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尿病肾病大鼠肾组织铁死亡及葡萄籽原花青素的改善效应

目的:前期研究发现天然植物化学物葡萄籽原花青素(grape seed proanthocyanidins extract,GSPE)对DN大鼠具有保护作用,但具体机制尚不清楚。本研究旨在DN背景下从铁死亡角度探讨GSPE对DN大鼠肾组织和HK2(human kidney-2,HK2)细胞损伤的影响及作用机制。方法:动物实验:45只SPF级SD大鼠,随机选取10只作为对照组,剩余35只大鼠使用高糖高脂饲料喂养并联合链脲佐菌素建立2型糖尿病大鼠模型。以大鼠随机血糖>16.7 mmol/L作为2型糖尿病模型成功标准,符合血糖标准的大鼠继续高糖高脂喂养12周,检测大鼠24 h尿白蛋白>30 mg/d即确定糖尿病肾病模型复制成功。将造模成功的31只大鼠随机分为DN模型组、GSPE(250 mg/kg)组和Ferrostatin-1(2.5μmol/kg)组,Fer-1、GSPE持续干预大鼠12周。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检测各组大鼠血尿素氮、血肌酐、尿白蛋白水平,试剂盒检测谷胱甘肽(glutathione,GSH)、丙二醛(malondialdehyde,MDA)、超氧化物歧化酶(superoxide dismutase,SOD)水平。HE、PAS染色观察各组大鼠肾组织病理变化;Lillie染色检测肾组织内Fe~(2+)含量;Western Blot检测铁死亡蛋白GPX4、Tf R1、ACSL4表达水平,检测炎症因子PTGS2、HMGB1、IL-1β、IL-6、TNF-α表达水平,检测Nrf2、HO-1、NQO1表达水平。细胞实验:以HK2细胞为研究对象,使用高糖(high glucose,HG)(30 mmol/L)干预HK2细胞24 h造DN模型,随后使用HG联合Erastin、Fer-1、GSPE、DFO和si-Nrf2干预HK2细胞,CCK-8试剂盒评估细胞活力,荧光探针试剂盒检测活性氧(reactive oxygen species,ROS)水平,使用JC-1试剂盒检测细胞的线粒体膜电位,PI染色评估细胞存活情况,Lillie染色检测细胞内Fe~(2+)含量,试剂盒检测MDA、GSH、SOD水平,Western Blot法检测铁死亡蛋白(GPX4、Tf R1、ACSL4)表达水平,炎症因子(PTGS2、HMGB1、IL-1β、IL-6和TNF-α)表达水平,Nrf2信号通路蛋白(Nrf2、HO-1、NQO1)表达水平。结果:1.高糖高脂饲料联合链脲佐菌素喂养大鼠下,与正常对照组大鼠相比,DN组大鼠出现多饮多尿和体重减轻的症状,血尿素氮、血肌酐和尿白蛋白水平显著升高(P<0.05);HE和PAS染色发现,DN大鼠肾组织中肾小管结构不完整,基质有增生,系膜扩张;此外,DN大鼠肾组织中MDA的水平显著升高(P<0.05),而SOD和GSH的水平降低(P<0.05)。而GSPE和Fer-1干预后,与DN组比较,大鼠多饮多尿和体重减轻症状有所缓解,尿素氮、血肌酐和尿白蛋白水平下降(P<0.05),大鼠肾组织病理损伤得到改善,肾小管损伤得到缓解,基质增生减少,系膜扩张程度减轻;大鼠肾组织MDA水平下降,SOD和GSH水平升高。2.与DN组比较,GSPE和Fer-1干预后,大鼠肾组织铁过载减轻,Tf R1、ACSL4、PTGS2、HMGB1、IL-1β、IL-6和TNF-α水平降低(P<0.05)。DN组大鼠肾组织内Nrf2途径被抑制,Western Blot结果显示肾组织Nrf2、HO-1和NQO1水平降低(P<0.05)。而GSPE和Fer-1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肾组织Nrf2、HO-1和NQO1水平降低(P<0.05)。3.与正常对照组细胞比较,HG和Erastin分别处理HK2细胞24 h后,细胞活性显著降低(P<0.05),细胞死亡率增加,GSH、SOD下Compound C降,MDA上升(P<0.05),Lillie染色结果显示Gender medicine细胞内Fe~(2+)含量增加(P<0.05),荧光探针检测细胞内ROS增加(P<0.05),JC-1试剂盒检测细胞内线粒体膜电位下降,Western Blot结果显示细胞内ACSL4和Tf R1表达水平显著升高(P<0.05),GPX4水平下降(P<0.05),PTGS2、HMGB1、IL-1β、IL-6和TNF-α水平升高(P<0.05),Nrf2、HO-1和NQO1水平下降(P<0.05)。4.与HG组细胞比较,GSPE、Fer-1、DFO联合HG干预细胞后,细胞活力显著升高(P<0.05),GSH、SOD水平上升(P<0.05),MDA水平下调(P<0.05),Fe~(2+)含量增加和ROS积累得到改善(P<0.05),细胞内线粒体膜电位有所上升,Western Blot结果显示ACSL4、Tf R1、PTGS2、HMGB1、IL-1β、IL-6和TNF-α水平下降(P<0.05),GPX4的水平上升(P<0.05)。此外,细胞LY-188011溶解度内Nrf2通路相关蛋白Nrf2、HO-1和NQO1水平升高(P<0.05)。5.与HG+GSPE组细胞比较,HG+GSPE+si-Nrf2组细胞特异性的抑制Nrf2后,细胞内氧化应激水平升高,MDA水平增加(P<0.05),SOD和GSH水平降低(P<0.05),细胞内ROS水平增加(P<0.05),细胞存活率降低(P<0.05),Western Blot结果显示GPX4水平降低(P<0.05),ACSL4和Tf R1水平升高(P<0.05),细胞内Nrf2通路相关蛋白Nrf2、HO-1和NQO1水平降低(P<0.05)。结论:铁死亡加剧了DN大鼠肾组织损伤和HG诱导的HK2细胞损伤,并且进一步促进炎症反应的发生;而GSPE可以拮抗DN大鼠肾组织和HK2细胞的铁死亡,抑制氧化损伤,改善肾功能,其机制可能是激活Nrf2/HO-1信号通路发挥保护作用。

基于铁死亡纳米递药系统的构建及其抗肿瘤研究

传统癌症治疗方法存在较大的内在局限性,比如创伤性较大,非特异性等,而这一现状促使多项纳米药物的开发和应用。纳米药物的发展日益壮大的主要原因是纳米平台在药物输送、诊断、成像、合成疫苗开发和微型医疗设备等领域具有很独特的吸引力,以及部分纳米材料本身具有治疗作用。纳米平台为化疗,光热治疗,铁死亡等治疗肿瘤手段的实现提供了新的平台,因此纳米药物成为肿瘤治疗和研究热点中的新的生物医学突破。鉴于当前现状,我们致力于研究铁死亡协同其他治疗手段的纳米药物的开发,比如协同光热治疗,免疫治疗,以实现肿瘤的有效治疗。鉴于此,本论文构建了三个通过铁死亡治疗肿瘤的纳米平台,并在体外和体内研究了这三个纳米平台在肿瘤治疗中的应用。具体研究内容如下:第一部分:MPDA@Fe_3O_4-Era纳米平台的制备及其用于磁共振成像指导的抗肿瘤的研究。首先,通过盐酸多巴胺在碱性条件下自聚Baf-A1抑制剂合形成介孔聚多巴胺(MPDA),然后通过π-π堆叠和疏水作用力装载上了阿拉斯汀(Era)和四氧化三铁(Fe_3O_4),成功制备了诊疗一体化的MPDA@Fe_3O_4-Era纳米平台。通过投射电子显微镜(TEM)和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可以看出纳米颗粒呈球形,直径约76nm,通过激光粒度仪(DLS)分析测得纳米颗粒的水合粒径为196 nm。此外,通过检测纳米材料在水中14天内的粒径及PDI变化,发现其具有较好的稳定性和分散性。通过检测不同p H和NIR刺激下药物的释放,测得MPDA@Fe_3O_4-Era呈现缓释药物的特点。通过测定纳米材料在不同浓度和激光强度条件下的升温曲线,测得了其光热转换效率为40.3%。同时,该纳米材料具有较好的T2加权成像能力。另外,在细胞毒性方面,证明MPDA具有很好的生物相容性,并且MPDA@Fe_3O_4-Era具有时间依赖的细胞内化能力,浓度依赖和激光强度依赖的细胞毒性,MPDA@Fe_3O_4-Era联合PTT能产生大量的ROS和LPO,损伤线粒体功能发生,下调ATP生成。在机制通路方面,发现MPDA@Fe_3O_4-Era能通过抑制system X_C~-信号通路和促进铁代谢来抑制GSH,提高MDA和铁离子水平,促进铁死亡。接下来,发现了MPDA@Fe_3O_4-Era可以通过铁死亡产生LPO,进一步交联抑制HSP70,从而放大PTT的疗效。然后,通过体内分布实验,发现在小鼠肿瘤组织有带有荧光的MPDA@Fe_3O_4-Era的蓄积,并在12 h后达到最大值。通过光热成像实验,发现在小鼠肿瘤部位在NIR(808 nm)下升温至43℃。最后设计了体内抗肿瘤治疗模型,发现MPDA@Fe_3O_4-Era联合PTT的肿瘤体积最小。治疗周期结束后,MPDA@Fe_3O_4-Era给药组的生化指标,血常规,心肝脾肺肾的染色与对照组相比,没有显著性差异,均在正常范围。体内外抗肿瘤实验均表明MPDA@Fe_3O_4-Era具有较强的抗肿瘤效应,并且其安全性良好。第二部分:MP-FA@R-F纳米平台的制备及其用于协同光热治疗的抗肿瘤免疫治疗。首先,通过盐酸多巴胺在碱性条件下自聚合形成MPDA,然后通过π-π堆叠在其表面加载了Fe_3O_4和大黄酸(rhein),最后在表面修饰上FA,成功制备了MP-FA@R-F纳米平台。通过检Schmidtea mediterranea测不同p H和NIR刺激下药物的释放量,测得MP-FA@R-F具有缓释药物的特点;并且通过TEM观察在不同p H条件下孵育,纳米材料由完整球形逐渐崩解为模糊碎片。通过测定纳米材料在不同浓度和激光强度条件下的升温曲线,测得了其光热转换效率为37.7%。同时,该纳米材料具有较好的T2加权成像能力。另外,在细胞毒性方面,证明了MP-FA@R-F具有时间依赖和激光强度依赖的细胞毒性,同时MP-FA@R-F具有时间依赖的细胞内化能力,MP-FA@R-F联合PTT能升高ROS水平,破坏线粒体和溶酶体功能。通过评估GSH水平,胞内铁离子浓度和相关蛋白表达,发现MP-FA@R-F通过铁死亡和凋亡双条途径来抑制GSH水平,和提高铁离子浓度诱导细胞死亡。然后,通过体内MR实验,发现MP-FA@R-F可以有效蓄积在小鼠肿瘤部位,并在12 h后达到峰值。接下来,通过光热成像实验,发现了在荷瘤小鼠的肿瘤部位在NIR(808 nm)下,温度升高至43℃。然后通过抗肿瘤治疗模型,发现MP-FA@R-F联合PTT的肿瘤抑制现象最明显。然后通过体内免疫应答实验,证明MP-FA@R-F联合PTT可以诱导DC细胞成熟,并提高CD8+、CD4+T细胞在肿瘤部位的浸润程度。最后分析生化指标(ALT,ALB,BUN)和主要器官(心肝脾肺肾)H&E染色和小鼠体重变化,证明了MP-FA@R-F纳米材料具有良好的生物安全性。第三部分:LP-Ca P@i BEFT纳米平台的制备及其协同免疫治疗的抗肿瘤研究selleckchem IACS-10759。首先,通过在水溶性环境生物矿化erastin,brequinar,i FSP1和Fe~(3+),并在纳米材料外面修饰Lf,成功制备了生物矿化的LP-Ca P@i BEFT纳米平台。通过检测不同p H刺激下药物的释放量,测得LP-Ca P@i BEFT能缓慢释放药物;并且通过TEM观测在不同p H条件下孵育,纳米材料由完整核壳结构逐渐崩解为模糊碎片。另外,在细胞毒性方面,证明了LP-Ca P@i BEFT对4T1的细胞毒性,而对正常细胞HUVEC则没有影响;同时4T1细胞对LP-Ca P@i BEFT的吞噬具有时间依赖的特点,LP-Ca P@i BEFT组的细胞毒性最强,能升高ROS和LPO水平,破坏线粒体和溶酶体功能。我们分别评估GSH,MDA水平,胞内铁离子浓度和铁死亡相关蛋白表达,发现LP-Ca P@i BEFT能促进细胞铁死亡。接下来,通过共聚焦显微镜发现LP-Ca P@i BEFT能显著上调HMGB1和CRT的水平。通过流式分析发现,LP-Ca P@i BEFT能促进DC细胞成熟。然后,通过体内荧光分布实验,发现LP-Ca P@i BEFT能蓄积在荷瘤小鼠的肿瘤部位,并在12 h后达到峰值。接下来,设计了体内抗肿瘤治疗模型,发现LP-Ca P@i BEFT+anti PD-L1组的肿瘤抑制最明显。通过流式分析肿瘤单细胞悬液,发现LP-Ca P@i BEFT+anti PD-L1组能诱导DC细胞成熟,并促进CD4+、CD8+T细胞在肿瘤部位的浸润。最后,在治疗周期结束后,分析生化指标(ALT,ALB,BUN)和主要器官(心肝脾肺肾)H&E染色和小鼠体重变化,证明了LP-Ca P@i BEFT纳米材料具有良好的生物安全性。

基于网络药理学探讨黄芪甲苷作为保健食品对慢性萎缩性胃炎调节作用

该研究依托网络药理学预测分析黄芪甲苷(astragaloside Ⅳ)对调节慢性萎缩性胃炎的功效,为其在功能性食品中的应用提供依据。该实验从Swiss Target Prediction、PharmMapper、OMIM等数据库中获取黄芪甲苷调节慢性萎缩性胃炎的目标基因,取交集确定靶点基因。在STRING数据库上构建蛋白质相互作用(protein-protein interaction,PPI)网络。PPI网络依据介数中心性用Cytoscape软件进行拓扑分析,并通过Autodock Vina软件模拟可能的分子对接结果。在微生信在线平台进行GO和KEGG富集分析,筛选出相关信号通路。体外实验通过1-甲基-3-硝基-1-亚硝基胍(1-methyl-3-nitro-1-nitrosoguanidine,MNNG)诱导人胃黏膜上皮细胞(human gastric mucosal epithelial cells,GES-1)并用黄芪甲苷干预,来检测细胞活力及炎症因子分泌水平进行验证。最终筛选得到黄芪甲苷调节慢性萎缩性胃炎的潜在靶点53个,其中关键基因polymers and biocompatibility8个。GO富集分析显示,囊泡腔是生物过程发生的主要场所。KEGG结果表明,肿瘤中的蛋白聚糖是黄芪甲苷调节慢性萎缩性胃炎的关键www.selleck.cn/products/BAY-73-4506信号通路。体外实验发现,黄芪甲苷对MNNG诱导的细胞损伤具有预防治疗作用,且可以下调IL-6、IL-8、IL-1β、TNF-α等Pexidartinib浓度炎症因子的分泌(P<0.05)。该研究表明黄芪甲苷可以通过多个靶点和途径发挥抗慢性萎缩性胃炎作用,可作为功能因子用于防治慢性萎缩性胃炎。

儿童肾综合征出血热临床特征及重症危险因素分析

目的 了解儿童肾综合征出血热(HFRS)的临床特征并分析重症危险因素,以积累儿童HFRS的诊断和治疗经验。方法 选取2019年1月至2021年12月该院感染科收治的150例确诊HFRS患儿临床病历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分AY-22989使用方法析其流行病学特点、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结果、诊疗转归等,HFRS临床表现分为4型:轻型、中型、重型、危重型。将轻、中型作为轻症HFRS组(101例);重、危重型作为重症HFRS组(49例)。比较分析重症HFRS组与轻症HFRS组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指标水平差异。结果 150例患儿发病月份以11、12月为发病高峰,居住地以农村为主(89.33%),地区分布以西安市最多(80.00%)。150例HFRS患儿中男110例,女40例,性别比为2.IACS-10759半抑制浓度75∶1.00,占比最高的年龄段为>6~12岁(56.67%)。重症HFRS组住院天数、热程及颜面、咽和颈胸部皮肤黏膜充血潮红(三红)症状、皮肤瘀斑发生率均高于轻症HFRS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重症HFRS组白细胞计数、降钙素原、丙氨酸氨基转移酶、尿素氮、肌酐、肌酸激酶同工酶水平,以及尿蛋白和尿红细胞阳性比例均高于轻症HFRS组,血小板计数、清蛋白、血钠、血钾水平均低于轻症HFRS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清蛋白水平降低、肌酸激酶同工酶水平升高是发生重症HFRS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分析结果显示,清蛋白、肌酸激酶同工酶最佳截断值为30.5 g/L、31.5 U/L时,诊断重症HFRS的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882、0.767。150例HFRS患儿中,有20例患儿行血液透析治疗,8例患儿给予有创呼吸机辅助通气治疗,所有患儿均治愈出院。结论 HFRS临床表现不典型,容易漏诊、误诊,临床医生应该提高警惕;清蛋白水平降低、肌酸激酶同工酶水平升HER2 immunohistochemistry高是发生重症HFRS的危险因素。

铜死亡相关配对长链非编码RNA肺腺癌预后模型的构建

目的 建立铜死亡相关配对长链非编码RNA (lncRNA)肺腺癌预后模型,探讨其预后和临床意义。方法 由癌症基因组图谱(TCGA)数据库获取肺腺癌相关lncRNA,与铜死亡相关基因进行相关性和MK-4827细胞培养差异性分析,得到铜死亡相关差异lncRNA。使用多种算法,筛选出预后相关配对lncRNA来构Q-VD-Oph生产商建模型。对高风险组和低风险组进行生存分析、基因功能富集分析、基因突变分析和药物反应预测。结果 得到3 647个铜死亡相关配对lncRNA,经过严格筛选,最终整合6Biofilter salt acclimatization个预后相关配对lncRNA建立预后模型。生存分析显示,高风险组较低风险组预后更差(P <0.000 1)。单因素和多因素Cox回归分析均提示,风险评分为独立预后因素。高风险组中,多数化疗药物(如顺铂、紫杉醇等)表现出更低的半数抑制浓度。结论 本研究建立的铜死亡相关配对lncRNA肺腺癌预后模型,有助于预测肺腺癌患者的预后、生物学特征和潜在治疗药物。

氯吡格雷辅助阿司匹林对急性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神经功能及MBP、超敏C反应蛋白血清表达的影响

目的 探讨氯吡格雷辅助阿司匹林对急性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神经功能及人脑髓鞘碱性蛋白(myelin basic protein, MBP)、超敏C反应蛋白(hypersensitive C-reactive protein, hs-CRbiosensing interfaceP)血清表达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8年6月—2021年9月江宿迁市钟吾医院神经内科收治的90例急性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45例。对照组给予阿司匹林治疗,观察组给予氯吡格雷辅助阿司匹林治疗,比较两组神经功能情况、MBP及CRP水平。结果 治疗4周后,观察组脑卒中量表评分[(11.25±1.06)分vs(9.16±0.96)分]、MBP、CRP、血清基质金属肽酶9(matrix metallopeptidase 9, MMP-9)、CRP、白细胞介素-6(interleukin-6, IL-6)水平及血Canagliflozin核磁液纤维蛋白原(fibrinogen, FIB)、全血黏度(whole blood viscosity, WBV)、血浆黏度(plasma viscosity,PV)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Metabolism抑制剂论 对急性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行氯吡格雷辅助阿司匹林治疗,可有效改善神经功能,降低MBP及CRP水平,改善血液粘度。

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值与白塞病疾病活动性的相关性

目的 探讨中BMS-907351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值(NLR)与白塞病(BD)疾病活动性的相关性。方法 103例BD患者依据电子病历疾病活动性指数(EMRAI)评分分为低活动性组(0~4分,61例)和高活动性组(5~11分,42例)。检测患者白细胞计数(WBC)、中性粒细胞计数(NEU)、淋巴细胞计数(LY)、血小板计数(PLT)、红细胞计数(RBC)、血红蛋白(Hb)、红细胞沉降率(ESR)、C反应蛋白(CRP)、IgG、IgA、IgM及补体C3、C4,计算NLR和血小板/淋巴细胞比值(PLR);分析NLR、PLR与全组患者ESR、CRP、EMRAI的相关性;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BD疾病活动性的影响因素;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评估NLR对BD疾病活动性的判断效能。结果 高活动性组患者WBC、NEU、PLT、ESR、CRP、NLR、PLR及补体C3Apoptosis抑制剂、C4均高于低活动性组(P<0.05),余指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NLR与全体患者ESR、CRP、EMRAI呈正相关,PLR与全体患者ESR、CRP、EMRAinvasive fungal infectionI呈正相关(P<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高NLR是BD疾病活动性的危险因素(OR=1.511,95%CI:1.080~2.113,P<0.05)。ROC曲线分析结果显示,NLR评估BD疾病活动性的曲线下面积(AUC)为0.706(95%CI:0.603~0.809,P<0.05)。结论 NLR对BD患者疾病活动性有一定的判断效能,可作为BD疾病活动性评估的生物学指标。

长链非编码RNA Lcn2-204对脓毒血症小鼠心肌损伤铁过载和铁死亡的影响及机制探讨

目的:观察铁过载和铁死亡在盲肠结扎与穿孔(cecum ligation and perforation,CLP)法诱导的脓毒血症小鼠心肌损伤中的变化,并分析CLP中差异表达的LncRNAs和mRNAs。研究LncRNA Lcn2-204的基本特点,探讨LncRNA Lcn2-204能否参与调控小鼠脓毒血症的铁代谢,并参与到铁死亡发生过程中。方法:第一部分,选取成年雄性C57BL/6J小鼠,采用CLP法诱导脓毒血症心肌损伤模型。小鼠随机分为6组(10只/组):假手术组(Sham);CLP组;CLP+二甲基亚砜(DMSO,溶媒)组;CLP+铁螯合剂右雷佐生盐酸盐组(DXZ,小鼠在CLP前2 h腹腔注射50 mg/kg DXZ);CLP+铁死亡特异性抑制剂ferrostatin-1(Fer-1,小鼠在CLP前2 h腹腔注射5 mg/kg Fer-1)组;急性铁过载右旋糖酐铁(Irondextran,小鼠腹腔注射1000 mg/kg Iron-dextran)组。第二部分,选取成年雄性C57BL/6J小鼠,首先,通过微阵列鉴定假手术组和Nucleic Acid Purification Search ToolCLP手术组小鼠差异表达的长链非编码RNA(LncRNA)和信使RNA(mRNA)。构建编码-非编码基因共表达网络(CNC网络)揭示最高上调的LncRNA-Lcn2-204与mRNAs之间E7080细胞培养的联系,通过生物信息学方法分析差异表达的mRNAs的潜在机制。构建靶向心肌的低表达LncRNA Lcn2-204(sh RNA-Lcn2-204)重组腺相关病毒及其空载体(NCRNA),CLP手术和注射Iron-dextran前21天尾静脉注射病毒,小鼠随机分为6组(10只/组):Sham+NCRNA组、Sham+sh RNA-Lcn2-204组、CLP+NCRNA组、CLP+sh RNA-Lcn2-204组、Iron-dextran+NCRNA组、Iron-dextran+sh RNA-Lcn2-204组。以上分组的小鼠在CLP术后24 h或注射Iron-dextran后6 h,通过超声心动图检测小鼠心功能改变;H&E染色观察心肌损伤病理变化;透射电镜观察心肌纤维超微结构和线粒体的变化;超氧化物阴离子荧光探针(dihydroethidium,DHE)荧光染色观察心肌组织活性氧(reactive oxygen species,ROS)水平变化;TUNEL荧光染色评估心肌细胞死亡阳性率;检测血清肌酸激酶同工酶(creatine kinase isoenzymes,CK-MB)、乳酸脱氢酶(lactate dehydrogenase,LDH)、脂质运载蛋白2(lipocalin-2,Lcn2)水平及心肌白介素6(interleukin 6,IL-6)、丙二醛(malondialdehyde,MDA)、超氧化物歧化酶(superoxide dismutase,SOD)、脂素1(lipin 1,LPIN1)水平的变化;实时荧光定量PCR验证微阵列分析结果、LncRNA Lcn2-204和Lcn2 mRNA表达水平;Western blot检测心肌组织转铁蛋白受体1(transferrin receptor1,TFR1)、膜铁转运蛋白1(ferroprotein 1,FPN1)、铁蛋白(ferritin)、溶质载体家族7成员11(recombinant solute carrier family 7 member 11,SLC7A11,x CT)、铁死亡抑制蛋白1(ferroptosis suppressor protein 1,FSP1)、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4(glutathione peroxidase,GPX4)、Lcn2蛋白表达水平变化。此外还检测了sham组、CLP组、CLP+DXZ组和CLP+Fer-1组心肌线粒体二氢乳清酸脱氢酶(dihydroorotate-dehydrogenase,DHODH)蛋白表达水平变化。结果:第一部分:与Sham组相比,CLP组、CLP+DMSO组、Iron-dextran组小鼠左心室心输出量(cardiac output,CO)、每搏输出量(stroke volume,SV)、缩短分数(left ventricular fractional shortening,LVFS)和射血分数(left ventricular ejection fraction,LVEF)均明显下降(P<0.001);心肌ROS水平明显升高(P<0.001);血清CK-MB、LDH、Lcn2水平和心肌IL-6、MDA水平均明显升高(P<0.001~0.01),心肌SOD和LPIN1水平明显降低(P<0.001~0.01);心肌铁代谢相关蛋白TFR1蛋白表达升高(P<0.001~0.01),FPN1(P<0.001~0.01)、铁蛋白(P<0.01)蛋白表达均降低;铁死亡相关蛋白x CT(P<0.001~0.05)、FSP1(P<0.05)、GPX4(P<0.001~0.01)蛋白表达均降低;Lcn2蛋白表达升高(P<0.001~0.05);CLP组心肌线粒体蛋白DHODH表达降低(P<0.001);心肌LncRNA Lcn2-204表达升高(P<0.001~0.05),Lcn2 mRNA水平升高(P<0.001)。CLP和CLP+DMSO组TUNEL染色阳性细胞率增加(P<0.001),Iron-dextran组无统计学意义。H&E染色观察到CLP和CLP+DMSO组小鼠心肌纤维排列不整齐,部分变性,有炎性细胞浸润,间质水肿,横纹模糊,红细胞渗出,Iron-dextran组心肌纤维有断裂、水肿,但整体形态保持完整,间质内有铁沉积,炎性细胞浸润较少;透射电镜观察到CLP和CLP+DMSO组部分线粒体嵴减少,外膜破裂,部分线粒体变小,膜密度增高,Iron-dextran组虽然心肌纤维排列较紊乱,但部分线粒体结构致密,无明显的线粒体损伤。与CLP组相比,CLP+DXZ组和CLP+Fer-1组小鼠左心室CO、SV、LVEF%、LVFS%升高(P<0.001~0.01);肌丝排列较整齐,无炎性细胞的浸润;心肌纤维排列更完整,线粒体损伤较小;ROS水平明显降低(P<0.001);TUNEL染色阳性细胞率明显降低(P<0.001);血清CK-MB、LDH、Lcn2水平和心肌IL-6、MDA水平均明显降低(P<0.001~0.01);心肌组织TFR1、Lcn2蛋白表达降低(P<0.01~0.05),FPN1(P<0.01)、铁蛋白(P<0.05)、x CT(P<0.001~0.01)、FSP1(P<0.001~0.01)、GPX4(P<0.01~0.05)蛋白表达均升高,CLP组线粒体DHODH蛋白表达升高(P<0.001);LncRNA Lcn2-204表达降低(P<0.01);Lcn2 mRNA水平降低(P<0.001~0.01);CLP+Fer-1组SOD水平明显升高(P<0.05),CLP+DXZ组SOD水平无明显变化。与CLP组相比,CLP+DMSO均无统计学差异。第二部分:通过微阵列分析发现Sham与CLP组中有520个mRNA和552个LncRNA差异表达,其中LncRNA-Lcn2-204是差异表达最高的上调LncRNA,其CNC网络由137个正交互和138个负交互组成。生物信息学分析结果表明铁代谢紊乱与脓毒血症心肌损伤有关,生物信息学分析富集多个与铁相关条目,其中有六个基因(Scara5、Tfrc、Lcn2、Cp、Clic5、Ank1)与铁代谢密切相关。与CLP+NCRNA组相比,CLP+sh RNA-Lcn2-204组小鼠左心室CO、SV、LVEF%、LVFS%升高(P<0.001~0.05);肌丝排列较整齐,无炎性细胞的浸润;ROS水平明显降低(P<0.01);TUNEL染色阳性细胞率明显降低(P<0.001);血清CK-MB、LDH、Lcn2水平和心肌IL-6、MDA水平均明显降低(P<0.001~0.05),心肌SOD、LPIN1水平明显升高(P<0.01~0.05);心肌组织TFR1(P<0.05)、Lcn2(P<0.01)蛋白表达均降低,FPN1(P<0.05)、铁蛋白(P<0.01)、x CT(P<0.05)、FSP1(P<0.01)、GPX4(P<0.05)蛋白表达均升高;LncRNA Lcn2-204表达降低(P<0.01);Lcn2 mRNA水平降低(P<0.01)。与Iron-dextran+NCRNA组相比,Iron-dextran+sh RNA-Lcn2-204小鼠左心室CO、SV、LVEF%、LVFS%降低(P<0.001~0.05);肌丝排列较整齐,无炎性细胞的浸润,出现较少铁沉积;ROS水平明显降低(P<0.01);TUNEL染色结果无统计学差异;血清CK-MB、LDH、Lcn2水平和心肌IL-6、MDA水平均明显降低(P<0.001~0.01),心肌SOD水平明显升高(P<0.01),LPIN1无明显变化;心肌组织TFR1(P<0.01)、Lcn2蛋白表达(P<0.01)降低,FPN1(P<0.05)、铁蛋白(P<0.001)、x CT(P<0.001)、FSP1(P<0.01)、GPX4(P<0.01)蛋白表达均升高;LncRNA Lcn2-Tezacaftor204表达降低(P<0.01);Lcn2 mRNA水平降低(P<0.01)。结论:1.CLP诱导的脓毒血症小鼠心肌损伤中存在铁过载和铁死亡,抑制铁过载和铁死亡能够减轻心肌损伤;2.脓毒血症小鼠心肌LncRNA Lcn2-204表达增高;3.敲低LncRNA Lcn2-204保护小鼠免受脓毒血症心肌损伤造成的铁代谢紊乱和心肌细胞铁死亡,并可能通过降低Lcn2表达发挥保护作用。

中药足部熏洗治疗小儿外感发热退热的额临床疗效

目的:探讨中药足部熏洗治疗小儿外感发热退热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22年6月—2023年5月深圳市罗湖区妇幼保健院儿科收治的外感发热患儿242例,采用抛硬币的方式分为两组,各121例。对照组采用常规西药联合温水足部熏洗进行治疗,研究组采用常规西药联合中药足部熏洗进行治疗,对两serum immunoglobulin组临床治疗有效率、治疗期间体温、退热药物使用率及药物起效时间进行比较。结果:治疗有效率对比,研究组更高(Protein Tyrosine Kinase抑制剂P<0.05);治疗期间体温变化对比,研究组体温下降更明显(P<0.05);MDV3100体内实验剂量退热药物使用率对比,研究组更低,药物起效时间对比,研究组更短(P<0.05)。结论:治疗小儿外感发热采用常规西药的同时配合中药对其足部进行熏洗,临床治疗效果更为理想,且操作简单,配合度较高,治疗期间不会造成明显的不良反应,安全性较高,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家长的顾虑。

血液病普通病区护士工作服污染现状及相关因素分析

目的 了解血液病普通病区护士经过不同工作时长后工作服被污染的现况及其影响因素,为医院感染管理质量的提升与改进提供参考。方法 采用便利抽样法,于2021年7月~11月选取重庆市某三级甲等综合医院血液病普通病区临床一线护士作为研究对象。在护士穿着清洁工作服时、穿着第1小时、3小时、6小时、2天、3天、4天、5天,对工作服袖口、胸前、腹部的微生物进行采样检测与分析。结果本研究对30名护士的工作服进行采样,共采集合格标本720份。结果 Dynamic membrane bioreactor显示,在穿着清洁工作服第6小时袖口、胸前和腹部菌落数分别为6.00(5.00,6.25)CFU/cm~(2)、4.00(3.00,5.00)CFU/cm~(2)、PLX-4720采购5.00(5.00,7.0PUN30119作用0)CFU/cm~(2),清洁度合格率分别为40.0%、90.0%和63.3%,袖口和腹部清洁度合格率显著低于胸前;穿着时长、环境湿度和病人总数是袖口、胸前和腹部菌落数的主要影响因素(P<0.05)。结论 建议增加血液病普通病区护士工作服换洗频率,以提高清洁度合格率,保障护理质量和患者安全。护理管理者应不断优化人力资源配备,提供必要的感染防护装备,以降低因护士工作服污染而带来的医院感染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