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的 探讨急性胆管炎患者血清降钙素原(PCT)变化特点及临床意义。方法 选取2020年6月—2022年6月本院急性胆管炎患者94例作为研究组,另选同期无感染的慢性胆囊炎患者36例作为对照组。比较2组血清PCT、血小板数量(PLT)水平,以及不同病情程度急性胆管炎患者血清PCT、PLT水平及变化率,采用Pearson相关性分析血清PCT、PLT与急性生理学与慢性健康状况(APACHEⅡ)评分之间相关性,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分析血清PCT、PLT对急性胆管炎的诊断价值。结果 研究组血清PCT水平较对照组高,PLT水平较对照组低(P<0.05);入院后24 h、48 h、72 h,Ⅰ级急性胆管炎biological calibrations患者Bemcentinib生产商血清PCT水平及PCT_(72 h)变化率均低于Ⅱ级、Ⅲ级,Ⅱ级低于Ⅲ级,Ⅰ级、Ⅱ级急性胆管炎患者PLT水平及PLT_(72 h)变化率均高于Ⅲ级(P<0.05);PLT与APACHEⅡ评分成负相关(r=-0.571,P<0.001),PCT与APACHEⅡ评分成正相关(r=0.636,P<0.001);PCT的曲线下面积为0.959,最佳诊断临界值为1.04μg/L,敏感度为89.36%,特异度为97.22%;PLT的曲线下面积为0.830,最佳诊断临界值为205.05×10~9/L,敏感度为84.04%,特异度为75.00%。结论 血清PCT随着急性胆管炎患者病情严重程度增加而升高,血清PCT、PLT与APACHEⅡ评分具有相关性,临床需重点关注急性胆管炎患者血清PCT、PLTINCB018424生产商指标变化趋势,对临床早期疾病鉴别急性胆管炎以及患者病情严重程度具有指导意义。
不同抗凝技术配合血液净化在ICU高危出血风险患者中的应用价值
目的 探讨不同抗凝技术配合血液净化在重症监护病房(Intensive care unit,ICU)高危出血风险患者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2016年7月-2021年4月选择在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医院ICU进行诊治的高危出血风险患者88例,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枸橼酸组与肝素组,各44例。所有患者都给予血液净化治疗,肝素组给予肝素抗凝,枸橼酸组给予枸橼酸组抗凝,两组均治疗4周。结果 两组血液净化后净化设备凝血分级主要为0级,无3级,对比无差异(P> 0.05)。两组血液净化后的血钙水平高于血液净化前(P <0.05),血磷水平低于血液净化前(P <0.05),且枸橼酸组优于肝素组(P <0.05)。SCH772984试剂两组血液净化后的凝血酶原时间与活化部分凝血酶原时间高于血液净化前(P <0.05),枸橼酸组低于肝素组(P <0.05)。枸橼酸组血液净化期间不良反应发生率2.3%,低于肝素组18.2%(P <Innate mucosal immunity0.05)。结论 枸橼酸配合血液净化在ICU高危出血风险患者中的应用能改善钙磷代谢状况,减少对患selleck者凝血功能的影响,对净化设备无明显影响,还能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
分子改造羰基还原酶CpCR提高其催化合成2-苯乙醇能力
该研究对近平滑假丝酵母ATCC 7330羰基还原酶CpCR进行分子改造,以提高其催化合成2-苯乙醇的能力。通过易错PCR构建突变文库,利用2,4-二硝基苯肼高通量筛选阳性突变株,测序确定氨基酸突变位点。再通过蛋白质半理性设计进行虚拟饱和突变,采用定点突变技术进行构建和评价。筛选获得突变体T171F具有更强的催化能力和热稳定性。进一步考察了催化时间、温度、pH值和底物浓度对BLZ945抑制剂wtCpCR和T171F催化合成2-苯乙醇的影响。研究表明,酶最适催化合成2-苯乙醇的温度为30℃;T17Biosynthesis and catabolism1F最适催化合成2-苯乙醇的pH为6.5;苯乙醛的质量浓度为1 000 mg/L时T171F产率可达91.24%,是wtCpCR的2.8倍。此外,突变体T171F相比wtCpCR催化时间由10 h降低到4selleck产品 h,催化效率得到很大的提高。该研究为羰基还原酶催化合成2-苯乙醇提供科学基础,同时具有一定的应用价值。
化裁四物五子汤对肝肾亏虚兼血脉瘀滞型POAG患者视盘区血流的影响
目的:基于光学相干断层扫描血管成像(Optical Coherence Tomography Angiography,OCTA)技术评价化裁四物五子汤对肝肾亏虚兼血脉瘀滞型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Primary Open Angle Glaucoma,POAG)患者视盘区血流的影响,为青光眼视神经保护的中西医结合治疗提供新的临床依据。方法:本研究为前瞻性随机对照研究,纳入中国中医科学院眼科医院诊断为眼压控制在靶眼压且稳定的POAG患者50例(50只眼),符合肝肾亏虚、血脉瘀滞型POAG的西医诊断标准、中医辨证标准、纳入标准和排除标准。随机分为中药组和对照组,每组各25例(25只眼),中药组予口服化裁四物五子汤治疗4周联合滴用降眼压药物治疗,对照组予滴用降眼压药物治疗,观察12周。主要观察指标为视盘区血流密度(Vessel Density,VD)、最佳矫正视力(Best Corrected Visual Acuity,BCVA)、视野。视盘区VD根据扫描部位分为整个扫描区域、视盘内区域、盘周毛细血管区域,盘周毛细血管区域又可划分为上方区、下方区、鼻侧区、颞侧区。视野相关指标包括平均缺损(Mean Deviation,MD)、模式标准差(Pattern Standard Deviation,PSD)和视野指数(Visual Field Index,VFI)。次要观察指标为神经纤维层(CSF biomarkersRetinal Nerve Fiber Layer,RNFL)厚度、中医证候积分、眼压。RNFL厚度根据扫描部位分为整个扫描区域、上方区、下方区、鼻侧区、颞侧区。视野和中医证候积分在治疗前、治疗后12周观察2次,其余观察指标在治疗前、治疗后4周、治疗后12周,观察3次。结果:1.基线资料本研究共纳入50例(50只眼)POAG患者,其中中药组25例(25只眼),对照组25例(25只眼)。两组患者基线资料在性别、眼别、年龄、杯盘比方面均无显著差异(均P>0.05),具有可比性。2.视盘区VD治疗前中药组和对照组患者整个扫描区域VD、盘周毛细血管区域VD、鼻侧区VD、颞侧区VD进行组间比较,结果相似,没有统计学差异(均P>0.05),在治疗后4周、治疗后12周进行组间比较,中药组患者整个扫描区域VD、盘周毛细血管区域VD、鼻侧区VD、颞侧区VD显著高于对照组,结果有统计学差异(均P<0.05)。两组患者视盘内区域VD、上方区VD、下方区VD在治疗前进行组间比较,结果无统计学差异(均P>0.05),具有可比性,在治疗后4周、治疗后12周进行组间比较,中药组患者VD与对照组患者VD相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中药组患者整个扫描区域VD、盘周毛PLX5622抑制剂细血管区域VD、鼻侧区VD、颞侧区VD在治疗后4周、治疗后12周与治疗前比较,VD显著提高,结果有统计学差异(均P<0.05),治疗后12周与治疗后4周进行比较,VD相似,结果没有统计学差异(均P>0.05)。中药组患者视盘内区域VD、上方区VD、下方区VD在治疗后4周、治疗后12周与治疗前比较,VD相似,结果没有统计学差异(均P>0.05),治疗后12周与治疗后4周进行比较,VD相似,结果没有统计学差异(均P>0.05)。对照组患者整个扫描区域VD、视盘内区域VD、盘周毛细血管区域VD、上方区VD、下方区VD、鼻侧区VD、颞侧区VD在治疗后4周、治疗后12周与治疗前比较,VD相似,结果没有统计学差异(均P>0.05),治疗后12周与治疗后4周进行比较,VD相似,结果没有统计学差异(均P>0.05)。3.BCVA两组患者BCVA在治疗前、治疗后4周、治疗后12周进行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两组患者BCVA在不同随访时间点分别行前后自身对照比较,治疗前与治疗后4周和治疗后12周比较,治疗后4周与治疗后12周比较,结果均没有统计学差异(均P>0.05)。4.视野两组患者视野MD、PSD、VFI在治疗前、治疗后12周进行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中药组视野MD、PSD、VFI治疗前与治疗后12周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对照组视野MD、PSD、VFI治疗前与治疗后12周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5.RNFL厚度两组患者整个扫描区域、上方区、下方区、鼻侧区、颞侧区RNFL厚度在治疗前、治疗后4周、治疗后12周进行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两组患者整个扫描区域、上方区、下方区、鼻侧区、颞侧区RNFL厚度在不同随访时间点分别行前后自身对照比较,治疗前与治疗后4周和治疗后12周比较,治疗后12周与治疗后4周比较,结果均没有统计学差异(均P>0.05)。6.中医证候积分中药组患者经过治疗,中医证候总积分较治疗前降低,结果有统计学差异(P<0.05)。对照组治疗后12周中医证候总积分与治疗前相似,结果无统计学差异(P>0.05)。两组患者各证候积分在治疗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中药组和对照组各证候积分在治疗后12周比较,中药组在腰膝酸软、神疲乏力、头晕头痛和失眠方面的ABT-263 molecular weight证候积分,以及中医证候总积分均较对照组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中药组在视物昏花、视野缩窄、眼胀不适、面色晦暗、目睛干涩、舌淡暗苔白,边有瘀斑和脉细涩方面的证候积分与对照组相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中药组治疗后12周,腰膝酸软、神疲乏力、头晕头痛和失眠的证候积分较治疗前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但是视物昏花、视野缩窄、眼胀不适、面色晦暗、目睛干涩、舌淡暗苔白,边有瘀斑和脉细涩的症状积分与治疗前相似,结果没有统计学差异(均P>0.05),对照组上述各证候积分治疗12周后与治疗前比较,结果没有统计学差异(均P>0.05)。7.眼压两组患者眼压在治疗前、治疗后4周、治疗后12周进行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两组患者眼压在不同随访时间点分别行前后自身对照比较,治疗前与治疗后4周和治疗后12周比较,治疗后12周与治疗后4周比较,结果均没有统计学差异(均P>0.05)。结论:化裁四物五子汤能够改善眼压控制在靶眼压且稳定的POAG患者视盘整个扫描区域VD、盘周毛细血管区域VD、鼻侧区VD、颞侧区VD,并且可以改善患者的全身不适症状。这为中医药通过改善视神经血液供应保护POAG患者的视功能提供了新的临床依据。
D-二聚体联合白细胞计数对评估肝硬化PVT抗凝治疗的临床价值
目的 探讨血D-二聚体(D-dimer,D-D)联合白细胞计数(white blood cell count, WBC)对评估肝硬化Child-Pugh A级患者急性症状性门静脉血栓(portal vein thrombosis, PVT)治疗效果的临床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5年1月至2022年12月在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世纪坛医院干部综合科治疗的128例肝硬化患者的相关临床数据。最终选取18例Child-Pugh A级急性症状性PVT经抗凝治疗后血管再通的患者纳入研究。按抗凝治疗方案的不同,分为低分子肝素组,华法林组和利伐沙班组,比较3组患者PVT抗凝治疗前后的血常规、凝血四项+D-D、肝肾功的结果差异。结果 (1)3组患者的D-D分别在急性症状性PVT时及抗凝治疗血管再通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低分子肝素组:9.01±1.17 vs 1.27±0.65,P<0.001;华法林组:9.28±1.78 vs 1.50±0.31,P<0.001;利伐沙班组:7.04±1.44 vs 1.32±0.32,P<0.0BLZ945作用1)。(2)3组患者的WBC分别在急性症状性PVT时及抗凝治疗血管再通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低分子肝素组:6.82±0.95 vs 4.50±0.51,P<0.05;华法林组:7.28±0.91 vs 3.99±0selleck Taurine.37,P<0.01;利伐沙班组:7.49±1.02 vs 4.43±0.62,P<0.05)。(3)3组患者的其他指标如红细胞计数,血红蛋白等分别在急性症状Bioresearch Monitoring Program (BIMO)性PVT时及抗凝治疗血管再通后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4)PVT时,各组的D-D或者WBC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VT抗凝治疗血管再通后各组的D-D或者WBC差异也无统计学意义(P>0.05)。其他指标如,ALT、AST等差异也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D-D与WBC分别在肝硬化Child-Pugh A级患者急性症状性PVT时及抗凝治疗血管再通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这两个指标可用于评估PVT抗凝治疗时是否实现血管再通。临床实践中,联合这两个指标可能直接用于评估PVT抗凝治疗后血管是否再通。
基于生物信息学分析青光眼差异表达基因及潜在干预中药实验研究
目的通过生物信息学方法分析青光眼发病相关核心差异基因,筛选出对青光眼治疗有干预作用的中药,并进行体外细胞实验验证,为青光眼中药治疗提供新的研究思路和实验依据。方法从GEO数据库中获取包FUT-175体内实验剂量含青光眼全基因组表达的数据集GSE27276,用R语言对其进行差异基因分析,String数据库进行蛋白质-蛋白质相互作用(PPI)分析,Cytoscape软件筛选核心差异基因。利用Python语言,在TCMSP数据库内抓取核心差异表达基因对应的化合物及相关中药,进行体外细胞实验研究。用MTT及MTS检测细胞存活率,采用WesternBlot检测Bcl-2、Bax、caspase-3蛋白表达,化学荧光法检测细胞内ROS,双抗体夹心法测定TNF-α及IL-1β水平。结果从GSE27276中共获得194个差异表达基因,其中表达下调基因为130个,表达上调基因为64个,通immune metabolic pathways过Cytoscape获得15个上调和15个下调核心差异表达基因。利用Python语言,在TCMSP数据库内共抓取了6048个/频次的化合物,最终共获得了498个中药,其中出现频次最多的中药为冬瓜皮(2852频次),对其进行的体外实验结果表明,采用MTT及MTS两种检测细胞活力方法,高中低三种浓度冬瓜皮水提物均可提高过氧化氢损伤后的细胞存活率。WesternBlot检测结果表明冬瓜皮水提物可上调Bcl-2/Bax,下调Bax、Caspase-3蛋白表达;ROS检测结果显示,与过氧化氢模型组相比,冬瓜皮水提物三个浓度组ROS水平均明显降低;ELISA检测MLN4924生产商结果显示冬瓜皮水提物可降低损伤细胞TNF-α和IL-1β水平。结论通过生物信息学方法可挖掘潜在的抗青光眼中药,实验验证可知其中冬瓜皮水提物对视网膜神经节细胞具有保护作用,其作用机制可能与抗炎和抗氧化损伤相关。
增温对东北温带次生林草本群落结构和功能性状的影响
自工业革命以来,人类活动造成全球气候变化加剧,气候变暖尤为明显,已对陆地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造成多重影响。模拟增温是研究生态系统对气候变暖响应的主要实验手段之一。以往的增温试验主要在草地生态系统开展,针对森林草本层的增温试验较为缺乏。森林作为陆地生态系统的主体,植物多样性极其丰富,其中草本层为森林生态系统提供了约80%的植物多样性,且在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同时,森林草本植物由于植株个体较小和定植能力较弱等特点,其多样性对气候变暖的响应可能更加明显,因此对森林草本层的增温响应MRTX849研究购买研究具有重要的生态学意义。本研究以东北温带次生林草本层为研究对象,依托中国科学院清原森林生态系统观测研究站红外线模拟增温平台,主要研究增温(土壤0-10cm处增加2℃)对不同季节草本层植物多样性(丰富度、多度、多样性指数),群落结构和组成(盖度、重要值)及功能性状(叶Falsified medicine面积、叶长、叶平均宽度、叶最大宽度,叶长宽比,叶绿素含量,类黄酮含量,氮平衡指数,花青素含量)的影响。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增温平台对表层土壤(0-10cm)的增温效果较为稳定,保持平均增温2℃左右;土壤湿度对增温无明显响应。增温对空气温度的增加幅度随距地面距离的增加而减少,温度增加均不足2℃,增温对空气湿度的减小幅度随距地面距离的增加而减少,变化幅度大于土壤湿度的变化。增温在春、夏、秋三个季节对草本群落的丰富度、多度、盖度无显著影响,多样性指数总体呈现下降趋势;群落结构和组成对增温的响应明显,主要表现为优势种的重要值增加。群落各优势种的响应不同。其中,年优势种山茄子(Brachybotrys paridiformis)响应最明显,成为群落中的绝对优势种,白花碎米荠(Cardamine leucantha)和龙头草(Meehania henryi)表现为负响应,荷青花(Hylomecon japonica)则无明显响应;春季优势种单花韭(Allium monanthum)表现为明显的负响应,五福花(Adoxa moschatellina)为明显的正响应;夏季优势种珠芽艾麻(Laportea bulbifera)无明显响应。(2)增温对年优势种的9个功能性状的影响各不相同,其中花青素的含量显著增加,且变异范围和平均变异系数明显减小,叶长的响应在各物种间最为一致,整体表现为小幅度显著增加的结果。从物种层面来看,山茄子的功能性状对增温响应最为明显,8个功能性状的数值均有增加,表明增温对购买BYL719其功能性状产生正向影响;白花碎米荠,荷青花,龙头草对增温的响应表现为防御性状大于生长性状。增温后,各物种功能性状间的相关性变化主要表现为:生长性状之间无显著变化,防御性状之间正相关比例增加,而各物种生长性状和防御性状间相关关系对增温的响应并不一致,其中山茄子表现为负相关明显增加,白花碎米荠、荷青花和龙头草则无明显变化。此外,山茄子的生长和防御性状间的权衡关系对增温无明显响应,且单独性状表征的得分系数在增温前后也无明显变化,说明其功能性状具有较高的内稳定,有利于应对环境变化,白花碎米荠,荷青花,龙头草对于生长和防御性状的权衡关系则在增温后发生明显变化,这使得它们必须减少对生长或防御能力之一的投资,将其投入到另一能力中,以便应对环境变化。以上研究结果表明,增温对草本植物群落的结构和组成有显著影响,尤其对优势种重要值影响显著;增温造成的优势种种间竞争关系改变,使其功能性状发生多层次的变化,并进一步反馈到物种和群落水平上。本研究可为未来评估气候变暖背景下,植物群落中优势种的响应情况如何影响多样性、群落结构和组成提供依据,并为植物功能性状响应气候变暖的方式提供新视角。
2021—2022年龙岩市市售食品中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菌污染状况监测与分析
目的 了解龙岩市市售食品中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菌的污染状况和耐药寻找更多情况。方法 2021—2022年采集市售生肉、生乳及乳制品、熟肉、冰激凌、水产品、生食蔬菜和寿司等7类460份食品样品,依据GB 4789.30—2016《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菌检验》对单增李斯特菌进行分离和鉴定。采用CLSI推荐的K-B法检测13种抗生素的耐药情况。结果 460份食品中检出单增李斯特菌15株,总检出率3.3%;主要污染食品为生肉(6.5%)和水产品(4.0%);采样场所检MCC950说明书出率农贸市场(5.4%)高于超市(1.8%);各季度样品中第三季度检出率最高(6.2%);定量检测生肉MPN值最高达290 MPN/g; 15株单增李斯特菌对7种抗生素耐药,耐药率较高的是复方新诺明(53.3%)和红霉素(3US guided biopsy3.3%)。结论 2021—2022年龙岩市市售生肉和水产品存在单增李斯特菌污染,且以第三季度污染尤为突出。相关部门应加强对食品卫生的监督管理,预防食源性疾病的发生,同时做好抗生素的管理和耐药性监测。
基于AGE-RAGE/p38MAPK信号通路探讨温阳复元方对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大鼠脑损伤的保护作用
目的 探究温阳复元方对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大鼠脑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 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FPS-ZM1组、温阳复元方组,每selleck Rapamycin组6只。除假手术组外,其余各组制备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大鼠模型,采hereditary melanoma用TTC染色和改良神经病学严重程度评分(mNSS)评判模型成功与否,TUNEL染色检测神经细胞凋亡情况,免疫荧光染色检测脑组织RAGE、S100β蛋白表达,RT-qPCR法检测脑组织RAGE、p38MAPKmRNA表达,Westernblot法检测脑组织RAGE、AGE、HMGB1、p38、Bcl-2蛋白表达。结果 与假手术组比较,模型组大鼠脑组织出现明显白色梗死灶,梗死面积增加(P<0.05),神经功能评分升高(P<0.05),神经元凋亡细胞数增多(P<0.05),脑组织RAGE、S100β蛋白表达升高(P<0.05),脑组织AGE、RAGE、HMGB1、p38MAPK蛋白与mRNA表达升高(P<0.05);与模型组比较,FPS-ZM1组和温阳复元方组上述指标均有改善(P<0.05),其中温阳复元方组作用更佳。结论 温阳复元方可能通过抑制AGE-RAGELGX818生产商及其下游p38MAPK信号通路的活化,从而减轻神经元凋亡,发挥对大鼠的脑保护作用。
活性雾离子智能空气消毒对分枝杆菌的消毒效果评价
目的 评价活性雾离子智能空气消毒机对分枝杆菌的灭菌效果,为分枝杆菌感染的有效控制selleckchem GDC-0068提供新的技术。方法依据《消毒技术规范》(2002版)进行活性雾离子消毒效果评价试验。采用分枝杆菌评价代表菌株龟分枝杆菌脓肿亚种ATCC93326株,常规培养,制备10~(8)cfu/mL的菌液,取10 μL菌液滴加在布片及不锈钢片两种载体上,经活性雾离子智能空气消毒机喷雾消毒2、6、12、24 h后洗脱,洗脱液倍比稀释Infectious diarrhea后,取100 μL涂布于7H10+10%oleicacid-albumin-dextrose-catalase(OADC)平板,培养4d,进行菌落计数,计算杀灭率及杀灭对数值。结果 消毒作用6 h时,活性雾离子对分枝杆菌的杀灭率达97.95%;延长消毒时间至12及24 h,活性雾离子对分枝杆菌的杀灭率>99.99%,杀灭对数值>3。不同材质的载体效果有差异,对钢片上结核菌的杀灭效果略好于布片。结论 “人机共存型”活性雾离子能有效杀灭分枝杆菌,活性雾离子智能空气消毒机适用于分枝杆菌的空气及BMN 673采购物表消毒,有效控制分枝杆菌感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