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2020年福建省某院老年恶性肿瘤住院患者特点分析

目的 分析福建省某三甲肿瘤专selleck NMR科医院老年恶性肿瘤住院病例的分布特征,为老年恶性肿瘤的科学防治提供依据。方法 调取某院2011年1月1日-2020年12月31日年龄≥60岁、首次住院恶性肿瘤患者的病案首页,依据国际疾病分类(ICD-1Critical Care Medicine0),回顾性分析病例特点。结果 老年恶性肿瘤病例46 593例,占全院恶性肿瘤病例的38.29%。老年恶性肿瘤男女性别比为1.53:1,男女癌谱和顺位呈现不同的分布。不同年龄段的病例在肿瘤分布上也存在差异。老年恶性肿瘤前10顺位的病种分别为肺癌、胃癌、食管癌、结直肠癌、宫颈癌、肝癌、鼻咽癌、乳腺癌、淋巴瘤、甲状腺癌,共占老年恶性肿瘤病例的84.53%。老年恶性肿瘤呈增长趋势(χ2=40.007,P<0.05)。结论 老年顺位靠前、病例构成比上升较快的恶性肿瘤可作为福建省老NSC125066研究购买年恶性肿瘤早期筛查和防治重点,医院应加强相应的肿瘤专科建设,以适应老龄化社会带来的挑战。

乳腺癌介入治疗并发症的防治及护理体会

目的 探究乳腺癌介入治疗并发症预防护理方法及护理体会。方法 选取156例2017年12月至2018年12月在我院收治的乳腺癌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护理方法将患者分为对照组与试验组。对照组常规预防与护理。试验组采取针对性预防护理。对比两组患者术后VAS疼痛指数,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及预后总有效率。结果 试验组VAS评分为(49.12±4.98)分,低于对照组VAS评分为(68.45±8.12)分,有统计学意义(P <0.05);试验组并发症发生率(10.00%)低于对照组(Antineoplastic and I抑制剂22.55%),有统计学意义(P <0.05)。试验组总有效率(96.50%)高于对照组(87.00%),有统计学意义(P <0.05)。护理前两组生活质量评分无差异(P> 0.05);护理后试验组生活质量评分高于对照组(Pgenetic modification <0.05)。MLN4924临床试验结论 乳腺癌介入治疗患者在术后针对并发症给予进行相应护理,可有效降低并预防并发症发生,缓解患者疼痛,同时在治疗后患者肿瘤均有缩小,病情均得以缓解,加之,患者面色好转,食欲提高,体质量增加,进一步提高患者生活质量。由此可知,有效的预防与护理在临床中占据重要作用与价值。

胃神经内分泌肿瘤的发病率和预后趋势:一项基于SEER数据库和多中心数据的研究

胃神经内分泌肿瘤(G-Comparative biologyNENs)是一类少见的胃部购买MC3肿瘤, 其发病率在过去40年增加了近15倍。WHO在2010年将G-NENs分为分化良好的胃神经内分泌瘤(G-NET)和分化不良的胃神经内分泌癌(G-NEC), 两者在预后方面存在明显差异。G-NENs存在明显的异质性, 而目前仍没有有效的模型或标志物来预测G-NENs患者的预后。研究通过对SEER数据库(1973—2016)的分析发现G-NENs的年龄调整后发病率从1975年的0.309/10万增加到2016年的6.149/10万。研究随后利用SEER数据库中G-NENs患者的数据, 分别对G-NET和G-NEC进行回归分析, 构建了列线图以预测生存率。最后, 研究收集了来自中国江苏省8家医院的G-NENs患者的临床数据, 验证了列线图的有效性。研究中的多因素分析显示G-NEC和G-NET均有独立的预后因素, 包括年龄、远处转移和手术干预情况(P0.05)。此外, T、N分期和病理分级与G-NEC患者的生存率显著相关, 而肿瘤大小是G-NET预后的预测因子(P0.05)。G-NEC和G-NET列线图的C指数分别为0.840与0.718, 高于第8版AJCC分期系统(0.773和0.599)。同时研究在验证队列中观察到列线图良此网站好的鉴别能力(C指数:G-NEC比AJCC分期为0.743比0.714;G-NET 比AJCC分期为0.945比0.927)。在训练集和验证集中通过列线图预测的生存率与实际生存率非常接近。

三联预康复护理策略在腹腔镜胃癌根治术患者中的应用效果

目的探讨三联预康复策略在腹腔镜胃癌根治术患者围手术期的应用效果, 及其对患者术后身体功能状态恢复及生命质量的影响。方法采用方便抽样法选取2019年1月至2020年9月在安徽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96例择期行腹腔镜辅助胃癌根治术患者, 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48例, 研究中对照组剔除2例。2组均接受胃癌腹腔镜手术常规围手术期管理, 观察组在常规围手术期管理的基础上, 在手术等待期启动为期6~8 d的三联预康复训练。比较2组围手术期指标、并发症发生情况, 干预前后测量并比较2组的36项健康调查简表(SF-36)评分。结果观察组术后首次排气时间、首次下床活动时间、首次经口进食时间、住院时间分别为(61.49 ± 6.71)h、(19.54 ± 6.13)h、(71.23 ± 6.79)d、social impact in social media(5.62 ± 1.03)d, 均低于对照组的(79.21 ± 8.15)h、(22.95 ± 7.19)h、(78.95 ± 7.21)d、(6.64 ± 1.17)d,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值为2.48~11.53, 均P0.05)。观察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6.25%(3/48), 低于对照组的21.74%(10/46),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8.72, P0.05)。术前1 d、术后30 d, 观3-Methyladenine采购察组SF-36评为(68.74 ± 8.02)、(65.85 ± 7.44)分, 高于对照组的(60.73 ± 7.43)、(61.04 ± 6.85)分,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5.02、3.26, 均P0.05)。selleck MLN4924结论胃癌患者术前应用三联预康复策略有利于改善患者运动、营养及免疫功能状态, 加速术后胃肠功能及整体康复, 降低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并提高患者的生命质量。

营养支持联合姑息治疗对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的影响

目的 探讨营养支持联合姑息治疗对晚期非小细胞肺癌(NSCLC)患者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8年1月至202年10月安徽省马鞍山市中医院晚期NSCLC患者72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每组各36例。对照组采取常规癌症治疗,研究组采取营养支持联合姑息治疗,均干预4周。统计两组生活质量、机体功能健康状况(KPSearch InhibitorsS)、死亡态度、负性情绪[抑郁(SDS)、焦虑(SAS)]。结果 干预后两组总体健康、角色功能、情绪功能、认知功能、社会https://www.selleck.cn/products/valemetostat-ds-3201.html功能评分较干预前升高,且研究组高于对照组(P <0.05)selleckchem 3-MA。干预后两组KPS评分升高,且研究组高于对照组(P <0.05)。干预后两组逃离接受、死亡逃避、死亡恐惧评分较干预前降低且研究组低于对照组,趋近接受、自然接受评分较干预前增高,且研究组高于对照组(P <0.05)。干预后两组SDS及SAS评分较干预前降低,且研究组低于对照组(P <0.05)。结论 联合采取营养支持及姑息治疗对晚期NSCLC患者实施干预,可调节其身心状态,值得推广。

乳腺癌患者血清三叶因子1水平及其与乳腺癌新辅助化疗效果和预后的关系

目的 分析乳腺癌患者血清三叶因子1(TFF1)水平,并探讨血清TFF1水平与乳腺癌新辅助化疗效果及预后的关系CB-839作用。方法 纳入90例乳腺癌患者(乳腺癌组)、30例乳腺良性疾病患者(乳腺良性疾病组)及30例健康体检者(正常对照组),并比较其血清TFF1水平,以及不同临床和病理特征的乳腺癌患者的血清TFF1水平。对69例临床分期为Ⅱ期~Ⅲ期的乳腺癌患者进行新辅助化疗,根据化疗效果分为有效组(32例)和无效组(37例),比较两组化疗前后的血清TFF1水平。比较血清高TFF1水平和血清低TFF1水平的乳腺癌患者的5年生存率。采用Cox单因素与多因素回归分析影响乳腺癌患者生存情况的因素。结果 乳腺癌组血清TFF1selleckchem ZD1839水平高于乳腺良性疾病组和正常对照组(均P<0.05)。临床分期Ⅲ期的乳腺癌患者的血清TFF1水平高于临床分期Ⅰ期患者,病理学分级Ⅲ期的乳腺癌患者的血清TFF1水平高于病理学分级Ⅰ+Ⅱ期患者(均P<0.05)。69例乳腺癌临床分期为Ⅱ期~Ⅲ期的患者化疗后血清TFF1水平明显低于化疗前(P<0.05);有效组与无效组化疗前血清TFF1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有效组患者化疗后血清TFF1水平低于化疗前和无效组(均P<0.05),而无效组患者化疗前后血清TFF1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血清TFF1水平低的乳腺癌患者的5年生存率高于血清TFF1高水平者(P<0.05)。多因素Cox回归分析显示淋巴结转移、临床分期和治疗前血清TFF1水平是medium replacement乳腺癌患者生存情况的独立影响因素(均P<0.05)。结论 乳腺癌患者的血清TFF1水平上调,检测其血清TFF1水平有助于评估患者的临床分期和病理学分级,以及乳腺癌新辅助化疗的效果和预后。

基于脂质代谢的中医药防治肝癌作用机制研究进展

肝癌的发病率和死亡率在我国恶性肿瘤中位居前列。近年研究发现细胞的异常脂质代谢与肝癌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两者相互影响Galunisertib IC50。同时,中医药被证实为是治疗肝癌的有效方法Affinity biosensors之一,虽然目前国内相关的实验和临床研究报道还较少,仍需要开展大量、深入的研究,但涉及脂质代谢与肝癌之间相互作用的研究越来越受到关注。中药有效成分可以通过介导脂质摄取以减少外源性脂质的吸收,影响胆固Erastin醇的排出方式以增加胆固醇的排泄,促进胆固醇的逆转运以影响脂质的分布和转运,改变与脂质代谢相关酶的合成及活性等以调控脂质代谢,以及干扰与脂质代谢信号通路相关的蛋白激酶、受体和信号因子等抑制癌肝癌的发生发展。本文论述了近年来国内外有关中医药通过脂质代谢防治肝癌作用机制的研究进展和研究现状,以期为治疗肝癌提供新策略。

Necdin基因在人骨肉瘤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

[目的]观察Necdin (NDN)基因在骨肉瘤中的表达,探讨其与骨肉瘤患者临床病理因素及预后的关系。[方法]回顾性研究2009年10月—2019年7月手术治疗的51例骨肉瘤患者的临床资料,活检术确认后行新辅助化疗,瘤段切除与假体重建术。评价临床效果和组织NDN的表达。[结果]本组51例患者均得到随访38个月以上,术后生存时间最长为78个月,最短者为16个月。随访过程中,局部复发16例,转移33例。末次随访时无瘤生存10例,带瘤生存5例,死亡36例。按末次随访结局分组比较。死亡组中ⅡB、Ⅲ期所占比例明显高于无瘤生存组和带瘤生存组(P<0.05),死亡组中术前肺转移率明显高于生存组和带瘤生存组(P<0.05)。而三组间年龄、性别、肿瘤大小和NDN检测结果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组织NDN免疫组化染色阳性率骨肉瘤组织为29.41%(15/51),而瘤旁正常骨组为80.00%(8/1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Kaplan-Meier生存期及对数等级比较表明,不同Ennecking分期、是否肺转移、不同肿瘤大小、是否NDN阳性的患者平均生存时间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Cox分析表明,Ennecking分期(HR=1.530)、肺转移(HR=4.662)、肿瘤大小(HR=3.398)是生存的危险因素,而NDN阳性(HR=0.207)是生存GW4869 molecular weight的保护性因素。[结论]瘤组织中NDN阳性表达显著低于瘤CL 318952分子量旁正常骨组织。术前Ennecking分期高、肺转移、肿瘤≥5 cm是骨肉瘤不良预后的危险因素,NDBlood cells biomarkersN阳性表达是保护因素。

番石榴果实化学成分研究

番石榴果实9Gefitinib-based PROTAC 3 IC505%乙醇提取物的二氯甲烷和乙酸乙酯萃取部位使用硅胶柱色谱、MCI柱色谱、中压液相色谱以及制备液相色谱进行系统的分离纯化,从中分离得到1个新的番石榴苷(1),通过MS、NMR、IR等谱学技术确定了其结构,并命名为番石榴苷A(1)。同时分离得到3个已知的混源萜类化合物(2~4)和9个已知的苷类化合物(5~13),通过MS、NMR技术确定了其结构,鉴定为guajadial(2)、4,5-diepipsidial A(3)、psidial A(4)、白杨素购买Captisol8-C-β-D-葡萄糖苷(5)、2,6-二羟基-3,5-二甲基苯甲酮-4-O-β-D-吡喃葡萄糖苷(6)、槲皮素-3-O-β-D-吡喃葡萄糖苷(7)、槲皮素-3-O-木糖苷(8)、番石榴苷(9)、广寄生苷(10)、guavinoside E(11)、guavinoside B(12)、guajaphenone A(13)。通过CCK-8比色法测定了化合物2~4对人乳腺癌细胞(MDA-MB-231)和人神经胶质瘤细胞(emerging pathologyU87)的抑制活性,发现化合物3对U87细胞具有抑制活性,IC_(50)值为8.379 μmol·L~(-1)。

肽基BIVA纳米材料及生物医学应用

在生理环境下原位构筑自组装纳米材料,由于其生物体内的可控性、相容性及功能性优势,在临床应用方面具有广泛前景。利用病理条件在体内触发响应,能够在多重弱键相互作用下自发形成高级有序结构。其中内源性组装触发因素,如酶、pH、活性氧 (reactive oxygen species,ROS) 和配受体相Molecular Biology互作用等,通过生物可激活的活体自组装 (bioactivated in vivo assembly,BIVA) 纳米技术,将材料原位自组装成多种selleckchem AZD9291可控结构,包括纳米颗粒、纳米纤维、凝胶等。而不同的自组装纳米结构带来了新的生物效应,例如组装诱导滞留 (aggregation/assembly induced retSB431542纯度ention,AIR) 效应、靶向增强效应、多价键效应、膜扰动等,实现了高效药物递送、增强靶向和治疗、优化生物分布、提高成药性等功能,为肽基自组装材料的生物医学应用提供创新思路和方向。文中系统总结了基于BIVA技术的肽基自组装材料响应设计及其不同的生物医学应用,并对其未来前景进行展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