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PF基因多态性与晚期非小细胞肺癌铂类联合化疗效果及不良反应的相关性研究

目的 探讨XPF基因多态性与NSCLC铂类联合化疗效果及不良反应的相关性。方法 选取NSCLC患者100例作为研究对象,铂类药物联合化疗后评价临床疗效和不良反应。应用Taqman检测技术对3个多态性位点的基因型分布进行分析。采用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各基因型与NSCLC患者铂类联合化疗疗效及不良反应的相关性。结果 XPF的rs28360317,相对于Ⅱ基因型患者,ID基因型的患者疗效较好(PSAHA<0.05);携带Ⅱ+ID基因型的患者疗效明显优于DD基因型(P<0.05)。对于rs1805377,GG基因型患者的疗效显著优于AA基因型(P<0.05)。对于rs283autoimmune cystitis6007,TT基因型的患者疗效显著优于CC基因型患者(P<0.05)。对于rs28360317,ID、DD发生Ⅲ~Ⅳ级血液学毒GDC-0973体外性的几率显著高于Ⅱ级(P<0.05);对于rs2836007,CT患者发生Ⅲ~Ⅳ级血液学毒性的概率较CC患者低(P<0.05)。rs1805377位点的AA基因型发生Ⅲ~Ⅳ级胃肠道毒性的几率显著低于AG基因型(P<0.05)。结论 XPF基因多态性与晚期NSCLC患者铂类联合化疗的疗效及不良反应相关,有一定的临床预测价值。

以噬血细胞综合征为首发表现的淋巴瘤患者行肝穿刺致腹腔大出血休克成功救治1例

噬血细胞综合征(hemophagocytic syndrome, HPS)又称噬血细胞性淋巴组织细胞增生症(hemophagocytic lymphohistocytosis, HLH), 是由多种致病因素导致淋巴细胞、单核细胞和巨噬细胞系统异常激Developmental Biology活、增殖, 分泌大量炎性细胞因子, 进而引起严重的甚至致命性的一系列炎症反应[1]。HLH临床少见, 病死率较高, 持续发热、肝脾肿大、全血细胞减少、肝功能异常等是其主要临床表现[2]。根据病因不同, 分为原发性HLH和继发性HLH[3]。原发性HLH有明确的家族遗传病史和(或)存在遗传性的基因缺陷, 多见于儿童期发病;继发性HLH主要由感染、自身免疫性疾病及恶性肿瘤等导致。在成人HLH中, 最常见的病因为恶性肿瘤, 其中淋巴瘤最为常见[4,MG1325,6]。Rivieve等[7]对162例HLH患者的研究中发现非霍奇金淋巴瘤是HLH的主要原因, 占所研究对象的56%。根据我国的统计资料显示, 非霍奇金T细胞或NK/T细胞淋巴瘤是最多见的类型, 占所有恶性肿瘤相关HLH的69%[8]。淋巴瘤相关HPS(lymphoma associated hemophagocytic syndrome, LAHS)的诊断需要同时具备HLH的诊断条件和淋巴瘤的病理诊断依据, 但是很多LAHS患者淋巴瘤的表现并不典型, 容易导致诊断延误, 因此在诊疗过程中需尽快查找淋巴瘤的证据, 而病理活组织检查是确诊淋巴瘤的金标准[6,9]。本文将2021年5月本院血液科收治的1例以HPS为首发表现的患者为确诊淋巴瘤行肝穿刺活检术后发生腹腔大出血导致休克抢救成功的病例(伦理审批号:IIT202201www.selleck.cn/products/r42859A, 患者知情同意豁免)进行分析总结, 现报道如下。

同感心心理沟通对肝癌介入治疗患者疼痛的效果

目的 探讨同感心心理沟通对肝癌介入治疗患者疼痛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2019年1月—2020年12月来本院行介入治疗的56例肝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28例,其中对照组患者均给予围术期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均在对照组基础上开展同感心心理沟通干预。采用焦虑自评量表(SAS)、抑郁自评量表(SDS)对两组患者干预前后的负性情绪进行评价,采用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对两组患者Protein Tyrosine Kinase抑制剂护理干预后的疼痛程度进行评分,采用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量表评价两组睡眠质量。结果 观察组患者干预后的SAS评分、SDS评分、Infection ecology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评分均较干预前及同期对照组明显降低,干预后的VAS评分及分级均明显优于同期对照组,差selleckchem Ipatasertib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肝癌患者介入治疗过程中开展同感心心理沟通,能有效改善患者的负性情绪及疼痛程度。

内蒙古自治区鄂伦春自治旗高血压患者联合应用利尿剂的观察

目的:观察联合应用利尿剂对内蒙古鄂伦春自治旗高盐饮食地区高血压患者的降压疗效。方法:选择2019年3月-2020年9月内蒙古鄂伦春自治旗大杨树镇诊疗的高血压患者10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对照组采用苯磺酸左旋氨氯地平治疗,试验组采用苯磺酸左旋氨氯地平联合应用利尿剂吲达帕胺治疗,比较不同性别、年龄组治疗效果,两组患者治疗后血压变化,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不同性别、年龄治疗1周、4周后效果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患者治疗第4周后的收缩压、舒张压值改善好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Laduviglusib配制)。试验组治疗效果第microbiome data1周、第4周治疗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selleck HPLC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明显少于对照组。结论:对高盐饮食地区人群高血压患者,联合小剂量利尿剂能安全有效地控制血压。

儿童视网膜母细胞瘤CT、MRI影像特征及临床应用价值

目的 研究儿童视网膜母细胞瘤CT、MRI影像特征及临床应用价https://www.selleck.cn/products/jnj-42756493-erdafitinib.html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本院2017年1月至2019年3月在本院收治的33例视网膜母细胞瘤患者,所有患者都进行CT及MRI检查。对患者所得图像进行分析,以病理或手术结果基准,对CT、MRI检查对视网膜母细胞瘤诊断符合率进行比较。结果 以病理学检查为基准,CT检查对视网膜母细胞瘤诊断符合率为96.96%,MRI为84.84%,与病理学结果一致性较高(P>0.05)。MSCT图像表现:可见眼球玻璃体内后部肿块样高密度影,肿瘤内可见斑点、斑片或者团块状钙化。CT值大多在100HU以上;增强扫描medication history后可见未钙化瘤体Gefitinib价格有不同程度强化。MRI图像表现:T_1WI呈低或中等信号,T_2WI为中等或高信号,增强后显著强化;在钙化较多肿瘤内,可见T_1长、T_2短信号。结论 CT、MRI影像检查对儿童视网膜母细胞瘤有较高的诊断价值,肿瘤钙化是此病诊断要点,通过影像学表现可对患者预后及治疗计划提供参考依据。

丙泊酚对胶质瘤细胞替莫唑胺敏感性的影响及lncRNA-GAS5在其中的作用

目的评价丙泊酚对胶质瘤细胞替莫唑胺敏感性的影响及长链非编码RNA-生长阻滞特异性转录因子5(lncRNA-GAS5)在其中的作用。方法传代培养人U251胶质瘤细胞, 以1×105/ml密度接种于6孔板、24孔板或96孔寻找更多板。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5组(n=30):对照组(C组)、替莫唑胺组(T组)、丙泊酚+替莫唑胺组(PT组)、无意义siRNA+丙泊酚+替莫唑胺组(NPSensors and biosensorsT组)和lncRNA-GAS5-siRNA+丙泊酚+替莫唑胺组(GPT组)。C组U251细胞正常培养;T组U251细胞培养基内加入400 μmol/L替莫唑胺;PT组U251细胞先使用8 μg/ml丙泊酚培养, 再更换为400 μmol/L替莫唑胺培养;NPT组和GPT组U251细胞先分别转染无意义siRNA和GAS5-siRNA, 48 h后处理同PT组。采用qRT-PCR法测定细胞lncRNA-GAS5的表达;采用CCK-8法测定细胞存活率;采用流式细胞仪测定细胞凋亡率;采用Transwell侵袭实验测定细胞侵袭力;采用Western blot法检测c-Myc、谷胱甘肽-S-转移酶Mu3(GSTM3)和P21的表达。结果与C组比较, 其余4组Pevonedistat溶解度细胞存活率降低, 凋亡率升高, 侵袭细胞数减少, c-Myc和GSTM3表达下调, P21和lncRNA-GAS5表达上调(P0.05);与T组比较, PT组和NPT组细胞存活率降低, 凋亡率升高, 侵袭细胞数减少, c-Myc和GSTM3表达下调, P21和lncRNA-GAS5表达上调(P0.05);与PT组比较, GPT组细胞存活率升高, 凋亡率降低, 侵袭细胞数增多, c-Myc和GSTM3表达上调, P21表达和lncRNA-GAS5表达下调(P0.05), NPT组上述指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丙泊酚可增强胶质瘤细胞对替莫唑胺的敏感性, lncRNA-GAS5表达参与了这一过程。

紫苏籽多糖分离纯化及抗肿瘤活性

为了探究紫苏籽多糖(Perilla frutescens seed polysaccharide,PFSP)抗肿瘤活性,利用传统方法从紫苏籽中获得粗多糖,利用DEAE-52纤维素和葡聚糖G-100柱层析分离纯化获得紫苏籽多糖,并测定该多糖对H_(22)荷瘤小鼠免疫系统的影响。结果表明,紫苏籽粗多糖得率8.38%,分离纯化后得到3个组分,分Imidazole ketone erastin半抑制浓度别命名为PFSP-1、PFSP-2和PFSP-3。PFSP-1由甘露糖、半乳糖、木糖及阿拉伯糖(0.01: 0.06: 0.11: 0.81)组成,PCHIR-99021FSP-2由甘露糖、木糖及阿拉伯糖(0.28: 0.28: 0.41)组成,PFSP-3由鼠李糖、葡萄糖醛酸、葡萄糖、半乳糖、木糖及阿拉伯糖(0.013: 0.024: 0.04: 0.08: 0.12: 0.70)组成;3个组分均具有多糖特征吸收峰,为吡喃环型多聚糖。抗肿瘤实验表明,PFSP-2显著高于molecular pathobiologyPFSP-1和PFSP-3(P<0.05);对PFSP-2进一步研究发现,PFSP-2可显著降低乳酸脱氢酶(Lactate dehydrogenase,LDH)、醛缩酶(Aldolase,ALD)和白细胞介素-10(Interleukin-10,IL-10)浓度(P<0.05),提高白细胞介素-2(Interleukin-2,IL-2)、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α,TNF-α)浓度(P<0.05),下调抗凋亡蛋白(Bcl-2)和上调促凋亡蛋白(Bax)表达(P<0.05),说明PFSP-2通过提高小鼠自身免疫能力抑制体内肿瘤细胞的生长。该研究首次提出紫苏籽多糖抗肿瘤活性,为抗肿瘤活性成分的挖掘及健康食品的开发奠定了重要理论基础。

Ki-67表达与肺腺癌影像学特征关系的回顾性队列研究

目的 探讨肺腺癌Ki-67表达与影像特征的关系。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7年9月—2021年8月厦门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经肺癌多学科综合诊疗门诊判断为可疑肺癌且术后证实为肺恶性肿瘤217例肺结节手术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男84例、女133例,年龄52(25~84)岁。根据肺癌浸润程度,将患者分为两组,即原位腺癌和微浸润性腺癌组(145例),浸润性腺癌组(72例),比较Ki-67表达与影像学特征的关系。结果immediate loading 两组患者的年龄和性别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单因素分析显示,两组患者CK-7、P63、P40和CK56表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值分别为0.172、0.468、0.827和0.313),而Napsin A、TTF-1和Ki-6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值分别为0.002、0.020Alisertib作用和<0.001);多因素分析显示两组间Ki-6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Ki-67与实性成分比例及肺癌E-616452抑制剂恶性程度呈正相关(P<0.05)。结论 实性成分比例越高,则Ki-67表达水平越高、肺结节浸润程度越高,三者具有相关性,可帮助临床医师术前通过无创方法选择合适的手术时机并指导患者预后。

保乳手术联合放射疗法在乳腺癌治疗中的效果观察及有效率评价

目的:研究保乳手术联合放射疗法在乳腺癌治疗中的效果及有效率。方法:选取2019年1月—2021年6月期间在张家港市第Computational biology一人民医院接受治疗的乳腺癌患者40例。依据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20例,所有患者均接受保乳手术治疗,为对照组患者实施三维适形放疗技术治疗,给予对照组患者调强放疗同步补量技术治疗。将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和术后3年复发率、术后3年转移率和术后5年生存率进行比较;同时对比两组患者的放射性皮肤损伤情况与美容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的临床总有效率和对照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观察组和对照组患者的术后3年复发率、转移率以及术后5年生存率相比,差异不显著(P> 0.05);观察组患者的放射性皮肤损伤程度显著低于对照组(P <0.05);观察组患者的美容Barasertib分子式效果和对照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保乳手术联合放射疗法于乳腺癌治疗中可获得理想的临床疗效,有效率较高,相比之下,调强放疗同步补量技术的CP-456773 molecular weight放射性不良反应发生风险更低,安全性高,有广泛应用于乳腺癌临床治疗中的价值。

蛹虫草抗非小细胞肺癌的血清代谢组学研究

采用血清非靶向代谢组学技术研究蛹虫草抗非小细胞肺癌药效作用的潜在机制。selleck HPLC以Balb/c裸鼠构建人肺癌荷瘤裸鼠移植瘤模型,比较模型组与顺铂组,冬虫夏草低、中、高剂量组,蛹虫草低、中、testicular biopsy高剂量组中移植瘤裸鼠的肿瘤体积、肿瘤质量及抑瘤率,以评价蛹虫草对肺癌生长的影响。收集移植瘤裸鼠血清样本selleckchem Liraglutide,使用气相色谱-质谱(gas chromatography-mass spectrometry,GC-MS)仪器进行检测,运用SIMCA 13.0软件开展血清代谢轮廓比较,采用Metaboanalyst 5.0探究相关代谢通路。药效学数据表明,与模型组相比,蛹虫草高剂量组和顺铂组裸鼠的肿瘤体积与肿瘤组织质量显著减小(P<0.05或P<0.01)。代谢组学结果显示,蛹虫草组与模型组裸鼠血清的代谢轮廓具有明显差异,其内源性代谢物含量受不同程度地调整,初步鉴定出42个差异代谢物及7条代谢通路。综上,蛹虫草能够显著抑制人肺癌移植瘤裸鼠肿瘤的生长,其潜在作用机制可能与影响氨酰-tRNA合成,谷氨酰胺和谷氨酸代谢,丙氨酸、天冬氨酸和谷氨酸代谢,乙醛酸和二羧酸代谢,苯丙氨酸、酪氨酸和色氨酸生物合成,精氨酸生物合成及氮代谢等通路密切相关。该研究从代谢物角度阐释了蛹虫草抗非小细胞肺癌的作用机制,为蛹虫草抗肿瘤研究及临床应用奠定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