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的 系统评价复方丹参滴丸治疗原发性高血压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电子检索CNKI、VIP、Wanfang、CBM、ChiCTR、PubMed、EmBase、Cochrane Library、Web of Science和Clinical Trials数据库中复方丹参滴丸治疗原发性高血压的中英文文献,时间从建库至2021年7月31日。由2名研究者独立筛选文献、提取数据和评价纳入研究偏倚风险后,对资料进行系统评价和Meta分析。结果 纳入22项研究,包含2759例研究对象。复方丹参滴丸联合化学降压药在收缩压[MD=-9.46,95%CI (-12.16,-6.75),P<0.000 01]、舒张压[MD=-5.85,95%CI (-7.58,-4.12),P<0.000 01]、降压有效率[RR=1.17,95%CI (1.12,1.22),P<0.000 01]、室间隔厚度(interventrnon-inflamed tumoricular septal,IVS)[MD=-0.42,95%CI (-0.73,-0.11),P=0.008<0.05]、左心室舒张末内径(left ventricular end diastolic diameter,LVEDD)[MD=-1.49,95%CI (-2.11,-0.86),P<0.000 01]、心脑血管事件[RR=0.12,95%Z-VAD-FMK临床试验CI (0.05,0.29),P<0.000 01]方面的疗效均明显优于单用化学降压药,在左心室后壁厚度(left ventricular posterior wall,LVPW)[MD=-0.20,95%CI (-0.47,0.07),P=0.15>0.05]、不良反应[RR=0.61,95%CI (0.33,1.15),P=0.13>0.05]NSC 127716试剂方面两组无显著差异。结论 目前临床证据表明复方丹参滴丸辅助治疗原发性高血压疗效确切且安全性较好。因纳入研究少,单用时的疗效及安全性尚不明确。由于纳入研究质量较低,尚需更多高质量临床研究予以验证。
Author: admin
产前超声检查预测妊娠期糖尿病孕妇新生儿体质量的价值
目的:探讨产前超声检查预测妊娠期糖尿病(GDM)孕妇新生儿体质量的准确性。方法:选取2017年8月—2019年10月于香港大学深圳医院医学影像中心分娩Biogeographic patterns的192例GDM孕妇为研究对象,对其病历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所有孕妇均于分娩前1周接受超声检查,比较超声预测新生儿体质量、生长发育指标与分娩结果。结果:产前超声测量胎儿头围、双顶径、股骨长、腹围、肝脏长度NSC 125973配制及体质量指标分别为(63.18±4.92)mm、(64.72±5.03)mm、(45.16±4.13)mm、(213.59±17.12)mm、(34.63±3.85)mm、(3 418.26±215.03)g,分娩新生儿上述指标分别为(64.86±4.29)mm、(65.28±4.87)mm、(44.94±3.72)mm、(232.84±18.76)mm、(41.26±3.73)mm、(3 643.15±234.27) g,其中产前超声所测量胎儿头围、腹围、肝脏长度等生长发育指标与分娩结果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产前超声所测量胎儿的体质量与分娩结果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产前超声预测巨大儿占比2.08%,分娩结果为巨大儿占比6.77%,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通过多元回归分析超声测量数据并实施F检验,能够预测决定新生儿体质量的要素,结果显示胎儿腹围、肝脏长度等生长发育指标与新生儿体质量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头围、双顶径、股骨长等指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产前超声预测妊娠期糖尿病孕妇新生儿体质量准确性较低,存在较大误差,特别是对巨大儿的预测误差更大,应用价值较小。但对于腹围、肝脏长度等生长发育指标的监测具有较高的参考价值,能够及Compound C价格时发现胎儿异常生长情况,为临床采取相关预防措施提供参考。
隐匿性高血压患者心电图P波变化与心率变异性时域和频域指标负相关
目的:分析隐匿性高血压(OH)患者心电图P波变化情况,并探讨其与心率变异性(HRV)的相关性。方法:选择OH患者56例,另选取同期进行健康体检的56例血压正常人群作为对照。比较2组动态血压、P波增宽、P波双峰检出率及HRV相关指标,根据P波起点和P波终点计算最大P波时程(Pmax)、最小P波时程(Pmin)、P波离散度(PWD),采用Pearson相关分析OH患者P波离散度与HRV相关指标的相关性。结果:与对照组比较,OH组患者夜间平均收缩压(SBP)和舒张压(DBP)显著增加,而夜间SBP和DBP下降率显著下降(P均<0.05)。与对照组比较,OPI3K/Akt/mTOR抑制剂H组左心室肥大、ST-T段改变、房室阻滞的患者比例及Pmax、PWD显著增加,正常窦性RR间期的总体标准差(SDNN)、每5 min窦性RR间期标准差均值(SDNNin)、正常连续窦性RR间期差值均方根(rMSSD)、相邻RR间期差值>50 ms心搏百分比(pNN50)、高频谱功率(HF)及低频谱功率(LF)显著降低(P均<0.05)。而P波增宽、P波双峰检出率、Pmin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OH患者Pmax、PWD与SDNN、SDNNin、rMSSD、pNN50、HF、LF呈负相关(P均<0.05),而Pmin与HRV指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OH患者早期心电图改变表现为P波增宽和双峰改变,患者Pmax、CP-456773作用PWD增大,且与HRV时域和频域指标呈显著负相关。针对OH高危人群,Medicina perioperatoria应定期行心电图检查,尽早采取干预措施,以降低不良心血管事件发生的风险。
骨髓微环境中CXC趋化因子配体8介导急性髓系白血病发生、发展的调控机制与临床意义
目的:通过检测不同病情阶段急性髓系白血病(AML)患者CXC趋化因子配体8(CXCL8)的水平变化,分析其与AML患者临床病情及预后的关联性,探索骨髓微环境中CXCL8对白血病发生、发展及恶性生物学行为的调控机制,为AML的基础研究和临床诊疗提供借鉴与参考。方法:收集不同病情阶段AML患者骨髓标本,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CXCL8含量;利用实时荧selleckchem VX-445光定量PCR(qRT-PCR)检测不同AML细胞系中CXCL8特异性受体CXCR1/2的表达情况;选取U937细胞为AML疾病模型,予不同浓度外源性rCXCL8干预U937细胞,镜下观察细胞形态学变化,并利用CCK-8法检测细胞增殖,qRT-PCR检测CXCR1/2表达变化;将初诊AML患者BM-MSC与U937细胞共培养,ELISA检测共培养体系CXCL8变化差异;Annexin V/PI双染流式Bcl-2抑制剂细胞术分别检测rCXCL8、anti-CXCL8对U937细胞凋亡的影响,Western Blot揭示其间伴随的分子机制。结果:①初诊及复发AML患者CXCL8水平显著高于健康prostatic biopsy puncture者(P<0.05),复发阶段CXCL8水平显著高于其他病情阶段(P<0.01),而CR阶段且无感染的AML患者CXCL8水平与健康者相比无明显差异(P>0.05);②BM-MSC与U937细胞共培养体系中CXCL8含量及其共培养体系下U937细胞CXCL8 mRNA水平均显著高于未加入BM-MSC的单培养Mono组(P<0.05);③利用rCXCL8干预U937细胞可通过上调Bcl-2表达并下调Bax表达促进细胞增殖,并上调CXCL8特异性受体CXCR1/2的表达;④通过拮抗CXCL8(anti-CXCL8)后,将上调Bax表达、并下调Bcl-2表达同时抑制ERK1/2信号通路活化水平诱发U937细胞凋亡。结论:CXCL8与AML病情、预后转归密切相关,是AML患者疾病进展、预后评估的有效监测指标。骨髓微环境中CXCL8是介导白血病细胞恶性增殖、免疫逃逸的重要趋化因子,通过拮抗CXCL8可诱导U937细胞发生凋亡,其机制可能与Bcl-2家族蛋白表达变化、抑制ERK1/2信号通路活化水平有关。
自制生肌散湿敷联合腔内射频消融治疗下肢静脉性溃疡的疗效观察及对血清TNF-α与bFGF水平的影响
目的:观察Peri-prosthetic infection自制中药生肌散湿敷联合腔内射频消融治疗下肢静脉性溃疡(VLU)的疗效及对血清肿瘤坏死因子(TNF)-α与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FGF)水平的影响。方法:选取2019年7月—2021年6月在本院就诊的VLU患者72例,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纳入36例。两组患者予超声引导下腔内射频消融(RFA)治疗;对照组于腔内射频消融术后创面外喷贝复济喷雾剂;观察组于腔内射频消融术后在创面予自制中药生肌散湿敷;每日1次,疗程2周。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及治疗前后创面情况评分、创面面积以及血清TNF-α与bFGF水平。结果:治疗2周后,观察组总有效率较对照组显著提高(P<0.05);观察组患者Empagliflozin纯度的创面情况评分以及创面面积与对照组相比下调显著(P<0.01),血清TNF-α含量较对照组下调更明显,bFGF含量增加更显著(P<0.01CHIR-99021 molecular weight)。结论:自制生肌散湿敷联合腔内射频消融治疗VLU疗效显著,可促进创面愈合,作用机制与其调节血清TNF-α与bFGF水平有关。
生物重建与截肢手术治疗胫骨远端骨肿瘤的近期疗效及对患者生存质量的影响分析
目的:分析生物重建与截肢手术对胫骨远端骨肿瘤患者预selleckchem MCC950后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5年1月-2019年12月收治的100例胫骨远端骨肿瘤患者临床资料,依据治疗方案分为生物重建组、截肢手术组各50更多例,生物重建组于保肢手术后行带血管蒂腓骨重建治疗,截肢手术组采取截肢手术治疗,对比两组患者肿瘤标志物指标(癌胚抗原、糖链抗原19-9、糖链抗原125、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生存质量评分(生理、心理、社会关系、环境)、MSTS评分、复发率差异。结果:术前两组患者肿瘤标志物指标、生存质量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肿瘤标志物指标均较本组术前显著下降、生存质量评分均较本组术前显著上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生物重建组术后肿瘤标志物指标与截肢手术组数值相当,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生存质量评分显著大于截肢手术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生物重建组MSTS评分大于截肢手术组、复发率高于截肢手术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胫骨远端Biofuel production骨肿瘤治疗中生物重建与截肢手术均能够取得理想的近期疗效,但生物重建更有助于改善患者生存质量及肢体功能,却也存在着复发风险高的不足。
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相关性高血压与中医痰湿体质的中西医研究进展
睡眠呼吸障碍是一种全球慢性疾病,是很多心血管事件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以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最为多见。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的发病率高,以间歇性低氧血症、高碳酸血症及反复睡眠觉醒为特征,其发病率随着年龄的增加而呈上升趋势。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与高血压间存在密切关联,现代研究观察到将近50%的高血压病患者合并有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它们常同时存在并相互为病。长期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所JQ1小鼠致的高血压病患者,血压变化有独特的特征,以夜间及晨起血压升高尤甚,表现为“杓形”甚至“反杓形”。目前临床通常采用持续正压通气以及纠正睡眠体位法治疗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但持续正压通气减少心血管事件风险的疗效Alpelisib IC50仍不明确,故对病因病机的探讨对此病的诊疗有重要意义。其西医发病机制的核心在于间断性低氧血症导致的人体神经及内分泌紊乱。由于反复呼吸暂停引起的交感神经过度激活、全身炎症反应及氧化应激反应等,均可使机体血压升高;中医则强调“肥人多痰”,将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及高血压病分别归于“鼾眠”“眩晕”范畴,认为痰湿质是二者发生的重要病理基础。文章将探究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相关性高血Research Animals & Accessories压的发病机制以及其与中医痰湿体质的关系,以便更好地指导中西医临床用药。
寨卡病毒NS3解旋酶结构生物学和动力学研究
黄热病毒家族的寨卡病毒(ZikaVirus,ZIKV)由于导致人类神经系统疾病如小头畸形和Guillain-Barré综合征等而受到广泛关注。寨卡病毒是一种单链正义RNA病毒,其RNA基因组编码的非结构蛋白3(NS3)包含一个蛋白酶结构域和一个解旋酶结构域,N端丝氨酸蛋白酶结构域需要与NS2B蛋白因子相互作用才能发挥活性;C端解旋酶结构域在核糖核苷三磷酸(Nucleoside triphosphate,NTP)结合、水解和RNA解旋、复制过程中起关键作用,利用NTP水解产生的能量解开双链RNA。这两者在病毒生命周期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是研发抗寨卡病毒药物的重要靶标。黄病毒NS3解旋酶发挥NTP水解酶活性需要二价金属离子的介导。由于缺少无金属离子介导,与NTP结合NS3解旋酶处于预激活状态的结构信息,我们对金属离子诱导的NTP配体和Walker motif构象变化的分子机制了解甚少。本文研究获得的 5 个结构 NS3hapo、NS3h-GTPγS、NS3h-MgGTPγS、NS3h-MnATP2-(VO4)、NS3h-MnADP-阐明了二价金属离子激活 ZIKV NS3 解旋酶的结构基础。获得了第一个无金属离子介导,与NTP结合NS3解旋酶处于预激活状态的结构;这个不含金属离子的NS3h-GTPγS复合物的结构(NS3解旋酶处于激活前的状态)揭示GTP配体采用紧凑构象,减少与核苷酸结合袋的相互作用。NS3h-MgGTPγS复合物结构(NS3解旋酶处于活化态构型)揭示二价金属离子的结合下,GTP配体处于延展构象,Walker A motif经历了显著的构象变化,大大增加核苷三磷酸和NTP结合口袋的相互作用,使活化的水分子更易对其发生亲核攻击,促进γ磷酸根的裂解。ZIKVNS3helicaseapo结构,无金属离子结合NS3h-GTPγS 结构以及金属离子结合 NS3h-MgGTPγS、NS3h-MnATP2-(VO4)、NS3h-MnADP-结构比较和分析揭示了核苷酸结合、金属的结合和NTPs水解的动力学机制,确定了二价金属离子在促进NTP结合和局部结构重排中的变构调节作用,这一机制可能也适用于其他黄病毒NS3解旋酶。ZIKVNS3具有3′-5’的RNA解旋酶活性。先前研究表明其的固有解旋酶活性较弱,无法解旋20个碱基对的RNA双链体。ZIKVNS3不能单独有效地解旋ZIKV RNA基因组,如何将其解旋酶活性提高到病毒基因组复制所需的水平尚待研究;NS3的两种酶活性(即蛋白酶和解旋酶)PEG300核磁对于病毒组装和复制是必不可少的,但目前尚不清楚这两个具有不同功能的结构域是否会相互影响。本文使用光学镊子在单分子水平上表征ZIKVNS3的RNA展开特性selleckchem BMS-907351,包括其持续解旋能力、解旋速度和步长。使用光学镊子在施加于RNA底物末端不同作用力和不同ATP浓度下探究了 NS3的RNA解链活性,实时监测ZIKVNS3解旋RNA。实验证实全长ZIKV NS3蛋Competency-based medical education白具有ATP依赖的RNA解旋酶活性,削弱底物稳定性的外力显著增强了 NS3解旋酶活性:将皮牛力应用于RNA底物末端会增加全长NS3蛋白解旋速度和RNA持续解旋长度,催化活性提高了~3倍;ZIKV全长NS3蛋白在每个循环中的RNA持续解旋能力非常有限,NS3可能会向后滑移或从RNA链上解离或发生链反转,这解释了为什么在bulkassay中观察到NS3不能够高效发挥RNA解旋活性。比对NS3解旋酶结构域和NS3全长蛋白的RNA解旋活性,结果表明ZIKVNS3蛋白酶结构域的缺失对解旋酶活性没有显著的影响。此外,本研究表明ATP协调NS3解旋的循环运动中,NS3解旋酶的离散步骤为3个碱基对。本课题的结构研究为黄病毒家族NS3解旋酶和其他家族解旋酶中的二价金属依赖性构象变化和核苷酸水解提供了结构性解释,发现的抑制性NTP紧凑构象为治疗ZIKV感染的小分子抑制剂的合理药物设计提供了准确的信息。单分子水平研究揭示机械调节可能是激活NS3体内解旋活性的手段。在病毒基因组复制时,NS3的RNA解链活性可以由RNA依赖的RNA聚合酶(NS5)提供的力来调节,该复制复合物可以有效地解旋ZIKV基因组。这项研究让我们对这个在寨卡病毒复制装配过程中起关键作用的NS3有了更清晰的认识。黄病毒家族的解旋酶序列高度保守,NS3解旋酶在病毒复制的背景下按需激活,这种模式可以推广到其他黄病毒。
血清Klotho水平与老年高血压患者认知功能障碍及中医分型的相关性
目的:探索老年高血压患者血清Klotho水平与认知功能障碍以及中医分型之间的关系。方法:采用横断面调查的方法,回顾性收集115例老年高血压伴认知功能障碍患者为观察组;选择同期就诊的无认知功能障碍的老年高血压患者120例作为对照组。检测患者血清Klotho、内皮素-1(ET-1)和一氧化氮(NO)水平;应用蒙特利尔认知评估(MoCA)量表评估每个患者的整体认知能力,并评估血清Klotho水平与MoCA量表评分及血清NO、ET-1水平的相关性;对两组患者进行辨证分型,并对不同证型患者认知能力,血清Klotho、ET-1、NO水平进行比较。制作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计算区分患者正常和异常认知的血清Klotho临界值;应用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血清Klotho水平是否是发生认知功能障碍的独立危险因素。结果:观察组患者血清Klotho和NO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而血清ET-1水平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1或P<0.01);血清KlEntinostat价格otho水平与MoCA量表评分、血清NO水平呈正相关(P<0.05),与ET-1水平呈负相关(P<0.05);所有患者中医辨证分型结果为肝火亢盛型(73例)、痰湿壅盛型(46例)、阴虚阳亢型(62例)、Salmonella probiotic阴阳两虚型(54例),各中医分型患者在认知功能、血清Klotho、NO和ET-1水平方面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1),且痰湿壅盛型患者发生认知功能障碍比例最高,并具有最低的血清Klotho、NO水平和最高的获悉更多血清ET-1水平,肝火亢盛型患者血清Klotho水平最高。诊断高血压患者具有认知功能障碍的血清Klotho水平临界值为103.8 ng/L。年、糖尿病、高甘油三酯、收缩期高血压和低血清Klotho水平(<103.8 ng/L)为高血压患者发生认知功能障碍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低血清Klotho水平是老年高血压患者认知功能受损的危险因素,可用于评估患者发生认知功能障碍的风险,且痰湿壅盛型患者发生认知功能障碍比例最高。
以甲状旁腺危象为首发表现的甲状旁腺癌1例文献报道
目的 通过1例以甲状旁腺危象为首要临床表现,病理确诊为甲状旁腺癌的诊selleck抑制剂治过程进行分析报道,以期提高临床art of medicine医师对该罕见病的认识。方法 收集我院1例首诊为甲状旁腺危象,最终确诊为甲状旁腺癌患者的临床及实验室检查资料进行总结分析,并复习相关文献,对该病的诊治思路进行归纳总结。结果 患者,女,70岁,以意识障碍、严重高血钙、甲状旁腺激素(PTH)异常升高、肺部感染、肾功能不全、下肢静脉血栓为首要临床表现就诊,通过抗感染、鲑降钙素、地舒单抗、抗凝JNJ-42756493采购等治疗后,病情曾一度好转,随后再次出现恶化。通过二次评估,采取升级抗感染、盐酸西那卡塞片治疗高钙血症、扩容等治疗后,患者病情稳定好转,为手术治疗创造条件。最终通过术后大体病理标本,确诊为甲状旁腺癌。结论 甲状腺周围结节、血钙> 3.5 mmol/L,PTH大于正常值上限10倍,均提示甲状旁腺癌可能。颈部超声与99 mTc-MIBI两者相结合,可提高检测率。内科保守治疗虽然可以缓解临床症状,但手术仍是治疗的关键。扩大切缘对肿瘤的清除可能获益,但目前尚无统一标准。此病复发率高,长期跟踪随访、及时治疗可能提高生存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