肺癌患者运动自我效能量表安徽省常模的构建

背景肺癌患者运动自我效能水平影响其运动目标的确立和克服困难的信念,了解其现状对肺癌患者运动行为有良好的预测作用。但目前国内尚缺乏针对肺癌患者运动自我效能测评工具的常模,使得测量结果缺乏参照标准。目的 建立安徽省肺癌患者运动自我效能量表的常模。方法 将安徽省按地理位置划分为皖北、皖中、皖南3个区域,于2021年1—8月采用区域分层随机抽样的方法抽取1 600例肺癌患者,采用患者运动自我效能量表对其进行调查,并建立该量表的均数、百分位数和划界常模。结果https://www.selleck.cn/products/epz-6438.html 共发放问卷1 600份,回收有效问卷1 459份,问卷有效回收率为91.19%。安徽省肺癌患者运动自我效能量表总分为(67.66±14.90)分,效能期望维度得分为(63.09±18.13)分,结果期望维度得分为(73.48±14.10)分。本研究按性别、年龄分组(19~35岁为青年组,36~59岁为中年组,≥60岁为老年组)建立了安徽省肺癌患者运动自我效能量表的均数常模。多元线性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性别、年龄、受教育程度、职业、有无规律运动习惯、有无伴随疾病、医院级别、科室类别、BMmoderated mediationI、地区划分是肺癌患者运动自我效能总分的影响因素(P<0.05),以上述变量为依据建立分类常模;以5%为间隔,建立5分位至95分位肺癌患者运动自我效能量表的百分位常模;以(■-s)、(■-0.5s)、(■+0.5s)、(■+s)为界点,将肺癌患者运动自我效能水平按照量表总分由低到高分为极低、低、中等、高、极高5种状Dolutegravir化学结构态。结论 本研究初步构建了肺癌患者运动自我效能量表安徽省的常模,可为研究该人群运动自我效能水平提供参考标准,也为进一步探讨肺癌患者运动自我效能影响因素提供理论依据。

卵巢Sertoli-Leydig细胞瘤20例临床病理分析

目的 探讨卵巢Sertoli-Leydig细胞瘤(Sertoli-Leydig cell tumors,SLCT)的临床GSKJ4抑制剂病理特征、诊断及鉴别诊断。方法 收集20例卵巢SLCT的临床病理资料,行免疫组化EnVision两步法染色,分析其临床病理特征,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 20例卵巢SLCT患者年龄15~80岁,平均41.2岁,均发生于单侧卵巢。临床表现为下腹胀痛或异常子宫出血,部分患者出现月经量减effective medium approximation少、经期缩短、闭经、血清睾酮升高等去女性化表现。肿瘤最大径1.8~10.5 cm,呈囊实性。镜下肿瘤由不同比例及不同分化程度的Sertoli细胞及Leydig细胞组成,并不同程度表达α-inhibin、Calretinin、WT-1、CD99、vimentin、Melan A、CD10、CKpan等,EMA、Syn、CgA等均不表达。中分化13例(1例伴网状成分),中~低分化3例,低分化4例,其中有2例伴异源性成分。随访时间1~97个月,1例低分化者失访,另19例患者均无瘤生存。结论 SLCT镜下组织学形态复杂多变,诊断需结合免疫表PD-0332991型及独特的临床表现以提高诊断准确性,经规范治疗后患者预后较好。

地佐辛对腹腔镜结直肠癌根治术患者免疫、应激及认知功能的影响

目的 探讨地佐辛对腹腔镜结肠癌根治术患者围术期免疫、应激及认知功能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8年4月至2019年5月西安市人民医院收治的100例结直肠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表法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50例,两组患者采用相同的麻醉方式,术前60 min肌注阿托品0.5 mg+苯巴比妥钠100 mg,麻醉诱导:靶控输注(TCI)丙泊酚2.5~3.0μg/mL+瑞芬太尼2.5~3.0 ng/mL+顺阿曲库铵0.25 mg/kg+芬太尼2.0μg/kg。在此基础上,对照组患者术前经硬膜外给予罗哌卡因镇痛,观察组患者在切皮前5 min、手术结束即刻加用地佐辛静注,监测麻醉诱导前5 min (T0)、切皮时(T1)、术毕(T2)、拔管MK-2206说明书即刻(T3)、拔管后30 min (T4)两组患者的平均动脉压(MAP)、心率(HR)、丙二醛(MDA)、皮质醇(Cor)的变化;手术前后采集两组患者的外周静脉血,测定CD4~+、CD8~+及CD4~+/CD8~+等免疫指标;采用视觉模拟评分表(VAS)评定患者术后不同时间的疼痛程度;统计术后48 h两组患者镇痛泵按压次数;手术前后均采用简易智力状态检查量表(MMSE)评定患者认知功能,并统计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观察组患者T1~T4点的MAP、HR、MDA、Cor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24 h,观察组患者的CD4~+、CD4~+/CD8~+分别为(28.15±2.25)%、1.24±0.86,明显高于对照组的(21.22±3.12)%、0.82±1.14,CD8~+为(22.71±2.61PLX3397)%,明显低于对照组的(25.65±2.74)%,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术毕不同时间点的VAS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48 h内,观察组患者的镇痛泵按压次数为(2.41±1.02)次/人,明显低于对照组的(4.02±0.97)次/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术后3 d的MMSE评分为(26.76±0.91)分,明显高于对照组的(25.18±1.05)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术后早期认知障碍发生率、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Atención intermedia。结论 地佐辛可减轻腹腔镜结肠癌根治术患者围术期免疫抑制及应激反应,对认知无影响,镇痛效果好,安全性高。

非小细胞肺癌患者外周血癌胚抗原、铁蛋白和神经元特异度烯醇化酶水平与肿瘤增殖、侵袭的关系

目的 分析非小细胞肺癌患者外周血癌胚抗原(carcinoembryonic antigen,CEA)、血selleckchem MCC950清铁蛋白(serum ferritin,SF)和神经元特异度烯醇化酶(neuronal specific enolase,NSE)水平与肿瘤增殖、侵袭的相关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医院2019年8月-2020年12月诊治的86例非小细胞肺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其纳入病例组。于同期选择体检健康的受试者86例,将其纳入对照组。使用倾向性评分匹配(propensity score matching,PSM)selleckchem Bafilomycin A1法保证两组研究对象年龄和性别平衡后检测血清CEA、SF和NSE水平,根据患者病理结果将其分成增殖组和非增殖组,侵袭组和非侵袭组。比较病例组及对照组CEA、SF和NSE水平,分析增殖组和非增殖组,侵袭组和非侵袭组CEA、SF和NSE水平,探讨不同CEA、SF和NSE表达水平对肿瘤增殖、侵袭的影响。结果 病例组患者血清CEA、SF和NSE水平高于对照组(均P<0.05)。病例组中86例患者中34例患者发生增殖,26例患者发生肿瘤侵袭。增殖患者血清CEA、SF和NSE高于非增殖患者(P<0.05)。侵袭患者血清CEA、SF和NSE水平高于非侵袭患者(P<0.05)。血清CEA、SF和NSEmalaria-HIV coinfection高表达与肿瘤增殖及侵袭情况呈正相关(P<0.05)。CEA、SF和NSE水平越高,肿瘤增殖及侵袭风险越大。结论非小细胞肺癌患者血清CEA、SF和NSE水平高表达,且表达情况直接影响肿瘤增殖和侵袭。

唑来膦酸对乳腺癌术后内分泌治疗患者骨折风险的影响

目的:分析唑来膦酸对乳腺癌术后内分泌治疗患者骨折风险的影响。方法:回顾样本医院2016年12月—2018年8月收治的73例selleckchem Cobimetinib乳腺癌患者,按不同治疗方法分为两组,对照组35例,采用术后内分泌治疗;观察组38例,采用术后内分泌治疗时结合唑来膦酸;统计患者骨质疏松性骨折发生风险,检测不同时间点患者骨密度值。结果:两组患者治疗12个月、24个月后股骨颈、腰椎骨密度量较治疗前有所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192、3.032、2.385、2.069,P<0.05)。观察组骨质疏松骨折总发生率为2.63%,低于对照组的17.1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425,P<0.05),观察组治疗6个月、12个月、24个月肢体疼痛程度低于对照组,治疗24个月CD4~+、CD8~+及两者比值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0.183、8.219、6.748、4.872、7.085、8.771,P<0.05)。患者在唑来膦酸治疗期间出现疲乏、发热与骨骼、肌肉疼痛等情况,多数患者在GW-572016试剂24 h内缓解,随访期间未出现血尿、肝肾异常。结论:唑来膦酸用于乳腺癌术后内分泌medial stabilized治疗过程中,能减少骨量丢失,降低骨折发生风险,临床意义高。

抗PD-1抗体促进细胞因子诱导的杀伤细胞的体外趋化

目的探讨抗程序性死亡受体-1(PD-1)抗体联合细胞因子诱导的杀伤(CIK)细胞抗肿瘤作用的可能机制, 及此过程中CXC趋化因子受体3(CXCR3)-CXC趋化因子配体9/10/11(CXCL9/10/11)信号轴的作用。方法取肾细胞癌(RCC)患者外周血10 ml, 密度梯度离心获取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 利用重组纤维连接蛋白(5 μg/ml)、抗CD3抗体(5 μg/ml)、干扰素-γ(IFN-γ, 1 000 U/ml)及白细胞介素-2(500 U/ml)制备CIK细胞。流式细胞技术检测CIK细胞表型, CIK细胞及PBMC中T淋巴细胞CXCR3的表达。利用消化酶混合液消化肾癌组织制备RCC单细胞悬液, 分为两组, 一组加入抗PD-1抗体(抗PD-1组), 另一组AMG510使用方法加入非特异性IgG设为对照组。实时定量聚合酶链反应(Real-time PCR)检测CXCL9/10/11及IFN-γ mRNA表达水平, Transwell实验检测CIK细胞迁移能力。两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 相关分析采Calcutta Medical College用线性回归。结果 CIK细胞中CD3+CD4+T淋巴细胞、CD3+CD8+T淋巴细胞占比分别为(32.93±11.77)%、(59.67±11.60)%, 表达CXCR3的CD3+T细胞百分比(28.05±4.15)%显著高于PBMC (6.69±5.29)%, t=6.354, P0.01。抗PD-1组CXCL9/10/11及IFN-γ的mRNA相对表达水平(1.29±0.41, 1.87±0.72, 1.58±0.68, 1.24±0.39)均显著高于对照组(t=2.655, 4.511, 3.175, 2.315, P0.05), 且趋化因子CXCL10/11与IFN-γ的mRNA相对表达水平呈正相关(F=6.672, 9.227, P0.05)。抗PD-1组CIK细胞的迁移率[(16.64±6.47)%]显著高于对照组[(14.21±6.26)%, t=4.075, P0.01]。结论 RCC中, 抗PD-I抗体可能通过CXCR3-CXCL9/10/11信号轴促进CISCH727965试剂K细胞的趋化迁移, 进而发挥协同抗肿瘤作用。

肺癌患者血清淋巴细胞-单核细胞比值、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值及血小板-淋巴细胞比值变化及对预后的预测价值

目的 探讨肺癌患者血清淋巴细胞-单核细胞比值(LMR)、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值(NLR)、血小板-淋巴细胞比值(PLR)变化及对预后的预测价值。方法 选取2015年1月至2018年5月我院诊治的肺癌患者90例(肺癌组),选取同期健康体检者90例(对照组),检测两组血清中的LMR、NLR、PLR变化,根据预后Universal Immunization Program将肺癌组分为生存组和死亡组,比较两组血清LMR、NLR、PLR水平。分析对预后的预测价值及影响因素。结果 肺癌组LMR、NLR、PLR水平高于对照组(P<0.05);生存组LMR、NLR、PLR水平低于死亡组(P<0.05);LMR、NLR、PLR的最佳诊断截点分别为5.93、3.28、139.38;LMR、NLR、PLRVP-16联合预测的AUC高于LMR、NLR和PLR(P<0.05);生存组和死亡组在病理类型、TNM分期、淋巴结转移、远处转移、LMR水平、NLR水平、PLR水平方面比较差异Enasidenib试剂有统计学意义(P<0.05);病理类型、远处转移、NLR水平、PLR水平为影响肺癌患者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 肺癌患者血清LMR、NLR、PLR水平升高,可用于预测在常规临床实践中肺癌患者的预后。

阿托伐他汀联合依那普利治疗老年H型高血压急性脑梗死认知功能障碍的临床效果

目的 观察阿托伐他汀联合依那普利治疗老年H型高血压合并急性脑梗死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2019年3月—2021年1月湖北省红安县人民医院收治的老年H型高血压合并急性脑梗死患者60例,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在对症治疗基础上,对照组单用依那普利治疗,试验组予阿托伐他汀联合依那普利治疗,2组均治疗2个月。比较2组患者治疗前后血压、血流动力学指标、认知功能改善情况、血管内皮功能指标变化及不良反应。结果 治疗2个月后,Biogeophysical parameters2组收缩selleck Adezmapimod压(SBP)、舒张压(DBP)均较治疗前下降,2组丙二醛(MDA)、血清同型半胱氨酸(Hcy)、皮质醇(Cor)水平及神经元特异性烯Liraglutide纯度醇化酶(NSE)、内皮素(ET)水平均较治疗前降低,2组蒙特利尔认知评估量表(MOCA)评分及一氧化氮(NO)水平均较治疗前升高,且试验组上述指标变化幅度大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或P <0.01); 2组患者不良反应总发生率均为6.67%,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 老年H型高血压急性脑梗死采用阿托伐他联合依那普利治疗效果确切,可降低患者血压水平,稳定血流动力学,还可改善血管内皮因子功能,减轻认知功能障碍,且用药安全性高。

CTC、ECT2、miR-411在非小细胞肺癌中的表达及相关性研究

目的 研究循环肿瘤细胞(CTC)、上皮细胞转化序列2(ECT2)、微小核糖核酸-411(miR-VEGFR抑制剂41programmed death 11)在非小细胞肺癌中的表达及相关性。方法 选择2020年2月至2021年2月在该院进行肺切除术的53例非小细胞肺癌患者的肺癌组织以及配对癌旁组织,以及同期在该院进行气管镜活检或者CT引导穿刺术的52例肺良性病变患者的肺组织。采用荧光定量PCR检测肺组织中miR-411表达水平,采用免疫印迹技术检测肺组织中ECT2表达水平。同时采集非小细胞肺癌患者和肺良性病变患者的外周血,检测CTC。结果 非小细胞肺癌组织ECT2和miR-411表达水平均高于其配对癌旁组织和肺良性病变肺组织(P<0.05);癌旁组织ECT2、miR-411水平低于肺良性病变肺组织(P<0.05)。非小细胞肺癌患者CTC数量明显高于肺良性病变患者(P<0.05LXH254)。临床分期高、分化程度低的非小细胞肺癌患者CTC数量及肺癌组织ECT2、miR-41表达水平均高于临床分期低、分化程度高的患者(P<0.05);有淋巴结转移的非小细胞肺癌患者CTC数量及肺癌组织ECT2和miR-411表达水平均高于无淋巴结转移的患者(P<0.05)。ROC曲线分析,CTC、ECT2、miR-411单项及联合检测诊断非小细胞肺癌的曲线下面积(AUC)分别为0.542、0.531、0.589、0.748。结论 CTC及肺癌组织ECT2、miR-411在非小细胞肺癌患者中高表达,且三者具有相关性。

青年浸润性乳腺癌患者肠道微生物群落组成和结构的初步分析

目的 研究乳腺癌RNAi-mediated silencing患者肠道微生物菌群的特征及变化,为临床治疗或预防乳腺癌提供指导。方法 选取2016年4月—2019年3月行手术治疗的浸润性乳腺癌患者粪便标本(N=50),同时收集乳腺外科参加体检的健康女性35例为对照组,年龄20~35岁,采用二代测序技术(Illumina Miseq平台)对细菌16S rDNA V3~V5区进行高通量测序。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乳腺癌组可观察到肠道菌群的改变。与对照组相比,乳腺癌组Firmicutes百分比显著下降(P=0.001),而Bacteroidetes百分比显著升高(P=0.007)。乳腺癌组Fusobacteria、Proteobacteria及Actinobacteria百分比均较对照组升高。在属的水平上,乳腺癌组Bacteroidetes和Prevotella普遍存在,且Faecalibacterium (P=0.036)、Pseudobutyrivibrio (P=0.038)、Alistipes (P=0.023)、Coprococcus(P=0.001)、Dorea (P=0.037)及Shuttleworthia(P=0.008)在乳腺癌组降低。在3%差异性水平上,与对照组相比,乳腺癌组的细菌多样性指数(如Shannon Weaver指数)降低(P=0.033),而Simpson指数升高(P=0.01FG-4592供应商8),说明乳腺癌组肠道微生物多样性低于对照组。结论 与对照组相比,青年乳腺癌患者的肠道微生物菌群是独特的。Bacteroidetes的相对丰度显著增加,而Firmicutes明显减少。致病性细菌的升高和有AZD9291纯度益生作用的细菌的减少可能会影响乳腺癌肠道菌群特征、疾病的预防及进展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