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组人Dickkopf相关蛋白3在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患者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

目的 探讨重组人Dickkopf相关蛋白3(DKK3)在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DLBCL)患者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纳入2017年12月至2019年12月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中心医院收治的DLBCL患者56例,选取DLBCL组织和癌旁组织为检测标本。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组织DKK3蛋白表达,并分析其与患者临床特征的关系;记录并比较DLBCL阳性和阴性患者的近期临床疗效和中位无进展生存期。结果 免疫组织化学检测结果显示,DLBCL组织中DKK3蛋白阳性表达率明显低于癌旁组织[42.86%(24/56)比83.93%(47/56)](χ~2=7.782,P<0.001)。临床分期Ⅰ~Ⅱ期的DKK3阳性表达率高于Ⅲ~Ⅳ期[57.14%(16/28)比28.57%(8S63845/28)],国际预后指数评分0~2分的DKK3阳性表达率高于3~4分[52.78%(19/36)比25.00%(5/20)](diagnostic medicineP<0.05)。术后1年DKK3阳性表达的DLBCL患者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DKK3阴性表达患者[79.17%(19/24)比53.13%(17/32)](χ~2=4.051,P=0.044)。至随访结束,DKK3阳性表达的DLBCL患者中位无进VX-765展生存期长于DKK3阴性表达患者[(36±6)个月比(22±4)个月](P<0.01)。结论 DKK3在DLBCL患者中低表达,与临床分期及国际预后指数评分有关,对预后判断也有积极意义,可作为DLBCL诊断和治疗的潜在靶点。

原发性甲状腺功能亢进症热消融治疗专家共识及操作规范(2022年版)

近几年来, 国内外原发性甲状腺功能亢进症endocrine autoimmune disorders(甲亢)的治疗方法没有大的变动, 仍以药物、放射性碘和甲状腺全切或近全切除手术三大治疗手段为主, 三种方法各有利弊, 单一治疗手段有时仍不能满足部分患者的个体化需求。虽然传统手术是原发性甲亢的有效治疗手段之一, 但由于创伤大、潜在并发症多、颈部疤痕等原因使部分患者难以接受。近年来随着热消融技术在临床上的广泛应用, 有关甲亢热消融治疗方面的研究取得了较大进展。由于国内许多医院的不同科室都在开展或拟开展甲亢热消融治疗, 为提高甲亢热消融治疗的临床治愈率及手术安全性。需要对甲亢热消融治疗的手术适应证、禁忌证、围手术期处理、手术及麻醉方式等常见问题进行规范。为此, 中国医师协会介入医师分会超声INCB018424体内介入专业委员会, 中国SAG抑制剂医师协会介入医师分会肿瘤消融治疗专业委员会, 中国医师协会甲状腺肿瘤消融治疗技术专家组, 中国医师协会肿瘤消融治疗技术专家组, 中国临床肿瘤学会(CSCO)肿瘤消融治疗专家委员会、中国抗癌协会肿瘤消融治疗专业委员会组织国内部分甲状腺疾病消融治疗方面的专家, 依据最新研究进展并结合我国临床实际情况讨论并制定本共识, 现予以发布。

乳腺癌与甲状腺疾病关系的临床研究

目的探讨乳腺癌与甲状腺疾病的关系, 为乳腺癌患者患甲状腺疾病的防治提供依据。方法收集2018年3月至2019年8月在山西省肿瘤医院住院的511例新发乳腺癌患者, 选取同期住院的年龄匹配的303例新发乳腺良性疾病患者和341名健康体检者。对3组进行甲状腺B型超声检查及甲状腺功能检测。通过查阅病历, 收集患者的一般情况及临床病理资料, 比较3组甲状腺疾病患病的差异。比较乳腺癌患者治疗前、化疗中期和化疗末期甲状腺功能的变化情况。结果乳腺癌组、乳腺良性疾病组和健康对照组的甲状腺功能减退症患病率[32.5%(166/511)、25.7%(78/303)、21.7%(74/341)]、甲状腺结节患病率[50.7%(259/511)、43.2%(131/303)、41.6%(142/341)]和甲状腺影像报告D-Lin-MC3-DMA和数据系统(TI-RADS)4级及以上甲状腺结节的患病率[15.4%(40/259)、14.5%(19/131)、4.9%(7/142)]比较, 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乳腺癌患者组促甲状腺激素(TSH)和游离甲状腺素(fT4)的异常率均高于乳腺良性疾病组和健康对照组[34.1%(174/511)比26.1%(79/303)%、23.5%(80/341), 24.9%(127/511)比8.6%(26/303)%、3.2%(11/341)], 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乳腺癌患者治疗前、化疗中期、化疗末期fT4、游离三碘甲状腺氨酸(fT3)、甲状腺免疫球蛋白抗体(TgAb)和甲状腺过氧化物酶抗体(TPOAb)水平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乳腺癌患者化疗末期fT4、TgAb和TPOAb的异常率均低于化疗前[11.5%(59/511)比24.9%(127/511), 5.1%(26/511)比17.4%(89/511), 11.9%(61/511)比20.4%(104/511)], 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01)。结论乳腺癌与甲状腺疾病有一定的关系。临床医师在乳腺癌患者治疗及随访过程中, 应关注甲状腺疾病及甲状腺功能的变化, 以便尽早发现GSK1120212, Hip flexion biomechanics对甲状腺疾病进行规范化治疗。

MYBL2基因在胃腺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对细胞增殖侵袭能力的影响

目的探讨成髓细胞瘤转录因子第2亚型(MYBL2)基因在胃腺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对细胞增殖侵袭能力的影响。方法选取玉环市人民医院2017年1月至2020年12月手术切除的胃腺癌组织和癌旁组织各100例。在胃腺癌细胞MGC-803中转染MYBL2 siRNA和siRNA对照, 将未转染的作为对照组;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法(qRT-PCR)测定胃腺癌组织和癌旁组织及MGC-803细胞MYBL2基因表达;采用MTT法测定MGC-803细胞增殖情况, 采用Transwell实验测定MGC-803细胞侵袭能力, 采用划痕实验测定MGC-803细胞迁移能力;采用Western Blot测定胃腺癌组织和癌旁组织及MGC-803细胞MYBL2蛋白表达。结果胃腺癌组织MYBL2 mRNA相对表达量(0.65±0.17)高于癌旁组织的(0.18±0.05)(t=26.52, P 0.05);MYBL2 siRNA组MYBL2 mRNA相对表达量(0.29±0.07)低于对照组的(0.73±0.12)和siRNA组的(0.71±0.16)(t=5.48、4.16, 均P 0.05)。MTT法检测显示, MYBL2 siRNA组培养24 h和48 h MGC-803细胞增殖率[(40.95±5.46)%、(52.12±12.27)%]均低于对照组[(67.84±6.45)%、(87.83±9.96)%]及siRNA组[(66.98±7.85)%、(85.98±10.24)%](t=5.51、3.91、4.71、3.67, 均P 0.05)。MYBL2 siRNA组MGC-803细胞侵袭率[(62.12±6.43)%]低于对照组[(89.74±6.56)%]及siRNA组[(88.83±7.85)%](t=5.20、4.55, 均P 0.05)。MYBL2 siRNA组MGC-803细胞迁移数目[(4.32±0.84)×103]低于对照组[(8.95±1.64)×103]及siRNA组[(8.83±1.78)×103此网站](t=4.35、3.96, 均P 0.05)。胃腺癌组织MYBL2蛋白表达灰度值(0.56±0.15), 高于癌旁组的(0.23±0.07)(t=19.93, P 0.001)。MYBL2 siRNA组MYBL2蛋白表达灰度值(0.21±0.03), 低于对照组的(0.67±0.15)和siRNA组的(historical biodiversity data0.65±0.19)(t=5.20、3.96, 均P 0.05)。结论 MYBL2基因在胃腺癌组织中高表达, siRNA沉默MYBL2可下调MGC-803细胞增殖能力, 且可抑制MGC-803细胞侵袭和迁移, 且可下调MYBLselleck PF-073213322表达, 具备显著创新性和科学性。

靶向DNA损伤应答在小细胞肺癌中的研究进展

小细胞肺癌(SCLC)是高度恶性肿瘤,具有增殖速度快、早期转移及预后差的特点,5年生存率仅7.2%。DNA损伤应答(DDR)是机体在面对DNA损伤及复制应激时,通过激活细胞周期检查点、阻滞细胞周期来促进DNA损伤修复,避免未修复的DNA损购买Ipatasertib伤诱导程序性死亡的过程。SCLC具有突变负荷高、基因组不稳定的特征,普遍存在p53及RB1功能失活,致使细胞周期G_(1)/S检查点缺陷,因而更加依赖后续的S、G_(2)/M检查点进行周期阻滞和DNA损伤修复以确保基因组的稳定性及染色体的正确分离。因此,在基于致DNA损伤的放化疗应用背景下,抑制周期检查点以促进周期进程、增加DNA损JNJ-42756493 IC50伤及抑制DNA损伤修复成为SCLC治疗的新策略。该文就靶向DDR及其通路关键分子(PARP、ATR、CHK1/2、WEE1、ATM、Aurora Amicrobiota (microorganism))抑制剂在SCLC中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以期为SCLC的治疗策略提供思考。

乳腺肿块患者实施X线钼靶与超声检查的临床价值分析

目的 分析乳腺肿块患者实施X线钼靶与超声检查的临床价值分析。方法 对2017年2月至2021年2月于我院就诊的75例乳腺肿块患者进行研究,患者均行病理活检,X线钼靶与超声检查。以病理结果为金标准,分析超声检查、X线钼靶对良恶性肿块检出结果,观察超声检查、X线钼靶检查良恶性乳腺肿块的影像学图片。结果 75例乳腺肿块患者经术后病理活检诊断46例为良性肿块,其中包括6例导管内乳头状瘤,27例纤维腺瘤,4ocular biomechanics例腺病,9例囊肿;其余29例为恶性肿块,均为乳腺癌,其中包括24例浸润性导管癌,3例获悉更多导管原位癌,2例其他恶性病变。超声检查对良性肿块检出率为96.7%(44/46),对恶性肿块检出率为82.8%(24/29),总体诊断准确率为90.7%(68/75)。X线钼靶对良性肿块检出率为84.8%(39/46),对恶性肿块检出率为62.1%(18Puromycin采购/29),总体诊断准确率为76.0%(57/75)。结论 X线钼靶、超声检查均可对乳腺肿块良恶性进行检出,可根据临床实际选择使用。

X染色体连锁锌指蛋白轴蛋白在胃癌组织中的表达水平及与临床病理因素的相关性分析

目的:分析胃癌组织中X染色体连锁锌指蛋白、轴蛋白表达水平及与临床病理因素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选取2018年2月至2021年2月本院胃癌患者300例,将其胃癌组织300例及癌旁组织(与胃癌组织相距5.0cm以上)140例手术切取下来,统计分析胃癌组织和癌旁组织中ZFX、Axin表达情况,并分析胃癌组织中ZFX、Axin表达与临床病理因素的相关性。结果:胃癌组织中ZFX表达阳性率84.33%(253/300)高于癌旁组织17.14%(24/140),阴性率15.67%(47/300)低于癌旁组织82.86%(116/140)(P<0.05);Axin表达阳性率34.00%(102/3Erastin IC5000)低于癌旁组织84.29%(118/1Biomass exploitation40),阴性率66.00%(198/300)高于癌旁组织15.71%(22/140)(P<0.05)。Duke分期Ⅰ~Ⅱ期患者胃癌组织中ZFX表达阳性率低于Ⅲ~Ⅳ期患者Mirdametinib生产商(P<0.05),分化程度低分化、中分化、高分化患者胃癌组织中ZFX表达阳性率逐渐降低(P<0.05),浸润深度黏膜外层、黏膜层、黏膜及其下层患者胃癌组织中ZFX表达阳性率逐渐降低(P<0.05),淋巴结转移患者胃癌组织中ZFX表达阳性率高于淋巴结未转移患者(P<0.05)。Duke分期Ⅰ~Ⅱ期患者胃癌组织中Axin表达阳性率高于Ⅲ~Ⅳ期患者(P<0.05),分化程度低分化、中分化、高分化患者胃癌组织中Axin表达阳性率逐渐升高(P<0.05),浸润深度黏膜外层、黏膜层、黏膜及其下层患者胃癌组织中Axin表达阳性率逐渐升高(P<0.05),淋巴结转移患者胃癌组织中Axin表达阳性率低于淋巴结未转移患者(P<0.05)。结论:胃癌组织中X染色体连锁锌指蛋白表达阳性率提升,轴蛋白表达阳性率降低,均与临床病理因素中Duke分期、分化程度、浸润深度、淋巴结转移相关。

TACE术中应用CalliSpheres载药栓塞微球治疗不可切除肝癌出现“血管湖”的意义及应对措施

目的 探究载药微球(selleckchemDEB)-经bioinspired microfibrils动脉化疗栓塞(TACE)术中“血管湖”(VL)现象发生的机制与其对预后的影响。方法 搜集2016年9月至2019年9月首次行DEB-TACE治疗的286例肝细胞癌患者,根据术中是否出现VL现象,分为VL组(n=49)和non-VL组(n=237)。对比两组患者VL现象发生率,并通过Logistic回归分析影响VL现象发生率的因素。记录两组患者术后4~6周采用CT或MR评估预后,比较两组患者的总生存期(OS)和无进展生存期(PFS)。对比两组在术后的不良反应(发热、恶心呕吐、疼痛)程度。结果 VL现象患者的发生率为17.1%(49/286);VL组术后血红蛋白无异常;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肿瘤直径越大(OR 2.417,95%CI:1.303~4.482)、存在假包膜(OR 6.117,95%CI:3.205~11.675)及小粒径载药微球(OR 3.124,95%CI:1.373~7.105)对VL现象的发生率影响较大;两组患者预后评估存在统计学差异(P<0.001);VL组的中位OS为21个月,non-VL组的中位OS为17个月(P<0.001)。VL组的中位PFS为8个月,non-VPF-07321332纯度L组的中位PFS为5个月两组患者术后各项不良反应无统计学差异(P<0.001)。结论 VL现象的发生与较大的肿瘤直径、存在假包膜以及小粒径载药微球有关系,未增加术后患者的不良反应并预示着更好的疗效。

LncRNADANCR表达与非小细胞肺癌的临床病理特征以及预后的关系研究

目的 探讨长链非编码核糖核酸(lncRNA)分化拮抗非蛋白编码RNA(DANCR)表达与非小细胞肺癌(NSCLC)的临床病理特征以及预后的关系。方法 回顾性选择2015年12到201tissue biomechanics7年12月某院收治的173例NSCLC患者,取NSCLC的癌组织以及癌旁经病Bemcentinib价格理证实为正常肺组织的标本,采用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链反应(qRT-PCR)检测LncRNADANCR表达。收集临床和病理学资料,比较不同病理特征间LncRNADANCR表达差异,术后保持随访3年,采用Kaplan-Meier、Cox比例风险模型分析LncRNADANCR表达与NSCLC患者预后的关系。结果 NSCLC癌组织LncRNADANCR相对表达量为3.02±0.82,高于癌旁组织1.15±0.26,(P<0.05)。肿瘤直径≥3 cmGSI-IX体内、TNM分期ⅢA期、低~中度分化患者LncRNADANCR表达高于肿瘤直径<3 cm、TNM分期Ⅰ~Ⅱ期、高度分化患者(P<0.05)。173例患者中失访21例,Kaplan-Meier生存分析结果示LncRNADANCR高表达者3年PFS生存率为、3年OS生存率为34.18%、18.99%,低于LncRNADANCR低表达的56.16%、35.62%(P<0.05)。多因素Cox比例风险回归模型结果显示TNM分期ⅢA期、LncRNADANCR高表达是NSCLC患者不良预后的危险因素(P<0.001)。结论 NSCLC癌组织中LncRNADANCR表达上调,LncRNADANCR高表达与NSCLC病理特征和预后均存在密切关系,可作为预后评估的潜在指标。

肺泡灌洗液中白介素-27浓度对辅助诊断肺结核的临床价值

目的:检测肺结核患者肺泡灌洗液(BALF)中白介素-27(IL-27)浓度,探讨BALF中IL-27浓度辅助诊断肺结核的临床价值。方法:收集贵阳市公共卫生救治中心110例患者的BALF,肺结核痰阳31例(第1组)、肺结核痰阴49例(第2组)、非肺结核组(肺炎、肺癌等其他肺部疾病)30例(第3组),用酶联免疫吸附实验(ELISA)检测IL-27浓度,组间比较采用秩和检验,秩和多重分析检验(LSD),并绘制ROC曲线获得最佳C59体内实验剂量截断值、敏感度、特异度、真实性指标,评价其诊断肺结核,尤其对于痰阴肺结核的诊断价值。结果:各组年龄、性别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三组间IL-27浓度比较,中位数分别是89.85 nMRTX1133 molecular weightg/mL、78.77 ng/mL、64.62 ng/mL,第1组最高,第2组次之,差异有高度统计学意义(P<0.01);LSD检验:第1、2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第1、2组分别与第3组比较,差异有高度统计学意义(P<0.01);诊pathogenetic advances断肺结核ROC曲线灵敏度72.5%,特异度67.7%,约登指数0.40,诊断痰阳肺结核ROC曲线特异度76.7%。结论:BALF中IL-27浓度对辅助诊断肺结核,尤其是痰阴肺结核有临床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