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的 了解江苏省现制饮料产品中微生物的污染情况。方法 2022年在全省各具代表性的饮品店、学校周边小商铺、零售加工店等地,随机采集现制现售奶茶、果汁饮料、茶饮料样品,检测菌落总数、大肠埃希菌、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菌、金黄色葡萄球菌、沙门菌等指标;根据《上海食品安全地方标准现制饮料》(DB 31/2007—2012)标准计算超标率,对样品污染状况进行判定和描述分析。结果 共采集GDC-0973使用方法674份现制饮料样品,总体超标率为8.75%;其中单指标超标率7.57%,双指标超标率1.19%,未检出3指标超标样品。菌落总数超标率为1.78%,大肠埃希菌超标率为7.72%,金黄色葡萄球菌超标率0.45%;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菌、沙门菌均未检出。含果蔬含奶制品的现制饮料菌落总数超标率最高(25.00%),不同类型的现制饮料菌落总数超标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37.69,P<0.01);现制饮料的大肠埃希菌超标率,农村(13.57%)高于城市(5.91%);苏南(13.Trichostatin A70%)高于苏中(6.21%),均高于苏北(2.06%),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8.31、25.04,P值均<0.01)。结论 江苏省现制饮料卫生指示菌超标率较低,微生Oral mucosal immunization物污染存在样品种类与地区差异。
VEGF、P53、Ki-67在血管瘤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目的 探讨VEGF、P53、Ki-67在血管瘤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 收集毛细血管型血管瘤组织标National Ambulatory Medical Care Survey本50例,另外选取同时期正常血管组织标本50例,根据Mulliken分类标准及PCNA水平进行分组,即增生期血管瘤(n=33)(增生组)、退化期血管瘤(n=17)(退化组),另外取50例瘤旁正常组织为正常皮肤组。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法检测VEGF、P53、Ki-67阳性表达。结果 各种类型组织中VEGF、P53、Ki-67阳性表达比较,P<0.05,其中增生期VEGF、P53、Ki-67阳性表达均显著高于正常皮肤组及退化组,P<0.05,且正常皮肤组与退化组比较,P>0selleck合成.05。不同年龄段、瘤体大小、瘤体厚度的血管瘤患者VEGF、P53、Ki-67阳性表达进行比较,P<0.05,不同性别、部位、瘤体类型、瘤体分布模式的血管瘤患者VEGF、GSK J4生产商P53、Ki-67阳性表达进行比较,P>0.05。VEGF阳性表达分别与P53、Ki-67阳性表达之间呈现正相关性(γ=0.304,P=0.008;γ=0.261,P=0.025),P53阳性表达与Ki-67阳性表达之间呈现正相关性(γ=0.351,P=0.027)。结论 VEGF、Ki-67和P53与血管瘤的发生、发展有关,对于判断血管瘤患者的预后具有重要的意义。
Sirtuin 5通过调控破骨细胞糖代谢影响骨折愈合的机制研究
背景:骨折是骨科临床最常见的创伤性疾病。尽管随着骨折治疗的相关技术愈加成熟,但是依然有部分骨折未能成功愈合,据报道,我国骨折患者发生骨折延迟愈合或骨不愈合约占10%-15%,不仅对患者的生理及心理造成巨大痛苦,同时给医疗保健系统和整个社会也带来巨大的负担。寻找促进骨折愈合的有效机制,对降低骨折愈合不良的发生率具有重要意义。近期研究发现,沉默信息调节因子2蛋白家族(Sirtuins)可参与诸如成骨细胞和破骨细胞等骨骼细胞的代谢调控,其机制可能与调节骨骼细胞能量代谢相关,是影响骨折愈合的一种全新机制network medicine。Sirtuins家族中Sirtuin 5(SIRT5)可通过蛋白质翻译后修饰,参与细胞糖代谢调控,从而影响细胞学行为与功能,在骨折愈合过程中,有关SIRT5与破骨细胞的具体关系及作用机制尚未有明确报道。目的:本研究旨在探究SIRT5通过调控破骨细胞糖代谢影响骨折愈合的机制,为SIRT5在骨折愈合中的作用机制研究提出新见解,为靶向治疗骨折愈合不良提供理论基础。方法:1.改良并构建小鼠股骨骨折模型,检测骨折断端愈伤组织中SIRT5表达,明确SIRT5表达水平与骨折愈合的相关性。2.构建SIRT5基因缺陷小鼠股骨骨折模型,从行为学、影像学和组织形态学分析小鼠骨折愈合过程,明确SIRT5缺陷对骨折愈合的影响。3.提取SIRT5基因缺陷小鼠骨髓单核巨噬细胞,经M-CSF/RANKL诱导,检测破骨细胞的分化效率,明确SIRT5缺陷对骨髓单核巨噬细胞向破骨细胞分化的影响。4.构建SIRT5稳定过表达RAW274.7细胞株,探索SIRT5对破骨细胞糖代谢相关因子的影响,以及对破骨细胞分化影响。结果:1.成功构建了实验可控性、重复性和成功率高,并且操作相对简便的小鼠股骨骨折模型,经免疫组织化学分析与基因测序,发现小鼠股骨骨折断端愈伤组织中SIRT5表达较对照组显著增高。2.SIRT5基因缺陷小鼠经骨折与内固定处理后PF-03084014小鼠,发现SIRT5缺陷使破骨细胞在骨折愈合过程中大量产生,导致新生骨痂骨量较低,同时延缓了骨折小鼠的骨痂矿化、塑形改建和向成熟骨转化,破坏了骨折愈合的正常进程。3.提取的SIRT5基因缺陷小鼠骨髓单核巨噬细胞,在M-CSF/RANKL诱导下,破骨细胞标志物NFATc1、TRAP、CTSK表达较对照组显著上调,提示SIRT5缺陷可促进破骨细胞的分化。4.SIRT5稳定过表达的RAW264.7细胞株,因糖代谢相关的HIF-1α和LDHA表达下调,同时其分化也随破骨细胞标志物NFATc1、TRAP、CTSKDecitabine溶解度表达下调而受到显著抑制。结论:SIRT5通过调控破骨细胞糖代谢相关的HIF-1α和LDHA表达,在一定程度上,抑制了破骨细胞的分化,在骨折中这一作用可能影响了骨折愈合速度与质量。本课题为骨折愈合的机制研究提供了新的思路和靶点。
维生素E治疗子宫内膜不典型增生的效果观察及机制研究
目的 探讨维生素E治疗子宫内膜不典型增生(endometrial atypical hyperplasia, EAH)的效果及机制。方法 将2019年2月至2021年11SBE-β-CD纯度月在重庆大学附属三峡医院收治的100例EAH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每组50例,对照组予以高效孕激素醋酸甲羟孕酮口服治疗,研究组在对照PCR Equipment组的基础上予以维生素E口服治疗,治疗期NSC125066供应商间随访患者子宫内膜厚度、药物不良反应,每3个月行诊断性刮宫了解子宫内膜病变情况,比较两组的治疗效果,Western blot检测治疗前后环氧合酶-2(cyclooxygenase-2,COX-2)的表达变化。结果 治疗后研究组的子宫内膜厚度明显降低,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有效率较对照组有所提高,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的药物不良反应率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COX-2蛋白的表达在研究组中明显降低(P<0.05)。结论 在逆转子宫内膜病变上,维生素E能增强高效孕激素的作用,有利于EAH的治疗,其机制可能与维生素E能够下调组织细胞中COX-2的表达水平有关。
基于V1区种子点应用静息态功能磁共振的功能连接技术分析正常眼压性青光眼患者脑部功能连接的变化
目的 基于V1区种子点(ROI)应用静息态功能磁共振的功能连接技术研究正常眼压性青光眼(NTG)患者和健康志愿者的脑部功能连接变化,旨在探究NTG患者的发病机制及早期诊断方法。方法 收集符合纳入标准的NTG患者Compound pollution remediation14例(NTG组)及健康对照者14例(HCs组),收集受试者的临床数据信息后对两组受试者行静息态功能性磁共振成像扫描。通过软件对磁共振数据进行预处理,以双侧V1区作为ROI,分别计算其与全脑体素时间序列的相关性并比较组间静息态功能连接的差异得到V1区ROI和全脑的功能连接值。采用Pearson相关分析探讨NTG组患者与V1区功能连接显著差异脑区功能连接值与临床变量之间的相关性。结果 与HCs组受试者相比,NTG组患者年龄、性别、体重、杯盘比、GSK J4抑制剂24 h平均眼压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两组患者间左、右眼最佳矫正视力(BCVA)及视盘周围视网膜神经纤维层厚度(RNFLT)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Pearson相关性分析GDC-0068研究购买结果显示,NTG组患者与V1区异常功能连接脑区功能连接值均与RNFLT具有相关性(P<0.05)。ROI1-左侧额上回、ROI1-右侧额上回、ROI2-左侧扣带回和ROI2-右侧额中回与RNFLT均呈显著正相关(均为P<0.05)。与HCs组受试者相比,NTG组患者与右侧ROI功能连接减低的脑区为左侧额上回及右侧额上回;与左侧ROI功能连接减低的脑区为左侧扣带回和右侧额中回。结论 相较于健康人,NTG患者某些特定大脑区域与V1区的功能连接有显著改变,包括双侧额上回、左侧扣带回、右侧额中回。大脑功能活动的变化区域可能由NTG引起的视觉功能障碍导致视觉和认知情绪处理脑区的功能损伤,这可能是NTG患者潜在神经病理机制之一。
共轭亚油酸对肉牛肌内前脂肪细胞增殖与分化的影响
前脂肪细胞广泛存在于牛肉的肌纤维中,同时,在肌束间也分布有大量前脂肪细胞,其增殖以及分化水平在牛肉大理石花纹的MLN8237 molecular weight形成过程中影响较大,可直接影响牛肉品质。本研究旨在探究共轭亚油酸(conjugated linoleic acid, CLA)对鲁西黄牛(Bos taurus)肌内前脂肪细胞增殖与分化的影响,通过构建体外细胞模型,设计0、50、100和150μmol/L CLA处理培养于基础培养基中的肉牛肌内前脂肪细胞4 d,研究CLA对肉牛肌内前脂肪细胞增殖的影响。流式细胞术分析显示,与对照组相比,100μmol/L CLA显著增加了S期细胞比例(P<0.05,增幅1.6selleckchem JQ13倍),减少了G0/G1期细胞比例(P<0.05,降幅9.2%),其余处理组差异不显著(P>0.05),表明100μmol/L CLA显著促进肉牛肌内前脂肪细胞的增殖(P<0.05)。不同剂量的CLA处理培养细胞6 d,细胞内脂肪含量测定和qRT-PCR分析表明,100和150μmol/L CLA显著增加了肌内前脂肪细胞胞质内脂肪含量(P<0.05);其中,50、100和150μmol/L CLA可使得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peroxisogenetic generalized epilepsiesme proliferator-activated receptor γ, PPARγ)、增强子结合蛋白(CCAAT/enhancer binding protein α, C/EBPα)的表达显著提升(P<0.05),其中,100μmol/L CLA处理组同对照组相比,PPARγ基因的表达水平升高幅度约3倍,C/EBPα基因的表达水平升高幅度约2倍。设计CLA (100μmol/L)、胰岛素(10μg/mL)和地塞米松(0.25μg/mL) 4种组合的分化培养基诱导培养细胞6 d,CLA、胰岛素和地塞米松同时加入培养基时,处理细胞的胞质中脂肪含量显著增加,而当分别去除地塞米松、胰岛素或CLA后,细胞质中脂肪的含量分别下降了74%、68%和31%。以上结果表明,CLA可有效促进肉牛肌内前脂肪细胞增殖,诱导细胞胞质内脂滴的生成,且能升高PPARγ和C/EBPα基因的表达水平,从而刺激肉牛肌内前脂肪细胞的分化。本研究为优良肉质地方黄牛培育及营养调控肉牛肌内脂肪沉积提供理论基础。
γ-氨基丁酸处理对采后芒果果实炭疽病抗性和苯丙烷代谢的影响
γ-氨基丁酸(GABA)是植物体内重要的内源信号分子,具有多种生理功能plasmid-mediated quinolone resistance。为探讨γ_氨基丁酸(γ-aminobutyric acid,GABA)对采后芒果炭疽病抗性的影响及其相关机制,以芒果(贵妃)为材料,研究了2.0 mmol/L GABA处理对芒果果实接种炭疽菌(Colletotichum gloeosporioides)后病斑直径、苯丙烷代谢和防御相关酶活性及AMG510采购抗病物质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与对照相比,GABA处理显著抑制了接种炭疽菌芒果果实病斑的扩展,提高了果实对炭疽病的抗性;同时,GABA处理显著提高了芒果果实中苯丙氨酸解氨酶(PAL)、肉桂酸-4-羟化酶(C4H)、4-香豆酸-CoA连接酶(4CL)、肉桂醇脱氢酶(CAD)、过氧化物酶(POD)、多酚氧selleck HPLC化酶(PPO)以及病程相关蛋白β-1,3-葡聚糖酶(CLU)和几丁质酶(CHI)活性;另外,GABA处理还促进了果实总酚、类黄酮和木质素的积累。以上结果表明,GABA提高采后芒果对炭疽菌侵染的抗性与增强果实苯丙烷代谢和防御相关酶活性以及积累抗病相关物质有密切关系。
清风散联合西药治疗急性痛风性关节炎患者的临床观察
目的 观察清风散联合西药治疗急性痛风性关节炎患者的临床疗效及对血沉(Erythrocyte sedimentation rate, ESR)、C反应蛋白(biological implantC-reactive protein, CRP)、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值(NeMLN8237采购utrophil/lymphocyte ratio, NLR)、血小板/淋巴细胞比值(Platelet/lymphocyte ratio, PLR)的影响。方法 选取2020年1月—2022www.selleck.cn/products/azd9291年8月期间于马鞍山市人民医院风湿免疫科住院的60例急性痛风性关节炎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对照组予地塞米松磷酸钠注射液、秋水仙碱片,治疗组在对照组用药基础上加用清风散外敷。治疗1周后,观察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不良反应发生率,治疗前后疼痛评分、ESR、CRP及NLR、PLR指标变化。结果 治疗后两组患者关节肿胀、疼痛及试验室指标均明显改善,治疗组达治愈标准的人数稍高于对照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疼痛评分、ESR、CRP、NLR、PLR均明显低于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治疗组疼痛评分、ESR、PLR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CRP、NLR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期间,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清风散外敷可以减轻急性痛风性关节炎患者疼痛程度,降低ESR、CRP、NLR、PLR水平,且安全性高。
粗皮红松和细皮红松性状差异及其影响因素
红松(Pinus koraiensis)作为我国东北东部山区地带性顶极植被群落—阔叶红松林的建群种,是维持生态系统稳定的重要树种,具有极高的生态效益和经济价值。红松根据树皮形态可分为粗皮红松(Pinus koraiensis f.pachidermis)和细皮红松(Pinus koraiensis f.leptodermis),本研究依托黑龙江丰林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阔叶红松林动态监测样地,以两种皮型红松为主要研究对象,探究两种红松变型的性状差异以及产生差异的原因,为科学保护阔叶红松林和红松的适地适树提供理论依据。粗皮红松和细皮红松在树皮性状、树木构型性状、胸高断面积生长量以及径级分布方面均存在显著差异。粗皮红松树皮的形态性状(树皮厚度和树皮裂缝指数)和防御性状(总酚、单宁和类黄酮)含量显著高于细皮红松,树皮碳含量显著高于细皮红松,而氮含量显著低于细皮红松。粗皮红松树皮的防御NSC 119875性状含量高而化学性状含量低,有着Infectious hematopoietic necrosis virus更为保守的生存策略,细皮红松树皮的化学性状含量高而防御性状含量低,树皮为获取型生存策略。粗皮红松的树高和冠径比显著高于细皮红松,尖削度显著低于细皮红松;粗皮红松的5年胸高断面积生长量显著高于细皮红松;粗皮红松的径级结构呈近似正态分布,而细皮红松的径级结构呈近似倒“J”型分布。微地形和土壤因子对粗皮红松和细皮红松树皮性状、分布和生长的解释率相似。微地形因子中对粗皮和细皮红松树皮性状影响较大的为坡度、坡位和坡向,对分布和生长影响较大的为凹凸度、坡向和坡度;土壤因子中对粗皮红松和细皮红松树皮性状影响较大的为土壤有机碳、全氮含量和含水率,对分布和生长影响较大的为土壤密度、含水率和全磷含量。粗皮红松和细皮红松分布的微地形相似,均主要分布于坡度较大、阳坡和半阳坡、地势较凸的微地形,此外粗皮红松在坡度为6°~15°的上坡分布较多,细皮红松在中坡分布较多。在任意地形维度中粗皮红松和细皮红松的分布数量均存在显著差异。根据研究更多结果,粗皮红松和细皮红松在树皮性状、树木构型性状、分布和生长方面存在显著差异,但微地形和土壤因子不是导致其差异的因子,其他原因有待后续调查研究。研究结果可为红松天然林的保护、经营以及红松人工林的构建提供参考,为国家储备林建设提供数据支撑。
成人朗格汉斯细胞组织细胞增生症漏诊1例报告并文献复习
目的:分析朗格汉斯细胞组织细胞增生症(Langerhans cell histiocytosis, LCH)临床特点及漏诊原因,以期提高对该病的认识,降低漏诊率。方法:回顾分析1例LCH患者的临床特征、诊断、治疗,并结合国内外文献报道,分析漏诊原因。结果:患者男性,27岁,以双侧下颌骨肿物并胸部不适为首发表现。于5月行口腔病理活检,活检结果提genetic disoders示,免疫表型:CD1a(-)、CD207(-)、S-100(±),漏诊LCH,未予LCH对症处理和治疗;后于8月行纤支镜下冷冻肺活检术,免疫表型:CD1a(+)、CD207(+)、SColforsin纯度-100(+),明确诊断LCH。结论:口腔颌骨组织病变伴有肺或全身其他部位骨组织的病变,临床上应考虑LCH的可能,需尽快行免疫组化检查,为避免更多漏诊应采取合适的活检取材方法。LCH确诊后应完善相关全身检查以避免存在其他靶器官漏诊,并基于全身脏器受累情况,采用合理治疗方案以获得更好的疗效和预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