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的 探讨R428 NMR富血小板血浆(PRP)技术联合微针给药治疗雄激素性脱发患者的效果,为临床提供参考。方法 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20hepatic impairment20年1月至2022年12月黑龙江省医院收治的180例雄激素性脱发患者分为对照组(给予微针疗法)与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PRP技术),各90例。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疗效、毛发镜指标、头皮症状评分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观察组患者总有效率高SBE-β-CD试剂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毛囊密度、被毛密度高于治疗前,顺发速率低于治疗前,且观察组毛囊密度、被毛密度高于对照组,顺发速率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毛囊炎、油腻感、头屑及瘙痒评分高于治疗前,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PRP技术联合微针给药治疗雄激素性脱发的效果显著,不仅能有效改善毛囊密度、被毛密度及顺发速率,还能改善其头皮症状,安全性理想。
棕榈酸诱导非小细胞肺癌细胞铁死亡的发生机制研究
研究棕榈酸(PA)促进非小细胞肺癌(NSCLC)细胞铁死亡的可能机制以及脂酰辅酶A去饱和酶1(SCD1)的作用,为NSCLC的精准治疗方案选择提供参考依据。采用生物信息学技术分析人类癌症图谱数据库中与SCD1表达相关基因的生物学特性。收集17例肺癌手术患者的样本,选取细胞核被苏木素深染,细胞核形态不规则的肿瘤selleck激酶抑制剂病变部位作为实验组,可配对的16份病例样本的细胞核着色以及形态正常的癌旁组织作为对照组。利用免疫组化技术检测SCD1在非小细胞肺癌组织的定位和表达。配置不同浓度梯度的PA溶液作用于NSCLC细胞系A549、H1299细胞。CCK8试剂盒用于检测细胞活力,细胞集落形成实验观察细胞增殖能力变化。小室实验用于观察细胞的侵袭能力,划痕实验观察细胞迁移能力。RT-PCR实验和蛋白质免疫印迹(WB)检测SCD1的基因转录、蛋白表达水平的变化。铁死亡的抑制剂和激活剂用于调节selleckchem MS-275A549、H1299细胞的铁死亡,流式细胞术用于检测细胞活性氧含量(ROS);WB检测磷脂过氧化氢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PX4)的变化。基因本体分析结果显示:与SCD1最相关的生物学过程是胆固醇合成,其次与脂质生物合成过程、脂代谢相关。SCD1最可能定位是在细胞溶质。与SCD1最相关的分子功能是与ATP结合,其次与NADP结合存在相关。通路富集分析:与SCDCNS nanomedicine1最相关的通路是类固醇生物合成,其次与铁死亡的通路存在相关。纳入17例NSCLC病例,平均年龄66.00±6.03岁,其中肺腺癌12例,肺鳞癌5例。免疫组化结果显示,实验组的肺腺癌和肺鳞癌组织中均存在SCD1阳性表达。在对照组中除了4/16肺泡上皮SCD1弱阳性表达,其余观察到SCD1明显表达。使用浓度梯度PA孵育NSCLC系A549、H1299细胞,细胞活力随浓度梯度递增而递减。150u M的PA孵育A549、H1299细胞与BSA组细胞活力比较,差异有统计学差异(P值均<0.005),75u MPA孵育A549、H1299细胞与BSA组细胞活力比较,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集落形成实验显示细胞增殖集落数量随着PA浓度梯度增加而下降。小室实验和划痕实验结果显示浓度梯度的PA对A549、H1299细胞侵袭和迁移能力没有影响。RT-PCR和WB结果显示在PA浓度150u M孵育A549、H1299细胞,SCD1表达较对照组表达显著下降。细胞铁死亡相关实验显示细胞铁死亡的激活可导致经PA孵育的A549、H1229细胞的活力下降,ROS水平升高。铁死亡抑制剂的使用可以拯救PA诱导的细胞死亡,WB结果显示GPX4表达丰度显著下调。棕榈酸可通过下调SCD1的表达,诱导NSCLC细胞铁死亡,降低细胞增殖能力,具有NSCLC治疗应用的可能性。
青光眼患者合并视网膜前膜影响视网膜神经纤维层厚度的测量
目的 探讨青光眼患者视网膜前膜(ERM)Prior history of hepatectomy的发生早期对视盘周围视网膜神经纤维层(RNFL)厚度测量的影响。方法 回顾性病例研究。在定期随访的青光眼患者中,连续入组新诊断为ERM的患者。Entinostat在ERM发病前后,用相干光层析成像术(OCT)测量RNFL厚度,并用Humphrey视野分析仪进行视野检查。主要评估RNFL厚度的变化和视野分析仪视野指数的变化。结果 共入组32例(32只眼)。在发生ERM后RNFL平均厚度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7)。上方、鼻侧和颞侧象限RNFL较发生ERM之前增加,但只有颞侧象限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下方象限RNFL厚度较前降低,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205)。在视野检查中视野平均缺损从-15.1 dB降至-16 dB,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24)。结论 青光眼患者ERM发生后虽然视野平均缺损有所下降,但是RNFL平均厚度显著增加。当ERM发生在青光眼患者,临床医生应D-Lin-MC3-DMA小鼠注意用OCT测量RNFL厚度可能低估青光眼视神经病变程度。
Hippo通路蛋白在凝血酶活化的血小板中激活并调控体外血小板活化
目的:探讨HippoMedicaid claims data通路蛋白在凝血酶刺激的血小板中的磷酸化水平,并探索其对血小板活化的影响。方法:免疫印迹法检测凝血酶活化的人血小板中Hippo通路蛋白—哺乳动物STE20样激酶1/2(MST1/2)selleckchem EPZ-6438、核Dbf2相关激酶1/2(NDR1/2)和MOB1的磷酸化水平;血小板聚集仪检测MST1/2抑制剂XMU-MP-1对血小板聚集的影响;流式细胞仪检测XMU-MP-1对血小板整合素αIIbβ3活化和CD62p表达的影响;血块回缩实验检测XMU-MP-1对GDC-0068血小板整合素“outside-in”信号的影响;免疫印迹法检测XMU-MP-1对血小板Hippo通路蛋白和p38磷酸化水平的影响。结果:MST1/2、NDR1/2和MOB1的磷酸化水平在凝血酶活化的血小板中显著升高(P<0.05);XMU-MP-1可抑制凝血酶诱导的血小板聚集和αIIbβ3活化(P<0.05),但不影响α颗粒释放和血块回缩;在XMU-MP-1处理的血小板中,凝血酶诱导的Hippo蛋白的磷酸化水平下降(P<0.05),而p38的磷酸化不受影响。结论:Hippo通路蛋白在凝血酶诱导的血小板中被激活,并参与血小板活化调控。
3.0T磁共振小视野IVIM-DWI联合血清fPSA/tPSA鉴别诊断前列腺癌的应用评价
目的 探讨3.0T磁共振小视野体素不相干运动扩散加权成像(IVIM-0WI)联合血清前列腺游离特异性抗原/总特异性抗原(fPSA/t PSA)鉴别诊断前列腺癌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20年3月~2022年1月分别经手术病理证实的73例前列腺癌患者(癌症组)与73例前列腺增生患者(增生组),比较两组常规视野、小视野下纯扩散系数(D值)、灌注相关扩散系数(D~*值)、灌注分数(f值)、KPT-330溶解度图像质量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血清总前列腺特异抗原(tPSA)、游离前列腺特异抗原(fPSA)、fPS/tPSA,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分析D值、f值、fPSA、tselenium biofortified alfalfa hayPSA、f PSA/tPSA鉴别诊断前列腺癌的价值,采甩SPSS软件的联合应用ROC理论模式建立不同联合诊断方案的Logis tic方程,筛选出最佳鉴别诊断方案。结果 常规视野与小视野下,癌症组D值均低于增生组,f值均高于增生组(P<0.05);小视野下D值、f值、D~*值与常规视野下D值、f值、D~*值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小视野图像质量VAS评分高于常规视野(P>0.05);癌症组fPSA、 tPSA高于增生组,fPSA/tPSA低于增生组(P<0.05);各联合方案诊断前列腺癌的ROC下面积(AUC)大于单一指标,且D值+f值+fPSA/tPSA的AUC大于D值+fPSA/tPSA、f值+fPSA/tPSA(P<0.05),运用外部数据验证D值+f值+fPSA/tPSA的鉴别诊断价值显示,其诊断准确率为91.67%(55/60)。结论 前列腺癌与增生组织D值、f值、血清fPSA/tPSA差异明显,联合检测可作为前列腺癌的一种非侵入、无创、可Galunisertib体外靠的鉴别诊断方案;与常规视野相比,3.0T磁共振小视野IVIM-CWI能够更清晰地显示前列腺占位性病变的形态、边界等相关信息,为前列腺癌的诊断提供更多帮助。
蝇蛆高效降解蚕砂纤维素及其微生态机制研究
我国蚕业养殖规模庞大,茧丝产量占全世界总量80%左右,每年产生的蚕砂约450万吨,产量巨大。目前,蚕砂资源化利用率低,蚕砂引起的环境污染问题日益凸显。传统堆肥仍然是蚕砂无害化和资源化处理最常见的一种方式,但由于蚕砂富含难降解的纤维素,导致蚕砂堆肥方式具有周期长、臭味大、肥效低等问题。蝇蛆生物转化技术作为一种绿色安全的废弃物污染处理与再利用技术手段,具有处理周期短、成本低和资源利用率高等优势,具有极大的开发潜能。本研究以蝇蛆生物转化蚕砂有机质为研究目标,构建高效且稳定的蝇蛆生物转化蚕砂体系,将蚕砂转化为高品质的蚕砂有机肥和蝇蛆蛋白,分析蚕砂基质主要营养成分及理化性质。从蝇蛆处理后的蚕砂中筛选纤维素降解菌,利用微生物多样性高通量测序分析,研究蝇蛆与纤维素降解菌互作加速蚕砂中纤维素降解的作用机制。研究结果将为蚕砂高效资GSK1349572溶解度源利用提供理论基础,对于推动养蚕业健康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主要研究结果如下:构建了蝇蛆高效生物转化蚕砂有机质体系,对蝇蛆生物转化蚕砂过程中蚕砂纤维素的含量进行了定量分析。结果显示:添加蝇蛆的实验组6天内蚕砂中纤维素含量降低了58.9%,显著高于未添加蝇蛆对照组(11.5%),表明蝇蛆可以加速蚕砂基质中纤维素的降解。蝇蛆生物转化过程中蚕BioBreeding (BB) diabetes-prone rat砂基质理化性质变化规律的研究结果表明:蝇蛆不但能够影响蚕砂基质中p H和温度的变化,还能够显著提高蚕砂基质中营养组分的含量,对照组中氮元素的含量提高了43.46%,实验组提高了16.88%;实验组中磷元素含量提高了52.02%,对照组中提高了34.98%;实验组中钾元素含量提高了70.8%,对照组中提高了50%。以羧甲基纤维素钠为唯一碳源从蚕砂中筛选纤维素降解菌株,从蝇蛆生物转化后的蚕砂基质中筛选到三株新型纤维素降解菌,分别命名为DC1、DC2和DC3。通过形态学观察、生理生化特性和16S r DNA基因系统发育selleck产品分析,鉴定三株纤维素降解菌分别为地衣芽孢杆菌(Bacillus licheniformis)、解淀粉芽孢杆菌(Bacillus amyloliquefaciens)和枯草芽孢杆菌(Bacillus subtilis)。其中DC2菌株为高效降解菌,对DC2菌株产纤维素酶条件进行优化,其最佳产酶条件为:培养p H为6、培养温度40℃、接种量1%、酶催化反应p H为5、酶催化反应温度50℃。产酶条件优化后,CMCase活性由初始的6.28 U/m L上升到14.35 U/m L;FPase活性由初始的3.89 U/m L上升到8.25 U/m L;CXase活性由初始的4.88 U/m L上升到12.73 U/m L。通过Miseq高通量测序技术,研究蝇蛆生物转化前后蚕砂微生物群落结构特征及变化规律。结果表明,在门和属分类水平上,添加蝇蛆的实验组微生物群落结构和组成与未添加蝇蛆的对照组之间存在显著性差异;温度和p H等环境影响因子能显著提高蚕砂中芽孢杆菌属(bacillus)和假单胞菌属(Pseudomonas)等纤维素降解菌属丰度。对关键酶功能预测显示,蝇蛆可以增加蚕砂基质中纤维素酶的丰度。综上可知,蝇蛆通过自身活动影响蚕砂基质的温度和p H等环境因子,环境因子能显著提高蚕砂中纤维素降解菌属的丰度,进而增加纤维素酶的丰度,从而加速蚕砂中纤维素的降解。
基于生物信息学和实验验证分析六味地黄汤治疗肾纤维化的分子机制
目的:基于生物信息学分析六味地黄汤治疗肾纤维化的分子机制并验证。方法:从美国国家生物技术信息中心(NCBI)旗下的基因表达数据库(GEO)获得包含29个正常肾组织和23个肾纤维化组织的基因芯片数据集GSE12682和注释文本GPLICI 46474 IC50571,使用Strawberry Perl和R软件筛选肾纤维化差异表达基因(DEGs)。通过中药系统药Durable immune responses理学数据库与分析平台(TCMSP)获得六味地黄汤中六味药的成分表和作用基因靶点。使用Strawberry Perl整合出两者的交叉靶点,并用Cytoscape软件和R软件制作蛋白质-蛋白质相互作用(protein-protein interaction,PPI)网络,利用STRING网站进行基因本体(GO)生物功能分析、京都基因与基因组百科全书(KEGG)通路富集分析。实验验证,12只SD雄性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模型对照组、依那普利组和六味地黄汤组,HE染色、Masson染色观察各组肾组织病理改变,免疫组化法检测各组肾组织血管内皮生长因子信号A(VEGFA)、血管内皮生长因子信号受体1(VEGFR1)两种蛋白的表达量差异。结果:通过疾病、药物取交集靶点得到六味地黄汤针对肾纤维化的26个基因靶点;GO提示这些基因影响2种细胞组分、210条生物过程;KGEE表明关diABZI STING agonist配制键相关通路为血管内皮生长因子信号(VEGF)信号通路、ERBB信号通路、FcεRI信号通路、白介素-17(IL-17)信号通路等。验证试验表明,与正常对照组相比,模型对照组肾组织胶原容积分数增加,VEGFA和VEGFR1蛋白表达明显下调(P<0.05);与模型对照组相比,六味地黄汤组肾组织胶原容积分数降低,VEGFA和VEGFR1蛋白表达上调(P<0.05)。结论:六味地黄汤可通过多基因靶点、多信号通路治疗肾纤维化,其中上调VEGF信号通路是其抗纤维化重要分子机制。
经尿道前列腺等离子电切术和钬激光剜除术治疗良性前列腺增生的效果分析
目的 探讨经尿道前列腺等离子电切术和钬激光剜除术在良性前列腺增生患者中的临床应用。方法选取2019年9月—2022年8月靖江市中医院收治的100例良性前列腺增生患者为研究对象,通过随机数表法分为两组,各50例。对照组接受经尿道前列腺等离子电切术治疗,观察组接受钬激光剜除术治疗,收集并整理相关资料进行比较两组患者临床一般指标、手术效果、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结果 组间比较手术效果,治疗后,观察组国际Two-stage bioprocess前列腺症状、残尿量少于对照组,Qmax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ICI 46474术后并发症C59发生率4.00%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061,P<0.05)。结论 经钬激光剜除术治疗良性前列腺增生,患者预后更好,同时该手术并发症更少,安全性更高。
BPH术后前列腺尿道创面囊泡样化生31例分析
目的:分析31例良性前列腺增生(Benign prostatic hyperplasia,BPH)患selleckchem Dorsomorphin者经尿道切除术后,前列腺尿道创面囊泡样化生的诊治,为临床提供参考。方法:选取2012年1月—2021年12月上海市控江医院收治的31例良性前列腺增生术后前列腺尿道创面出现囊泡样病变合并出血患者作为研究对象。膀胱镜检查提示,患者前列腺尿道创面出现大量囊泡样组织增生及部分前列腺腺体残留。给予所有患者再次经尿道前列腺残留腺体切除和囊泡切除。观察患者治疗效果、围手术期指标、排尿及控尿功能、安全性评价等指标。结果:手术后,患者前列腺内腺体积、国际前列腺评分表(international prostate symptomscore, IPSS)评分、残余尿量、最大尿流率较术前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6.86、 5.66、3.37、3.09,P<0.05)。术后切出的标本再次做病理检查,诊断为“前E7080细胞培养列腺组织合并囊泡化生”。术后随访6~12个月,所有患者血尿消失,排尿通畅。复查膀胱镜结果显示,前列腺尿道创面光整,膀胱颈无抬高,未发现囊泡。结论:良性前列腺genetic assignment tests增生患者经尿道切除术后若出现远期出血或血尿,需经膀胱镜检查上次手术创面是否有前列腺组织残留及囊泡化生。一旦发生,需再次手术切除增生的囊泡和残留前列腺腺体,以获满意效果。
经尿道前列腺等离子电切术治疗老年前列腺脓肿
目的:探讨经尿道前列腺等离子电切术治疗老年男性前列腺脓肿的安全性与有效Pevonedistat研究购买性,为临床诊治提供帮助。方法:回顾性分析吉林省人民医院2015年1月~2021年6月收治的16例前列腺脓肿患者临床资料,均行经尿道前列腺等离子电切术治疗,观察手术后患者临床症状改善情况,比较手术前后血白细胞(WBC)、Cytogenetics and Molecular GeneticsC反应蛋白(CRP)、降钙素原(PCT)变化情况。结果:患者术后临床症状明显改善,体温正常,WBC恢复正常后拔除导尿管,拔除导尿管后无排尿困难,顺利出院,治疗效果良好,平均住院时间(11.50±1.97)d,随访3~18个月无脓肿复MLN8237 IC50发病例。结论:前列腺脓肿临床少见,早期诊断尤为重要,行经尿道前列腺等离子电切术联合抗生素抗感染治疗前列腺脓肿安全有效,对老年男性前列腺增生患者同时可解决下尿路梗阻,减少复发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