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的 初步探究肿瘤外泌体miR-21对胃癌细胞增殖和凋亡的影响。方法 通过ExoQuick提取并分离得到胃癌细胞SGC-7091外泌体,采用电子显微镜观察外泌体直径大小,Western blot法检测外泌体标志性白细胞分化抗原群63(cluster of differentiation 63,CD6Tofacitinib NMR3)和肿瘤易感基因101蛋白(tumor susceptibility gene 101 protein,TSG101)。外泌体与胃癌SGC-7091细胞共培养24 h后实时荧光定量Lab EquipmentPCR检测miR-21表达,TUNEL染色检测细胞凋亡情况,Western blot法检测增殖蛋白细胞周期蛋白D1(cyclin D1)以及凋亡相关蛋白B淋巴细PCI-32765采购胞瘤-2(B-cell lymphoma-2,Bcl-2)和caspase-3蛋白表达。结果 成功提取分离40~100 nm SGC-7091细胞源性外泌体颗粒,其表达TSG101和CD63蛋白。外泌体与SGC-7091细胞共培养促进miR-21表达(P<0.01),降低TUNEL染色阳性细胞数目(P<0.01),促进细胞增殖(P<0.01),下调caspase-3表达(P<0.01),上调Bcl-2和cyclin D1表达(均P<0.01)。结论 肿瘤细胞来源外泌体可以通过递送miR-21促进胃癌细胞增殖,抑制细胞凋亡进而加快胃癌转移。
赖氨酸乙酰转移酶6A对肝癌细胞增殖、侵袭和迁移的影响
目的 观察赖氨酸乙酰转移酶6A(lysine acetyltransferase 6A,KAT6A)在肝细胞癌(hepatocellular carcinoma, HCC)中的表达并探讨其对肝癌细胞增殖、侵袭和迁移的影响。方法 收集201Biogeophysical parameters8年7月至2020年1月在武汉大学中南医院肝胆胰外科行肝切除术的HCC病人组织标本40份,通过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PCR)技术和蛋白质印迹法(Western blot)技术检测KAT6A在40例HCC病人癌组织及癌旁组织、9株肝癌细胞系(SK-hep1、HepG2、Hep3B、Huh-7、HCCLM3、HCCLM6、MHCC-97H、MHCC-97L和PLC/PRF/5)和人正常肝细胞系(THLE-2)中的mRNA和蛋白表达差异,研究其MDV3100体外表达高低与HCC病人临床病理参数之间的关联性。实验组为转染Si-KAT6A小干扰、oe-KAT6Aselleck合成质粒的肝癌细胞,对照组为转染了Si-NC小干扰oe-Vector质粒的肝癌细胞,48 h之后,采用CCK-8增殖实验、EdU增殖实验、划痕实验、Transwell侵袭实验和流式细胞术研究KAT6A敲低/过表达对MHCC-97H/Hep3B细胞增殖、迁移、侵袭能力和细胞周期的影响;采用单基因富集分析(GSEA)预测KAT6A涉及的下游信号通路并通过免疫印迹实验对其进行验证。结果 实时荧光定量PCR和Western blot结果提示,KAT6A在肝癌组织中的mRNA和蛋白表达水平较癌旁组织明显上调,且KAT6A在9株肝癌细胞系中的mRNA表达量明显高于人正常肝细胞系;KAT6A的表达水平与肝癌病人的肿瘤直径及是否合并门静脉癌栓显著相关;细胞功能实验结果表明,对KAT6A进行沉默后实验组MHCC-97H细胞相比于对照组其增殖、侵袭和迁移能力均明显下降,S期细胞比例显著减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KAT6A进行过表达后实验组Hep3B细胞相比于对照组其增殖、侵袭和迁移能力均明显提高,S期细胞比例显著增多,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GSEA和Western blot结果表明,KAT6A与Wnt/β-catenin信号通路密切相关,沉默KAT6A后,Wnt/β-catenin通路也受到显著抑制。结论 KAT6A在HCC组织和细胞中相比于癌旁组织和正常肝细胞,表达明显升高,且与病人的肿瘤直径、是否合并门静脉癌栓相关。通过调节Wnt/β-catenin通路,沉默KAT6A之后显著削减了肝癌细胞的增殖、侵袭和迁移能力。
结合免疫组化标记物分析超声造影对乳腺癌预后评估的价值
目的:分析与免疫组化标记物预后参数相关的乳腺癌超声造影特征,探讨超声造影对乳腺癌预后评估的价值。方法:于2019年1月至2020年12月,选择温州市中心医院收诊的150例乳腺肿块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接受常规超声及超声造影检查,以手术和(或)穿刺活检病理为金标准,比较超声造影与常规超声诊断乳腺癌的敏感度、特异度、准确率、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分析乳腺癌患者超声造影特征与p53、Ki-67、雌激素受体(ER)、孕激素受体(PR)表达的相关性。结果:超声造影在乳腺癌诊断中的敏感度、特异度、准确率、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均高于常规超声(P<0.05)。乳腺恶性肿块的超声造影强化程度高于乳腺良性肿块患者(P<0.05),乳腺恶性肿块造影剂开始增强时间、达峰时间、峰值消退时间均短于乳腺良性肿块患者(P<0.05)。乳腺癌患者超声造影图像中血流灌注缺损与p53、Ki-67阳性表达呈正相关(r=0.814、0.839,P<0.05),与ER、PR阳性表达呈负相关(r=-0.780、-0.769,P<0.05);造影后肿瘤范围较造影Salivary microbiome前扩大与p53、Ki-67阳性表达呈负相关(r=-0.820、-0.841,P<0.05),与ER、PR阳性表达呈正相关(r=0.803、0.Tezacaftor化学结构785,P<0.05);高增强与p53、Ki-67阳性表达呈正相关(r=0.789、0.773,P<0.05),与ER、PR阳性表达呈负相关(r=-0.754、-0.781,P<0.05)Staurosporine纯度。结论:超声造影能提高乳腺癌术前诊断的准确性,超声造影部分特征性表现与乳腺癌免疫组化指标存在密切关联,反映了乳腺癌的生物学特性,可作为术前无创评估乳腺癌预后的参考指标。
原发胆囊滤泡淋巴瘤1例并文献复习
目的探讨原发胆囊滤泡性淋巴瘤(FL)的临床特点, 提高对原发胆囊淋巴瘤的认知及诊疗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郑州大学附属肿瘤医院biogas technology1例原发胆囊FL患者的临床表现、病理特征、治疗及预后, 并进行文献复习。结果患者为68岁女性, 因上腹部不适Bucladesine纯度, 行腹部CT示胆囊病变, 考虑胆囊癌可能, 肝脏多发囊肿, 行胆囊切除术。术后病理诊断:非霍奇金淋巴瘤, B细胞性, FL, 无治疗指征, 进行临床观察随访。4个月后行骨髓涂片、骨髓活组织检查及流式细胞术分析均未见异常, 行PET-CT检查示双肺多发结节影, 代谢增高, 淋巴瘤浸润, 余未见明显异selleck化学常。根据造血和淋巴组织肿瘤世界卫生组织分类标准(2016版)诊断为FL 3a Ⅳ期, 无治疗指征, 继续进行临床观察随访。至2021年8月, 未见肿瘤复发及转移。结论原发胆囊FL临床上较罕见, 发病率低, 临床表现及影像学检查缺乏特异性, 诊断依靠病理活组织检查及免疫组织化学检查, 早期行胆囊切除术, 密切随访可获得良好预后。
原发胆囊滤泡淋巴瘤1例并文献复习
目的探讨原发胆囊滤泡性淋巴瘤(FL)的临床特点, 提高对原发胆囊淋巴瘤的认知及诊疗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郑州大学附属肿瘤医院biogas technology1例原发胆囊FL患者的临床表现、病理特征、治疗及预后, 并进行文献复习。结果患者为68岁女性, 因上腹部不适Bucladesine纯度, 行腹部CT示胆囊病变, 考虑胆囊癌可能, 肝脏多发囊肿, 行胆囊切除术。术后病理诊断:非霍奇金淋巴瘤, B细胞性, FL, 无治疗指征, 进行临床观察随访。4个月后行骨髓涂片、骨髓活组织检查及流式细胞术分析均未见异常, 行PET-CT检查示双肺多发结节影, 代谢增高, 淋巴瘤浸润, 余未见明显异selleck化学常。根据造血和淋巴组织肿瘤世界卫生组织分类标准(2016版)诊断为FL 3a Ⅳ期, 无治疗指征, 继续进行临床观察随访。至2021年8月, 未见肿瘤复发及转移。结论原发胆囊FL临床上较罕见, 发病率低, 临床表现及影像学检查缺乏特异性, 诊断依靠病理活组织检查及免疫组织化学检查, 早期行胆囊切除术, 密切随访可获得良好预后。
帕博利珠单抗单药对比标准化疗用于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治疗的成本效用分析
目的对帕博利珠单抗SARS-CoV2 virus infection单药对比标准化疗一线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治疗的经济性进行评价,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依据。方法以KEYNOTE-042中国研究为基础创建Markov模型对帕博利珠单抗单药对比标准化疗一线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进行成本效用分析,成本参数测算参考KEYNOTE-042中国研究,CSCO推荐的治疗、检查和不良反应处理模式和某三甲肿瘤医院的医疗服务价格,效用参数参考已发表的文献,通过模型测算各方案治NSC 125973试剂疗的总成本、QALY、ICER值,并对各参数进行敏感性分析。结果当患者PD-L1表达的TMRTX849化学结构PS值分别≥50%、≥20%、≥1%的情况下,患者选择帕博利珠单抗单药治疗对比标准化疗分别能多获得0.73,0.56,0.45个质量调整生命年(QALY),多花费674 740元、522 741元、513 048元,对应的增量成本效果比(ICER)值分别是928 713,951 323,114 006,均大于3倍人均国内生产总值(GDP)。敏感性分析结果显示:各组ICER值大于3倍的人均GDP的结果稳定。结论以3倍人均GDP为支付阈值,帕博利珠单抗单药对比标准化疗一线治疗晚期NSCLC不具有经济性。
赖氨酸乙酰转移酶5与肿瘤
赖氨酸乙酰转移酶5(KAT5)作为MYST家族中的一员,可通过乙酰化不同底物,参与转录、DNA修复、分化和信号转导等细胞过程。KAT5的作用不可被其他MYST家族成员替代,并且KAT5的敲除可直接导致细胞凋亡,说明KAT5可能位于细胞中生理信号通路的上游,发挥着极其重要且独一无二的作用。因此,selleckchem AZD1152-HQPAKAT5表达量的变化极有可能导致肿瘤的发生发展。过去的研究发现,KAT5在乳腺癌、黑色素瘤、肺癌中表达降低,在这些肿瘤中被认为是抑癌因子。然而,近年来研究发现,KAT5在乳腺癌、肝癌、黑色素瘤、前列腺癌和肺癌等肿瘤中既可高表达又可低表达。在KAT5高表达前提下,KAT5可作为促癌因子发挥malaria vaccine immunity促癌作用,而在KAT5低表达的前提下,KAT5又可作为抑癌因子发挥抑癌作用,并随着KAT5进一步表达下降,抑癌作用减弱,从而导致肿瘤的发生发展。此外,KAT5还被发现在骨肉瘤、甲状腺癌、胶质母细胞瘤点击此处和结直肠癌等肿瘤中异常表达,且KAT5的异常表达与肿瘤细胞的增殖、转移、凋亡、药物和放疗抵抗性密切相关。因此,KAT5是具有潜力的肿瘤治疗靶点之一。本文根据近些年KAT5在肿瘤中的表达量和在相应表达量下参与的抑癌或促癌信号通路进行综述,希望为肿瘤的治疗与预后监测提供新的启示和参考。
不同激活剂对CD8~+T细胞增殖、活化、趋化因子受体表达和杀伤作用的比较研究
目的 比较刀豆蛋白A(ConBio finishingA)和免疫激活CD3/28抗体(Anti-CD3/28)两种不同T细胞激活剂活化的CD8~+T细胞在细胞增殖、活化、趋化因子受体表达水平和杀伤活性等方面的效果,为选择一种高效、均一的CD8~+T细胞激活剂提供实验依据。方法 C57BL/6小鼠脾脏经过研磨、裂红和免疫磁珠分选后获得CD8~+T细胞,分别置于含有ConA、Anti-CD3/28激活剂的孔板中活化培养,比较两种激活剂对CD8~+T细胞的作用。采用流式细胞术(FCM)检测细胞凋亡、活化及趋化因子受体表达水平,采用细胞多因子免疫磁珠检测细胞分泌的细胞因子水平,建立E.G7-OVA皮下肿瘤模型评估活化CD8~+T细胞的靶细胞杀伤效应。结果 使用ConA活化的CD8~+T细胞其增殖数量[(19.7±1.0)×10~6个]显著高于Anti-CD3/28组,且短期激活标志物CD69表达上调,但Anti-selleck产品CD3/28组CD8~+T细胞较ConA组体外杀伤活性更为显著。同时体内肿瘤杀伤实验也证实Anti-CD3/28组CD8~+T细胞杀伤能力更强。2组在趋化因子受体的表达水平上无明显差异。结论 AntMLN4924核磁i-CD3/28组CD8~+T细胞其在体内外杀伤能力较ConA组强,更适用于CD8~+T细胞的激活及研究。
miR-203a-3p.1调控VCAN作为胃癌潜在治疗靶点的生物信息学研究
目https://www.selleck.cn/products/MDV3100.html的:采用生物信息学技术探索胃癌发生及进展的机制。方法:采用GEO2R分析数据集GSE54129中原发胃癌组织标本与正常胃黏膜组织标本的差异表达基因(DEGs),然后用DAVID对DEGs进行富集分析,STRING构建蛋白质相互作用(PPI)网络,Cytoscape可视化,MCODE和cytoHubba筛选关键基因,并在GEPIA数据库及胃癌组织标本中验证关键基因,之后用Target Scan预测调控靶基因的microRNAs。结果:共筛选出的630个DEGs(305个上调基因及325个下调基因),富集分析结果提示DEGs主要参与细胞外基质组织、蛋白质细胞外基质、肝素结合、化学致癌信号通路。进一步构建PPI蛋白质互作网络,利用Cytoscape软件进行可biologic properties视化分析,最终确定3个关键差异表达基因。利用GEPIA数据库验证关键差异表达基因,结果证实VAZD9291半抑制浓度CAN基因在胃癌组织中高表达(P<0.05),并与胃癌患者的不良预后有关。Target Scan数据库预测结果提示has-miR-203a-3p.1可与VCAN mRNA的3′UTR结合。结论:has-miR-203a-3p.1调控的VCAN基因是胃癌潜在治疗靶点。
气压治疗仪联合围手术期护理在腹腔镜胰腺癌根治术患者中的应用效果
目的 探讨气压治疗仪联合围手术期护理在腹腔镜胰腺癌根治术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2016年12月至2019年12月在辽宁省海城市中医院接受腹腔镜胰腺癌根治术的90例胰腺癌患者为研究对象,将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5例。对照组接受围手术期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应用气压治疗仪干预,比较两组术后凝血功能指标、血流动力学指标及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发生率。结果 观察组术后纤维蛋白原水平低于对照组,活化部分凝血酶原时间、凝血酶原时间及凝血酶时间均长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血流量大于对照组,血流平均速度、血流峰速度均快于PUN30119配制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发生率为4.44%(2/45)HIV-related medical mistrust and PrEP,低于对照组的20.00%(9/4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气寻找更多压治疗仪联合围手术期护理在腹腔镜胰腺癌根治术患者中的应用效果确切,可降低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发生率,改善凝血功能及血流动力学指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