奥美拉唑联合阿托品治疗急性胃炎的效果研究

目的 分析奥美拉唑联合阿托品治疗急性胃炎,对患者胃泌素(GAS)、胃GW4869细胞培养动素(MTL)及炎症因子水平的影响。方法 以随机数字表法将湖北经济学院医院2020年7月至2022年7月收治的88例急性胃炎患者分为对照组(采用奥美拉唑red cell allo-immunization+山莨菪碱治疗)与研究组(采用奥美拉唑+阿托品治疗),各44例,均治疗7 d。对比两组患者临床症状(恶心、呕吐、腹痛及腹泻)消失时间,治疗后胃肠激素(GAS、MTL)与炎症因子水平,以及治疗期间不良反应发生情况MS-275体外。结果 研究组患者恶心、呕吐、腹痛及腹泻消失时间均显著短于对照组;治疗后两组患者各项胃肠激素(GAS、MTL)与炎症因子[白细胞介素-6(IL-6)、白细胞介素-8(IL-8)、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显著低于治疗前,与对照组比,研究组显著降低(均P<0.05);两组患者口干、头痛、心悸总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急性胃炎患者在服用奥美拉唑治疗的同时,加用阿托品可有效缩短患者恶心、呕吐、腹痛及腹泻症状消失时间,抑制患者体内促炎因子的释放,调节胃肠道激素水平,安全性良好。

广谱型鸡传染性支气管炎病毒N蛋白单克隆抗体的制备与鉴定

【目的】制备出广谱型购买GNE-140鸡传染性支气管炎病毒(IBV)N蛋白单克隆抗体,为后续N蛋白保守区域表位鉴定及IBV通用型快速检测方法的建立打下基础。【方法寻找更多】通过原核表达IBV广西优势血清型代表株GX-YL5的N蛋白,纯化后免疫BALB/c小鼠,选取血清效价在104以上的免疫小鼠脾细胞与SP2/0骨髓瘤细胞进行融合,经间接ELISA筛选后通过小鼠腹水诱生法制备单克隆抗体,采用Western blotting、IFA及间接ELISA等进行效价、亚型、反应特异性、交叉反应谱鉴定,并将制备获得的单克隆抗体应用于免疫组化检测,检测SPF鸡人工感染4株IBV代表变异株(GX-NN130048、GX-NN160421、GX-QZ171023和GX-QZ170728)后不同时段内气管和肾脏中的带毒情况。【结果】制备获得的单克隆抗体N2D5效价大于217,其亚型为IgG2b;Western blotting和IFA鉴定结果表明单克隆抗体N2D5只与IBV发生阳性反应,与新城疫病毒(NDV)、传染性喉气管炎(ILTV)、禽偏肺病毒(a MPV)、传染性法氏囊病(IBDV)、禽白血病病毒(ALV)及马立克氏病毒(MDV)的反应结果均呈阴性;单克隆抗体N2D5能与国内流行的多种基因型及广西目前流行的7种血清型IBV发生交叉mouse bioassay反应,包括常用标准株、疫苗株和野毒株。将制备获得的单克隆抗体N2D5应用于免疫组化检测,结果发现在3株鸡源IBV代表性变异株及1株鸭源分离株人工感染SPF鸡后不同时段内的气管和肾脏中均能检测到病毒信号,进一步证明其广谱性。【结论】基于杂交瘤技术制备获得的IBV单克隆抗体N2D5属于IgG2b亚型,具有特异性高、反应谱广的特点,且与IBV的结合能力强,可作为特异性诊断抗体应用于IBV临床诊断及病毒分布规律研究。

苦参碱对缺氧/复氧小鼠海马神经元HT22细胞活力、凋亡的影响及机制研究

目的 探讨苦参碱对缺氧/复氧(H/R)小鼠海马神经元HT22细胞活力、凋亡及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酪氨酸激酶受体B(TrkB)信号通路的影响。方法 将处于对数生长期的HT22细胞分为对照组、H/R组及苦参碱低、中、高浓度组。对照组HT22细胞用无血清DMEM培养基在正常环境下培养28 h; H/R组HT22细胞在缺氧培养箱中维持4 h后在常氧条件下培养24 h;苦参碱低、中、高浓度组的H/R处理同H/R组,同时给予浓度分别为10、20、30μmol/L的苦参碱进行干预,培养LY2835219抑制剂24 h。检测HT22细胞活力、凋亡情况及凋亡相关蛋白[B淋巴细胞瘤-2基因(Bcl-2)、Bcl-2相关X蛋白(Bax)、半胱氨酸天冬氨酸蛋白水解酶-3(Caspase-3)]和BDNF/TrkB信号通路蛋白水平。结果 与对照组比较,H/R组HT22细胞吸光度值、存活率、Bcl-2、BDNF、TrkB蛋白水平降低,细胞凋亡率、Bax、Caspase-3蛋白水平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H/R组比较,苦参碱低、中、高浓度组HT22细胞吸光度值、存活率、Bhttps://www.selleck.cn/products/MDV3100.htmlcl-2、BDNF、TrkB蛋白水平依次升高,细胞凋亡率、Bax、Caspase-3蛋白水平依次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呈浓度依赖性。medial elbow结论 苦参碱能减轻H/R导致的神经元HT22细胞活力的降低,抑制HT22细胞凋亡,其机制可能与激活BDNF/TrkB信号通路有关。

COPⅡ囊泡衣被蛋白SEC24A在巨自噬通路中的功能研究

细胞自噬是一种重要且保守的细胞内降解过程,通过形成双层膜的自噬体包裹细胞内容物进行降解。内质网来源的COPⅡ囊泡被认为是饥IACS-10759溶解度饿诱导的应激过程中自噬体的膜源。探究了COPⅡ囊泡衣被蛋白SEC24A在巨自噬通路中的作用。利用siRNA干扰技术敲低SEC24A的表达,EBSS饥饿处理对照组和SEC24A敲低组HeLa细胞2 h诱导自噬发生,经Western blot和免疫荧光实验检测自噬底物蛋白p62和自噬标志蛋白LC3-Ⅱ的蛋白水平变化,以确定SEC24A是否参与自噬。通过RFP-GFP-LC3串联荧光检测自噬体和自噬溶酶体的数目,利用蛋白酶K保护实验验证自噬缺陷发生在自噬体闭合之前或者之后,利用免疫荧光实验检测敲低SEC24A对自噬通路上ATG复合物的影响,以确定SEC24A调控自噬通路的位点。通过免疫共沉淀实验验证SEC24A与自噬相关蛋白ATG9A是否存在相互作用。蛋白检测实验发现,饥饿条件下与对照细胞相比,敲低SEC24A细胞内自噬底物蛋白p62积累,而标志蛋白LC3-Ⅱ减少。RFP-GFP-LC3串联荧光实验显示,敲低SEC24A后自噬体及自噬溶酶体的数目均减少。蛋白酶K保护实验显示,SEC24A敲低细胞中受膜结构保护的p62和GFP-LC3均减少,提示SEC24A作用位点在自噬体闭合之Navitoclax分子量前。免疫荧光实验显示,敲低SEC24A的表达后ATG14L、ATG16L1点状结构减少,而ATG9A点状结构的数量没有明显变化,提示SEC24A作用于ATG14L、ATG16L1上游。免疫共沉淀实验显示SEC24A与ATG9A存在相互作用。研究结果preimplnatation genetic screening不仅有助于深化对自噬体形成过程和分子机制的了解,也为全面解读COPⅡ囊泡及其衣被蛋白在自噬中的重要作用提供了信息。

三文鱼多肽对鱼糜制品品质的影响及其生物活性的研究

LY2835219核磁目的 利用三文鱼加工废弃物制备多肽,探究其对鱼糜品质的影响及其生物活性。方法 以三文鱼头部、鱼骨以及其他副产物废弃料为原料,通过胃蛋白酶、胰蛋白酶、中性蛋白酶进行酶解制备多肽,讨论并比较其对鱼糜品质的影响,并从体外抗氧化活性以及促骨生成活性两个角度对其生物活性进行初步探究。结果 三文鱼不同部位以及不同的酶所制备的多肽对鱼糜凝胶均具有改良作用,其中NSC 119875核磁,鱼骨中性酶肽效果最显著,提升了凝胶强度、持水性以及白度等指标,降低蒸煮损失以Genetic polymorphism及氧化变色,且具备较好的体外抗氧化活性,同时能够促进成骨细胞的增殖分化,有效提高细胞碱性磷酸酶活性。结论 三文鱼多肽对鱼糜品质具有改良作用,并具有良好的抗氧化活性及成骨活性,可为潜在抗骨质疏松活性肽的进一步开发利用提供理论基础。

CONUT评分对HER2阳性早期乳腺癌复发转移的预测作用

目的 探讨控制营养状态(CONUT)评分对人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HER2)阳性早期乳腺癌患者复发转移中的预测价值。方法 将2012anti-folate antibiotics年1月至2020年10月于新疆医科大学附属肿瘤医院行Z-IETD-FMK分子式手术切除并接受曲妥珠单抗治疗的154例HER2阳性早期乳腺癌患者为研究对象进行回顾性分析。基于患者术前血清白蛋白、总胆固醇水平及外周血淋巴细胞计数,计算CONUTDolutegravir体内评分。通过受试者操作特征曲线(ROC曲线)对CONUT评分截止点进行分类:高CONUT与低CONUT组。组间基线特征分布的比较采用卡方χ2检验或Fisher确切概率法。绘制Kaplan-Meier曲线,并通过单因素和多因素Cox回归分析确定CONUT评分与乳腺癌患者复发转移的关系。结果 ROC曲线表明CONUT评分预测乳腺癌患者术后复发转移的最佳截止点为2.5,曲线下面积(AUC)为0.689 (95%CI=0.577~0.801)。基于此截止点,将所有患者分为高CONUT组(≥3分)与低CONUT组(<3分)。Kaplan-Meier曲线展示两组患者的5年无复发生存(RFS)率分别为69.7%和86.9%,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8.001, P=0.005)。亚组分析表明,无论TNM分期I期(5年RFS率:80.9%比96.9%,χ2=7.946, P=0.005)还是Ⅱ期(5年RFS:45.6%比68.2%,χ2=4.589, P=0.048),高CONUT组均与乳腺癌复发转移相关,提示患者预后不佳。单、多因素Cox回归分析的结果证实,肿瘤大小(HR=2.184, 95%CI=1.062~4.492,P=0.034)、淋巴结转移(HR=2.739, 95%CI=1.283~5.847,P=0.009)与CONUT评分(HR=2.513, 95%CI=1.196~5.280,P=0.015)是HER2阳性早期乳腺癌患者复发转移的独立风险因素。结论 CONUT评分或许可作为一项预测HER2阳性早期乳腺癌复发转移的有效工具,为肿瘤监测及个性化治疗提供指导。

延续性护理干预对乳腺癌术后患者护理满意度和生存质量的影响分析

目的 分析乳腺癌疾病特点、患者术后对护理工作的需求,探究延续性护理干预对乳腺癌术后患者护理满意度和生存质量的影响,Empagliflozin体内为护理工作开展提供参考。方法 CHIR-99021说明书研究对象选自2019年1月至2019年7月,从中选取我院收治的56例乳腺癌患者作为此次研究人员。此次研究文件发送至院内伦理委员会,成功获得审核,均获得研究参与者的知情同意权。进行分组对照研究,利用统计学随机法进行分组,即试验组、对照组,每组28例患者。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护理模式,即抗癌护理提高患者的抗癌能力、生活指导和饮食指导等。试验组患者在此基础之上,采用延续性护理干artificial bio synapses预,对比经过不同护理方法干预后的护理效果,包括乳腺癌术后患者的生存质量评价及患者的护理满意度情况。结果 两组乳腺癌患者的生存质量情况进行比较,试验组整体生存质量得分更高,P<0.05;试验组乳腺癌患者的满意度调查表得分情况更优异,P <0.05。结论 乳腺癌患者术后给予延续性护理,可以明显提高患者生存质量,提升患者及家属满意率,给临床护理学工作提供指引方向,应该将延续性护理干预在乳腺外科护理工作中持续推广。

长茎葡萄蕨藻提取物对胰脂肪酶与α-葡萄糖苷酶的抑制作用

为探究长茎葡萄蕨藻醇提物不同溶剂(石油醚、乙酸乙酯、正丁醇、水https://www.selleck.cn/products/byl719.html)萃取物对胰脂肪酶及α-葡萄糖苷酶的抑制作用,该试验采用比色法测定长茎葡萄蕨藻醇提物不同极性溶剂萃取物中多酚、黄酮、萜类的含量,酶底物反应法测定对胰脂肪酶及α-葡萄糖苷酶Erdafitinib价格的抑制活性,并研究二者的相关性。采用酶抑制动力学方法和荧光光谱技术研究抑制作用最强的萃取物对Infection diagnosis胰脂肪酶及α-葡萄糖苷酶的互作机制。结果表明:长茎葡萄蕨藻醇提物不同溶剂萃取物中多酚(0.62 mg/g~23.79 mg/g)、萜类(6.50 mg/g~214.29 mg/g)、黄酮(0.35 mg/g~3.27 mg/g)的含量均具有差异性。醇提物的不同溶剂萃取物抑制胰脂肪酶活性强弱为乙酸乙酯萃取物>石油醚萃取物>水萃取物>正丁醇萃取物,抑制α-葡萄糖苷酶活性强弱为乙酸乙酯萃取物>正丁醇萃取物>石油醚萃取物>水萃取物。长茎葡萄蕨藻醇提物乙酸乙酯萃取物对胰脂肪酶和α-葡萄糖苷酶的抑制作用最强(IC50分别为1.662 mg/g和0.017 mg/mL)。相关性分析表明提取物的萜类和多酚含量与胰脂肪酶抑制活性呈显著相关(p<0.05),多酚含量与α-葡萄糖苷酶抑制活性呈显著相关(p<0.05)。酶抑制动力学研究表明,长茎葡萄蕨藻醇提物乙酸乙酯萃取物对胰脂肪酶的抑制类型为非竞争性抑制,对α-葡萄糖苷酶的抑制类型为反竞争性抑制。荧光光谱分析表明,长茎葡萄蕨藻醇提物乙酸乙酯萃取物对胰脂肪酶和α-葡萄糖苷酶的猝灭方式均为静态猝灭。长茎葡萄蕨藻醇提物的乙酸乙酯萃取物对胰脂肪酶与α-葡萄糖苷酶活性的抑制作用较强,可能与其中含有多酚与萜类物质有关。

基于毒痰瘀虚理论探讨中药复方对肝癌血管生成的影响

目的:基于毒痰瘀虚理论探讨中药复方对肝癌血管生成的影响。方法:制备Wistar大鼠含药血清,以含药血清体外培养HepG2细胞,并分为空白组、中药复方组(毒痰瘀脾肾虚方、毒痰瘀脾虚方、毒痰瘀肾虚方、毒痰瘀肾阳虚方、毒痰瘀肾阴虚方、毒痰瘀方);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nzyme-linked immunosorbent assay,ELISA)法检AM-2282 MW测细胞培养上清液中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VEGF)表达;采用HepG2肝癌移植性肿瘤模型方法于小鼠腋下接种HepG2肝癌细胞株,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肿瘤微血管密度(MVD)。结果:与空白组比较,中药复方LXH254纯度组可降低肝癌HepG2细胞中VEGF表达(P<0.01),其中毒痰瘀脾肾虚方(全方)组最明显。而除全方组外,其余各中药复方组对肝癌HStructuralization of medical reportepG2细胞中VEGF表达的影响作用相当,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空白组相比,中药复方组均能降低肝癌HepG2小鼠肿瘤组织中MVD,毒痰瘀脾肾虚方组最明显,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毒痰瘀组与毒痰瘀脾肾虚方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基于毒痰瘀虚理论组方的中药复方具有抑制肝癌血管生成的作用。

两株南极海洋曲霉属真菌次级代谢产物挖掘

海洋环境拥有着独特的生存策略,孕育的海洋生物具有极强的适应性和生物多样性,能产生各种结构独特的代谢产物,在药物合成及新药研究等领域发挥着重要的作用。近年来,从海洋生物中发现的新天然产物的数量越来越多,化合物结构上也具有较强的新颖性。尤其是海洋真菌,从海洋真菌中获得的次级代谢产物数量占总的新海洋天然产物数量的一半左右。而在海洋真菌体系内,海洋曲霉属真菌是新天然产物的主要来源,能产生多种类型的代谢产物,这些代谢产物大多具有较好的活性。南极环境更为严酷,更有可能产生结构新颖的代谢产物。本实验在课题组前BMS-907351期实验的基础上,对两株南极海洋曲霉属真菌进行了研究。以南极海洋曲霉属真菌Aspergillus sp.NJ49和Aspergillus sp.NJF3为研究对象,通过扩大其发酵体积,利用各种柱层析技术、半制备高效液相色谱技术对菌株Aspergillus sp.NJ49和Aspergillus sp.NJF3的发酵产物进行分离纯化,对于分离得到的化合物通过质谱、氢谱、碳谱和二维谱等多种现代分析技术手段进行结构鉴定。通过全基因组测序技术对Aspergillus sp.NJF3测序,预测次级代谢产物合成基因簇,并结合化学调控手段对菌株Aspergillus sp.NJF3进行调控。主要包括以下部分:1、南极海洋真菌Aspergillus sp.NJ49和Aspergillus sp.NJF3的次级代谢产物研究。通过对菌株AspergillusArsenic biotransformation genes sp.NJ49和Aspergillus sp.NJF3进行大规模发酵培养,利用多种硅胶柱、凝胶柱层析以及HPLC等对其分离纯化,结合多种波谱学方法对化合物的结构进行分析鉴定。在菌株Aspergillus sp.NJ49的代谢物中一共鉴定得到12个化合物,包括肽类化合物10个(1-10)、聚酮类1个(11)、芳香胺类化合物1个(12)。在菌株Aspergillus sp.NJF3代谢物中一共鉴定得到14个化合物,包括苯酰基衍生物1个(13)、聚酮类2个(14、22)、脂肪族化合物1个(15)、肽类化合物6个(6、16-20)、氨基酸衍生物1个(21)、嘌呤生物碱1个(23)、芳香胺类化合物2个(12、24),其中化合物13为新化合物。2、南极海洋真菌Aspergillus sp.NJF3的全基因组测序分析。对菌株Aspergillus sp.NJF3进行全基因组测序,利用Illumina和Pacbio平台进行二代、三代测序,通过分析得到整个基因组大小为38.00 Mb,GC含量为49.85%,组装得到28个scaffold。菌株Aspergillus sp.NJF3的基因组大小、GC含量、蛋白编码基因数量以及t RNA数量与其它曲霉属真菌接近。将预测得到的蛋白编码基因在多个数据库(NR、Egg NOg、KEGG、Swiss Prot和GO)进行注释,分别注释得到13220、12019、4258、9206和9053个基因。通过anti SMASH网站对Aspergillus sp.NJF3次级代谢产物生物合成基因簇进行分析,一共注释得到61个次级代谢产物合成基因簇,其中包括18个T1PKS型,7个NRPS-like型,5个萜类型,3个NRPS型,2个NRPS/T1PKS型,1个T3PKS型,1个T1PKS/NRPS型,1个吲哚类型和23个其CP-690550他类型的基因簇。然而目前从菌株Aspergillus sp.NJF3常规发酵提取物中分离鉴定的14个化合物及课题组前期分离得到的7个化合物均与基因簇预测结构信息存在差异。3、南极海洋真菌Aspergillus sp.NJF3的化学表观遗传调控。通过添加不同的蛋白翻译后修饰酶抑制剂—0.08μM OA、0.16μM OA和100μM SAHA,对菌株NJF3的次级代谢均有明显调控作用。通过对发酵物的产量、HPLC-DAD谱图及信号峰检测,在菌株Aspergillus sp.NJF3的培养时添加0.08μM OA,能极大丰富化合物的数量,增加次级代谢产物的结构多样性。本论文通过对两株南极海洋曲霉属真菌次级代谢产物的研究及其中一株曲霉属真菌进行全基因测序和化学表观遗传调控,印证了极地真菌次级代谢产物化学结构的多样性,丰富了极地天然产物的研究内容,为极地资源开发和利用提供了一定的理论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