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治疗湿热型溃疡性结肠炎的数据挖掘及网络药理学研究

目的:采用数据挖掘方法收集、整理口服中药治疗湿热型溃疡性结肠炎的相关文献,获取其用药规律和核心中药,并应用网络药理学研究所获得核心中药治疗湿热型溃疡性结肠炎的作用机制,从而总结临床学者诊治湿热型溃疡性结肠炎的用药规律与临床经验。方法:1.收集中国知网、万方、维普、Pub Med等数据库已发表关于口服中药治疗湿热型溃疡性结肠炎的随机对照试验,对数据进行规范化处理并建立数据库,运用统计学软件通过频数分析、关联规则、聚类分析等技术,对方药进行数据挖掘。2.通过网络药理immune imbalance学分析,更多筛选出TCMSP、ETCM数据库中中医药治疗湿热型溃疡性结肠炎的核心中药的有效活性成分与靶点蛋白,针对TCMSP数据库无相关靶点蛋白信息的有效成分,经Pubchem、Swiss Target Prediction平台作为补充;再使用Dis Ge Net、Drug Bank、OMIM、TTD、Gene Cards数据库对溃疡性结肠炎疾病靶点进行检索与筛选,通过Venny平台将两者交集靶点可视化分析;运用Cytoscape3.9.0软件建构“药物-靶点-疾病”网络可视图,并通过STRING数据库架构PPI网络可视图;最后借助Metascape数据库进行GO富集分析以及KEGG信号通路分析。结果:1.本研究最后纳入138篇文献,其中以大肠湿热证最多,出现57次.涉及152味中药,使用频次位列前10的中药为黄连、甘草、木香、白芍、白头翁、白术、黄芩、当归、茯苓、黄柏。中药按功效涉及38类,使用频次排名在前的中药依次为清热燥湿药、补气药、清热解毒药、理气药、利水消肿药。中药四气频次顺序依次为寒、温、平、凉、热。五味排名依次为苦、甘、辛、酸、涩、淡、咸。归经排名前四依次为脾经、胃经、肝经、大肠经。2.湿热型溃疡性结肠炎用药关联规则分析得到44组核心药对,常用药对组合包括:黄连、肉桂;甘草、党参、黄连;黄连、黄芩、木香;黄连、当归、木香等。3.湿热型溃疡性结肠炎用药聚类分析得到8组聚类结果:C1:黄连、木香、槟榔、肉桂、当归、白芍;C2:甘草、黄芩;C3:地榆、仙鹤草、三七;C4:葛根、白及;C5:马齿苋、赤芍、陈皮;C6:薏苡仁、败酱草;C7:茯苓、党参、白术、黄芪;C8:黄柏、秦皮、白头翁。4.网络药理学分析共获取核心中药53种活性成分,795个靶点蛋白,获取744个疾病靶点,147个交集靶点。主要活性成分包括槲皮素、山奈酚、油酸、亚油酸、巴马汀、小檗碱等;蛋白互作网络分析核心靶点包括STAT3、PIK3CA、RELA、IL6、PTPN11、TNF、STAT1、IL10、KRAS、JAK2等;GO分析得到核心中药治疗UC同生物过程相关的条目共计5357条,同分子功能相关的条目共计827条,同细胞组成相关的条目共计436条;KEGG信号通路分析Regorafenib供应商得到相关信号通路191条,主要包括癌症通路、PI3K-Akt信号通路、TNF信号通路、JAK-STAT信号通路、NF-κB信号通路、趋化因子信号通路、炎症性肠病等信号通路。结论:1.数据挖掘研究表明,湿热型溃疡性结肠炎病位在大肠,与脾胃肝关系密切。具有清热燥湿,调和气血之功的核心中药(芍药汤化减)是治疗湿热型溃疡性结肠炎常用方剂。2.核心中药可能通过癌症、PI3K-Akt、TNF、JAK-STAT、NF-κB等信号通路,发挥抑制炎性反应、抗氧化应激、调节肠道微生物、抑制细胞凋亡、保护肠黏膜屏障等作用,达到治疗湿热型溃疡性结肠炎的功效。

3D打印辅助椎弓根钉内固定治疗强直性脊柱炎合并胸腰椎骨折的临床效果

目的 探讨3Dselleck ZD1839打印辅助下椎弓根钉内固定治疗强直性GDC-0973供应商脊柱炎(AS)合并胸腰椎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2018年8月至2020年8月收住院并进行手术治疗的15例AS合并胸腰椎骨折的病人,根据是否使用3D打印技术辅助手术分为3D组和常规组,3D组8例,常规组7例。常规组病人均选择常规手术方式,3D组病人在3D打印技术辅助下进行后入路内固定手术治疗。比较两组的手术时间、术中透视次数、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置钉准确率;术后随访通过疼痛视觉模拟量表(VAS)tumor suppressive immune environment评分和日本骨科协会评估治疗分数(JOA)评价手术疗效。结果 两组病人均顺利完成手术。3D组术中实际置入椎弓根螺钉的直径和长度以及进钉点与后正中线的距离与术前规划基本一致。3D组的置钉准确率明显高于常规组,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96.15%vs. 82.05%,χ~2=7.988,P=0.005);3D组的手术时间、术中透视次数、术中出血量及术后引流量均低于常规组,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所有病人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为12~20个月,3D组术后1个月的VAS评分改善率明显优于常规组,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在术后6、12个月两组VAS评分改善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D组在术后1、6、12个月的JOA评分改善率明显优于常规组,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应用3D打印技术辅助下椎弓根钉内固定治疗AS合并胸腰椎骨折,能显著提高置钉准确率、减少手术时间及透视辐射伤害、提高手术效率及安全性,并且对早期减轻术后疼痛及术后腰椎功能的恢复也具有一定的促进作用。

某院新生儿肠杆菌感染败血症耐药性及其抗菌药物治疗分析

目的 对新生儿肠杆菌感染败血症耐药性和抗菌药物治疗进行分析,旨在为临床用药提供参考。方法 回顾性分析武汉大学人民医院2020年1selleck激酶抑制剂月—2021年12月新生儿科诊断为败血症PLX5622体内且血培养肠杆菌的住院患儿,对患儿的一般临床特征、病原菌、药敏试验结果、产酶类型以及患儿的治疗方案及临床结局进行收集统计。结果 共收集肠杆菌感染败血症患儿30例,主要病原菌为Temple medicine大肠埃希菌与肺炎克雷伯菌,大肠埃希菌主要耐药机制为耐碳青霉烯酶,且以产B类金属β-内酰胺酶型为主,主要治疗方案为氨曲南单药治疗;肺炎克雷伯菌主要耐药机制为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主要治疗药物为碳青霉烯抗菌药物,接受治疗的患儿均取得较好的治疗效果。结论 耐碳青霉烯大肠埃希菌推荐给予氨曲南治疗,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的肺炎克雷伯菌可优先给予碳青霉烯类抗菌药物,本研究可为临床多重耐药肠杆菌感染败血症新生儿提供用药参考。

一起由副溶血性弧菌引起的食物中毒调查分析

【目的】查明一起食物中毒事件的发生原因,为防范类似事件的发生提供参考和借鉴。【方Elexacaftor体内法】采用现场流行病学调查方法对病例进行个案调查,应用分析性流行病学方法查找可疑餐次和食品,对涉事单位开展食品卫生学调查并采集可疑食品、加工环节、病例等的样品开展实验室检测。【结果】共搜索到符合病例定义者91人,罹患率为14.97%(91/608),主要临床特征为腹痛(97.80%)、腹泻(84.62%)、呕吐(72.53%)、恶心(62.64%)、发热(12.09%)以及白细胞升高(90.11%)。发病高峰出现在6月15日16时—6月15日18时,流行曲线呈点源暴露模式,潜伏期最短1 h,最长10 h,平均5 h。分析性流行病学PD0325901小鼠研究显示6月15日午餐是可疑餐次(χ~(2)=38.78,P<0.001),食用凉拌皮蛋豆腐者发病风险明显高于未食用者(χ~(2)=105.21,P<0.001)。实验室检测结果显示1件从业人员肛拭样品和18件病例肛拭样品检出副溶血性弧菌,1件食品原料和1件病例肛拭样品检出金黄色葡萄球菌,其余样品检测结果均为未检出。【结论】本次食物中毒事件由副溶血性弧菌引起,致病原因系食堂超范围供应凉拌皮蛋豆腐,加工过程可能发生交叉污染。建议监管部门应加强日常执法检查和监测,餐饮单位应强Immune check point and T cell survival化食品安全意识,严格按照国家相关法律法规和食品安全标准的要求规范操作,从源头减少食源性疾病事件的发生。

基于气机升降理论的针灸组方对心肾不交型失眠患者睡眠质量和睡眠进程的影响

目的:探讨分析基于气机升降理论的针灸组方对心肾不交型失眠患者睡眠质量和睡眠进程的影响。方法:前瞻性选取2019年1月-2021年12月收治入院的84例心肾不交型失眠患者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治疗A组(42例)和治疗B组(42例)。治疗A组予以常规针法治疗,治疗B组患者则予以基于气机升降理论的针灸组方治NSC 119875体内实验剂量疗。评估两组患者的实际睡眠总时间、PSQI量表评分、睡眠进程参数、入睡时间、日间功能障碍以及不良反应。结果:干预后两组纳入患者的PSQI量表评分较干预前均有了显著改善(P<0.05),且干预后治疗B组患者的PSQI量表评分显著低于治疗A组(P<0.05);干预后两组纳入患者的睡眠进程参数指标较干预前均有了显著改善(P<0.05),且干预后治疗B组患者的总睡眠时间、睡眠效率指标显著高于治疗A组,而睡眠潜伏期、觉醒时间指标则显著低于治疗A组(P<0.05);干预后两组纳入患者入睡时间、日间功能障碍较干预前均显著降低(P<0.05),且干预后治疗B组患者的入睡时间、日间功能障碍均显著低于治疗A组(P<0.05);干预后两组纳入患者的实际睡眠总时间较干预前均有了显Biogas residue著改善(P<0.05),且干预后治疗B组患者的实际睡眠总时间显著高于治疗A组(P<0.05);两组心肾不交型失眠患者在治疗期间均未出现严重不良反应,干预方案安全性良好。治疗A组患者出现穿刺处血肿4例、穿刺处感染2例、滞针4例,总出现率为23.81%(10/42);治疗B组患者出现穿刺处血肿1例、穿刺处感染0例、滞针1例,总出现率为4.76%(2/42),且治疗B组患者的总出现率显著低于治疗A组(P<0.05)。结论:基于气机升降理论的针灸组方治疗心肾不交型失眠患者,其selleck抑制剂临床干预效果显著,可有效改善患者的PSQI量表评分以及睡眠进程参数,缩短入睡时间,提高实际睡眠总时间,缓解日间功能障碍,且不良反应少。

中药联合摩腹治疗老年功能性便秘伴结肠黑变病的临床观察

目的 观察加味奔豚汤联合摩腹治疗肾虚气郁型老年功能性便秘伴结肠黑变Surgical lung biopsy病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符合标准的患者120例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西药组、摩腹组、中药联合摩腹组,每组40例。西药组给予双歧三联活菌胶囊、莫沙必利片口服,摩腹组给予腹部按摩,中药联合摩腹组给予中药加味奔豚汤口服联合腹部按摩治疗,观察各组治疗14、30及60 d便秘改善情况、中医证候积分;观察90 d后的肠镜检查表现,评价疗效。结果 治疗14、PEG300浓度30、60 d后,3组患者便秘评分均较治疗前降低;治疗30、60 d后,中药联合摩腹组和西药组便秘评分无明显差异,但均低于单纯摩腹组(P<0.05);3组治疗后中医证候积分均较治疗前降低(P<0.05)。中药联合摩腹组总有效率100.00%,摩腹组为42.50%,西药组为67.50%。90 d后肠镜检查显示,中药联合摩腹组痊愈8例,总有效率80.00%,明显优于摩腹组和西药组。结论 中药联合摩腹组可以明显改善老年性便秘伴结肠黑变病患者临床AY-22989研究购买症状,其总有效率优于摩腹组和西药组,对于肠道黑变病具有逆转效果,相对于单纯摩腹法及西药治疗具有明显优势。

中医辨证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的疗效观察

目的:评价中医辨证治疗溃疡性结肠rehabilitation medicine炎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我院2021年8月—2023年4月收治的112例溃疡性结肠炎患者作为ABT-263溶解度研究对象,抽签法随机分为对照组56例(美沙拉嗪口服治疗)、观察组56例(美沙拉嗪口服+中医辨证施治),分析两组中医证候积分、大便常规情况以及临床有效率。结果:治疗前,两组中医证候积分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腹痛、腹泻、黏液脓血便等中医证候积分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两组RBC、WBC阳性率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的RBC、WBC阳性率显著低于对照组,两组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总有效率(96.43%,54/56)Compound 3核磁显著高于对照组(76.79%,43/5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通过中医辨证治疗可以提高溃疡性结肠炎临床治疗效果,值得推广。

复方甘草酸苷联合硫酸羟氯喹片治疗玫瑰痤疮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

目的 观察复方甘草酸苷联合硫酸羟氯喹片治疗玫瑰痤疮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选取20Entinostat体内实验剂量17年2月—2021年2月瑞金市人民医院收治的玫瑰痤疮患者60例,按照计算机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研究组(n=30)和对照组(n=30)。对照组患者应用硫酸羟氯喹片治疗,研究组患者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联合复方甘草酸苷治疗,2组患者均治疗8周。比较2组的临床疗效,治疗前后临床症状评分、血红素水平、皮肤粗糙度、生活质量评分及不良反应。结Puerpal infection果 研究组患者总有效率为90.00%,高于对照组的66.67%(χ~2=4.812,P=0.028)。治疗8周后,2组患者临床症状评分及血红素水平均低于治疗前,且研究组低于对照组(P均<0.01);2组患者皮损处皮肤凸起值、皮肤凹陷值及皮肤粗糙度均低于治疗前,且研究组均低于对照组(P<0.05或P<0.01);2组患者SF-36评分均高于治疗前,且研究组均高于对照组(P<0.05或P<0.01)。研究组患者不良反应总发生率为13.33%,低于对照组的20.00%,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480,P=0.488)。结论 复方甘草酸苷联合硫酸PF-6463922浓度羟氯喹片治疗玫瑰痤疮的疗效显著,可有效改善临床症状,降低血红素水平,提高生活质量,且安全性高,值得临床应用探索。

美托洛尔联合二丁酰环磷腺苷钙治疗冠心病心力衰竭并心律失常临床研究

目的 探更多讨美托洛尔联合二丁酰环磷腺苷钙治疗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简称冠心病)心力衰竭并心律失常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海南省东方市人民医院心血管内科2019年5月至2022年2月收治的冠心病心力衰竭并心律失常患者117例,按用药方案的不同分为单药biologic agent组(67例)和联合组(50例)。两组患者均予基础治疗及注射用二丁酰环磷腺苷钙静脉滴注,联合组患者加服琥珀酸美托洛尔缓释片。两组均治疗14 d。结果 治疗后,两组患者左室射血分数(LVEF)均较治疗前明显升高,且联合组升高更明显(P <0.05);两组患者左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左室收缩末期内径(LVESd)均较治疗前明显减小,且联合组减小更明显(P <0.05);两组患者N末端B型脑钠肽前体(NT-proBNP)、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超敏C反应蛋白(hs-CRP)、半乳糖凝集素-3(Gal-3)水平均显著下降,且联合组下降更明显(P <0.05);联合组患者的24 h房性、室性早搏次数均明显少于单药组,但5 min窦性心律波动R-R间期标准差(SDNN)和5 min窦性心律波动R-R间期平VP-16 molecular weight均值标准差(SDANN)均明显大于单药组(P <0.05);两组患者6 min步行距离(6MWT)均明显增大,且联合组明显大于单药组(P <0.05);两组患者明尼苏达心力衰竭生活质量量表(MLHFQ)评分均明显降低,且联合组下降更明显(P <0.05)。结论 美托洛尔联合二丁酰环磷腺苷钙治疗冠心病心力衰竭并心律失常,可显著降低患者的血清Gal-3,CK-MB,NT-proBNP水平,改善心功能和心律失常,减轻心力衰竭程度,提升患者的运动能力和生活质量。

白内障超声乳化吸除、人工晶状体植入联合房角分离术治疗白内障合并闭角型青光眼的临床效果及对患者预后的影响

目的 探讨白内障超声乳化吸除、人工晶状体植入联合房角分离术治疗白内障合并闭角型青光眼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我院2020年1月至6月接收的100例白内障合并闭角型青光眼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以随机数字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50例。对照组给予人工晶状体植入术,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用白内障超声乳化吸除、房角分离术。比较两组的矫正视力(CVA)、眼压(IOP)、房角开放距离500(AOD500)、小梁睫状体距离(TCPD)、小梁虹膜角(TIA)thyroid autoimmune disease、中央前房深度(ACD)及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术前及术后1 d,两组的CVA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6个月,两组的CVA均明显升高,且观察组高于对照寻找更多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前,两组的IOP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 d、6个月,两组的IOP均明显降低,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前,两组的AOD500、TCPD、TIA、ACD比较,差异GSK J4分子式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6个月,两组的AOD500、TCPD、TIA、ACD均升高,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并发症总发生率为6.00%,略低于对照组的16.00%,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白内障超声乳化吸除、人工晶状体植入联合房角分离术治疗白内障合并闭角型青光眼的效果显著,可有效改善患者的视力、IOP及房角开放距离,且安全性较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