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的:考察肝细胞癌(HCC)组织中人斯钙素1(STC1)的表达thyroid cytopathology情况,分析其表达与HCC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及对预后的影响。方法:收集2016年1月—2018年12月期间在蚌埠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接受手术切除的肝癌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采用免疫组化技术检测75例肝癌及癌旁组织中STC1蛋白的表达情况,分析STC1蛋白表达与肝癌患者临床病理参数之间的关系,并进一步分析STC1蛋白的表达对临床预后的影响。结果:STC1获悉更多在75例HCC组织中阳性表达率为60%,显著高于癌旁组织中的36%(P<0.05LY-188011纯度)。HCC组织中STC1表达与患者的性别、年龄、肿瘤AJCC分期以及是否有肝硬化无关(P>0.05),但与淋巴结转移、脉管癌栓及肿瘤分化程度有关(P<0.05)。STC1阳性表达与HCC患者较差的总生存期(OS)相关(P<0.05)。结论:STC1在HCC中高表达,且和脉管癌栓、淋巴结转移及分化程度有关。STC1的阳性表达可能与HCC患者的预后不良相关。
阿魏酸结合吡咯啉-5-羧酸还原酶1抑制乳腺癌细胞增殖
乳腺癌是女性常见恶性肿瘤之一,严重威胁女性健康。天然产物因其结构多样、毒副作用低及作用机制独特等优势已然成为开发抗肿瘤药物的主要来源。以人乳腺癌细胞MCF-7和小鼠乳腺癌细胞4T1为研究对象,探索植物源多酚类The fatty acid biosynthesis pathway物质阿魏酸(ferulic acid, FA)对乳腺癌细胞的影响。细胞存活实验和克隆形成实验表明,阿魏酸可以抑制MCF-7CHIR-99021体内和4T1细胞的存活Erastin研究购买和增殖,且抑制效应具有浓度依赖性。通过Pull-down、银染和LC-MS-MS质谱鉴定分析发现,FA与蛋白质吡咯啉-5-羧酸还原酶1(pyrroline-5-carboxylate reductase 1,PYCR1)有直接相互作用。PYCR1体内能通过酶促反应催化脯氨酸代谢合成,发挥促进肿瘤生长和增殖的作用。使用Autodock Vina和PyMOL软件模拟分子对接,结果显示,FA与PYCR1的246位谷氨酸和251位精氨酸存在相互作用;通过酶活力检测证实,FA靶向结合PYCR1且以浓度依赖性的方式抑制其酶活性;通过分析人类肿瘤基因图谱(TCGA)发现,PYCR1在乳腺癌患者中的表达显著高于健康对照人群(P<0.0001),且高表达的PYCR1与临床不良预后高度相关。
越南槐内生真菌JXRPH-20的鉴定及其体外抗真菌功能
广西著名道地药材山豆根抗真菌作用显著,其基源植物越南槐根系内生真菌可能具有宿主相似的抗真菌功能stratified medicine。为了从越南槐根系内生真菌获得抗真菌活性菌株,本研究以4种重要病原真菌,人体病原真菌CandiMDV3100研究购买da albicans和植物病原真菌Fusarium solani、Colletotriehum gloeosporioides、Alternaria panax为靶标菌,采用琼脂块法和平板对峙法筛选拮抗病原真菌的活性菌株,以菌丝生长法和微量肉汤稀释法测定其代谢产物的抗真菌活性,根据结合形态学和ITS序列特征鉴定活性菌株。结果表明:菌株JXRPH-20活菌块对C. albiLorlatinib半抑制浓度cans的抑菌圈直径为22 mm且比阳性对照大,对F. solani、C. gloeosporioides、A. panax的抑制率分别为58%、78%、60%;其代谢产物对这3种植物病原真菌菌丝生长抑制率均值为91%~100%,抑制效果约等于或大于阳性对照,对C. albican的最小抑菌浓度为4 μg/mL,对F. solani、C. gloeosporioides、A. panax的最小抑菌浓度为1~2 mg/mL,仅为阳性对照和宿主山豆根提取物的4~16倍和0.16~0.8倍;该菌株初步鉴定为曲霉菌Aspergillus sp. JXRPH-20。本研究为抗真菌的新型抗生素的开发研究提供参考。
启东市15~39岁人群恶性肿瘤生存率趋势分析
目的:分析1972-2016年启东市15~39岁人群恶性肿瘤生存情况,为该人群恶性肿瘤患者预后评价及防治提供依据。方法:恶性肿瘤资料来源于启东癌症登记报告系统,随访时间截至2021年12月31日。采用SURV3.01软件计算观察生存率(observedMS-275分子式 survival rate, OSR)和相对GSKJ4抑制剂生存率(relative survMedicago lupulinaival rate, RSR),并用Hakulinen氏似然比检验法进行统计检验。Joinpoint 4.7.0.0分析生存率年度变化百分比(annual percentage change, APC)。结果:1972-2016年启东市15~39岁人群恶性肿瘤患者1、5、10年OSR分别为32.75%、18.95%及16.30%,1、5、10年RSR分别为32.82%、19.19%及16.80%。将1972-2016年分为9个时期,5-RSR从1972-1976年13.65%升至2012-2016年56.47%,9个时期的RSR上升趋势有统计学意义(χ~2=869.73,P<0.001)。1972-2016年5-OSR和5-RSR的APC分别为4.25%和4.22%,均呈明显上升趋势(均P<0.05)。男性和女性5-OSR分别为10.57%及33.83%,5-RSR分别为10.74%及34.05%;女性生存率高于男性,男女性RSR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957.32,P<0.001)。15~19岁、20~24岁、25~29岁、30~34岁及35~39岁年龄组5-RSR分别为19.69%、21.93%、19.53%、19.14%和18.67%。各年龄组之间RSR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50.34,P=0.127)。时间趋势显示,15~19岁、20~24岁、25~29岁、30~34岁及35~39岁年龄组5-RSR的APC分别为2.99%、3.51%、4.82%、4.73%和4.07%,各年龄组5-RSR上升趋势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发病前十位恶性肿瘤中,5-RSR最高的是甲状腺癌(97.80%),其次是宫颈癌(74.61%)和女性乳腺癌(68.22%);5-RSR最低的是肝癌(4.54%),其次是肺癌(12.28%)和白血病(12.75%)。1972-2016年启东市15~39岁人群恶性肿瘤中肝癌占全部恶性肿瘤55.07%,其5-RSR从1972-1986年2.87%上升至2002-2016年9.13%。结论:45年来启东市15~39岁人群总体生存率上升趋势明显,但仍有一定上升空间。应当加强重视15~39岁人群恶性肿瘤的早诊早治及健康宣教,从而提高其恶性肿瘤生存率。
感知社会约束对乳腺癌幸存者癌症复发恐惧的影响
目的:探讨感知社会约束对乳腺癌幸存者癌症复发恐惧(fear of cancer recurrence, FCR)的影响。方法:采用便利抽样法选取在新乡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接受随访的乳腺癌幸存者327例作为研究对象。采用一般资料调查问卷、癌症复发恐惧简表、感知社会约束量表对病人的一般人口学信息、FCRAffinity biosensors水平与感知社会约束水平进行调查。结果:共发放问卷327份,回收有效问卷30Compound 3供应商2份。乳腺癌幸存者FCRI-SF得分为(14.75±8.03)分,≥13分者163例,感知社会约束得分为(28.11selleck HPLC±9.65)分;不同孕育状况与疾病分期的乳腺癌幸存者FCRI-SF得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分层多元线性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当在模型中加入感知社会约束得分,模型对FCRI-SF得分的△R~2从1.5%增至11.9%。结论:临床水平的FCR发生率较高,感知社会约束是乳腺癌幸存者FCR的重要影响因素。
葛根蛋白分离鉴定及其自组装纳米颗粒性质研究
目的:纯化并表征一种葛根水溶性蛋白,将该蛋白通过热诱导的方式构建为蛋白纳米颗粒载体。方法:应用阴离子交换色谱HighQ、SDS-PAGE、蛋白质N端测序等方法分离、纯化和鉴定获得的葛根蛋白;应用激光粒度分析仪测定获得的蛋白纳米颗粒的粒径、光散射强度与Zeta电位;应用高效液相色谱测定该纳米载体对药物的装载效率。结果:从葛根中抽提并分离纯化获得一种主要的水溶性蛋白,命名为PP。N-端氨基酸序列测得为DFVYDMCGNVLNGGTYYIL,通过数据库比对和活性测定确定PP为一种新的胰蛋白酶抑制剂,且PP在pH 2-10环境及2Oncologic pulmonary death0-50℃温度范围内具有较好稳定性。PP溶液(0https://www.selleck.cn/products/lgx818.html.1 mg/mL,pH 6.0)在100℃加热60min可以形成分布均匀的纳米颗粒PP-NPs,测定其平均粒径为172.78nm,Zeta电位为-25.40mV。PP-NPs能有效装载葛根素及小檗碱,测得的药物装载率分别为33.83%及24.61%。结论从葛根中纯化获得的主要水溶性蛋白PP能通过热诱导构建Pidnarulex溶解度蛋白纳米颗粒,该颗粒具有成为药物载体的潜力。
乳腺切除术后病人心理韧性水平及其危险因素分析
目的:探讨乳腺切除术后病人心理韧性水平及其危险因素。方法:选取2021年1月—2022年3月于医院行乳腺切除术治疗的72例乳腺癌病人为研究对象,术后采用心理韧性量表(RS)评估病人心理韧性情况,采用医院自行设计的基线资料调查问卷记录病人一般资料,比较不同特征的乳腺癌切除术后病人RS评分,分析可能影响乳腺切除术后病人心理韧性水平的危险因素。结果:72例乳腺切除术后病人RS评分5metastasis biology1~85(72.35±6.85)分;不同年龄段、文化程度selleck激酶抑制剂、家庭人均月收入、社会支持度的乳腺切除术后病人RS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多元线性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年龄轻、文化程度低、家庭人均月收入低、社会支持度低是影响乳腺切除术后病人心理韧性水平的危险因素(P<0.05)。结论:乳腺切除术后selleck AM-2282病人心理韧性水平一般,可能受到年龄、文化程度低、家庭人均月收入低、社会支持度低等危险因素影响。
前列腺癌免疫治疗中癌症疫苗的研究进展
前列腺癌是目前威胁老年男性生命健康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近年来,以激活抗癌宿主免疫细胞达到杀伤肿瘤效果的免疫治疗成为前列腺癌治疗的一个新的研究方向。癌症疫苗作为免疫治疗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在恶性肿瘤的精准治疗中具有独特的地位。前列腺癌疫苗主要有单核细胞疫苗、树突状细胞疫苗、病毒疫苗、多肽疫苗和DNA/mRNA疫苗等。其中,Sipuleucel-T作为基Z-VAD-FMK于单核细Surgical Wound Infection胞的癌症疫苗,是目前唯一获得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批准的前列腺癌治疗性疫苗,在推动前列腺癌免疫治疗的发展中具有独特的地位和作用。然而,由于SipuleucelT自身的局限性,其尚未被广泛采用。同时,由于免疫治疗的复杂性和前列腺癌的特GSI-IX溶解度殊性,其余的前列腺癌疫苗并未在大型随机Ⅱ期和Ⅲ期试验中表现出良好的临床获益,仍需进一步深入研究。
改性纤维素材料在天然产物分离和废水处理中的应用
蒲公英(Taraxacum mongolicum)为菊科蒲公英属多年生草本植物,为一种常见的药食两用的中药材。其具有抗癌、抑菌、消炎等药用价值。现代研究证实蒲公英中主要含有黄酮类、酚酸类、萜类、挥发油类等化学成分。其中,黄酮类、酚酸类等化学成分具有抑制乳腺癌的作用。本文通过网络药理学筛选出中药蒲公英(Dandelion)中的抗乳腺癌的潜在活性成分,并对其作用机制进行探究。在此基础上,选用廉价、易再生、可自然降解、易功能化的羧甲基纤维素(CMC)为实验基材,制备功能化吸附材料,利用此材料对蒲公英中的活性成分的吸附-解吸功能,以实现该成分的分离。具体研究结果如下:1.利用网络药理学,通过查阅文献和各种数据库的检索,得到168个中药蒲公英的化合成分;根据肠胃吸收和类药性五原则为筛选原则,获得得到蒲公英潜在活性成分75个,对应545个靶点;获https://www.selleck.cn/products/MLN8237.html得352个蒲公英潜在活性成分靶点与疾病靶点的交集靶点,对应45个关键活性成分;通过化合物-靶点网络图的构建,筛选出22个关键活性成分(以黄酮类化合物和酚酸类化合物为主);构建PPI网络,并通过网络中靶点蛋白的degree值筛medicine bottles选出作用于乳腺癌的29个核心靶点,获得GO生物功能富集1477个条目,KEGG通路富集218个条目。并通过通路-靶点网络图,筛选出作用于KEGG通路前15个条目的主要靶点23个和3个对应关键活性成分,分别是羟基蓍含蓍素、青蒿亭和香叶木素。2.以CMC为原料,戊二醛为交联剂在氯化铈溶液中制备CMC-Ce球,并在环氧氯丙烷和N,N-二甲基甲酰胺的存在下,通过三乙烯四胺溶液,将含氮基团引入CMC-Ce球吸附材料,通过傅立叶变换红外吸收光谱(FT-IR)、扫描电镜(SEM)和X-射线衍射(XRD)等表征手段,证明成功合成了胺基改性CMC-Ce球。3.建立高效液相色谱分析方法,对蒲公英中的香叶木素、槲皮素、芹菜素和橙皮素四种黄酮类化合物和原儿茶酸、香草酸两种酚酸类化合物进行定性和定量检测,验证了测试方法的稳定性和可行性。并采用甲醇浸提药材后萃取的方法获得蒲公英乙酸乙酯部位浸膏。利用CMC-Ce和改性后的CMC-Ce球对蒲公英提取液进行吸附,证实改性后的CMC-Ce球对香草酸的吸附效果更好;用乙酸乙酯、甲酸和水混合溶液对吸附后的改性CMC-Ce球进行解吸,其解吸率为77.57%。4.为了进一步拓展吸附材料的应用范围,将制备出的改性CMC-Ce球应用于废水中刚果红(CR)颜料的处理,探究其吸附性能。研究表明,当p H为7、改性CMC-Ce材料投入量为0.1 g、吸附时间为130 min、温度为25℃的条件下吸附25 m L浓度为40 mg/L的CR溶液时,理论最大吸附量可达到10.7181 mg/g,Raf抑制剂去除率达96.6%,且其吸附过程更符合准二级动力学模型和Langmuir模型。
MAPK/ERK信号通路在逆转乳腺癌内分泌治疗耐药中的作用
目的 探讨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MAPK)/细胞外调节蛋白激酶(ERK购买BMS-354825)信号通路在逆转乳腺癌内分泌治疗耐药中的作用。方法 采用人乳腺癌细胞系MCF-7和T47D分别建立他莫昔芬治疗耐药细胞株MCF-7/TAMR和T47D/TAMR。分析MCF-7细胞与MCF-7/TAMR细胞、T47D细胞与T47D/TAMR细胞增殖能力和MAPK/ERK信号通路分子表达情况的差异。分析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激酶(MEK)抑制剂U01Immunochromatographic assay26抑制MAPK/ERK信号通路后,对MCF-7/TAMR和T47D/TAMR细胞增殖的抑制作用、细胞周期分布以及转录因子表达的影响。结果 与MCF-7细胞和T47D细胞比较,MCF-7/TAMR细胞和T47D/TAMR细胞的增殖速度显著加快(P<0.05),克隆形成能力显著增强(P<0.000 1),MAPK/ERK信号通路分子[ERK、磷酸化细胞外调节蛋白激酶(pERK)和c-MYC]表达量显著增高。采用MEK抑制剂U0126抑制MAPK/ERK信号通路后,MCF-7/TAMR细胞和T47D/TAMR细胞的增殖速度显著减慢(P<0.000 1),细胞周期发生停滞,MAPK/ERK信号通路的转录因子类固醇受体共激活因子(SRC-1)、E26转录因子-2(ETS-2)和c-JUPevonedistat试剂N基因的相对表达量明显降低(P<0.01)。结论 抑制MAPK/ERK通路可逆转乳腺癌细胞的内分泌治疗耐药,或可为制定内分泌治疗耐药乳腺癌患者的治疗方案提供新的思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