利用FZD7过表达载体质粒(pc DNA-FZD7)转染建立FZD7过表达细胞,进一步研究FZD7过表达对鱼藤素抗TNBC作用的影响;裸鼠成瘤实验检测鱼藤素对MDA-MB-231细胞体内生长的影响。结果:与对照组(0 μmol/L)相比,鱼藤素(5、10、20μmol/L)呈剂量依赖性的显著降低MDA-MB-231和BT-20细胞存活率,并显著增加MDA-MB-231和BT-20细胞的凋亡率(P <0.05)。与对照组相比,鱼藤素可显著降低MDA-MB-231和BT-20细胞增殖活力、克隆形成能力、迁移与侵袭能力和细胞内Vimentin、FZD7、β-catenin、c-myc蛋白表达,升高细胞凋亡率和细胞内E-cadherin蛋白表达(P <0.05);过表达FZD7可逆转鱼藤素对TNBC细胞恶性表型的影响。体内实验中,与对照组相比,鱼藤素组裸鼠的肿瘤体积和肿瘤质量、肿瘤中FZD7蛋白表达和FZD7、Ki-67阳性表达显著降低(P <0.05),与鱼藤regulation of biologicals素组和鱼藤素+pc DNA-NC组相比,鱼藤素+pc DNA-FZD7组肿瘤体积和肿瘤质量、肿瘤中FZD7蛋白表达和FZD7、Ki-67阳性表selleck NMR达显著升高(P <0.05)。结论:鱼藤素可抑制TNBC细胞增殖、迁移、侵袭和EMT,并诱导细胞凋亡,其作用机制可能与下调FZD7的表达,抑制Wnt/β-catenin信号通路的活化有关。

NF-κB信号通路在胃癌前病变中研究进展

胃癌(GC)在胃肠道癌症中发病率很高,是继肺、肝癌之后全球癌症相关死亡的第三大原因,总生存率低,治疗预后差,严重降低患者的生存质量,增加患者的经济负担。临床研究表明胃癌前病变的早期阶段,截断或逆转胃癌前病变(PLGC)则成为治疗和预防胃癌的FUT-175小鼠关键。目前胃病前病变的发病机制尚不明确,经典信号通路转录因子核因子kappaB(NF-κB)广泛参与和干预肿瘤细胞的炎性反应、增殖、凋亡、血管生成等过程,协调影响肿瘤发生的多种信号分子活动,而NF-κB信号通路的调控作用机制的紊乱则会加速胃癌前病变向胃癌的转化。多项研究证实NF-κB与胃癌及胃癌前病变关系密切,相互影响,以NF-κB通路为靶点的治疗药物被广泛研究,尤以中药复方、中药活性成分、NF-κB抑制剂应用广泛和安全,通过抑制胃黏膜慢性炎性反应、抑制血管新生、抑制Biofilter salt acclimatization异形细胞的增殖、细胞侵袭、细胞迁移、促进细胞凋亡、抗肿瘤作用机制,阻断胃黏膜上皮细胞癌变的病理过程,更加精准有效的作用于胃癌前病变中,达到防治胃癌的目的。本文综述NF-κB 信号通路参与胃癌前病变的发病机制selleck HPLC以及基于NF-κB信号通路靶向治疗胃癌前病变的中西医治疗药物进展,旨在为临床提供更多的治疗和预防胃癌前病变的理论支持和科学依据。

PET/CT肺癌病灶参数与血清CEA、CYFRA21-1的相关研究

目的 探讨PET/CT肺癌病灶参数与血清CEA、CYFRA21-1的相关关系。方法 回顾性选取我院2019年1月-2020年6月我院收治的151例肺癌患者。并根据病理结果分为腺癌组(n=50),小细胞癌组(n=51),鳞bioconjugate vaccine癌组(n=50)对三组患者均进行PET/CT检查,并对其检查参数与血清CEA、CYFRA21-1水平进行分析。结果 腺癌组最大标准化摄取值显著高于鳞癌组和小细胞癌组;鳞癌组病灶糖醇解总量显著高于腺癌组和小细胞癌组,代谢体积和病灶直径低于腺癌组和小细胞癌组(P<0.05);腺癌组CEA显著高于鳞癌组和小细胞癌组;鳞癌组病CYFRA21-1显著高于腺癌组和小细胞癌组(P<0.05);CEA与病灶直径呈正相关性,CCYFRA21-1与最大标准化摄取值、病灶糖醇解总量、代谢体积呈正相关。结论 RP56976 IC50PET/CT肺癌病灶参数与血清CEA、CYFRA21-1具有相关性,最大标准化摄RSL3作用取值和病灶糖醇解总量在腺癌患者中较高,鳞癌患者的肿瘤直径和代谢体积较低。

miR-1915-3p和Bcl-2在结肠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

目的 研究miR-1915-3p及Bcl-2在结肠癌组织中的表达及作用意义。方法 选取2013年2月至2016年2月trichohepatoenteric syndrome辽宁省朝阳市第二医院收治的85例结肠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集所有患者癌组织及癌旁正常组织,采用RTqPCR检测比较不同结肠组织中的miR-1915-3p及Bcl-2 mRNA表达水平。并分析结肠癌患者不同临床病理特征及预后的miR-1915-3p及Bcl-2 mRNA表达水平。结果 结肠癌组织中miR-1915-3p mRNA表达水平低于癌旁正常组织,而Bcl-2 mRNA表达水平高于癌旁正常组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TNM分期ICI 46474试剂Ⅲ~Ⅳ期、低分化程度及淋巴结转移的结肠癌患者miR-1915-3p mRNA表达水平低于Ⅰ~Ⅱ期、中高分化程度及无淋巴结转移结肠癌患者,而Bcl-2mRNA表达水平高于Ⅰ~Ⅱ期、中高分化程度及Naporafenib无淋巴结转移结肠癌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肠癌死亡患者miR-1915-3p mRNA表达水平低于存活患者,Bcl-2 mRNA表达水平高于存活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miR-1915-3p在结肠癌组织中低表达,而Bcl-2在结肠癌组织中高表达,且二者在不同TNM分期、分化程度、淋巴结转移情况及预后的患者中表达水平也不同。

Nd:YAG激光治疗2型糖尿病患者种植体周围炎疗效研究

目的 研究Nd:YAG激光治疗2型糖尿病(T2DM)患者的种植体周围炎疗效。方法 选择2019年3月至2020年10月于广州中医药大学深圳医院收治的T2DM的下颌磨牙种植体周围炎患者60例。其中男性35例,女性25例;年龄60~75岁,平均年龄68.20岁。将患者根据左右牙列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对照组实施手工龈下刮治及盐酸米诺环素软膏注射治疗;试验组则于对照组的基础上增用Nd:YAG激光治疗。比较两组疗效,种植体周围边缘骨吸收情况[龈沟出血指数(SBI)、菌斑指数(PLI)、探诊深度(PD)]、炎性因子[白细胞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基质金属蛋白酶-8(MMP-8)]。结果 试验组治疗后SBI、PLI及PD水平分别为(0.17±0.03)、(0.34±0.04)、(1.86±0.78) mm,均低于对照组[(0.38±0.04)、(1.04±0.13)、(2.37±0.84) mm](P<0.Medications for opioid use disorder05)。试验组种植体近中、远中边缘骨吸收分别为(1.20±0.17) mm、(1.23±0.25) mm,均少于对照组[(1.44±0.22) mm、(1.48±0.31) mm](P<0.05)。试验组治疗后龈沟液IL-6、TNF-α及MMP-8水平分别为(1.62±0.39)μg/mL、(0.34±0.12)μg/mL、(0.31±0.06)μg/mL,均低于对照组[(2.48±0.68)μg/mL、(2.48±0.68)μg/mL、(0.KD025分子量68±0.09)μg/mL](P <0selleck激酶抑制剂.05)。经Logistic分析可得,未使用Nd:YAG激光治疗、炎症反应、种植体周围边缘骨吸收均是下颌磨牙种植体周围炎合并T2DM患者的预后不良的独立危险因素(比值比> 1,P<0.05)。结论 Nd:YAG激光治疗T2DM患者下颌磨牙种植体周围炎的疗效显著,有利于减少种植体边缘骨吸收,同时可减轻炎症反应,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基于King达标理论的健康教育在肺癌患者中的应用

目的:探讨基于King达标理论的健康教育在肺癌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8年8月1日~2019年10月1日收治的89例肺癌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45例和对照组44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基于King达标理论的健康教育Dinaciclib molecular weight护理干预;比较两组心理状态[采用焦虑自评量表(SAS)、抑郁自评量表(SDS)及Herth希望量表(HHI)]、自我效能感[采用自我管理效能感量表(C-SUPPH)]、遵医依从性、生活质量[采IACS-10759研究购买用生活质量测评量表(QLQ-C30)]及护理满意度。结果:干预后,两组SAS、SDS评分均低于干预前(P<0.05),HHI、QLQ-C30评分均高于干预前(P<0.05),C-SUPPH评分中正性态度、自我决策、自我减压评分均高于干预前(P<0.05),且观察组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遵医依从性、护理满意度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Immunohistochemistry:基于King达标理论的健康教育可改善肺癌患者的心理状态,提高自我效能感,改善生活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