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的:探讨红细胞特征参数和线粒体DNA在肺癌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BI 10773分子量随机选取2022年1月至12月南京鼓楼医院胸外科收治的肺癌患者和良性肺结节患者抗凝血。采用全自动血细胞分析仪对红细胞相关特征参数进行检测,统计分析红细胞特征参数与肺癌的相关性。另收集分离5例良性肺结节患者、5例早期肺癌患者和Navitoclax化学结构5例晚期肺癌患者空腹状态下的红细胞,提取DNA后通过定量PCR检测红细胞内线粒体DNA含量。结果:红细胞特征参数(包括红细胞计数、血红蛋白、红细胞平均体积、红细胞压积、红细胞分布宽度)在肺癌患者和良性肺结节患者中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且基本都在正常值之内。然而histopathologic classification,在早期肺癌患者和晚期肺癌患者中,红细胞计数和红细胞压积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晚期肺癌患者红细胞线粒体DNA含量显著上升。结论:肺部良性结节患者和肺癌患者的红细胞特征参数没有差异,而在晚期肺癌患者中红细胞计数和红细胞压积下降、红细胞内线粒体DNA含量上升,它们可以作为肺癌进展的指标。
分宜县区域近5年儿童手足口病流行特征分析
目的 分析分宜县区域2017年到2021年儿童手足口病的流行特征,旨在为防控方案制定及公共卫生资源合理分配提供参考。方法 回顾性分析分宜县2017年至2021年期MLN4924采购间《传染病报告信息管理系统》所NSC125066供应商报告的分宜县儿童手足口病的相关资料,统计手足口病发生情况,并对其流行特征进行分析。结果 分宜县区域2017年至2021年期间手足口病患儿共有874例,年均发病率为9.71/万,无重症及死亡病例。2017年至2021年间各年份发病率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儿童手足口病的发病存在明显季节性,主要集中于4~10月。874例患儿中男性、女性分别有524例、350例,男女性别比为1.50:1。各个年龄段发病率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病原学构成以EV 71型病毒为主,而农村以Cox A16型病毒为主。病原学监测结果显示感染其他类型肠道病毒占比最高(39.93%)。结论分宜Biomass management县区域2017年至2021年儿童手足口病发病率基本呈逐渐下降的趋势,该病存在明显季节性及易感人群的特殊性;在感染病毒方面,近5年以Cox A16型、EV 71型病毒较为常见,家长需充分了解手足口病的相关知识,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同时社区也要对手足口病进行重点防控,降低儿童手足口病的发生风险。
增色方联合毫火针治疗对白癜风患者血清中IFN-γ及CXCL-10影响的研究
目的探讨干扰素-γ(IFN-γ)、CXC趋化因子配体10(CXCL10)在气滞血瘀型白癜风患者外周血中的表达及增色方联合火针治疗白癜风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9年5月至2021年8月在黄石市中心医院皮肤科就诊的120例证气滞血瘀型RP56976抑制剂白癜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数字表法随机分为增色方治疗组(n=40)、豪火针治疗组(n=40)和联合治疗组(n=40)。增色方治疗组单纯口服中药增色方治疗,豪火针治疗组单纯外用豪火针治疗。联合治疗组在口服增色方的基础上外用豪火针治疗。疗程3月,观察三组患者临床疗效,检测三组患者外周血IFN-γ、CXCL10表达水平并进行分析比较,并随访患者复发率情况。结果联合治疗组治疗后外周血IFN-γ、CXCL10水平均低于增色方治疗组和豪火针治疗组治疗后IFN-γ、CXCL10水平,差异具有统计学意Bioglass nanoparticles义(P<0.05);且联合治疗组复发率同增色方治疗组和豪火针治疗组相比明显降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口服增色方的基础上外用豪火针治疗气滞血瘀型白癜风患者,疗效确切且复发Emricasan临床试验率低,其作用机制可能是通过调控IFN-γ、CXCL10的表达发挥调节机体免疫平衡,减少白癜风患者表皮和体内的炎症反应。
基于网络药理学的火炭母、凤尾草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的潜在机制研究
目的 探索中药火炭母、凤尾草治疗溃疡性结肠炎(UC)的有genetic mouse models效成分及其作用机制。方法 通过检索文献收集火炭母、凤尾草的主要成分,通过TCMSP、SwissADME数据库对成分进行筛选,SwissTargetPrediction数据库获得活性成分的作用靶点;使用Cytoscape3.9.1构建“成分-靶点”网络,筛选核心成分。通过GeneCards、OMIM数据库筛选UC靶点;使Docetaxel核磁用STRING数据库、Cytoscape3.9.1软件构建交集靶点蛋白相互作用网络;应用DAVID数据库进行GO功能和KEGG通路富集分析。通过AutoDock软件对核心成分与核心靶点进行分子对接验证。结果 得到火炭母、凤尾草23个活性成分,其中木犀草素、山柰酚、槲皮素、异鼠李素、芹菜素等为其抗UC核心成分。得到火炭母-凤尾草抗UC潜在靶点146个,核心靶点涉及MAPK3、SRC、MAPK1、AKT1、LCK等。GO功能及KEGG通路富集分析结果显示,火炭母-凤尾草抗UC作用机制主要与癌症通路、EGFR酪氨酸激酶抑制剂、PI3K-Akt通路、HIF-1通路、MAPK通路有关。分子对接显示,火炭母-凤尾草核心成分与核心靶点结合较好。结论 火炭母、凤尾草可通过MAPK3、SRC、MACaptisol分子式PK1、AKT1、LCK等靶点作用于EGFR、癌症通路、PI3K-Akt、MAPK信号通路等,发挥抗炎作用。
经肛门内镜显微手术治疗直肠肿瘤的安全性及疗效分析
随着技术的成熟以及成本的降低,微创手术被更多的医院使用,也因其在减少手术创伤和改善术后结果方面的潜力而越来越受欢迎。自1983年由Buess提出,经肛门内镜显微手术(TEM)在全球飞速发展。经肛门内镜显微手术(TEM)被用于直肠下三分之一的良恶性病变的切除。与一般局部切除术不同,TEM的好处包括减少手术selleck化学创伤,快速恢复和改善功能结果,术后疗效显著。在国内开展TEM技术的医院仍然较少,但其在直肠病变的治疗中应用的越来越普遍。目的:本研究的目的是回顾性分析接受该手术患者的临床资料,总结该手术的经验,评价其临床治疗的效果及安全性。方法:收集南昌大学第二附属医院胃肠外科于2020年1月-2022年11月期间收治的68例接受TEM术的直肠肿瘤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主要分析内容为肿物大小,肿物下缘距肛门距离,手术时间,住院时间,术中出血量,肿物病理及分期,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及复发率等。将30例经TEM手术治疗的直肠原位癌、pT1期直肠癌患者纳入TEM直肠癌组,收集同时期收治的经腹腔镜手术治疗的早期直肠癌(pTis、pT1期)患者42例纳入腹腔镜组,进行回顾性分析。经过严格审查和充分沟通,本研究得到了机构审查委员会的认可,并获GSK1120212半抑制浓度得了所有参与者的知情同意。手术技术、术后管理、随访均规范进行。结果:该研究共纳入68名经TEM手术治疗的患者,hepatocyte size41名为男性患者,27名为女性患者,平均年龄为56.44±15.96(16-87)岁,平均肿物直径2.64±1.80(0.5-10)cm,肿物下缘距肛缘平均距离5.74±2.85(2-12)cm,平均手术时间106.04±57.89(78-332)分钟,平均出血量10.31±14.47(0-50)ml,平均住院时间8.85±4.44(1-20)天。在这项研究中,经TEM手术治疗的患者中有2例术后出现便血,1例出现直肠阴道瘘,1例出现尿潴留,1例出现肛门狭窄,1例出现腹泻,总的并发症发生率为8.82%。在良性肿物患者中,2例复发,病理均为直肠腺瘤,术后复发率5.26%。直肠癌患者中,TEM组与腹腔镜组患者年龄、性别、肿瘤直径、肿瘤距肛缘距离,无显著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平均手术时间、平均出血量、平均住院时间、术后并发症有显著差异(p均<0.05),有统计学意义。直肠癌患者术后的随访期限从3个月到2年不等,平均持续了15个月,TEM直肠癌组术后病理:14例原位癌,16例pT1期直肠癌,术后复发率6.67%,均为pT1期直肠癌患者,分别于术后随访12个月、6个月发现复发。腹腔镜组术后病理为24例原位癌,18例pT1期直肠癌,随访未见复发病例。两组术后复发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TEM是直肠中下段的良性病变及早期直肠癌的一种安全可行的手术治疗方法,具有并发症低和易于恢复的明显优势。用于早期直肠癌(pTis、pT1)时,其可以获得与其它手术相似的治疗效果,在手术出血量,住院时间及手术费用等方面具有更大优势,并发症更低,且生活质量得到提高。但仍需进一步随机对照试验证实TEM的安全性和有效性,并与其他早期直肠癌手术治疗作比较。
基于转录组学探讨急性脑梗死血瘀证与神经功能关系的相关生物标志物研究
目的:临床部分一:研究筛选来我院就诊的急性脑梗死(ACI)患者,观察分析ACI血瘀证与神经功能缺损程度及预后之间的相关性,为ACI血瘀证早期诊断在预后评估中的作用提供依据。临床部分二:通过转录组学技术挖掘ACI血瘀证与神经功能关系的相关生物标志物,揭示ACI血瘀证与神经功能间的内在联系。实验部分:通过建立ACI血瘀证动物模型明确导致ACI血瘀证神经功能缺损程度加重的相关信号通路及蛋白表达,为ACI血瘀证神经功能的恢复治疗提供依据。方法:临床部分一:采用临床横断面研究,采集就诊于我院的ACI患者入院时一般资料、疾病史、凝血功能指标、中医证候积分、NIHSS评分、发病30d后mRs评分、MBI评分,通过单因素方差分析比较不同ACI血瘀程度组间疾病史、凝血功能指标的差异,分析ACI血瘀证与不同疾病史、凝血功能指标间的关系;采用Spearman相关性检验分析ACI血瘀证与NIHSS评分以及发病30d后mRs评分、MBI评分之间的相关性。临床部分二:采用高通量测序技术,检测ACI血瘀证、ACI非血瘀证、非中风对照组患者外周血mRNA表达情况,运用生物信息学算法分析每组样本FPKM表达值,采用ssGSEA和GSEA方法筛选ACI血瘀证与神经功能相关的差异信号通路,通过与神经功能关系的相关信号通路,筛选得到ACI血瘀证与神经功能关系的差异基因。运用RT-qPCR对筛选得到的关键差异基因进行验证,并采用ROC曲线面积评估差异基因对ACI血瘀证的诊断价值,明确ACI血瘀证与神经功能关系的相关生物标志物。实验部分:通过力竭游泳复合MCAO法建立ACI血瘀证动物模型,将实验动物分为空白、ACI模型、ACI血瘀证模型组。采用Zea Longa评分、血瘀辨证量表评分评估各组大鼠神经功能缺损程度及血瘀程度;通过TTC染色法观察各组大鼠脑梗死面积;运用Western-blot法检测各组大鼠neurotroselleckphin signaling pathwIVIG—intravenous immunoglobulinay中相关蛋白表达水平,以明确相关蛋白在ACI血瘀证中对神经功能的影响。结果:临床部分一:ACI临床常以多证候相兼为主要表现,血瘀证是ACI临床发生频率最高的证候,也是ACI主要的证候表现。ACI血瘀证的发生与吸烟史、冠心病病史、脑梗死病史密切MC3浓度相关。凝血功能指标FIB、DD2水平与ACI血瘀积分正相关,可以反应ACI血瘀程度。ACI血瘀积分与NIHSS评分、发病30天后mRs评分正相关,与发病30天后M…
失眠患者服用镇静精神药品依从性的影响因素分析
目的:了解失眠患者服用镇静精神药品的依从性,分析影响用药依从性的因素,针对其影响因素提出药学服务建议。方法:以“失眠”为关键词,采用简单随机抽样法从医院合理用药监测系统(PASS)中抽取2021年3月1日~2022年3月1日期间于本院确诊失眠并开具镇静精神药品的365张处方,回访患者313例Bioactive metabolites。根据事先设计的问RepSox卷调查表进行电话回访,统计患者的年龄、性别、文化程度等一般资料及用药依从性情况,分析影响患者用药依从性的因素。结果: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文化层次、病程、是否接受过睡眠卫生教育、服药后是否出现不良反应、目前患有的基础疾病情况可影响患者用药依从性(P<0.05);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影响患者用药依从性的因素主要为是否接受过睡眠卫生教育、服药后是否出现不良反应(P=0.000)。结论:影响失眠患者服用镇静精神药品依从性的因素主要为是否接受过睡眠卫生教育、服药后是否出现不良反应,开展睡眠Adavosertib分子式卫生教育和门诊药学服务是提高失眠患者用药依从性的重要途径。
小鼠放射性心脏损伤的病理变化研究
全球癌症患病率不断增长,放疗已成为胸部肿瘤(例如肺癌、食管癌、乳腺癌和纵膈淋巴瘤等)的主要治疗方法,但它在杀灭肿瘤细胞的同时,也对机体的心脏功能造成一定的损害。目前放射诱发性心脏病(radiation induced heart disease,RIHD)是胸selleck HPLC部肿瘤患者放射治疗后死亡的原因之一。放射线可导致心脏微血管内皮细胞损伤、炎症反应、氧化应激和纤维化等多种病理过程,进而导致线粒体损伤和内质网应激,并能加速血管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促使冠状动脉疾病、心肌病变、瓣膜病变、心包病变及心律失常的发生。因此,本研究就放射性心脏损伤的病理变化进行研究。目的通过对小鼠胸部进行不同剂量X线照射,探讨胸部放射引起小鼠心脏损伤的病理变化。材料和方法 75只C57BL/6小鼠,采用6MV的X射线对小鼠进行单次胸部照射,照射位置在头部以下,剑突以上,剂量率为2Gy/min,按照不同照射剂量随机分为5组:Control组:15只小鼠,不作任何处理;8Gy照射组:15只小鼠,小immune markers鼠胸部一次性接受8Gy射线照射,其余条件同Control组相同;12Gy照射组:15只小鼠,小鼠胸部一次性接受12Gy射线照射,其余条件同Control组相同;16Gy照射组:15只小鼠,小鼠胸部一次性接受16Gy射线照射,其余条件同Control;20Gy照射组:15只小鼠,小鼠全胸部一次性接受20Gy射线照射,其余条件同CoPD-0332991分子量ntrol组相同。照射后,14天,解剖取材固定,采用HE染色法观察的各组心脏病理改变。结果随着照射剂量的心脏损伤发生率逐渐升高;HE染色结果显示,放射性损伤主要表现为渗出性心包炎,心肌间质有炎症细胞浸润,血管扩张充血明显。结论胸部照射剂量越大,心脏放射性损伤发病率越高,损伤越严重。
郑州市麻疹/风疹网络实验室质量控制结果分析
目的 了解河南省郑州市麻疹/风疹网络实验室监测Smoothened Agonist能力及运行状况,探genetic sweep讨实验室监测的工作质量。方法 收集各县(市、区)疾病预防控制(简称疾控)中心负责辖区内的麻疹、风疹疑似病例病原学样本及信息,并对样本开展复核检测,分析2021—2022年郑州市麻疹/风疹网络实验室的各项考核指标。结果 2021—2022年郑州市市级麻疹/风疹实验室职能考核成绩均为满分(100分),向省级实验室上送麻疹血清427份、复核一致率100.00%。2021年郑州市点击此处县级麻疹/风疹实验室质量考核的42家实验室均合格,上送复核血清296份,检测一致295份、一致率99.66%,血清盲样考核符合率100.00%。2022年考核实验室42家,合格34家、合格率80.96%,复核血清131份,检测一致127份、一致率96.95%,血清盲样考核符合率100.00%。两年间的实验室质量不同评价等次,疾控机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Fisher确切概率法,P=0.226),医疗机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isher确切概率法,P=0.049)。2022年各实验室质量考核不合格率有所增高(19.04%),问题较多。结论 2021年郑州市麻疹/风疹网络实验室运行情况良好,考核全部合格;2022年受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影响,实验室考核不合格率有所增高,问题出现较多,2023年各级网络实验室需要加强业务水平和管理能力,提高工作质量,为消除麻疹/风疹奠定良好的实验室基础。
表达PEDV S蛋白重组仙台病毒的构建及其免疫原性研究
为构建表达猪流行性腹泻病毒(PEDV) S蛋白的重组仙台病毒(SeV),并评价其诱导的特异性免疫应答反应,利用PCR扩增得到PEDV中国流行株的全长S基因,构建含S基因的重组仙台病毒感染性克隆质粒(pBeloBAC-SeV-PEDV-S),并拯救重组病毒SeV-PEDV-S。对重组病毒进行鉴定并测定其生长曲线以确定成功获得表达PEDV S蛋白的重组仙台病毒。将表达S蛋白的仙台病毒免疫小鼠;间接免疫荧光和Western blot试验检测血清中特异性抗体的产生;利用脾脏淋巴细胞分离和流式细胞技术检测特异性T淋巴细胞增殖反应;对血selleckchem Adezmapimod清中的中和抗体效价进行评价。结果表明:重组仙台病毒能特异性表达PEDV S蛋白,且与野生型仙台病毒有一致的生长曲线;免疫点击此处小鼠后,重组仙台病毒能有效刺激小鼠产生特异性抗体,诱导较高的中和抗体水平,且能显著促进PEDV特异性Spatholobi CaulisT淋巴细胞增殖。综上,该试验为进一步研究重组仙台病毒在猪体上的免疫反应奠定了基础,也为新一代安全有效的PEDV活载体疫苗的研发提供了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