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的 研究癌症基因Gankyrin在乳腺浸润性导管癌(invasive ductal carcinoma, IDC)和癌前病变组织中表达的意义。方法 2016年1月~2018年6月间手术切除的IDC和癌前病变组织石蜡标本105例,其中IDC组织石蜡标本65例,癌前病变组织石蜡标本40例,另取同期手术切除的非肿瘤病变的正常乳腺组织石蜡标本25例作为对照。比较不同组织病理标本中Gankyrin表达的差异,分析IDC组织病理标本中Gankyrin表达Y-27632纯度与疾病特点及预后的关系。结果 Gankyrin在IDC中的表达高于癌前病变及正常乳腺组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Gankyrin在癌GDC-0068试剂前病变中的表达高于正常乳腺组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IDC病人中,有淋巴结转移者Gankyrin表达阳性率(94.1%)高于无淋巴结转移者(67.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有脉管内瘤栓者Gankyrin表达阳性率(91Selleckchem Navitoclax.7%)高于无脉管内瘤栓者(69.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Gankyrin阳性表达者3年无病生存期(progression-free survival, DFS)为24.49%,阴性表达者为3年DFS为60.00%,Gankyrin表达阳性病人与阴性表达者3年DFS曲线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ox回归分析显示,临床分期、分化程度、淋巴结转移情况、Gankyrin阳性表达是影响DFS的独立预后因素(P<0.05)。结论 癌症基因Gankyrin在IDC、癌前病变组织中多为高表达,Gankyrin表达与IDC疾病的预后有关。
Author: admin
剪切波弹性成像定量参数对乳腺肿块良恶性鉴别及与生物学指标的相关性分析
目的 分析剪切波弹性成像(SWE)定量参数对乳腺肿块良恶性的鉴别价值及与生物学指标的相关性。方法 2018年9月—2021年10月于甘肃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超声科检查的100例乳腺肿块患者均接受SWE检查,根据手术或穿刺的病理结果分为恶性组和良性组。对比两组SWE定量参数,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SWE定量参数预测乳腺肿块良恶性的价值;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查,对比不同临床病理特征乳腺癌病灶的SWE定量参数值,经Kendall相关性分析乳腺癌病灶的SWE定量参数与生物学指标的相关性。结果 恶性组AE-max、Shell1ABT-199供应商 E_(max)、Shell2 E_(max)、Shell3 E_(max)较良性组大(P <0.05)。ROC曲线结果显示,AE-max、Shell1E_(max)、Shell2 E_(max)、Shell3 E_(max)及4者联合检测预测乳腺癌发生的AUC分别为0.830、0.906、0.844、0.833和0.978。乳腺癌病灶各生物学指标阳性、阴性表达的AE-max、Shell1 E_(max)、Shell2 E_(max)、Shell3 E_(max)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乳腺癌病灶的AE-max、Shell1 E_(max)、Shell2 E_(max)、Shell3 E_(max)与PR呈正相关(r=0.612、0.632、0.613和0.597,均P <0.05),与ER呈正相关(r=0.426、0.463、0.385和0.361,均P <0.05),与HER-2呈正相关(r=0Panobinostat半抑制浓度.569、0.711、Navitoclax化学结构0.603和0.587,均P <0.05),与Ki-67呈正相关(r=0.603、0.658、0.553和0.611,均P <0.05)。恶性乳腺肿块PR、ER、HER-2及Ki-67阳性率高于良性乳腺肿块(P <0.05),有淋巴结转移HER-2阳性率高于无淋巴结转移(P <0.05)。结论 SWE定量参数可有效鉴别乳腺肿块良恶性,且与乳腺癌生物学指标密切相关。
单向式胸腔镜基底段切除术352例的单中心回顾性研究
目的 分享单向式胸腔镜解剖性基底段切除术的临床应用经验。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5年4月—2021年4月于四川大学华西医院行胸腔镜基底段切除术352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男96例、女256例,中位年龄50(26~81)岁。全组患者均通MK-1775过胸腔镜手术,经叶间裂或肺下韧带入路,采用单向式思路结合“干-支法”完成各基底段解剖性切除。结果 全组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其中单孔手术49例、两孔手术3例、三孔手术300例,无增加切口或中转开胸者,无中转为肺叶切除者。中位手术时间118(45~340)min,中位术中出血量20(5~500)mL,中位术后引流时间2(1~22)d,中位术后住院时间4(2~24)d。术后并发症包括肺部感染6例、术后漏Y-27632使用方法气时间>5 d或胸腔引流时间>7 d 18例、脑梗死1例、其它2例,所有患者均经治疗后好转出院。全组无住院Selleck GDC0068期间死亡。结论 胸腔镜下采用单向式方法完成解剖性基底段切除术思路清晰,安全可行。
早期乳腺癌微创治疗的新进展
Panobinostat体外乳腺癌是常见的女性恶性肿瘤之一,治疗方法包括放化疗、手术治疗、内分泌治疗、靶向治疗等,但手术治疗仍是主要的治MK-1775小鼠疗手段。随着手术技术的发展和辅助治疗的应用,乳腺癌手术切除范围逐渐缩小,保持乳腺癌患者乳房外形成为可能。近年来腔镜下保乳手术、射频消融技术等微创治疗逐渐应用于早期乳腺癌的治疗,相较于传统的手术治疗,微创治疗具有微创、精准的特点,结合放化疗后能达到与改良根治术相当的Y-27632浓度治疗效果,同时减少对正常乳腺组织的损伤,且兼顾患者对美观的需求,成为乳腺癌治疗的发展趋势。
表皮生长因子受体突变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的抑郁情况及诊疗进展
近年来,肺癌的发病率不Panobinostat使用方法断升高,居全球第二位,病死率居全球首位,肺癌已成为严重威胁人类生命健康的恶性肿瘤之一。目前,肺癌的治疗疗效和生活质量成为临床关注的重点,其中情绪因素对Selleck MK 1775治疗疗效和生活质量的影响也逐渐被重视。抑郁和焦虑是晚期肺癌患者的主要情绪因素,但晚期肺癌患者确诊和治疗过程中抑郁情绪的发生较为隐匿,易被忽视。目前,抑郁情绪对表皮生长购买Y-27632因子受体(EGFR)突变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的影响的报道较少见,本文对EGFR突变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的抑郁情况及诊疗进展进行综述。
贝伐珠单抗靶向治疗联合TC化疗方案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的疗效观察
目的:观察贝伐珠单抗靶向治疗联合TC化疗方案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的疗效。方法:选择我院2017年1月—202Y-27632抑制剂0年12月期间收治的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5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25例,对照组采用标准TSelleckchem MK-1775C化疗方案,观察组应用贝伐珠单抗靶向治疗联合TC化疗方案,观察比较两组临床疗效、血清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血清癌胚抗原(CEA)、细胞角蛋白19片段(CYFRA21-1)水平、癌症患者生存质量(EORTC-QLQ-C30)评分Panobinostat及毒副反应情况。结果:观察组临床缓解率与疾病控制率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血清VEGF、CEA、CYFRA21-1水平均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EORTCQLQ-C30中健康状况与功能领域评分均高于对照组,症状维度评分低于对照组(P <0.05);观察组不良反应总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贝伐珠单抗靶向治疗联合TC化疗方案能提高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临床疗效,降低血清VEGF、CEA、CYFRA21-1水平的同时提高患者生活质量,且不良反应低。
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评估血清β2-MG、CEA、CA125、NSE、CYFRA21-1联合诊断早期肺癌价值
目的:探讨联合应用血清β2微球蛋白(β2-MG)、癌胚抗原(CEA)、CA125、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细胞角蛋白19片段抗原(CYFRA21-1)对肺癌早期诊断的价值。方法:选取收治的40例早期肺癌患者为观察组,同时选取健康体检者4Selleckchem PD03259010名为对照组,对比两组血清上述血清指标并评价其作为标志物诊断价值。结果:观察组血清β2-MG、CEA、CA1更多25、NSE、BMN 673 molecular weightCYFRA21-1检测结果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联合检测上述指标对肺癌诊断部分灵敏度为93.66%、特异性为95.86%,均高于单一指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联合应用血清多种肿瘤标志物可提高肺癌早期诊断特异性与灵敏度,为早期肺癌的治疗干预提供依据。
膀胱癌根治术的ICD-9-CM-3编码探讨
目的对膀胱癌根治术的ICD-9-CM-3编码原则进行归纳总结。方法针对膀胱癌根治术不同的尿路重建方式加以分析。结果根治性膀胱切除术的编码为57.71。膀Panobinostat胱作根治性切除后,需要进行相应的尿路重建术,根据重建方式的不同,分为输尿管皮肤造口MK-1775核磁术(56.61),皮肤的输尿管-回肠造口术(56Y-27632说明书.51),输尿管肠吻合术(56.71)和原位膀胱术(57.87)。结论膀胱癌根治术需根据其尿路重建方式,决定其手术编码。
自拟益气养阴扶正汤治疗晚期肺癌化疗患者的临床观察
<正>肺癌是起源于肺部支气管黏膜或腺体的肺部原发性恶性肿瘤,其发病原因Epigenetics抑制剂尚未明确,与吸烟Y-27632体外、职业和环境接触、辐射、空气污染、肺部慢性感染、遗传等因素密切相关~([1])。该病发病隐匿,少数患者在体检时发现,大部分患MK-1775化学结构者确诊时已处于晚期且失去手术治疗的最佳时机~([2])。目前晚期肺癌的治疗以化学治疗为主,以治疗原发肿瘤、转移病灶,降低肿瘤复发率、转移率,但是在治疗后患者往往伴有消化系统、造血系统、免疫系统等不同程度的副反应~([3]),
不同吻合方式在食管胃吻合术中的应用比较
目的 比较全层手工吻合、分层手工吻合、机械管状吻合和三角吻合在食管胃吻合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2015年1月至2020年11月武汉市第一医院收治的314例食管癌手术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吻合方式的不同,将患者分为全层手工吻合组(n=67)、分层手工吻合组(n=79)Panobinostat、机械管状吻合组(n=88)和三角吻合组(n=80)。比较4组患者颈部吻合时间、整个手术时间、术ROCK抑制剂后吻合口瘘发生率、吻合口狭窄发生率以及术后胃食管返流情况。结果 全层手工吻合组和分层手工吻合组颈部吻合耗时均较机械管状吻合组和三角吻合组长,整个手术耗时也均较机械管状吻合组和三角吻合组长(均P<0.05)。全层手工吻合MK-1775 MW组和分层手工吻合组术后吻合口瘘发生率均高于机械管状吻合组和三角吻合组(均P<0.05)。全层手工吻合组、分层手工吻合组和三角吻合组术后吻合口狭窄发生率均低于机械管状吻合组(均P<0.05)。全层手工吻合组、分层手工吻合组、机械管状吻合组和三角吻合组在>5 min的返流次数、总返流时间百分比和最长返流时间方面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 三角吻合耗时较短,术后吻合口瘘发生率以及吻合口狭窄发生率均较低,值得临床推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