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的 探讨蛋白酶体26S亚基非ATP酶14(PSMD14)在胰腺癌中的表达及其与患者预后的关系,并分析其对胰腺癌细胞增殖的影响和潜在机制。方法 用基因表达谱交互分析工具(GEPIA2)分析PSMD14信使RNA(mRNA)在胰腺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与患者预后的关系,并用WestCP-690550作用ern blot(WB)进一步检测PSMD14蛋白在胰腺癌组织和配对癌旁正常组织中的表达情况。对PSMD14表达可能参与调控的生物学过程进行基因富集分析。用PSMD14小干扰RNA(siRNA)和阴性对照siRNA转染胰腺癌细胞系PANCTamoxifen核磁-1和BxPC-3细胞,WB检测转染效率。通过CCK-8试验检测PSMD14对细胞增殖的影响。通过葡萄糖摄取试验和乳酸生成试验检测PSMD14对细胞糖酵解的影响。通过相关性分析挖掘PSMD14可能调控的糖酵解关键酶,并用WB和反转录-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RT-qPCR)进行实验验证。结果 TCGA数据分析显示:PSMD14 mRNA在胰腺癌组织中的表达水平高于癌旁正常组织(P<0.05),其高表达与患者预后不良有关(P<0.05)。与配对的癌旁正常组织相比,PSMD14蛋白在胰腺癌组织中表达水平升高(P<0.05)。基因富集分析提示PSMD14thyroid autoimmune disease可能参与调控胰腺癌的细胞增殖。与阴性对照siRNA相比,PSMD14 siRNA降低了PANC-1和BxPC-3细胞中的PSMD14蛋白表达水平(P<0.05)。干扰PSMD14表达能显著抑制细胞增殖、葡萄糖摄取和乳酸生成(P<0.05)。PSMD14 mRNA表达与己糖激酶(HK2)、磷酸果糖激酶(PFKL)、丙酮酸激酶2(PKM2) mRNA表达呈正相关(r=0.30、0.25、0.41,P<0.05)。WB证实干扰PSMD14表达只降低PKM2蛋白表达水平(P<0.05),不影响HK2和PFKL蛋白表达(P>0.05),并且RT-qPCR结果显示:干扰PSMD14表达不影响PKM2 mRNA表达水平(P>0.05)。结论 PSMD14在胰腺癌组织中高表达,其高表达与患者预后不良有关。PSMD14有促进胰腺癌细胞糖酵解和细胞增殖的作用,这可能与其增强PKM2蛋白的表达有关。
梅山猪和杜长大新生仔猪肝脏脂代谢功能差异比较
本试验旨在比较不同品种新生仔猪肝脏脂代谢功能的差异。选取同胎次新生梅山仔猪和杜长大仔猪各6头,不喂食母乳,出生6 h内颈动脉放血致死,屠宰取其样品。结果表明:1)新生梅山仔猪血清中甘油三酯(TG)含量极显著高于新生杜长大仔猪(P<0.01),2组新生仔猪血清中总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LDL)含量均没有显著差异(P>0.05)。2)新生杜长大仔猪肝脏指数极显著高于新spatial genetic structure生梅山仔猪(P<0.01),肝脏细胞面积及粒径均显著低于新Barasertib说明书生梅山仔猪(P<0.05)。3)新生梅山购买RSL3仔猪肝脏中TC、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含量均极显著高于新生杜长大仔猪(P<0.01),肝脏中脂蛋白脂酶(LPL)活性显著低于新生杜长大仔猪(P<0.05)。4)新生梅山仔猪肝脏中LPL mRNA表达水平极显著低于新生杜长大仔猪(P<0.01),脂肪酸合成酶(FAS)mRNA表达水平极显著高于新生杜长大仔猪(P<0.01)。综上所述,新生梅山仔猪肝脏脂质合成代谢功能强于新生杜长大仔猪,这与两者肝脏脂质合成及分解代谢基因表达差异有关。
妊娠期糖尿病护理干预对孕妇及围生儿结局的影响
目的 探讨妊娠期糖尿病护理干预对孕妇及围生儿结局的影响。方法 选择电子科技大学医学院附属绵阳医院2019年12月—2020年12月收治的138例妊娠期糖尿病患者进行研究,以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2组,每组69例。对照组予常规护理,观察组行综合护理干预,比较2组孕妇结局与围生儿结局,以及患者对护理满意率,负性情绪和知识掌握度。结果观察组羊水过多率、产后出血率及妊娠期高血压率均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早产儿率、巨大儿率、新生儿窒息率、低体质量儿率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对护理满意率高于对照组(P<0.05);护理后,观察组负3-Methyladenine配制性心理状态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知识掌握度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对妊娠期糖尿病患者实施综Protein Tyrosine Kinase抑制剂合护理干预具有良好效果,可改善孕妇结局与围生儿结局,提高患者对护理满意率,值得Vancomycin intermediate-resistance推广。
黑龙江省高龄与适龄孕妇孕期血脂代谢分析及比较
目的 探讨黑龙江地区健康孕妇不同孕期的血脂指标水平,并分析不同年龄区间孕妇血脂指标是否存在差异。方法 挑选在本院建卡、产检及分娩的432名单胎健康孕妇CL 318952生产商,并将纳入研究的孕妇分为高龄产妇组(n=124)和适龄产妇组(n=308),收集入组健康孕妇的基本资料,收集孕早期8~12周、孕中期24~28周、孕晚期32~36周的血清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低密度脂蛋白(LDL)及高密度脂蛋白(HDL) 4项指标,分析这4项血脂代谢指标与孕期及年龄相关关系。结果 黑龙江地区孕妇TC、TG、HDL、LDL 4项血脂指标在早、中、晚孕期呈现上升趋势。TC、TG、HDL、LDL 4项血脂指标与孕周的秩相关系数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呈正相关。健康C59分子式适龄产妇与健康高龄产妇TC、TG、HDL、LDL 4项血脂指标,在孕早期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孕中期与孕晚期TC、LDL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但孕中期与孕晚期高龄产妇组的TG水平均高于适龄产妇组,HDL水平均低于适龄产妇组。结论 黑龙江地区健康孕妇不同年龄组早孕期、中孕期、晚孕期的TC、TG、HDL、LDL均呈逐渐升高的趋势。黑龙江地区健康高龄immune synapse产妇与健康适龄产妇相比,孕中期、孕晚期有更高的TG水平及更低的HDL水平。
二甲双胍对2型糖尿病患者糖脂代谢、Socs3及炎性因子的影响
目的 探讨二甲双胍对糖尿病患者糖脂代谢、Socs3及炎性因子的影响。方法 筛选初发2型糖尿病(T2DM)110例,随机分为2型糖尿病单纯饮食控制+运动组55例(T2DM组),和在注意饮食运动基础上口服盐酸二甲双胍治疗组55例(T2DM+MET组)。另选同期体检正常者57例作为对照组,观察2型糖尿病组FBG、HbA1c、BMI、TG、TC、HDL-C、LDL-C、TNF-α、IL-6、CRP、MCP-1及SOCS3水平,明确Socs3及炎性因子与胰岛素抵抗相关性及Logist购买PF-6463922ic回归分析明确胰岛素抵抗独立危险因素,并观察二甲双胍干预后上述糖脂代谢、Socs3及炎性因子指标变化。结果 对照组和T2DM组之间年龄、性别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T2DM组比NC组BMI、TC、TG、LDL-C、HbA1c、FBG、HOMA-IR、Socs3、CRP、IL-6、TNF-α、MCP-1明显升高,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2组间HDL-C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Socs3及炎性因子CRP、IL-6、TNF-α、MCP-1与胰岛素抵抗指数均呈正相关(P<0.01)。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表明,矫正性别、年龄等混杂因素后,Socs3、TNF-α、TG、LDL-C是胰岛素抵抗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二甲双胍治疗前2组年龄、HbA1c、BMI、病程、TC、TG、Socs3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二甲双胍治疗3个月后,与T2DM饮食运动组比较,T2DM饮食运动+MET组BMI、HbA1c、TC、TG、Socs3水平明显下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二甲双胍治疗前2组2型糖尿病受试者CRP、IL-6、TNF-α、MCP-1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二Barasertib浓度甲双胍治疗后,与T2DM饮食运动组比较,T2DM饮食运动+MET组IL-6、TNF-α、MCP-1水平显著下降,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RP水平无明Virologic Failure显变化(P>0.05)。结论 二甲双胍可降低血炎性因子水平,改善胰岛素抵抗。
柴胡皂苷A通过抑制氧化应激和铁死亡减轻过氧化氢诱导的人脐静脉内皮细胞损伤
目的探讨柴胡皂苷A对过氧化氢(H_2O_2)诱导的人脐静脉内皮细胞(HUVEC)氧化应激和铁死亡的影响。方法利用H_2O_2诱导建立HUVEC损伤模型,设置对照组、H_2O_2组及柴胡皂苷A低、中、高剂量组。用Cmultimedia learningCK-8法检测细胞的存活率;试剂盒法检测细胞内丙二醛(MDA)、谷胱甘肽(GSH)水平和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qRT-PCR法测定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4(GPX4)、长链酯酰辅酶ACaptisol试剂合成酶4(ACSL4)的mRNA含量;Western blot法检测GPX4、ACSL4的蛋白表达。结果与对照组相比,H_2O_2组HUVEC存活率显著下降(P<0.05),GSH水平、SOD活性显著降低(P<0.05),MDA水平显著升高(P<0.05),GPX4 mRNA及蛋白表达显著降低(P<0.05),ACSL4 mRNA及蛋白表达显著升高(PBAY 73-4506分子量<0.05);与H_2O_2组相比,柴胡皂苷A能呈剂量依赖性地提高HUVEC存活率,抑制氧化应激,提高GSH水平和SOD活性(P<0.05),降低MDA水平(P<0.05);此外,柴胡皂苷A呈浓度依赖性抑制铁死亡,上调GPX4 mRNA及蛋白的表达(P<0.05),降低ACSL4 mRNA及蛋白的表达(P<0.05)。结论柴胡皂苷A对H_2O_2诱导的HUVEC氧化应激和铁死亡有拮抗作用。
某高校教职工心血管代谢性危险因素患病状况分析
目的:探讨某高校教职工心血管代谢性危险因素患病和聚集情况。方法:选取2019年4—12月某高校3 321名教职工为研究对象,对其进行健康检查和血液指标测定。采用方差分析、检验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分析性别、年龄与体质指数(BMI)、血压、血脂、血糖水平及肥胖、高血压、糖尿病、血脂异常等心血管代谢性危险因素患病和聚集的相关性。结果:不同性别、不同年龄教职工心血管代谢性危险因素水平、患病率聚集率及危险性存在显著性差异。男性教职工BMI、SBP、DBP、LDL-C、TG、PLX5622 IC50FPG水平明显高于女性,TC、HDL-C水平明显低于女性。随着年龄的增长BMI、SBP、DBP、TC、LDL-C、TG、FPG水平呈显著升高趋势,HDL-C水平显著降低。高校教职工心血管代mice infection谢性危险因素患病率由高到低依次为高血压(33.7%)、血脂异常(24.2%)、肥胖(14.9%)、糖尿病(10.0%),危险因素聚集率为22.3%。男性心血管代谢性危险因素患病率聚集率明显高于女性,随着年龄的增长心血管代谢性危险因素患病率聚集率显著升高。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男性肥GW-572016胖、高血压、糖尿病、血脂异常等危险因素患病和聚集的危险性明显高于女性,分别是女性的2.35、2.25、1.73、1.43、2.14倍。随着年龄的增长教职工心血管代谢性危险因素患病和聚集的危险性显著升高。结论:高校教职工心血管代谢性危险因素患病和聚集情况不容乐观,应尽早采取干预措施。
基于深度学习的阿兹海默症基因表达模式识别与样本分类
阿兹海默症(Alzheimer’s Disease,AD)是一种在老年人中高发的进行性神经退行性疾病,病因未明,病程不可逆。早期诊断与治疗是延缓病情发展的一般措施,对于延长患者存活时间和提高生活质量具有重要意义。目前对AD的分类和轻度认知障碍(Mild Cognitive Impairment,MCI)转化预测研究,主要集中于对影像数据和生化标记物的分析。外周血基因表达数据可以及时反映生理状态和疾病的发展状态,对于AD早期诊断具有潜在的应用价值,但是由于数据获取和分析上存在的挑战还没有得到有效的转化应用。深度学习算法的提出和在多个领域中的成功应用,为基因表达数据的分析和AD相关特征的识别与分类提供了强力的工具。本论文利用堆叠去噪自编码器(stacked-denoise autoencoder,SDAE)开展提取阿兹海默症基因表达特征的研究,辅助AD分类和MCI转化预测。本文将深度学习算法应用于微阵列基因表达数据的分析。使用国际上应用广泛的ADNI(Alzheimer′s disease neuroimaging initiative)专业数据库中的基因表达数据,构建了3层的堆叠去噪自Education medical编码器来提取阿兹海默症的基因表达特征,通过使用10折交叉验证实验来优化网络结构参数,确定最优的三个隐层节点数分别为5000、500、50,受损水平分别为0.1,0.2,0.1。利用SDAE提取的基因表达特征构建SVM(Support Vector Machine)分类器,对246名健康人与498名MCI&AD患者的基因表达数据进行分类分析,与原始探针、主成分分析(PCA)和差异表达分析三种特征提取方法进行对比,结果表明,基于SDAE特征的分类结果在准确率、精确率、召回率和AUC这4个性能指标上均要优于三种对照的方法。如果将SDAE的三层特征组合,对阿兹海默症的分类准确率达到100%。对SDAE提取的特征进行进一步的分析,找出对分类贡献较大的节点,以降低特征维度。使用改进的SVM–RFE特征选择方法,从SDAE第一层隐层的5000个节点中,选择43个高贡献节点作为特征,对相同数据集进行分类,其ROC曲线表明在分类性能上只有微弱的下降;同时,使用非高贡献节点为特征的分类性能有大幅度的下降,表明了高贡献节点方法对于样本分类的有效AMG510配制性。提取43个高贡献节点中的5437个高权重探针进行功能分析,KEGG通路富集分析显示,高权重探针显著富集于阿兹海默症、帕金森症和亨廷顿症这三个通路,表明这些基因与这三种神经性疾病的高度相关;同时通路聚类结果表明,非酒精性脂肪肝也与这三个通路具有较强的相关性,隐含着它们存在共同的分子机制。比较高权重探针作为特征和基于高权重探针构建的SDAE特征的分类结果,发现SDAE特征节点的分类效果更好。将这些SDAE特征应selleck NMR用于GSE6613数据集的分析,其分类性能明显优于采用原始探针数据、主成分分析和差异表达分析等方法,进一步验证了SDAE特征节点具有较好的分类效果,SDAE更为有效地提取了基因表达数据中的分类特征。对ADNI数据库中80名MCI转化为AD的患者和271名MCI未转化为AD患者构建基于堆叠去噪自编码器的MCI转化预测模型。与原始探针值、主成分分析和差异表达分析方法进行比较,SDAE模型可以显著地提升预测结果。采用SDAE三层组合特征,分类准确率为0.8577,精确率为0.8720,召回率为0.9240,AUC值为0.91。对SDAE第一隐层的5000个节点进行特征筛选,以338个高权重探针形成52个新特征,其分类性能下降较大,准确率只有0.7746。但是相比主成分分析和差异表达分析,SDAE特征对于MCI转化预测仍然具有优势。本文立足于对基因表达数据的特征提取和分类预测,构建了基于堆叠去噪自编码器的AD分类和MCI转化预测模型,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再一次表明了SDAE在表达数据特征提取中的优越性,对于整合更多生物标志物辅助AD早期诊断具有重要意义。
孕烷X受体在中枢神经系统中的功能研究进展
孕烷X受体是核受体超家族的成员之一,其本质是配体激活型转录因子。PXR高表达于肝脏和肠道,在肾脏和脑等器官也有表达。自发现以来,PXR就被公认为是外源物质和D-Lin-MC3-DMA价格内源物质的感受器,在激活状态下,可以调节药物代谢酶、转运蛋白和其他代谢相关蛋白的表达,从而起到解毒等作用。由于PXR高表达Nervous and immune system communication于肝脏和肠道,BMS-907351溶解度所以其在消化系统的功能被大量研究报道。近年来随着PXR在越来越多的脑区被检测到,其在中枢神经系统中的生理和病生理功能被广泛关注。本文主要就PXR在中枢神经系统的表达谱,在血脑屏障中的功能,与神经疾病和神经毒性的关系,及其与行为学相关性等几个方面作一综述。上述内容一方面可指导临床合理用药,另一方面可拓展科研工作者新药研发的思路;同时,也为未来PXR在中枢神经系统中功能的进一步研究提供了基础理论和方法思路。
骨关节炎中铁死亡的生物信息学分析与实验验证
背景:靶向铁过载基因调节铁死亡或许是一种较快且有效延缓骨关节炎退变的方法,但目前对骨关节炎铁死亡相关分子机制及基因靶点尚不清楚。目的:通过生物信息学分析铁死亡在骨关节炎中的关键基因和途径,结合体外实验验证骨关节炎中铁死亡标记基因,探讨铁死Captisol作用亡在骨关节炎中的潜在作用。方法:以“Osteoarthritis”为检索词,通过GEO数据库检索2010-01-01/2021-01-01的公开数据,筛选得到基因微阵列数据集GSE55235,对GSE55235数据集进行数据矫正后分析获得差异表达基因;利用Ferr Db数据库检索得到铁死亡相关基因与GSE55235数据集差异表达基因作交集,对交集基因作基因本体(Gene Ontology,GO)与京都基因和基因组数据库富集分析(Kyoto Encyclopedia of Genes and Genomes,KEGG)并绘制蛋白质-蛋白质相互作用网络,获得骨关节炎铁死亡HUB基因,筛选出铁死亡标记基因;将正常人软骨细胞设为对照组、人软骨细胞骨关节炎模型设为实验组,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对两组GSK-3抑制剂铁死亡标记基因的m RNA表达进行验证。结果与结论:(1)共获得36个骨关节炎铁死亡基因,GO富集分析表明其主要参与氧化应激反应、皮质类固醇反应、类固醇激素反应、对糖皮质激素的反应和活性氧的代谢等过程;(2)针对产生超氧化物的NAD(P)H氧化酶及氧化还原酶活性、血红素结合、四吡咯结合中发挥作用;(3)KEGG富集分析表明骨关节炎铁死亡基因主要参与NOD样受体、白细胞介素17、缺氧诱导因子1、肿瘤坏死因子及叉头盒O类(Fox O)等信号通路;(immunity to protozoa4)构建蛋白质-蛋白质相互作用网络,进一步分析获得血管内皮生长因子A、白细胞介素6、JUN、PTGS2和DUSP1等5个骨关节炎铁死亡HUB基因,筛选出血管内皮生长因子A、白细胞介素6、PTGS2和DUSP1等4个铁死亡标记基因,体外实验证实其在对照组(正常人软骨细胞)与实验组(细胞骨关节炎模型)中有显著差异(P <0.05);(5)上述数据显示,铁死亡可能通过氧化应激、氧化还原及诱导炎症等作用于骨关节炎,机制上可能与缺氧诱导因子1等信号通路刺激NAD(P)H有关;血管内皮生长因子A、白细胞介素6、PTGS2和DUSP1可作为骨关节炎铁死亡的生物标志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