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针辅助治疗功能性便秘肝郁气滞证的疗效观察

目的 观察火针辅助治疗功能性便秘(FC)肝郁气滞证的疗效。方法 选取2019年3月—2022年3月期间于我院门诊就诊的Fconservation biocontrolC患者8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火针组和对照组2组,每组患者40例。对照组患者予以乳果糖口服溶液更多治疗,火针组在对照组基础上予以火针辅助治疗。比较两组治疗前后疗效、中医症候积分、治疗期间不良反映发生情况、随访期内复发率。结果 火针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火针组每次排便时间、排便时间间隔、排便费力程度、大便性状、肠鸣、胸胁满闷、食少纳呆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火针组在随访期内复发率低于对照组(Pselleck GSI-IX<0.05)。结论 火针辅助治疗FC,可增强治疗效果,降低复发风险,且不增加不良反应发生风险。

外伤诱发尿毒症性心肌病致死案诉讼要点及法医学鉴定一例

本案为一起侵权责任民事纠纷,处理此类纠纷时应当严格按照侵权责任的四个构成要件,即:行为人主观上有过错、行为人实施了具有违法性的侵害行为、该侵害行为给他人造成损害、行为人的行为与他人的权利损害结果之间存在法律上的因果关系,来认定是否构成侵权、应否承担侵权责任。而本案被鉴定人生前患有“慢性肾功能衰竭(chronic renal failure,CRF)”病史,在期间遭受外伤最终导致死亡;CRF是因各种肾脏疾病引起的缓慢进行性肾功能损害/肾功能不全,导致一系列临床症状和bioorganometallic chemistry生化、内分泌等代谢紊乱,最后引起尿毒症和肾功能完全丧失。慢性肾功能衰竭是肾功能不全的严重阶段。慢性肾功能衰竭影响到各个系统和器官寻找更多,如水、电解质、酸碱平衡紊乱,糖、脂肪、蛋白质和氨基酸代IACS-10759谢障碍,各系统(如消化系统、心血管系统、呼吸系统、神经系统、血液系统、运动系统等)功能障碍等。尿毒症性心肌病作为慢性肾功能衰竭(CRF)严重并发症之一,是导致患者CRF死亡的主要原因。故在审判过程中明确死亡原因、疾病与外伤的关联以及死亡原因中外伤与疾病的参与度对审判结果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作者借此案例简述尿毒症性心肌病的发病机制及临床病理诊断,并分析伤病共存时疾病、外伤与死亡的关系,由此鉴定结论证明本案中侵权行为与损害结果之间是否存在因果关系,并在诉讼过程中为法庭裁判提供专业帮助。

冠状动脉综合征无创影像学专家共识解读

冠状动脉综合征是发病率和致死率较高的心血管疾病之一,早期发现、早期诊断是预防不良心血管事件发生的关键。随着影像技术的发展,现已有大量研究表明无创影像学检查CB-839试剂在冠状动脉综合征早期筛查、诊断、治疗和风险评估方面有着独特的优势Aggregated media。然而,既往冠状动脉综合征的指南中关于无创影像学检查应用的建议尚不全面。2022年,欧洲心血管成像协会、美国超声心动图学会与美国核心脏病学会、心血管计算机成像学会、心血管磁共振学会合作,基于最新研究证据、专家共识及指南发布冠状动脉综合征无创影像学成像方法应用的专家共识,总结并评价经胸超声心动图、冠状动脉计算机断层扫Alisertib描血管造影成像、心血管磁共振成像、单光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扫描、正电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扫描仪等多种无创影像学成像方式在冠状动脉综合征解剖学、组织学、功能学方面的应用,为临床提供更为全面、详细的诊断策略。作者对该专家共识进行解读,并对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和慢性冠状动脉综合征的具体疾病特征提出决策建议,以供国内同行在临床实践和科学研究中参考。

当归“养血”与“解郁”功效的相关性剖析及鞘脂代谢调节机制研究

选题依据:抑郁症是一种常见的心理精神障碍疾CL 318952细胞培养病,其特征在于持续的情绪低落和思维迟缓。世界卫生组织(WHO)推测2030年抑郁症将成为全球第一大疾病~([1])。2019年的中国精神卫生调查发现中国有9500万人有不同程度的抑郁症。然而,目前上市抗抑郁西药虽然比较多,但西医对抑郁症病因、发病机制尚未明确,且大多数抗抑郁西药起效慢、成分单一、疗效低、副作用强~([2])。因此,依据抑郁症的临床表现和病理基础,在中医理论指导下,提出抑郁症中医临床治疗方法并在实践中修整完善,可以为临床抑郁症的诊治提供切实可行的路径,还有望采用中医“以方测证”思想,加强对抑郁症病机认识,为研发理想的抗抑郁药物提供科学依据。中医理论认为“心藏脉,脉舍神”,故养“神”亦在于养气血。临床研究表明,抑郁症患者常伴有心血不足、气血不畅、心脉淤阻等血虚病症~([3]),且在抑郁症的中医临床治疗上也有活血开郁法、养血解郁法的应用~([4])。流行病学研究发现,抑郁症患者伴发贫血的风险较高,贫血患者也更容易患抑郁症。因此,抑郁症与血虚证密切相关,剖析抑郁症与血虚证的相关性对抑郁症的治疗具有重大意义。当归的传统药效是“补血活血”,常有“十方九归”之美称。其在经典抗抑郁复方中使用频率高且占有重要地位,通常被认为起到的作用是补血活血。本课题组前期对单味药当归的抗抑郁作用进行了初步研究,发现当归不仅能逆转CUMS大鼠的血虚症状,还能有效缓解CUMS大鼠的抑郁样症状。然而当归对抑郁模型大鼠血虚症状的调节作用仍缺乏系统的研究,且其养血与解郁功效的相关性机制尚不明确。因此,本研究结合药理学、代谢组学、网络药理学和分子生物学多技术明确当归养血与解郁功效的相关性,阐明其相关性机制。目的:(1)明确当归养血与解郁功效间的相关性及其作用机制。(2)明确郁症与血虚证的关系,拓展抑郁症的治疗策略。方法:(1)运用LC-MS技术指认当归提取物中的化学成分,再通过网络药理学方法,预测当归化学成分的靶点、抑郁症与血虚证的共病靶点,富集与当归养血解郁密切相关的信号通路,构建成分-KPT-330核磁疾病-靶点-通路网络,揭示抑郁症与血虚证的共病机制,以及当归养血解郁的作用机制,从网络药理学角度阐明当归“养血”与“解郁”功效的相关性及机制,进一步运用分子对接技术对聚焦通路的潜在靶点进行验证。(2)采用CUMS抑郁模型,以当归为研究对象,抗抑郁西药文拉法辛为阳性对照,以体重、行为学指标及HPA轴功能指标为抑郁相关指标,血虚指标方面,在前期血流变、血常规、血气的基础上,拓展了造血功能、免疫功能及铁代谢功能为血虚相关指标,明确当归治疗CUMS模型大鼠的药效特点。结合主成分分析与相关性分析方法研究血虚指标与抑郁指标的相关性,明确当归抗抑郁作用与养血功效之间的相关性。(3)采用LC/MS脂质组学技术研究当归对CUMS大鼠机体中异常变化的脂类代谢物的调节作用,筛选与抑郁症相关指标及血虚相关指标均密切相关的差异代谢物和代谢通路,并将潜在效应指标与关键代谢通路的差异代谢物进行关联分析,聚焦关键鞘脂代谢物,从脂质代谢角度阐释当归“解郁”与“养血”功效的相关性机制。(4)基于脂质组学和网络药理学的研究结果,采用Western blot技术检测大鼠海马与肝脏中鞘脂代谢途径关键酶的表达量及蛋白磷酸化水平,包括中性鞘磷脂酶(n SMase)、神经酰胺合酶(Cer S)、鞘氨醇激酶-1(Sphk1)、丝氨酸棕榈酰转移酶(SPT)、PIK3CA、PIK3CD。明确当归发挥抗抑郁与养血作用的机制与鞘脂代谢途径密切相关。结果:(1)通过网络药理学构建抑郁症和血虚证的靶点通路网络,共富集107条通路。将超高效液相色谱-三重飞行时间质谱仪(UPLC-Triple-TOF/MS)提取的66个活性成分用于网络药理学分析,找到46个靶点与当归的养血解郁相关。通路富集分析进一步表明,鞘脂信号通路、甘油磷脂代谢通路等为当归的养血解郁关键通路。分子对接分析表明,当归有效成分E-藁本内酯与鞘脂信号通路关键蛋白(PIK3CA、PIK3CD)具有较强的结合活性。(2)药效学研究结果显示,当归给药组可以显著改善CUMS大鼠异常变化的糖水偏爱率、旷场实验穿越格数和直立次数、体重、强迫游泳不动时间、以及HPA轴激素水平(CRH、ACTH、CORT),表明当归具有确切的抗抑郁作用。此外,当归还可以逆转CUMS大鼠异常变化的免疫功能相关指标(IL-1β、IL-6、IL-4、TNF-α、T淋巴细胞亚群CD4~+/CD8~+)、铁代谢功能指标(Hepcidin、TRF),表明当归具有改善CUMS诱导的大鼠血虚症状的作用。相关性研究结果显示,代表大鼠抑郁样症状的情志指数与代表大鼠血虚样症状的免疫功能和铁代谢功能显著相关。(3)脂质组学研究结果显示,主成分分析(PCA)中,空白组和模型组样本能沿t2轴明显分开,表明模型复制成功。PLS-DA模型排列实验表明模型可靠,无过拟合。对各组别进行了有监督的OPLS-DA分析,发现QC聚合,仪器稳定,当归和阳性给药对CUMS引起的大鼠血清脂质代谢紊乱有回调作用。进而根据S-plot图中VIP>1及统计学t检验(P<0.05)条件筛选空白组与CUMS组显著的差异脂质代谢物,结果显示,在筛选得到的50个异常变化的差异代谢物中,当归可显著回调Cer(d18:1/24:0)、Cer(d18:1/24:1)、SM(d18:0/24:1)等48个脂质代谢物。运用Metaboanalyst数据库进行通路富集分析,筛选到2条关键通路,分别为甘油磷脂代谢和鞘脂代谢,将鞘脂代谢通路的代谢物进一步统计分析,与潜在效应指标进行关联分析,发现神经酰胺类和鞘磷脂类代谢物与各潜在效应指标显著相关。(4)分子生物学结果显示,与空白组相比,CUMS组大鼠海马和肝脏中PIK3CA和PIK3CD的表达都明显降低,提示CUMS造模后鞘脂代谢紊乱。而经当归给药干预后,大鼠海马和肝脏中两种蛋白的表达量显著回调。该结果与网络药理学中的分子对接结果相同。此外,与对照组相比,CUMS组大鼠海马和肝脏中丝氨酸棕榈酰转移酶(SPTLC2)的表达均显著升高,而经当归给药干预后,SPTLC2的表达量显著回调(P<0.05)。CUmed-diet scoreMS造模后,大鼠肝脏中神经酰胺合成酶(Cer S2)、中性鞘磷脂酶(n SMase)和鞘氨醇激酶(SPHK1)的表达量显著降低,当归干预组(低、中、高剂量)的Cer S2、n SMase、SPHK1表达量显著回调,大鼠海马中n SMase和SPHK1的表达量显著降低,当归干预后n SMase、SPHK1表达量显著回调。结论:当归的抗抑郁作用和养血功效存在显著相关性。其机制可能是当归通过调节Cer/SM系统调控鞘脂代谢通路发挥养血解郁的功效。

循证护理健康教育模式对新发精神分裂症患者暴力倾向、社会功能的影响

目的针购买Tezacaftor对循证护理健康教育模式在新发精神分裂症患者暴力倾向、社会功能方面的影响意义,做深入探究。方法:研究期限定于2022年3月至2023年3月,选取110例笔者院内新发精神分裂症CL 318952溶解度患者为分析对象,遵循”平衡序贯”分组原则进行组间划分;命名为甲组与乙组,针对甲组提出:采用常规护理方案进行干预;针对乙组提出:采用循证护理健康教育模式进行干预,而后实施比对。结果:干预过后,两组所获效果差异显著,乙组显优(P<0.05),有可比性。具体可见于:血清总三碘甲腺原氨酸、总甲状腺素、游离三碘甲状腺原氨酸、游离甲状腺素水平;社交能力、生活能力、卫生能力评分;自身攻击、言语攻击、物品攻击、对他人攻击方面评分;以及用药依从性方面表现。结论:就新发精神分裂症患者而谈,在其临床护理方案的横向选择中,选取循证护理健康教育模式进行干预,优势性更强,效果更加理想。不仅患者暴力攻击性得到有效降低;社会功能及甲状腺功能也得到了mediating analysis切实改善,还在用药依从性方面提高显著,故此,推荐引用。

住院慢性精神分裂症伴失眠患者的临床特征及影响因素

目的 探讨住院慢性精神分裂症伴失眠患者的临床特征和相关影响因素。方法 选取2019年1月至2021年12月在北京市门头沟区龙泉医院住院的134例精神分裂症患者。按失眠情况分为失眠组(46例)和对照组(88例)。采集患者人口学和临床资料、血生www.selleck.cn/products/Methazolastone化指标、量表评估等分析伴失眠患者的临床特征及其与失眠的相关性及影响因素。结果 失眠组患者年龄大于对照组,有躯体疾病、有高血压、联合抗精神病药物治疗占比高于对照组,空腹血糖水平、认知缺损评分高于对照组(均P Naporafenib抑制剂<0.05)。失眠组患者生理功能、身体疼痛、活力等项目的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均P <0.05)。采用Spearmen相关性分析发现,年龄、躯体疾病与失眠严重程度指数量表(ISI)评分呈正相关,联合抗精神病药物治疗与ISI评分呈负相关(均P <0.05);病程、高血压、认知缺损、生理功能、身体疼痛、活力等与ISI评分无相关性(均P>0.05)Tibiofemoral joint。Logistics分析显示:年龄是患者伴发失眠的危险因素(P <0.05)。结论 住院慢性精神分裂症伴失眠患者具有年龄大、躯体问题多、伴有高血压、空腹血糖高、认知缺损严重、联合用药的临床特征,年龄、躯体疾病、联合抗精神病药物治疗与ISI评分具有相关性,年龄是住院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发生失眠的危险因素。

基于CiteSpace的针刺治疗荨麻疹的可视化分析研究

目的:对国内针刺治疗荨麻疹的文献进行筛选统计和可视化分析,总结这一疾病的发展现状、研究热点及探讨未来的发展趋势。方法:整理中国知网数据库(CNKI)自建库以来针刺治疗荨麻疹的相关文Microbiology抑制剂献,运用CiteSpace 6.1R4软件对文献作者、相关机构、关键词等进行可视化分析研究。结果:共纳入547篇文献,年发文量呈总体上升趋势;发文最多的作者为马铁明和王艳君;广州中医药大学、辽宁中医药大学和成都中医药大学是主要研究机构。研究过程中涉及到的高频关键词有:针刺疗法、荨麻疹、针灸疗法、穴位埋线、拔罐等,并且形成了11个关键词聚类和15个关键词突现。结论:当前研究热点主要集中在3个方面:针刺、穴位埋线等不同方法的疗效评价;曲池、血海、三阴LEE011交为代表的选穴规律;针刺调节机体免疫的机制研究。该领域尚需overt hepatic encephalopathy解决的关键在于优化干预措施和探究针刺治疗荨麻疹的作用机理。希望通过此次研究,能够为日后关于针刺治疗荨麻疹案例的分析提供借鉴。

脑出血患者住院费用及影响因素分析

目的 分析脑出血患者住院费用构成情况及影响因素,为有效控制脑出血患者费用增长,降低经济负担提供参考。方法 收集西安市某三甲医院2015年1月1日-2020年12月31日主要诊断为脑出血患者的住院病历信息,对其进行统计描述selleckchem,通过单因素分selleck抑制剂析、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探索住院费用的影响因素。结果 脑出血患者的人均住院费用为39 277.70元,是所有病种人均住院费用的3倍,住院费用的中位数为21 975.04元。住院费用构成中占比最高的为药费(34.7%),其次为检查费(20.7%)和材料费(17.9%)。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显示住院费用的主要影响因素依次为是否手术、住院天数、合Nucleic Acid Electrophoresis Gels并症个数和年龄,P<0.001。结论 脑出血患者的住院费用逐年增长,手术和住院天数是影响住院费用的主要因素。提高脑出血的防治意识,缩短住院天数,批量采购耗材等,可有效控制住院费用增长。

依洛尤单抗对冠心病心绞痛患者PCSK9、sICAM-1水平的影响

目的:探究依洛尤单抗对冠心病心绞痛患者前蛋白转化酶枯草溶菌素9medical curricula(PCSK9)、可溶性细胞间黏附分子-1(sICAM-1)水平的影响。方法:选取2021年7月至2022年7月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第七医学中心收治的冠心病心绞痛患者106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常规治Panobinostat使用方法疗组和依洛尤单抗组,每组53例。两组均用利尿剂、β受体阻滞剂等常规治疗,依洛尤单抗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依洛尤单抗治疗。对比两组治疗总有效率、心绞痛发作情况、心功能、血脂功能、内皮功能及PCSK9、sICAM-1水平。结果:依洛尤单抗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常规治疗组(P<0.05)。依洛尤单抗组心绞痛发作次数、持续时间低于常规治疗组,左室后壁厚度(LVPWd)小于常规治疗组,左室射血分数(LVEF)高于常规治疗组(P<0.05)。依洛尤单抗组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内皮素-1(ET-1)、肌钙蛋白I(cTnI)、高敏肌钙蛋白I(hs-TNI)、PCSK9、sICAM-1、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水平低于常规治疗组,一氧化氮www.selleck.cn/products/rsl3(NO)水平高于常规治疗组(均P<0.05)。PCSK9、sICAM-1水平与LVPWd、TC、TG、ET-1、cTnI、hs-TNI、LDL-C呈正相关关系,与LVEF、NO呈负相关关系(P<0.05);PCSK9与sICAM-1呈正相关关系(P<0.05)。结论:依洛尤单抗对冠心病心绞痛的治疗效果显著,能够改善患者心功能、血脂指标和内皮功能,并降低PCSK9、sICAM-1水平。

经椎弓根不对称截骨术矫正强直性脊柱炎胸腰椎侧后凸畸形的疗效分析

目的 :分析经椎弓根不对称截骨术(asymmetrical pedicle subtraction osteotomy,APSO)对强直性脊柱炎(ankylosing spondylitis,AS)胸腰椎侧后凸畸形患者的临床疗效,并比较其与传统经椎弓根椎体截骨术(pedicle subtracLorlatinibtion osteotomy,PSO)对矢状面平衡重建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1月~2019年6月在我院行脊柱截骨术且随访超过1年的55例AS胸腰椎畸形患者。仅有矢状面畸形的AS患者采用PSO,双平面畸形患者采用APSO。在术前、术后和末次随访时的Entinostat使用方法站立全脊柱正侧位X线片上测量冠状面Cobb角、冠状面平衡距离(coronal balance distance,CBD)、全脊柱后凸角(global kyphosis,GK)、矢状面偏移(sagittal vertical axis,SVA)、骨盆倾斜角(pelvic tilt,PT)、骶骨倾斜角(sacral slope,SS)、腰椎前凸角(lumbar lordosis,Levidence base medicineL)、截骨角(osteotomized vertebral angle,OVA)、融合节段角(angle of fused segments,AFS);在术前和末次随访时由患者填写疼痛视觉模拟(visual analogue scale,VAS)评分量表和Oswestery功能障碍指数(Oswestry disability index,ODI)量表。结果:55例患者中20例接受APSO,35例接受PSO。两组患者年龄、性别比、融合节和截骨位置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随访27.3±8.1个月(12~48个月),APSO组术前、术后和末次随访时的冠状面Cobb角分别为18.9°±7.8°、7.3°±3.6°和9.5°±4.4°,CBD分别为64.7±24.8mm、26.7±13.4mm和27.4±15.3mm,术后和末次随访时较术前显著性改善(P<0.05),末次随访时与术后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两组间术前、术后和末次随访时的SVA、GK、PT、LL、SS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两组术后和末次随访时的SVA、GK、PT与同组术前比较均显著性减小(P<0.05),LL、SS显著性增大(P<0.05);两组SVA、GK、PT、LL、SS矫正量均相似(P>0.05)。末次随访时两组的VAS评分和ODI较术前均显著性改善(P<0.05);两组同时点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APSO组和PSO组末次随访时OVA和AFS均无明显改变(P>0.05),APSO组OVA显著大于PSO组(P<0.05)。APSO组1例截骨椎脱位,1例术中硬脊膜撕裂,1例体位性臂丛神经麻痹;PSO组2例截骨椎脱位,1例体位性臂丛神经麻痹;两组并发症发生率无显著性差异(P=0.462)。结论:APSO在矢状面畸形矫正效果上与PSO一致;APSO能够同时恢复AS胸腰椎侧后凸畸形患者的冠状位平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