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稻条纹病毒(RSV)是最具危害性的水稻病毒之一,是引起水稻条纹叶枯病的病原。水稻感染RSV叶片出现黄绿色条纹甚至枯死,给我国粮食生产造成严重损失。植物源天然产物中蕴含着很多抗病毒活性成分,目前有关抗RSV天然产物的报道较少,因此从植物源活性物质中筛选出对RSV抑制效果好的化合物,并对其作用方式与作用机制等进行研究,为进一步研制高效、安全的新型抗水稻条纹病毒剂奠定基础。(1)本研究建立RSV易感寄主日本晴的悬浮细胞及原生质体体系,利用PEG介导RSV进入原生质体,RSV在25 min便能成功侵染水稻原生质体,并在其体内进行复制SCH772984 IC50,在侵染12 h后RSV-CP基因开始缓慢增殖,约48 h时达到最大值,之后又逐渐下降。(2)以不同方式将RSV接种到本氏烟,采用半定量PCR方法检测接种一定时间后接种叶片中RSV的含量。结果表明,0.5μM的臭椿苦酮不但对RSV具有体外钝化效果,而且对寄主本氏烟感染RSV有较好的预防保护作用和治疗作用,其预防保护效果好于治疗效果,且保护效果在一定时间内随着时间的延长而不断增强。(3)采用real-time PCR方法检测了臭椿苦酮对本氏烟及原生质体中RSV编码的7个基因的抑制效果,结果表明,0.5μM臭椿苦酮对本氏烟中RSV编码的Rd Rp、NS2、NSvc2、NS3、CP、SP、NSvc4的合成抑制率分别为57.2%、36.6%、39.6%、91.0%、80.3%、84.9%、85.0%,0.25μM臭椿苦酮对原生质体中RSV编码的Rd Rp、NS2、NSvc2、NS3、CP、SP、NSvc4的合成抑制率分别为57.3%、53.4%、51.1%、62.0%、80.2%、86.3%、87.0%,说明臭椿苦酮对RSV的RNA各组PLX-4720细胞培养分的合成均有明显的抑制作用,其抑制作用大小因RSV基因的不同而有明显的差异,且对RSV致病相关基因CP、SP的合成抑制效果尤为显著。(4)以生产上常用的抗病毒剂宁南霉素为对照药剂,采用real-time PCR方法测定了不同浓度的臭椿苦酮对本氏烟和水稻原生质体中RSV增殖的抑制效果,结果表明,臭椿苦酮对本氏烟中RSV的抑制中浓度IC_(50)分别为0.16μM,对照药物宁南霉素对本氏烟中RSV的抑制中浓度为58.70μM,说明活性物质臭椿苦酮对RSV的增殖有很好的抑制效果,且其抑制效果显著优于对照药物宁南霉素。(5)采用western-blot方法检测了臭椿苦酮对水稻原生质体中RSV-CP蛋白表达的抑制效果,结果表明,臭椿苦酮对水稻原生质体中RSV-CP蛋白的表达有显著的抑制作用,其抑制作用大小随臭椿苦酮浓度的增加而不断增强。(6)通过免疫荧光方法测定了臭椿苦酮对水稻原生质体中RSV增殖的抑制效果,结果表明,0.5μM的臭椿苦酮对水稻原生质体中RSV的增殖具有显著的抑制作用。(7)明确了臭椿苦酮对寄主植物本氏烟具有一定的诱导抗病性,测定了臭椿苦酮对本氏烟中相关防御酶活性的影响。结果显示,0.5μM的臭椿苦酮处理后可使本氏烟中POD、PPO、PAL活性的升高,表明臭椿苦酮具有诱导提高寄主防御酶活性的作用,从而增强寄主植物的抗病性。综上所述,植物源活性物质臭椿苦酮对RSV具有很好的抑制作用,其对RSV的抑制作用方式是多方面immunological ageing的,不但可以通过抑制RSV的核酸合成和蛋白表达,从而抑制RSV的增殖,还可以通过体外钝化病毒,诱导寄主植物产生防卫反应,增强寄主植物的抗病能力。
参芍片联合酒石酸美托洛尔片对冠心病心绞痛患者氧化应激、血管内皮功能和心肌损伤标志物的影响
目的:探讨参芍片联合酒石酸美托洛尔片对冠心病心绞痛患者氧化应激、血管内皮功能和心肌损伤标志物的影响。方法:病例Emricasan分子式选取自我院2018年9月~2021年7月期间收治的110例冠心病心绞痛患者,按照入院的奇偶顺序将患者分为对照组(55例)和观察组(55例),对照组患者接受酒石酸美托洛尔片治疗,观察组患者接受参芍片联合酒石酸美托洛尔片治疗,观察两组临床总有效率、心电图总有效率,对比两组临床症状、氧化应激[超氧化物歧化酶(SOCell IsolationD)、丙二醛(MDA)、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血管内皮功能[内皮素(ET)、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一氧化氮(NO)]和心肌损伤标志物[心肌肌钙蛋白(cTn)、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脑钠肽(BNP)]水平变化,记录两组用药的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的临床总有效率、心电图总有效率进一步升高(P<0.05)。观察组治疗12周后心绞痛发作次数较对照组少,心绞痛持续时间较对照组短,6 min步行试验距离长于对照组(P<0.05)。治疗12周后,观察组VEGF、ET水平低于对照组,NO水平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12周后,观察组CK-MB、cTn、BFulvestrant采购NP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12周后,观察组MDA水平低于对照组,SOD、GSH-PX水平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组间对比无差异(P>0.05)。结论:参芍片联合酒石酸美托洛尔片治疗冠心病心绞痛患者,可促进症状改善,减轻机体氧化应激和血管内皮损伤,发挥较好的心肌保护作用。
达格列净通过激活腺苷酸活化蛋白激酶途径增强足细胞自噬的研究
目的 探讨达格列净通过激活腺苷酸活化蛋白激酶(AMPK)途径增强足细胞自噬。方法 20只4~5周龄SD雄性大鼠随机选取6只为空白对照组(Con),其余有12只成功建模T2DM大鼠,T23-Methyladenine体内实验剂量DM大鼠随机分为T2DM组及达格列净组(Dap),每组各6只。Dap组予达格列净灌胃治疗4周后,收集标本进行检测,电镜观察肾脏结构变化,免疫荧光、Western blot检测相关蛋白表达水平。结果 电镜下Dap组肾小球区病变轻于T2DM组。Dap组肾重/体重、FPG、FIns、24 h尿总蛋白、24 hUAlb低于T2DM组(P<0.05)。与Con组比较,T2DM组自噬标志物微管相关蛋白轻链3(LC3-Ⅱ/LC3-I)比值、自噬同源蛋白(Beclin-1)、足细胞特异标更多记蛋白(NPHS2)降低(P<0.05),Dap组p-AMPK/AMPK比值、Beclin-1蛋白、LC3-Ⅱ/LC3-I比值升高(P<0.05),NPHS2降低(P<0.05)。与Biosensing strategiesT2DM组比较,Dap组p-AMPK/AMPK比值、Beclin-1、NPHS2、LC3-Ⅱ/LC3-Ⅰ比值升高(P<0.05)。结论 达格列净可通过激活AMPK途径增强T2DM大鼠足细胞自噬发挥肾脏保护作用。
雷琼牛与陆丰牛背最长肌lncRNA表达特点及其相关ceRNA网络分析
旨在筛选雷琼牛与陆丰牛背最长肌差异表达lncRNA、miRNA以及mRNA,通过构建lncRNA-miRNA-ventromedial hypothalamic nucleusmRNA的竞争调控网络、搜寻lncRNA顺式靶向调控基因并进行功能预测,挖掘可供提升华南地区地方品种黄牛肉用价值的关键候选基因。本研究随机选取4月龄雌性雷琼牛与陆丰牛各4头,取背最长肌组织用于RNA测序,测序结果使用RT-qPCR验证。筛选两品种黄牛背最长肌差异表达lncRNA、miRNA和mRNA,用于构建差异表达转录本的竞争调控网络以及搜寻lncRNA顺式靶向调控基因。候选基因使用GO和KEGG富集分析进行功能预测。结果表明,以雷琼牛为对照组,两个品种中存在119个差异表达的lncRNA,其中73个上调表达,46个下调表达;差异表达的miRNA共有13个,其中7个上调表达,6个下调表达;差异表达的mRNA共有599个,其中155个上调表达,444个下调表达。竞争性调控网络中mRNA的GO富集结果显示,与肌生成相关的条目主要为磷酸化以及膜结构等,KEGG富集结果中与肌生成相关的通路主要为Rap1、MAPK、PI3K-Akt等信号通路。顺式靶向调控基因的GO富集分析显示,与肌生成相关的GO条目主要为肌肉结构selleckchem的发展、肌肉器官的发育等,KEGG富集结果中与肌生成相关的通路主要为MAPK信号传导途径以及局部粘附等。本研究筛选了雷琼牛与陆丰牛背最长肌差购买LY-188011异表达lncRNA、miRNA以及mRNA,构建了竞争调控网络并搜寻了lncRNA的顺式靶向调控基因,为进一步对华南地区地方品种黄牛肉用价值进行合理的开发与利用提供理论支持。
罗沙司他治疗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肾性贫血过程中对甲状旁腺激素的影响
目的:观察罗沙司他治疗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肾性贫血过程中对Staphylococcus pseudinter- medius甲状旁腺激素的影响。方法:收集2021年1月至6月在中国人民解放军联勤保障部队第九〇八医院肾内科就诊的维持性血液透析合并肾性贫血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纳入及排除标准,最终48例患者纳入本研究,收集患者一般临床资料、临床症状、贫血指标及血生化指标:性别、年龄、体重指数(BMI)、糖尿病、高血压病、吸烟史、透析病史、高血脂症病史、血红蛋白(HGB)、血清铁蛋白(SF)、红细胞(RBC)、转铁蛋白饱和度(TSAT)、血细胞比容(HCT)、甘油三酯(TG)、总胆固醇(TC)、高密度脂蛋白(HDL)、低密度脂蛋白(LDL)、超敏C反应蛋白(CRP)、白介素-6(IL-6)、甲状旁腺激素(PTH)、钙(Ca)、磷(P)。将48例患者根据甲状旁腺激素(PTH)水平分为三组,PTH数值150pg/m L以内的患者分为低PTH组,PTH数值为(150~300)pg/m L之间的患者分为正常PTH组,PTH数值在(300-500)pg/m L以内分为高PTH组。给三组患者给予罗沙司他1个月、3个月的治疗。对比三组患者在治疗前、治疗1个月、治疗3个月的上述指标的变化,观察罗沙司他治疗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肾性贫血过程中对甲状旁腺激素的影响。结果:所有患者在性别、年龄等一般资料上没有显著性差异(P>0.05)。1.与治疗前比较,给予罗沙司他治疗的患者头晕、乏力、嗜睡、心悸、心力衰竭的临床症状均得到缓解;给予治疗后的患者HGBS63845 MW、RBC、HCT均不同幅度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SF变化幅度不明显(P>0.05);TSAT明显上升,但无统计学意义(P>0.05)。同时,TC、LDL、CRP、IL-6均有所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三组患者在治疗前的血钙、血磷、钙磷乘积指标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从Rapamycin价格治疗开始到治疗3个月的时期内,血钙、血磷、PTH、钙磷乘积随着治疗时间的增加而呈现不同幅度的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罗沙司他能有效缓解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的肾性贫血症状,改善贫血指标,降低血脂代谢和炎性因子水平,同时还能调节钙磷代谢,降低甲状旁腺激素水平。
木犀草素促进鼻咽癌细胞凋亡和自噬的机制
目的:探讨木犀草素对鼻咽癌细胞增殖、凋亡和自噬的影响及可能的分子机制。方法:四氮唑蓝盐化合物(MTS法)检测木犀草素对人鼻咽癌细胞CNE-1增殖的作用。流式细胞法检测细胞凋亡,透射电镜观察细胞自噬小体,Western印迹检测木犀草素对CNE-1细胞凋亡抑制蛋白(Bcl-2)和自噬相关蛋白[自噬效应蛋白(Beclin-1)、微管相关蛋白轻链3蛋白(LC3B)、泛素结合蛋白(p62)]表达的变化并检测磷脂酰肌醇3激酶(PI3K)、蛋白激酶B(Akt)、雷帕霉素靶蛋白(mTOR)蛋白磷酸化水平,检测PI3K/Akt/mTOR信号通路相关蛋白。结果:木犀草素可抑制CNE-1细胞活力,呈浓BIBW2992度和时间依赖性(P<0.05),同时木犀草素与对照组相比凋亡率增加(P<0.05)。透射电镜结果显示,木犀草素干预CNE-1细胞后,随着药物浓度的增加,细胞内自噬体出现不同程度的增加。Western印迹法结果显示,与对照组比较,木犀草素处理组细胞Beclsevere alcoholic hepatitisin-1和LC3-ⅡMCC950小鼠蛋白表达上调(P<0.05),Bcl-2、p62、磷酸化磷脂酰肌醇(p-PI3K)、磷酸化蛋白激酶B(p-Akt)和磷酸化雷帕霉素靶蛋白(p-mTOR)表达明显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木犀草素通过调节PI3K/Akt/mTOR级联反应,抑制CNE-1细胞生长,启动凋亡和自噬介导的细胞死亡。木犀草素可能成为未来治疗鼻咽癌的有效候选药物。
我国一类新药“头孢硫脒”相关文献计量分析
目的 通过对我国自行研发的一类新药“头孢硫脒”自1978年首次文献报道到2022年5月,近44年的期刊文献计量分析,探讨学界对“头孢硫脒”在研发和临床使用等阶段的科研关注。方法 以中国知网总库(CNKI)为检索数据来源,通过CNKI计量分析系统、Citespace可视化分析软件,从发文时间分布,Nirmatrelvir作者合作网络,关键词共现、聚类及时间线路径等层次进行分析,挖掘“头孢硫脒”的研究热点、知识基础及发展关键路径。结果 共纳入文献280篇,核心作者有19位;关键词共现分析得到高频词8个;关键词聚类分析显示发表文献的关键词聚类到15个类别;关键词路径分析头孢硫脒的研究主要分为两阶段,第一阶段是头孢硫脒的研发阶段,研究热点是“合成”“药理”“临床研究”;第二阶段是头孢硫脒临床使用阶段,研究热点是药品的“不良反应”“临床疗效”和“稳定性”。结论 作者、研究机构的合作比较Pidnarulex MW分散,研究内容主要围绕药物合成、质量稳定性、临床疗效展开,对头孢硫脒的研究趋势是质量控制、稳定性、耐药性及临床疗Lung immunopathology效等方面。
卡介苗诱导巨噬细胞系RAW264.7发生自噬与凋亡的细胞感染模型的建立
结核病(tuberculosis, TB)是一种由结核分枝杆菌(Mycobacterium Tuberculosis,Mtb)所致的人畜共患的慢性、消耗性传染病。先天免疫细胞与Mtb的相互作用通过自噬、细胞凋亡及炎症反应等途径影响结核病的发生与发展。旨在探究减毒牛分枝杆菌卡介苗(Bacillus Calmette-Guérin, BCG)感染小鼠巨噬细胞系RAW264.7后,能否发生自噬与细胞凋亡。试验以BCG不同感染复数与感染时间感染小鼠巨噬细胞系RAW264.7,通过Western blot法检测自噬及凋亡相Ferrostatin-1纯度关蛋白LC3B-II、BecliLY2157299n1、Bcl-2和Caspase3的表达水平,MTT法检测细胞存活率,透射电镜观察感染BCG的巨噬细胞形态学变化,探究BCG感染RAW264.7是否会发生自噬和凋亡,进而确定BCG感染巨噬细胞的最佳浓度与时间。通过对巨噬细胞的分子水平和形态学检测发现,BCG以感染复数为10,感染小鼠巨噬细胞系RAW264.7时间为12 h时,感染组自噬有关蛋白Beclin1、LC3B-II,促凋亡蛋白Caspase3的相对表达水平极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抑凋亡蛋白Bcl-2的相对表达水平极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透射电镜观察结果显示,小鼠巨噬细胞系RAW264.7内出现明显的自噬体、自噬溶酶体和细胞核固缩等现象。gastrointestinal infection研究结果表明,BCG感染巨噬细胞系RAW264.7能够发生自噬与细胞凋亡,且具有一定的感染复数和感染时间依赖性,最佳感染复数为10,最佳感染时间为12 h。
深度学习在药物活性预测研究中的应用
药物从研发到临床应用需要耗费较长的时间,研发期间的投入成本可高达十几selleckchem亿元。而随着医药研发与人工智能的结合以及生物信息学的飞速发展,Antineoplastic and I抑制剂药物活性相关数据急剧增加,传统的实验手段进行药物活性预测已经难以满足药物研发的需求。借助算法来辅助药物研发,解决药物研发中的各种问题能够大大推动药物研发进程。传统机器学习方法尤其是随机森林、支持向量机和人工神经网络在药物活性方面能够达到较高的预测精度。深度学习由于具有多层神经网络,模型可以接收高维的输入变量且不需要人工限定数据输入特征,可以拟合较为复杂的函数模型,应用于药物研发可以进一步提高各个环节的效率。在药物活性预测中应用较为广泛的深度学习模型主要是深度神经网络(deep neural networks,DNN)、循环神经网络(recurrent neural networks,RNN)和自编码器(auto encoder,AE),而生成对抗网络(generative adversarial networksAggregated media,GAN)由于其生成数据的能力常常被用来和其他模型结合进行数据增强。近年来深度学习在药物分子活性预测方面的研究和应用综述表明,深度学习模型的准确度和效率均高于传统实验方法和传统机器学习方法。因此,深度学习模型有望成为药物研发领域未来十年最重要的辅助计算模型。
黄颡鱼Cu稳态相关基因ccs和cox17的原核表达及多克隆抗体制备
CCS(Copper chaperone for superoxide dismutase)和COX17(Cytochrome c oxidase copper chaperone 17)蛋白是两种常见的铜(Cu)伴侣蛋白,在Cu稳态调控中具有重要作用。为深入研究黄颡鱼Pelteobagrus fulvidraco Cu稳态调控机制,从黄颡鱼cDNA中克隆获得了810和192 bp的ccs (Pfccs)和cox17 (Pfcox17)基因编码序列,并成功构建了pET32a(+)-Pfccs和pET32a(+)-Pfcox17重组表达载体;转化重组质粒到E. coli Rosetta (DE3)感受态细胞中,以IPTG(异丙基-β-D-硫代半乳糖苷)作为诱导剂诱导表达,通过SDS-PAGE鉴定重组蛋白表达,发现PfCCS蛋白主要在沉淀中表达, PfCOX17蛋白主要在上清中表达;分别采用包涵体和亲和层析纯化的方法得到了纯度较高的重组PfCCS和PfCOX17蛋白;以纯化得到的PfCCS和PfCOX17蛋白免疫Balb/C小鼠三次,制备多克隆抗体。通过Western Blot鉴定了PfCCSEuropean Medical Information Framework和PfCOX17抗血清可以分别特异性识别重组PfCCS确认细节和PfCOX17蛋白,也可以分别特异性识别黄颡鱼内源性CCS和COX17蛋白。通过Western Blot对黄颡鱼CCS和COX17蛋白在鳃、心脏和肝脏中的分布情况进行检测,发现黄颡鱼CCS和COX17蛋白在肝脏中具有较高的表达水平, CCS蛋白在鳃中的表达水平最低,而COX17蛋白在鳃和心脏中的表达水平都很低。综上所述,本研究成功制备了黄颡鱼CCS和COX17蛋白的多克隆抗体,为深Panobinostat使用方法入研究CCS和COX17蛋白在Cu转运中的作用以及黄颡鱼Cu稳态调控机制奠定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