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的 探究芪参益气滴丸联合美托洛尔治疗冠心病不稳定型心绞痛的效果。方法 择取2020年7月至2021年8月我院收治的94例冠心病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治疗方案不同将其分为对照组(47例,美托洛尔)和观察组(47例,芪参益气滴丸+美托洛尔)。比较两组的心功能指标[左室舒张末内径(LVDd)、左室收缩末内径(LVDs)、左心射血分数(LVEF)]、心肌微循环指标[造影剂开始灌注时Drug response biomarker间(AT)、灌注达峰时间(APT)、振幅(A)]、microRNA-126、microRNA-137相对表达量及心绞痛恢复情况。结果 治疗后,两组的LVZ-IETD-FMK核磁Dd、LVDs均缩短,LVEF均升高,且观察组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的AT、APT缩短,A降低,且观察组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的microRNA-126相对表达量均升高,microRNA-137相对表达量均降低,且观察组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的躯体活动受限、心绞痛发作情况、心绞痛稳定状态评分均升高,且观察组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芪参益气滴丸联合美托洛尔治疗冠心病不稳定型心绞痛的效selleckchem NSC 119875果显著,可改善患者的心肌微循环、microRNA-126、microRNA-137表达情况,缓解心绞痛症状,促进心功能恢复。
基于网络药理学和体内实验研究桂枝解热的作用机制
目的:运用生物信息技术分析探讨广西“桂十味”之一桂枝解热的关键靶点及相关信号通路作用机制,同时采用动物实验加以验证。方法:利用TCMSP筛选桂枝的主要活性成分,PharmMapper反向对接预测活性成分的作用靶点;通过Gene Cards、CTD和OMIM数据库预测发热相关靶点;通过交集映射得到桂枝和发热的共同靶点,利用Cytoscape 3.8.0软件建立调控网络和蛋白互作网络;对交集靶点进行GO生物功能注释和KEGG通路富集分析。最后通过整体动物、生化、ELISA法验证网络药理学富集分析结果。结果:筛选出桂枝8个活性成分及其228个预测靶点,发热相关靶点12 882个,共同靶点213个,包括ALB、AKT1、SRC、EGFR、HSP90AA1等,KEGG分析结果富集出花生四烯酸代谢信号通路、PPAR信号通路、NF-κB信号通路等。验证性实验结果表明,桂枝对酵母诱导发热6~8 hNegative effect on immune response大鼠的体温变化值(△T)、最大发热净增值(△Tmax)及8 h体温反应指数(TRI8h)降低(均P<0.05);呈剂量依赖性显著降低因酵母诱导发热大鼠血清中IL-1β、TNF-α、IL-6和PGE2等外周内源性致热致炎因子水平异常升高(P<0.01);高剂量桂枝能显著降低发热大鼠脑组织中IL-1β和PBarasertib溶解度GE2等中枢内源性致热致炎因子水平异常升高(P<0.01),而中、低剂量桂枝仅能明显降低异常升高的IL-1β水平(均P<0.05),对异常升高的PGE2无显著影响(P>0.购买GNE-14005);高、中剂量桂枝能显著降低发热大鼠脑组织中COX-1、COX-2、PGDH1/15-PGDH活性异常升高(均P<0.05),而低剂量桂枝能明显降低异常升高的COX-1、COX-2活性(均P<0.05),对异常升高的PGDH1/15-PGDH活性无显著影响(P>0.05)。结论:桂枝对酵母诱导的发热具有一定解热作用,其作用机制与其减弱花生四烯酸-PGE2合成和分解途径中COX-1、COX-2、PGDH1/15-PGDH等关键酶的活性,以及降低中枢和外周的IL-1β、TNF-α、IL-6和PGE2水平有关。
代谢改造酿酒酵母合成叶黄素的研究
叶黄素是自然界中具有较强抗氧化能力的一种类胡萝卜素,同时也是视网膜黄斑色素的重要组成成分,广泛应用于医药保健品、食品、饲料和化妆品等领域。为了探索叶黄素的发酵法合成,本文以酿酒酵母为操作平台,以动态调控为手段,从代谢途径中限速酶的挖掘、分子改造和平衡表达等方面出发,开展一系列代谢工程和合成生物学方面的应用基础研究,构建叶黄素生产菌株,实现了叶黄素的异源生物合成。根据叶黄素的天然生物合成途径进行基因挖掘,人工合成经过密码子优化的万寿菊来源的番茄红素ε-环化酶和红发夫酵母来源的番茄红素β-环化酶,发现β-环化酶(CrtYB)的活性远远强于ε-环化酶(OmLCYE),形成大量副产物β-胡萝卜素而无法合成关键中间体α-胡萝卜素。通过引入温敏型调控蛋白Gal4M9,并将CrtYB置于CAL启动子下,使其表达受到温度控制,而对其余基因进行组成型表达,以此调整OmLCYE和CrtYB的表达顺序,成功实现了 α-胡萝卜素的合成。为了进一步提高α-胡萝卜素的比例,将OmLCYE与细胞膜定位序列融合,同时利用菌落颜色差异构建高通量筛选方法对OmLCYE进行定向进化,最终利用含细胞膜定位序列的ε-环化酶突变体(PMseV-C-OmLCYEF61N,菌株YTA08)将α-胡萝卜素/β-胡萝卜素的比例提升至1:1.5,α-胡萝卜素产量可达294.3 μg/L,为叶黄素的合成奠定了基础。为了构建完整的叶黄素异源合成途径,以上述产α-胡萝卜素菌株YTA08为宿主,进行羟化酶的筛选,得到底物专一性强且催化活性高的拟南芥来源的胡萝卜素β-羟化酶(CYP97A3)和εColforsin小鼠-羟化酶(Apoptosis抑制剂LUT1),同时发现叶黄素在酿酒酵母中是有序合成的:α-胡萝卜素在CYP97A3的催化下形成玉米黄质,随后在LUT1作用下进一步生成叶黄素。通过增加限速酶CYP97A3的拷贝数,叶黄素产量可达595.3 μg/L(438 μg/g DCW),同时α-胡萝卜素积累量为538.8 μg/L,说明代谢流主要转向了α-分支。由于万寿菊来源的番茄红素ε-环化酶活力低,需要在高拷贝游离质粒上表达,重新筛选了更高活力的番茄红素ε-环化酶,通过拟南芥来源的ε-环化酶(At-LCYE)基因的染色体整合构建了具有良好遗传稳定性的叶黄素生产菌株。同时,为了提高α-胡萝卜素的转化率,对胡萝卜素羟化酶的辅因子进行了筛选和优化表达,发现RFNR1和FD3作为还原酶时,羟化酶的催化活性较高。为了Supervivencia libre de enfermedad进一步提高叶黄素的产量,对番茄红素ε-环化酶、胡萝卜素卜羟化酶及其还原酶进行平衡表达,最终菌株YTL-AE-07(包含两个拷贝At-LCYE,三个拷贝CYP97A3和一个拷贝RFNR1、FD3)中叶黄素产量可达6.91 mg/L(1.88 mg/g DCW),经过高密度发酵产量可达28.27 mg/L,这是目前报道的异源合成叶黄素的最高产量。在摇瓶发酵过程中发现,菌株YTL-AE-07过早积累类胡萝卜素,不利于细胞生长。为了解决生长与中间产物积累之间的矛盾,在接下来的研究中利用葡萄糖响应启动子和温敏调控系统,构建了一套葡萄糖浓度、温度双重响应的动态调控系统。首先,对碳源响应启动子PADH2进行了表征,确认其在YPD培养基中受到葡萄糖浓度的严格调控,即高浓度抑制、低浓度激活。随后,将菌株YTL-AE-07 的 δ-胡萝卜素合成途径中的组成型启动子替换成ADH2启动子,结合 δ-胡萝卜素转化的温度调控成功构建了多层次调控的叶黄素生产菌株,利用此系统可将细胞生长、关键中间产物δ-胡萝卜素积累和终产物叶黄素的合成分成三个阶段。在摇瓶培养中,菌株叶黄素产量可达19.92mg/L(4.53 mg/g DCW),远高于两阶段培养的菌株,干渣含量达到与藻类相当的水平。该三阶段动态调控系统可同时解决细胞生长与产物积累之间的矛盾以及细胞途径内部竞争这两大关键问题。本项工作将为微生物发酵法生产叶黄素奠定基础,同时,在研究过程中开发的反应顺序调控和三阶段调控策略为其他天然产物的异源合成调控提供了新的思路。
真武汤、越婢汤对阿霉素肾病大鼠肾组织自噬相关基因PTEN/LC3的影响
目的 观察真武汤、越婢汤对阿霉素肾病大鼠肾组织磷酸酶张力蛋白基因(phosphatase and tensin homology deleted on chromosome ten, PTEN)PS-341细胞培养及肾脏自噬标志性分子微管相关蛋白1轻链3(microtubule-associated protein 1 light chain 3,LC3)表达的影响。方法 将SD大鼠随机分为空白组、模型组、真武汤组(真武组)、越婢汤组(越婢组),每组12只。用阿霉素复制肾病综合征大鼠模型。造模成功后空白组和模型组以生理盐水灌胃,中药两组分别以真武汤和越婢汤颗粒剂灌胃,6周后检测血清白蛋白(ALB)、血肌酐(Scr)、尿素氮(BUN)及24 h尿蛋白定量(24-hour urine total protein quantity, 24 h UTP)等,光镜观察肾脏病理,免疫组化观察大鼠肾组织PTEN、LC3的表达。结果 与空白组相比,模型组肾脏病理可见部分肾小球肥大、毛细血管腔变窄,肾小管扩张、管腔可见蛋白质管型,间质可见炎性细胞浸润等;24 h UTP及Scr、BUN升高,ALB、LC3及PTEN表达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与模型组比较,中药两组肾脏病理改善,24 h UTP、Sbiogas technologycr明显下降,ALB升高,肾组织LC3、PTEN表达增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真武组与越婢组比较无明显差异。结论 真武NN2211汤和越婢汤均能改善阿霉素肾病大鼠的生化指标及肾脏病理,其作用机制可能与升高肾组织PTEN、LC3表达有关。
载阿帕替尼金属有机框架纳米颗粒的制备及其体外抗乳腺癌的作用
目的 构建载阿帕替尼的金属有机框架纳米颗粒(apatinib@zeolitic imidazolate framework-8,A@ZIF-8),并探讨其对小鼠乳腺癌4T1细胞增殖和凋亡的影响。方法 采用物理搅拌法制备沸石咪唑酯骨架结构材料(zeolitic imidazolate framework-8,ZIF-8),用一步法将阿帕替尼载入ZIF-8构建A@ZIF-8。采用透射电子显微镜(TEM)和扫描电子显微镜(SEM)观察ZIF-8和A@ZIF-8的粒径大小及形态特征,激光粒度仪检测Zeta电位值。采用CCK-8法和流式细胞术检测A@ZIF-8对4T1细胞增殖及凋亡的影响。从13只Balb/c雌性小鼠中随机点击此处选取1只小鼠用于A@ZIF-8体外溶血试验;其余小鼠随机分为对照组(n=6)和A@ZIF-8组(n=6),并于首次尾静脉注射后14 d处死,收集血液检测血常规及血液生化指标,HE染色观察心、肝、脾、肺、肾等器官变化,评估A@ZIF-8生物安全性。结果 TEM和SEGSK1120212溶解度M均显示,与对照组比较,ZIF-8载入阿帕替尼后粒径大小增加,Zeta电位明显升高(均P<0.001),表明成功构建A@ZIF-8。CCK-8法检测结果显示,A@ZIF-8对4T1细胞的增殖抑制作用随浓度升高而增强,IC_(50)=27.69μg/mL。流式细胞术检测结果显示,A@ZIF-8组细胞凋亡率较对照组高(P<0.001)。溶血试验显示,A@ZIF-8在小鼠体内不易发生溶血。注射A@ZIF-8溶液后的小鼠血常规、肝功能、肾功能等指标均在正常范围内,小鼠重要器官HE染色在镜下均未发现细胞Xanthan biopolymer结构损伤。结论 本研究构建的A@ZIF-8可抑制乳腺癌4T1细胞增殖并促进细胞凋亡,且生物安全性良好,有望用于乳腺癌的体内治疗。
沙库巴曲缬沙坦钠治疗冠心病合并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的临床效果及对心功能和血压的影响
目的 探讨沙库巴曲缬沙坦钠治疗冠心病(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合并慢性心力衰竭(CHF)患者的临床效果及对心功能和血压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9年2月至2021年7月河南科技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收治的102例冠心病合并CHF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1例。2组患者均给予冠心病常规治疗,此外针对CHF,对照组采用β受体阻滞剂、醛固酮拮抗剂以及坎地沙坦酯方案治疗,观察组使更多用沙库巴曲缬沙坦钠替换对照组中坎地沙坦酯治疗。治疗3个月后比较2组临床疗效。比较2组治疗前和治疗3个月后的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左心室短轴缩短率(LVFS)、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N末端B型脑钠肽前体(NT-proBNP)、6 mDorsomorphin试剂in步行距离(6MWD)、收缩压、舒张压以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治疗后,观察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80.4%(41/51)比56.9%(29/5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0)。治疗3个月后,2组LVEF、LVFS均高于治疗前,NT-proBNP水平均低于治疗前,且观察组LVEF、LVFS高于对照组,NT-proBNP水平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2组LVEDD治疗前后组间及组内比较差异均无统zinc bioavailability计学意义(均P>0.05)。治疗3个月后,2组6MWD均长于治疗前,收缩压和舒张压均低于治疗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治疗期内2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695)。结论 沙库巴曲缬沙坦钠治疗冠心病合并CHF疗效确切,可有效改善患者心功能,明显降低血压,但对于血压较低的患者需加强监测。
乳腺癌患者动态增强MRI时间-信号强度曲线与肿瘤细胞生物学行为的相关性
探究乳腺癌患者动态增强MRI时间-信号强度曲线与肿瘤细胞生bone and joint infections物学行为的相关性。选取60例乳腺癌患者作为观察组,另选取同期收治的60例乳腺良性病变患者作为对照组,均进行动态增强MRI检查。结果显示,观察组对比剂最大浓度(Max Cone)、时间-信号强度曲线的曲线下面积(AUC)、时间-信号强度曲线的最大斜率(Max Slop)、速率常数(Kep)、转运常数(Ktrans)、血浆容积分数(Vp)高于对照组,达峰时间(TTP)低于对照组(P<0.05);Ktrans、Kep、Vp、TTP、Max Cone、Max Slop、AUC联合诊断乳腺癌的AUC为0.9Barasertib溶解度13;观察组CXCL1、Notch1、Gab2、FOXF1PUN30119 mRNA表达量高于对照组,ATG2B、ATG4D mRNA表达量低于对照组(P<0.05);乳腺癌患者动态增强MRI时间-信号强度曲线参数Ktrans、Kep、Vp、Max Cone、Max Slop、AUC与CXCL1、Notch1、Gab2、FOXF1 mRNA表达量呈正相关关系,与ATG2B、ATG4D mRNA表达量呈负相关关系(P<0.05);TTP与CXCL1、Notch1、Gab2、FOXF1 mRNA表达量呈负相关关系,与ATG2B、ATG4D mRNA表达量呈正相关关系(P<0.05)。乳腺癌患者动态增强MRI时间-信号强度曲线参数变化与肿瘤细胞生物学行为密切相关。
基于“正虚邪滞”理论探讨肺癌自噬机制及中药干预进展
自噬是一种细胞自我保护和自我更新机制,与肺癌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有利自噬可以减缓肺癌进展,而不利自噬能够促进肺癌进展,故调节自噬水平在肺癌治疗中具有重要意义。“正虚邪滞”是王永炎院士“虚气留滞”理论的延伸,是指因肺脾肾气亏虚,引发津液代谢异常,导致痰瘀阻滞的病理过程,以肺脾肾气亏虚为本、痰瘀阻滞为标,是肺癌的关键病机。肺癌的自噬机制与“正虚邪滞”有着相互贯通之处,肺脾肾气亏虚是肺癌有利自噬减弱的关键因素,进而抑制了肿瘤细胞凋亡,并导致有害物质蓄积;痰瘀阻滞是肺癌不利自噬增强的直接因素,进而促进了正常细胞自噬性死亡,削弱了免疫细胞对肿瘤细胞的免疫抑制作用,导致肿瘤细胞增殖和迁移。正虚与邪滞相合selleck,致使自噬状态向着不利的方向不断发展,最终导致肺癌持续进展。因此,中医干预肺癌自噬机制需hepatopancreaticobiliary surgery以扶正抗邪为原则,补益正气以治其本,祛痰化瘀以治其标,Cobimetinib研究购买增强有利自噬的同时抑制不利自噬,将自噬水平调节到最佳状态,从而抑制肿瘤细胞增殖和迁移,促进肺癌的缓解。通过分析现有文献可知,目前通过自噬途径治疗肺癌的中医药以中药单体为主,中医药干预肺癌自噬的作用主要集中在促进自噬激活层面,这可能是因为藉由肺脾肾气亏虚引发的有利自噬减弱是肺癌发展的根本原因。
生物信息学分析IGF-2R在乳腺癌中的作用机制
目的 确定IGF-2R基因AZD6738价格对乳腺癌的调控作用,挖掘参与乳腺癌发生发展潜在的基因及通路。方法利用“GEOquery”“idmap2.0Protein Tyrosine Kinase抑制剂”“Limma”“Clusterprolifer”等R包筛选乳腺肿瘤组织与正常组织的差异表达基因,并进行GO和KEGG分析。采用STRING、GEPIA和UALACN数据库绘制蛋白互作网络,分析IGF-2R基因与乳腺癌Hub基因的相关性,以及IGF2R表达水平与乳腺癌患者基本情况的相关connected medical technology性。结果 筛选得到128个上调差异表达基因,256个下调差异表达基因;IGF-2R基因与核心基因ASPM、RRM2相关性显著;IGF-2R基因表达水平在乳腺癌组织中显著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IGF-2R表达水平与患者年龄(20~80岁)、临床分期(Ⅰ、Ⅱ、Ⅲ)、绝经情况和淋巴结转移密切相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IGF-2R基因的表达水平仅在Luminal型(LuminalA型、Luminal B-HER2阴性型)乳腺癌中显著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 IGF-2R通过与ASPM和RRM2正相关参与乳腺癌的调控作用,有望为乳腺癌的防治提供新的思路。
基于网络药理学探讨左金丸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作用机制
目的 基于网络药理学分析左金丸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FD)的作用靶点和分子机制。方法 检索中药系统药理学数据库与分析平台(TCMSP)获得左金丸的有效成分及作用靶点,检索GeneCards数据库获取FD的疾病靶点,并使用韦恩图获取药物与疾病的共同靶点。采用STRING数据库进行蛋白质-蛋白质相互作用(PPI)分析,使用Cytoscape 3.7.1进行PPI网络epigenetic effects拓扑分析。使用Metascape数据库进行GO功能和KEGG通路富集分析。采用Cytoscape 3.7.1构建“药物-有效成分-关键靶点-通路”selleck Lorlatinib网络。结果 获得左金丸33个有效成分,作用靶点203个,其关键有效成分为槲皮素、异鼠李素、β-谷甾醇、吴茱萸次碱、氢化小檗碱等,关键靶点为AKT1、TP53、TNF、IL6、VEGFA。GO功能富集到1 989个条目,KEGG通路富集到SB203580 molecular weight202条通路,主要包括癌症通路、脂质与动脉粥样硬化、PI3K-Akt信号通路、乙型肝炎等。结论 左金丸治疗FD具有多成分、多靶点、多通路的特点,通过调控AKT1、TP53、TNF、IL6、VEGFA等核心靶点和PI3K-Akt信号通路等,发挥抗凋亡、抗炎、抗抑郁、改善胃肠功能等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