局部晚期的非小细胞肺癌患者切除后复发风险很高。尽管基于铂类药物的辅助化疗已成为标准治疗, 但术后放疗(PORT)的作用多年来一直存在争议。对于切除不完全的患者, 尽管缺乏随机证据, 但应在共识的基础上强烈建议进行术后放疗。在完全切除(R0)的非小细胞肺癌患者中, 一项荟萃分析显示, 在没有纵隔受累(pN0和pN1)的情况下, PORT的预后较差。在pN2患者中, PORT的作用尚不清楚, 需要进一步研究。但该荟萃分析包括与当今标准相比较而言较旧的放射技术和较差的手术质量的试验, 并且患者的选择不是基于正电子发射断层扫描。更新的回顾性和非随机研究, 以及评估辅助化疗的随机试验的亚组分析表明, PORT可以使pN2 R0患者有生存获益。最近的两项随机试验(Lung ART和PORT-C)评估了适形PORT与非PORT对ⅢA-N2期患者的无病生存优势, 尽管PORT显著降低了纵隔复发率。PORT对生存期没有影响, 这可能是因为考虑到远处复发率高和额外的心肺毒性风险。计划在Lung ARTJQ1生产商中进行持续和未来的分析, 以确定可推荐使用PORT的患者。在新辅助和(或)辅助治疗环境中, 正在纳入新的全身治疗(免疫检查点抑制剂或癌基因依赖患者的靶向治疗)。在未来的研究中, 在检测术后微小(或分子)残留Fulvestrant细胞培养疾病的基础上, 通过分析循环肿瘤细胞DNA, 更好地识别疾病复发风险高的Epimedium koreanum患者是有必要的。
面向乳腺超声计算机辅助诊断的两阶段深度迁移学习
目的 为了提升基于单模态B型超声(B超)的乳腺癌计算机辅助诊断(computer-aided diagnosis, CAD)模型性能,提出一种基于两阶段深度迁移学习(two-stage deep transfer learning, TSDTL)的乳腺超声CAD算法,将超声弹性图像中的有效信息迁移至基于B超的乳腺癌CAD模型之中,进一步提升该CAD模型的性能。方法 在第1阶段的深度迁移学习中,提出将双获悉更多模态超声图像重建任务作为一种自监督学习任务,训练一个关联多模态深度卷积神经网络模型,实现B超图像和超声弹性图像之间的信息交互迁移;在Oncological emergency第2阶段的深度迁移学习中,基于隐式的特权信息学习(learning using privilaged inforRepSox NMRmation, LUPI)范式,进行基于双模态超声图像的乳腺肿瘤分类任务,通过标签信息引导下的分类进一步加强两个模态之间的特征融合与信息交互;采用单模态B超数据对所对应通道的分类网络进行微调,实现最终的乳腺癌B超图像分类模型。结果 实验在一个乳腺肿瘤双模超声数据集上进行算法性能验证。实验结果表明,通过迁移超声弹性图像的信息,TSDTL在基于B超的乳腺癌诊断任务中取得的平均分类准确率为87.84±2.08%、平均敏感度为88.89±3.70%、平均特异度为86.71±2.21%、平均约登指数为75.60±4.07%,优于直接基于单模态B超训练的分类模型以及多种典型迁移学习算法。结论 提出的TSDTL算法通过两阶段的深度迁移学习,将超声弹性图像的信息有效迁移至基于B超的乳腺癌CAD模型,提升了模型的诊断性能,具备潜在的应用可行性。
肺癌~(18)F-FDG PET/CT代谢参数与EGFR基因突变的相关性分析
目的 探究~(18)F-FDG PET/CT代谢参数与肺腺癌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突变的相关性,并评估其预测突变的效能。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9年1月至2021年7月于内蒙古自治区人民医院行PET/CT检查的患者,筛选出73例确诊肺腺癌的患者,收集临床资料、EGFR基因检测结果。用统计学方法分析性别、年龄、吸烟史、疾病分期以及PET/CT相关代谢参数与EGFR突变之间的关系。结果 73例患者中EGFR突变患者33例(45.2%),女性较男性更易出现EGFR突变(χ~2=6.154,P<0.05;不吸烟组的EGFR突变比例较吸烟组高(χ~2=5.400,P<0.05;年龄PS-341 IC50、疾病分期与EGFR突变无关。EGFR突变组和野生组原发病灶的SUVmax分别为(12.22±4.87)和(12.15±4.47)(P=0.952);SUVmean为(7.39±3.06)和(7.22±2.60)(P=0.791);MTV为10.34(5.07,19.67)更多cm~3和8.24(4.36,20.99)cm~3(P=0.650);TLG为69.18(37.49,144.26)和60.56(23.35,161.17)(P=0.542)。结论 genitourinary medicineEGFR突变组的~(18)F-FDG PET/CT代谢参数的均值或中位数稍高,但差别均无统计学意义。性别、吸烟史等临床特征与EGFR突变存在相关性。
硫酸酯化贝类多糖生物活性的构效关系研究
本实验以扇贝贝柱和菲律宾蛤仔蒸煮液为原料提取多糖得到扇贝多糖(Scallop polysaccharide,SP)和蛤仔多糖(Clam polysaccharide,CP),并将两种多糖通过氯磺酸-吡啶法进行硫酸酯化得到含22%硫酸根的硫酸酯化扇贝多糖(Sulfated scallop polysaccharide,SSP1)、32%硫酸根的硫酸酯化扇贝多糖(SSP2)和36%硫酸根的硫酸酯化蛤仔多糖(Sulfated clam polysaccharide,SCP)。对这五种多糖的基本成分、结构和生物活性这三个方面进行研究。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通过改变无水吡啶和氯磺酸反应比例,可以使多糖结合不同含量的硫酸根,结合的硫酸根越多,取代度越高。2、由红外光谱可知,SSP1、SSP2和SCP均具有硫酸酯化后的特征吸收峰;单糖组成可以发现硫酸酯化前后多糖均主要含葡萄糖,硫酸酯化多糖中的氨基糖有所减少;分子量测定发现硫酸酯化对多糖有降解的作用,分子量有所减小;扫描电镜可知微观结构由原来的碎片状变成整片状,完整性更好;核磁结果可知硫biological validation酸基团结合位点可能发生在C-6位;刚果红实验发现,经硫酸酯化的扇贝多糖三螺旋结构消失,而蛤仔多糖依旧有三螺旋结构。3、五种多糖(SP、SSP1、SSP2、CP和SCP)在2.5-50μg/m L浓度下均对巨噬细胞(RAW264.7)无毒性,并随着浓度的增加而表现出促进作用。在相同浓度下,硫酸酯化之后的多糖对巨噬细胞的增殖作用减弱,并且硫酸根含量越多,抑制作用越强。中性红、产生NO和TNF-α的含量也验证了经过硫酸酯化,贝类多糖的免疫活性有所降低。4、体外抗氧化活性显MCC950核磁示,硫酸酯化的扇贝多糖Laduviglusib和蛤仔多糖DPPH自由基清除能力和羟基自由基清除能力均高于未经硫酸酯化的多糖,且硫酸根含量越多,清除能力越强。硫酸酯化之后的扇贝多糖具有抑菌活性,对五种菌的最小抑菌浓度均是20 mg/m L。对蜡样芽孢杆菌、单增李斯特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最小杀菌浓度是20 mg/m L,对枯草芽孢杆菌和大肠杆菌的最小杀菌浓度是30 mg/m L。体外抗肿瘤活性显示,经过硫酸酯化之后,扇贝多糖和蛤仔多糖对人乳腺癌细胞(MCF-7)有抑制作用,具有杀伤肿瘤细胞的效果。
早期乳腺癌前哨淋巴结活检临床实践指南更新及展望
腋窝淋巴结是乳腺癌最常见和最先转移的部位,是早期乳腺癌患者重要的独立预后因子。准确的腋窝淋巴结分期对局部治疗的选择、全身综合治疗决策和预后判断等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前哨淋巴结活检(SLNB)是一项腋窝淋巴结准确分期的微创活检技术。循证医学Ⅰ级证据证实,对腋窝淋巴结阴性的患者,SLNB可安全而有效地替代腋窝淋巴结清扫术LY294002价格(ALND),从而显著减少术后并发症发生,改善患者生活质量。但是,SLNB的开展有其特定的适应证和禁忌证,尤其是对于某些特定情况如多灶性或多中心病灶、有既往乳腺活检手术史、新辅助RSL3化疗后的乳腺癌患者,临床医师应该遵循指南并结合临床实践综合考虑。通常认为如果SLNB阳性则应该进一步行ALND。随着临床实践的积累和最新临床试验结果的公布,乳腺癌腋窝治疗正从单一的手术治疗走向个体化的多学科干预。充分而准确的术前腋窝淋巴结分期将越来越多原来需行SLNB的腋窝淋巴结阳性患者通过更微创的穿刺活检提前筛选出来,因此SLNB的阳性率将大幅度降低,提示今后部分早期乳癌腋窝处理可能将步入一个免除SLNB的无创时代。本文就SLNB临床实践指南的更新及展望作一综genetic etiology述。
外周血环状RNA circ_0141633与circ_0008234对胰腺癌诊断和预后预测的价值
目的明确环状RNA circ_0141633与circ_0008234在胰腺癌外周血中的临床意义以及诊断和预后预测的价值, 并分析对胰腺癌细胞生物学功能的影响。方法收集97例胰腺癌患者与71例体检健康对照者的外周血标本, 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circ_0141633与circ_0008234表达。采用χ2检验、K-M生存曲线以及Cox比例风险回归模型分析二者表达与胰腺癌临床病理特征以及预后的关系。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二者诊断胰腺癌的曲线下面积(AUC)、灵敏度以及特异度。采用MTT法、细胞划痕试验、TraAZD6738核磁nswell侵袭试验以及蛋白质印迹分析二者对胰腺癌Bxpc-3细胞增殖、迁移、侵袭以及上皮间充质转化(EMT)continuous medical education的影响。结果胰腺癌患者外周血中circ_0141633与circ_0008234表达高于健康对照者外周血(均P0.05)。高表达circ_0141633、circ_0008234与较高临床分期、淋巴转移和血管浸润相关, 也是胰腺癌预后不良的独立危险因素(均P0.0selleckchem Canagliflozin5)。高表达circ_0141633与circ_0008234组患者总体生存率明显低于低表达circ_0141633与circ_0008234组患者。circ_0141633、circ_0008234、二者联合以及CA19-9诊断胰腺癌的AUC分别为0.70、0.67、0.88及0.82, 灵敏度分别为64.32%、60.79%、78.22%及73.97%, 特异度分别为68.54%、65.46%、81.65%及97.41%, 二者联合诊断胰腺癌的效能优于CA19-9及单独诊断(均P0.05)。单独干扰circ_0141633与circ_0008234均可抑制Bxpc-3细胞增殖、迁移、侵袭以及EMT, 联合干扰二者后上述抑制效果更加显著(均P0.05)。结论外周血高表达circ_0141633与circ_0008234可作为胰腺癌潜在的诊断和预后预测生物标志物, 并具有促进胰腺癌进展的功能。
尿NGAL对糖尿病肾病诊断价值的Meta分析
目的 通过Meta分析评价尿中性粒细胞明胶酶相关脂质运载蛋白(NGAL)在糖尿病肾病(DKD)中的诊断价值。方法 检索Pubmed、Embase、CochraneLibrary、中国知网和万方数据库中收录的尿NGAL诊断DKD相关文献,采用Stata13.1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 最终纳入18篇中高等质量文献,共包含2388例糖尿病患者和1255例DKD患者。Meta分MRTX849小鼠析结果显示合并灵敏度为0.83(95%CI:0.77~0.8renal biomarkers8),合并特异度为0.81(95%CI:0.68~0.90),合MK-4827试剂并阳性似然比为4.45(95%CI:2.51~7.88),合并阴性似然比为0.20(95%CI:0.14~0.29),合并诊断比值比21.87(95%CI:10.06~47.53),综合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下面积0.89(95%CI:0.86~0.91)。采用Deek漏斗图不对称检验对所纳入研究的发表偏倚进行检验,结果显示所纳入研究不存在发表偏移(P=0.31)。结论 尿NGAL对DKD具有潜在的诊断价值,有望成为DKD诊断的新型标志物。
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院前救治现状及危险因素分析
目的 分析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院前救治现状及危险因素。方法 选取2018年6月-2020年6月于我院接受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治疗的AMI患者186例,均行PCI治疗Proanthocyanidins biosynthesis,统计并收集所有入组患者性别、年龄、吸烟史、合并高血压/血脂、合并糖尿病、接SAHA IC50受教育及培训、家庭收入、学历、是否呼叫急救系统与救治延迟时间等资料,采用Logistic回归进行AMI患者院前救治危险因素分析。结果 延迟救治<2h有79例,延迟救治≥2h有107例(P<0.05);单因素Logisticselleck化学回归分析显示性别、年龄、吸烟史、合并高血压/血脂、合并糖尿病、接受教育及培训、家庭收入、学历、是否呼叫急救系统与救治延迟时间有关(P<0.05)。吸烟史、症状类型、合并脑卒中与救治延迟时间无关(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年龄、合并糖尿病、合并高血压/血脂、是否呼叫急救系统是影响AMI患者院前救治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 我国目前AMI患者院前救治现状较差,年龄、合并糖尿病、是否呼叫急救系统是AMI患者院前救治独立危险因素。
循证护理理念的人性化护理服务对妊高症产妇并发症、新生儿Apgar评分的影响
目的 探究采取循证人性化护理服务对妊高症产妇并发症和新生儿apgar评分的影响。方法 方便选取该院2018年1月—2019年1月收治的71例妊高症产妇,随机分为观察组(36例,采用循证人性化护理服务)和对照组(35例,采用常规护理),比较两组患者的血压水平、并发症、Apgar评分、妊娠结局。结果 ①护理前,两组患者的舒张压和收缩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两组患者血压水平均显著改善,且观察组更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②护理后,观察组的并发症发生率5.56%显著低于对照组的25.7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508,P<0.05)。③护理前,两组新生儿Apgar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685,P>0.05),护理后均明显改善,且观察组更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6.135,P<0.05)。④护理后,观察组的平均产程时获悉更多间(7.86±2.32)h和剖宫率(16.67%)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6.997,χ~2=5.844,PPLX-4720体内<0.05)。结论 对妊高症患者Phage enzyme-linked immunosorbent assay实施循证人性化护理,可稳定患者血压水平,减少产后并发症,缓解新生儿窒息情况,改善妊娠结局。
辐射诱导的多倍体宫颈癌HeLa细胞生物学特性研究
目的研究辐射诱导的多倍体宫颈癌HeLa细胞增殖、凋亡、迁移及侵袭的生物学特性, 以探讨多倍体HeLa细胞利于宫颈癌放疗后复发的潜在作用。方法使用6 MV-X射线分别以7 Gy、14 Gy的剂量照射HeLa细胞, 继续孵育3 d后收集细胞并标记为7 Gy组和14 Gy组, 将未经辐射的细胞作为对照组。光镜下观察细胞形态, 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DNA倍性, MTT法检测细胞增殖, Annexin Ⅴ-FITC/PI双染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凋亡, Transwell实验检测细胞迁移及侵袭的能力, 蛋白质印迹法检测细胞STAT3信ROCK抑制剂号通路相关蛋白表达。结果与对照组相比Tethered cord, 7 Gy组和14 Gy组HeLa细胞体积明显增大。对照组、7 Gy组、14 Gy组多倍体HeLa细胞亚群比例分别为(6.33±1.26)%、(21.13±0.50)%、(46.07±1.68)%, 3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F=780.47, P0.001)。对照组、7 Gy组和14 Gy组多倍体HeLa细胞培养24 h后吸光度值分别为0.21±0.01、0.23±0.02、0.16±0.01;48 h后分别为0.37±0.03、0.38±0.06、0.21±0.00;72 h后分别为0.66±0.02、0.55±0.01、0.28±0.01, 3组间增殖情况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31.62, P=0.001;F=20.10, P=0.002;F=708.52, P0.001)。进一步两两比较, 培养24、48、72 h后14 Gy组多倍体HeLa细胞增殖活力均较对照组细胞和7 Gy组多倍体HeLa细胞显著下降(均P0.05)。对照组、7 Gy组和14 Gy组多倍体HeLa细胞的凋亡亚群比例分别为(3.67±1.16)%、(3.07±0.81)%、(3.83±0.91)%, 其中早期凋亡细胞亚群比例分别为(2.33±0.35)%、(2.13±0.61)%、(2.23±0.32)%, 晚期凋亡细胞亚群比例分别为(1.33±0.81)%、(0.93±0.31)%、(1.60±0.60)%, 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F=0.52, P=0.620;F=0.15, P=0.864;F=0.92, P=0.450)。对照组、7 Gy组和14 Gy组的多倍体HeLa细胞迁移数目分别为297.40±26.53、121.33±15.16、18.40±4.79, 侵袭细胞数目分别为195.67±20.26、63.60±6.91、9.47±3.23,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F=647.28, P0.001;F=213.94, P0.001)。7 Gy和14 Gy组多倍体HeLa细胞的迁移与侵袭能力与对照组相比显著下降, 14 Gy组多倍体HeLa细胞的迁移与侵袭能力显著低于7 Gy组(均P0.001)。辐射诱导的多倍体HeLa细胞P-STAT3(Tyr 705)、Bcl-2的表达水平均高于对照组, 且随着辐射剂量的增加表达水平进一步增高;与对照组相比, 14 Gy组多倍体HeLa细胞Survivin、Mcl-1表达水平均上调(均P0E-616452纯度.05)。3组间Bcl-xL表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F=0.52, P=0.618)。结论辐射诱导的多倍体HeLa细胞增殖、迁移及侵袭能力降低, 凋亡率无显著变化, 但STAT3信号通路激活伴随下游抗凋亡相关蛋白表达上调, 有利于多倍体肿瘤细胞成为宫颈癌放疗后复发的潜在危险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