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的 探讨格列美脲联合胰岛素在2型糖尿病治疗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随机选取2021年2—8月天津市河西区梅江街社区卫生服务Lorlatinib中心诊治的60例2型糖尿病患者作为研点击此处究对象,采用平行对照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30例。对照组患者应用胰岛素治疗,观察组患者应用格列美脲联合胰岛素治疗,对两组治疗效果进行比较。结果 观察组患者治疗有效率为93.33%,高于对照组的73.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比较两组患者的血糖控制相关指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的糖化血红蛋白、infection risk空腹血糖及餐后2 h血糖水平均有改善,且观察组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不良事件总发生率为6.67%,与对照组的16.67%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格列美脲联合胰岛素应用在2型糖尿病治疗中,不仅能够更好地控制血糖水平,而且不增加不良反应发生率,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基于高分辨质谱数据分析技术的活性菌天然代谢产物研究
本研究建立了一种快速确定活性菌特异性代谢产物信息的方法。将两株具有抑菌活性的蜡样芽孢杆菌C2-4、21-1-1-2与两株指示菌大肠杆菌Escherichia coli ATCC25922、金黄色葡萄球菌Staphylococcus aureus AErastin价格TCC29213在固体及液体培养基中分别单独培养及混合培养,培养后提取其次级代谢产物,经高分辨质谱检测,使用MZmine软件对代谢产物进行组间差异分析,发现C2-4的特异性代谢产物有9种,21-1-1-2的特异性代谢产物有14种。采用全球天然产物社会分子网络(GNPS)分析平台对代谢产物进行进一步数据分析,经数据库匹配鉴定出一种代谢产物Lajollamide A。采用有机溶剂萃取法、葡聚糖凝胶层析法、制备型液相色谱层析法对活性产物进行分离纯化,利用高分辨质谱进行结构确证,R428试剂鉴定结果与组间差异分析结果一致。该研究证明了数据处理、差异分析确定活性菌抗菌物质的可行性。该方法省去了复杂的提取、纯化步骤,可直接得到目标物的信息,能快速准确地确定活性菌特异性代谢产物信息,可为疾病控制和新Environment remediation药研发提供一定的依据。
NFIC1抑制乳腺癌细胞迁移和侵袭的分子机制的研究
乳腺癌是全球女性中发病率最高的恶性肿瘤。近年来随着早期诊断和临床治疗策略的不断改进,乳腺癌的5年生存率得到明显提升。但从长远来看,乳腺癌的死亡率仍不容小觑,占女性癌症死亡病例的第二位。乳腺癌相关死亡主要归因于癌症的复发,而复发的首要原因是癌细胞的转移。其中三阴型乳腺癌细胞的转移能力最强,而Luminal A型乳腺癌由于其超高的发病率而具有最多的转移病例。在转移过程中,不同类型的乳腺癌细胞系所涉及的关键基因和通路的改变各不相同。因此,深入研究乳腺癌特别是Luminal A型和三阴型乳腺癌转移相关基因和通路对于预防乳腺癌复发、开发有效治疗方案具有重要意义。NFIC是核因子I(NFI)家族的一个转录因子,能调节乳腺的发育和乳汁的分泌。NFIC包含5个亚型。其中NFIC3能抑制乳腺癌细胞的迁移和侵袭。NFIC5能作为肿瘤抑制因子抑制三阴性乳腺癌细胞的增殖。然而,作为最长并且结构最完整的NFIC1,其对乳腺癌转移的作用及相关机制未见报道。由于Luminal A型乳腺癌和三阴型乳腺癌的基因表达以及相关通路的激活和抑制状态各不相同。因此,本研究分别探究了NFIC1对Luminal A型和三阴型乳腺癌转移的影响和相关机制。本研究将NFIC1的过表达质粒和si RNA分别转染入MCF7和MDA-MB-231细胞中,Wound healing和Transwell实验结果显示,过表达NFIC1能明显抑制MCF7和MDA-MB-231细胞的迁移和侵袭;敲低NFIC1能显著促进MCF7和MDA-MB-231细胞的迁移能力和对Matrigel胶的侵袭能力。为了探究NFIC1抑制迁移和侵袭的分子机制,我们在MCF7和MDA-MB-231细胞中分别瞬时过表达NFIC1后,对NFIC1过表达及其对照细胞进行了RNA测序。对MCF7细胞测序结果的分析发现,对照组与过表达NFIC1组差异基因主要富集在由干扰素介导的Jak-STAT通路上。随后,我们证实了过表达NFIC1能促进IFNL1、IFNL2/3和IFNB1的表达和分泌,同时也能激活Jak-STAT通路。接下来,我们在过表达NFIC1后使用Jak-STAT通路抑制剂Filgotinib和Ruxolitinib来阻断Jak-STAT通路,发现阻断Jak-STAT通路能逆转NFIC1抑制MCF7细胞迁移和侵袭的效果。进一步根据测序结果,在过表达NFIC1的细胞中分别敲低Jak-STAT通路的下游靶基因MX1、MX2和RARRES3,发现敲低MX1和MX2能减弱NFIC1过表达对迁移和侵袭的抑制作用。最后,我们在过表达NFIC1同时分别敲低IFNL1、IFNL2/3和IFNB1,此时Jak-STAT通路受到明显抑制、MX1和MX2的Lapatinib NMR表达显著降低、并且NFIC1抑制迁移和侵袭的作用也遭到削弱。以上结果表明NFIC1在MCF7细胞中通过促进IFNL1、IFNL2、IFNL3和IFNB1的表达激活了Jak-STAT通路,活化的Jak-STAT通路通过上调MX1和MX2的表达来抑制MCF7细胞的迁移和侵袭。通过对MDA-MB-231细胞测序结果中差异表达基因的筛选及验证,我们发现NFIC1能直接结合在S100A2启动子区域从而上调S10Confirmatory targeted biopsy0A2的表达。敲低S100A2能逆转NFIC1对MDA-MB-231细胞迁移和侵袭的抑制效果。随后我们发现过表达NFIC1后MEK和ERK的磷酸化水平受到明显的抑制,敲低S100A2能逆转NFIC1对MEK/ERK通路的抑制状态。进一步,在MDA-MB-231细胞中过表达NFIC1同时敲低S100A2后,使用U0126抑制MEK/ERK通路能解除敲低S100A2对迁移和侵袭的逆转效果。同时,过点击此处表达NFIC1上调S100A2后能通过抑制MEK/ERK通路来抑制MDA-MB-231细胞的上皮间充质转化。以上结果表明NFIC1在MDA-MB-231细胞中通过上调S100A2的表达来抑制MEK/ERK通路,进而诱导MDA-MB-231细胞由间充质形态转化为上皮形态,最终抑制MDA-MB-231细胞的迁移和侵袭。综上所述,本研究发现了NFIC1对MCF7细胞和MDA-MB-231细胞迁移和侵袭的抑制作用,并进一步揭示了NFIC1在两种细胞系中抑制迁移和侵袭的分子机制。即NFIC1通过IFNs介导的Jak-STAT通路抑制MCF7细胞的迁移和侵袭,通过S100A2抑制MEK/ERK通路来抑制MDA-MB-231细胞的迁移和侵袭。我们的研究为阐明乳腺癌转移的机制提供了新的发现,为乳腺癌治疗手段的开发提供了新的候选靶基因。
褪黑素预处理对异氟醚处理人神经母细胞瘤细胞TRF1蛋白的影响
目的 观察褪黑素预处理对异氟醚处理人神经母细胞瘤细胞(SHSY-5Y)TRF1蛋白含量的影响。方法 选择SHSY-5Y细胞进行培养,将细胞随机分为四组:对照组(C组)、异氟醚组(I组)、异氟醚+褪黑素组(IM组)、异氟醚+褪黑素+抑制剂组(IMB组),每组细胞浓度为4.8×10~6~Raf抑制剂8.0×10~6个/ml。C组未进行药物处理,正常培养。I组予1.5%异氟醚处理6 h。IM组予1 mmol/L褪黑素1μl处理细胞11 h后,1.5%异氟醚处理6 h。IMB组予100 mmol/L磷脂酰肌醇3激酶(PI3K)(p110α)选择性抑制剂BYL719 1μl处理30 min后,1 mmol/L褪黑素1μl处理11 h, 1.5%异氟醚处理6 h。采用RT-qPCR法检测蛋白激酶B(Akt)和端粒体复制结合因子1(TRF1)mRNA表达量,Western blot法检测Akt、p-Akt(Ser4multiscale models for biological tissues73)和TRF1蛋白含量。结果 与C组比较,I组和IM组Akt和TRF1 mRNA表达量和Akt蛋白含量明显降低(P<0.05),IM组p-Akt和TRF1蛋白含量明显升高(P<0.05);IMB组Akt和TRF1 mRNA表达量和Akt蛋白含量明显升高(P<0.05)。与I组比较,IM组TRF1蛋白含量明显升高(P<0.05);IMB组Akt mRNA表达量和Akt蛋白含量明显升高,TRF1 mRNA表达量明显降低(P<0.05)。与IM组比较,IMB组ALY294002体内实验剂量kt和TRF1 mRNA表达量和Akt蛋白含量明显升高,p-Akt(Ser473)和TRF1蛋白含量明显降低(P<0.05)。结论 褪黑素明显上调异氟醚处理后SHSY-5Y细胞TRF1蛋白表达,其机制与PI3K/Akt通路有关。
1987—2018年浙江省嘉善县女性乳腺癌发病趋势及病理学特征分析
[目的]了解浙江省嘉善县1987—2018年女性乳腺癌发病情况、变化趋势和病理特征。[方法]利用嘉善县肿瘤登记报告系统收集1987—2018年女性乳腺癌的登记资料。计算各年份、各年龄组女性乳腺癌粗发病率及标化发病率,中国人口标化发病率(中标率)按2010年第6次全国人口普查标准人口构成进行标化,世界人口标化发病率(世标率)按Segi’s世界标准人口构成进行标化。采用Joinpoint模型分析乳腺癌发病率、年度变化百分比(APC),采用构成比分析乳腺癌主要病理分型特征。[结果] 1987—Belumosudil采购2018年嘉善县共登记报告女性乳腺癌新发病例2 034例,年均发病率33.52/10万,中标率30.32/10万,世标率22.67/10万。30年间发病总体呈上升趋势,1987—1997年相对稳定;1998—2008年,于45~岁达到发病高峰(P<0.001);2009—2018年,于25~Median speed岁年龄组开始呈增长趋势(P<0.001),至45~岁年龄组达到最高峰(P<0.001)。1987—1997年、1998—2008年、2009—2018Y-27632年3个10年段中发病第1位次均为导管癌,且发病率呈上升趋势(P<0.001)。[结论]嘉善县女性乳腺癌发病呈明显上升趋势,病理类型以导管癌为主。
药食同源中药安全性研究进展
药食同源是指既是药品又是食品的食物,是我国几千年来古代人民的智慧结晶。随着社会高速发展、生活节奏普遍加快、亚健康人群日益增多,健康、养生的理念也越发受到大众关注,因此药食同源类中药也开始广泛应用于生活的各个方面。但并非所有药食同源中药都适用于所有人群,一部分药SCH727965材的潜在毒副作用也随着其被广泛食用或药用而出现。现阶段,临床安全用药对毒性明显的药物给予高度重视,相反对于毒性不明显或具有潜在毒性的药物却没有给予足够的重视。目前药食同源品种质量的控制标准大多是以传统性状和显微鉴定为主,辅以简单的理化检验以及含量测定。但药食同源中药成分复杂,且部分药材甚至尚未明确有效成分或毒性成分,因此对药食同源中药复杂成分检定尤为重要。基于以上原因,对国家卫计委公布的药食同源目录中药食同源药材进行安全性、不良反应等文献报道系统性筛查,对其中出现过不良反应报道的中药材及其毒性成分进行进一步的文献检索并按其毒性成分已知与否分类综述,希望对其用于食疗、保健以及安全性深入研究提供参考。一、已知部分内源毒性成分药材:①决明子:蒽醌类化合物是其主要成分,具备与DNA碱基嵌合能力,从而影响其基因复制或表达。急性毒性实验、亚慢性毒性实验结果均显示肝、肾组织损伤,较高剂量决明子对雄性动物生殖系统产生影响。②栀子:其主要成分栀子苷是其肝肾毒性的基础物质。③薄荷:薄荷醇占薄荷主要成分挥发油77~78%,具有明显的肝肾毒性。④白芷:大剂量白芷毒素可引起强直性间歇性痉挛、惊厥,继而全身麻痹,甚至呼吸中枢麻痹致死。⑤紫苏:紫苏醛、紫苏酸的活性代谢物在体外和体内都具有细胞毒性成分。⑥肉豆蔻:肉豆蔻醚代谢产物3-甲氧基-4,5亚甲二氧基苯丙胺是一种具有致幻作用的拟交感神经物质,大剂量Medial proximal tibial angle食用或药用肉豆蔻会出现心动过速、恶心、呕吐、激动和幻觉等毒副作用。⑦白果:银杏毒素通过吡哆醛激酶抑制维生素B6的酶促活化导致维生素B6缺乏并导致γ-氨基丁酸合成减少从而引起中毒Wnt-C59分子量。⑧番泻叶:主要成分为蒽醌类衍生物且检测出含吡咯里西啶生物碱。⑨鱼腥草:含马兜铃内酰胺Ⅱ,此类物质具备肾脏毒性,可能导致肾病或肾脏恶性肿瘤,但尚未见此类报道。二、内源毒性成分未知药材:①夏枯草:临床上仅见过敏反应报道,含钾量高,不宜与保钾利尿药合用。②人参:可引起小儿呕吐、腹胀、急喘、心率失常等不良反应,过量服用人参町可出现失眠、抑郁、头痛、心悸、血压升高、体重减轻等中毒症状。③西红花:临床报告显示其具备一定影响肝功能作用,毒性实验结果显示高剂量西红花能引起肝损伤。④平卧菊三七:同属植物菊三七中已验证存在吡咯里西啶生物碱且服用后存在中毒风险,但平卧菊三七当中并未分离出吡咯里西啶生物碱等成分,也无相关食用中毒事件报道。因此,有必要对药食同源类中药其用量、产源地、用法、禁忌以及安全性进行相关性研究,为食疗和保健研究提供参考,更好的发挥我国药食同源中药的优势。
基于MALDI-TOF MS的血清多肽组学在胰腺良恶性疾病鉴别诊断中的应用
目的 探讨基于基质辅助激光解吸电离飞行时间质谱(MALDI-TOF MS)的血清多肽组学在胰腺良恶性疾病鉴别诊断中的价值。方法 选取胰腺导管腺癌(PDAC)患者selleck激酶抑制剂176例、慢性胰腺炎(CP)患者148例,按7∶3的比例随机分成训练集(PDAC 122例、CP 103例)和验证集(PDAC 54例、CP 45例)。采用弱阳性离子交molecular mediator换法结合磁珠吸附提取血清多肽,采用MALDI-TOF MS检测多肽谱。在训练集中采用二分类Logistic回归分析建立基于差异表达多肽的PDAC和CP的鉴别诊断模型,并在验证集中进行验证。采用纳米液相色谱-电喷雾串联质谱(nano-LC/ESI-MS/MS)测定差异表达多肽的氨基酸序列,并鉴定其所属的蛋白质。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评价鉴别诊断模型鉴别PDAC和CP的效能,并与血清糖类抗原19-9(CA19-9)的鉴别诊断效能进行比较。结果 共发现20个PDAC患者与CP患者之间有显著差异的多肽,依此建立的鉴别诊断模型鉴别PDAC和CP的曲线下面积(AUC)为0.988,最佳临界值为0.469,敏感性为94Nirogacestat采购.26%,特异性为97.09%。在验证集中,该模型的敏感性为94.44%,特异性为97.78%;鉴别诊断模型效能优于血清CA19-9(敏感性为67.90%,特异性为91.30%)。鉴别诊断模型与CA19-9联合,鉴别PDAC和CP的AUC为0.996,敏感性为97.60%,特异性为100.00%。采用nano-LC/ESI-MS/MS成功鉴定出3种多肽所属蛋白质,m/z 1 758为斑联蛋白片段,m/z 4 053和m/z 5 351均为纤维蛋白原片段。结论 基于血清多肽组学建立的PDAC和CP鉴别诊断模型能较准确地区分胰腺良恶性疾病,为建立非侵入性肿瘤诊断方法提供了新思路。
药食同源红花质量标准研究
红花为菊科植物红花Carthamus tinctorius L.的干燥管状花。为一年生或二年生草本,在我国大部分地区均有分布和栽培。红花主要含有萘醌类、黄酮类、香豆素类、有机酸类、甾族类等多种化合物及多种氨基酸、有机酸、蛋白酶、蔗糖酶、果糖、葡萄糖等物质,具有活血通经,散淤止痛,用于闭经,痛经,恶露不行,症瘕痞块,跌扑损acute alcoholic hepatitis伤,疮疡肿痛等多种功能,具有很好的开发前景。红花的药理作用十分广泛、毒性小,治疗冠状动脉性心脏病、脑血栓、脑动脉硬化症、高血压等心脑血管系统疾病的成果已经得到广泛确认。红花现已被开发成多种单一制剂及复合制剂,有注射液、胶囊剂、片剂、颗粒剂等多种剂型,但其质量评价上仍然存在一定的不足。许多红花制剂的现行质量标准并不明确,应当加强和完善红花制剂的现行质量标准。更为重要的是应当加强和控制原料药材红花的质量,从红花的种植、采收、加工、运输、贮存等过程中严格控制红花的质量,只有这样才能有利于红花的产业化发展,才能不断提高我国中药材的质量和市场竞争力。目前国内对红花药材的质量评价标准很不完善,只有加强对其质量标准的研究,制定规范化的质量标准,才能更好的对其进行研究,开发利用。本文对RAD001红花药材质量标准的相关内容进行了研究。具体研究内容如下:1.对收集到的30个不同来源的红花药材进行质量标准研究,对其水分、总灰分、酸不溶性灰分、浸出物等检测项目进行测定,吸光度值0.1403~0.6960;总灰分和酸不溶性灰分含量5.70%~39.30%,0.20%~29.7%,浸出物含量6.57%~45.25%;研究结果看和田红花的总会分和酸不溶性灰分较高,吸光度较低;2.对收集到的来自国家种质资源库的30个不同品种的红花药材进行质量标准研究,对其性状、外观、净度、破碎度、重金属(铅、砷、汞、镉、铜)等质量控制项进行了检测;对各批红花药材重金属(铅、砷、汞、镉、铜)进行检测研究发现,其中新疆和田地区红花的总灰分和酸不溶性灰分含量超标,重金属砷含量较高;3.高效液相色谱法对红花中羟基红花黄色素A、山奈素等成分进行了含量测定研究;研究结果看和田地区红花的羟基红花黄色素A和山奈素含量较低,伊犁地区的较高;4.根据红花中主要成分含量的数据建立了质量评价体系;不同产区与市场流通红花存在质量差异,,市场流通的红selleckchem IACS-010759花中存在细沙杂质。
2018年湖南省肿瘤登记地区恶性肿瘤发病与死亡分析
[目的]分析湖南省肿瘤登记地区2018年恶性肿瘤的发病与死亡状况。[方法]收集2018年湖南省32个肿瘤登记点上报的恶性肿瘤发病与死亡资料,按照地区和性别分层计算湖南省肿瘤登记地区恶性肿瘤的发病与死亡粗率、中标率、世标率、年龄别率、0~74岁累积率。中标率采用2000年全国人口普查的标准人口构成进行计算,世标率采用Segi’s世界标准人口构成进行计算。[结果] 2018年湖南省肿瘤登记地区恶性肿瘤粗发病率为248.24/10万,中标率为172.27/10万,世标率为168.54/10万,0~74岁累积率为20.01%,男性粗发病率为272.71/10万,女性粗发病率为222.23/10万;城市地区恶性肿瘤粗发病率为285.51/10万,中标率为192.16/10万,世标率为188.83/10万,0~74岁累积率为22.55%,其中男性粗发病率为319.47/10万,女性粗发病率为251.26/10万;农村地区恶性肿瘤粗发病率为230.87/10万,中标率为162.85/10万,世标率为158.92/10万,0~74岁累积率为18.80%,其中男性粗发病率为251.72/10万,女性粗发病率为208.18/10万。男性恶性肿瘤发病率排列前5位的依次是肺癌、肝癌、结直肠癌、胃Nucleic Acid Purification Accessory Reagents癌、口腔癌。女性恶性肿瘤发病率排列前5位的依次是乳腺癌、肺癌、宫颈癌、结直肠癌、肝癌。2018年湖南省肿瘤登记地区恶性肿瘤粗死亡率为154.50/10万,中标率为99.02/10万,世标率为98.40/10万,0~74岁累积率11.94%,男性粗死亡率为196.83/10万,女性粗死亡率为109.52/10万。城市地区恶性肿瘤死亡率为170.37/10万,中标率为105.52/10万,世标率为105.07/10万,0~74岁累积率为12.23%,其中男性粗死亡率为221.62/10万,女性粗死亡率为118.67/10万;农村地区恶性肿瘤粗死亡率为14CP-690550使用方法7.10/10万,中标率为96.03/10万,世标率为95.32/10万,0~74岁累积率为11.81%,男性粗死亡率为185.70/10万,女性粗死亡率为105.09/10万。男性恶性肿瘤死亡率排列前5位的依次是肺癌、肝癌、结直肠癌、胃癌、食管癌;女性恶性肿瘤死亡率排列前5位的依次是肺癌、肝癌、结直肠癌、宫颈癌、乳腺癌。[结论]肺癌、女性乳腺癌、结直肠癌、宫颈癌、肝癌、胃癌、食管癌等是湖南省肿瘤登记地区selleck化学发病率和死亡率位居前列的病种,应作为湖南省重点防控的恶性肿瘤;女性乳腺癌和宫颈癌的发病率、死亡率均排在前5位,应作为女性重点防控的主要恶性肿瘤。口腔癌上升到男性发病率前5位,也应引起相应关注,及早采取措施加以防范。
甲状腺全部切除术后甲状旁腺功能不全7例临床病例分析报告
目的 介绍甲状腺全部切除术后甲状旁腺激素(parathyroid hormTelaglenastatone,PTH)长期处于正常范围但伴有低钙血症的患者,分析可能导致此现象的原因。方法 收集2019年1月至2020年12月期间昆明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甲状腺疾病诊治中心连续收治的1 010例行甲状腺全部切除手术患者的病历资料,筛选术前PTH和血钙正常而术后6个月以上至少检测到2次PTH正常伴低钙血症的7例患者进行随访,了解低钙症状、维生素D水平和钙剂服用情况。结果 7例患者均为甲状腺乳头状癌行甲状腺全部切除术,均未行甲状旁腺自体移植,术前维生素D轻度缺乏或不足者6例;随访时间为12~28个月,中位随访时间为19个月。7例患者在术后持续服用钙剂和骨化三醇的情况下均发生低钙血症,且维生素D水平持续处于轻度缺乏或不足状态,术后1年的PTH水平相较术前下降幅度超过50%的有6例。结论 甲状腺全部切除术后长期PTventilation and disinfectionH正常伴低钙血症的患者,相比术前PTH水平https://www.selleck.cn/products/3-methyladenine.html明显降低,可能的原因为术中甲状旁腺受损和维生素D缺乏,此类患者更应该称之为“甲状旁腺功能不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