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的】分析2022年151例上海本土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患者的临床特征。【方法】回顾2022年4月13日至5月10日上海市某区级定点医院收治的151例COVID-19患者临床资料,分析其临床特征、实验室检查、肺部影像学特征以及治疗转归情况。【结果】 151例患者年龄3-97岁,中位年龄72岁,以社区、家庭聚集性病例为主。临床分型以轻型(95例,62.9%)和普通型(47例,31.1%)为主。重型/危重型患者(9例,6.0%)大多数为高龄、合并多种基础疾病。未接种新冠疫苗比例高达66.9%,重型/危重型患者未接种者比例更高。首发症状最常见的是咳痰(71例,47.0%)、发热(51例,33.8%)和干咳(30例,19.9%)。轻型、普通型患者白细胞、中性粒细胞计数大多为正常或下降,而重型/危重型上升显著(P < 0.001)。重型/危重型患者D-二聚体、肌酐、肌红蛋白、肌钙蛋白升高以及淋巴细胞下降均较其他类型常见(P < 0.05)。重型/危重型genetic approaches和普通型患者使selleck激酶抑制剂用抗生素、抗病毒药物、胸腺法新和肝素的比例显著高于轻型(P < 0.05)。治愈出院患者(138例,91.4%)中,治疗后核酸转阴中位天数为12天,轻型患者转阴天数显著短于普通型与重型/危重型(P < 0.01)。4例(2.6%)死亡病例均超过80岁、未接种疫苗、合并多种基础疾病,最终死于原发疾病。【结论】 某区定点医院收治的COVID-19患者以聚集性病例为主,未接种新冠疫苗比例高。大多数患者为轻型,但高龄、合并基础疾病多、未接种疫苗均是发展为重型的高危因素。尽早病情评估,制定selleckchem Tofacitinib综合性治疗方案或是改善预后的关键。
Author: admin
基于AMH/AMHRⅡ信号通路探讨消囊调经汤治疗PCOS-IR模型大鼠的作用机制
目的:基于抗苗勒氏管激素(AMH)/抗苗勒氏管激素Ⅱ型受体(AMHRⅡ)信号通路,探讨消囊调经汤治疗多囊卵巢综合征伴胰岛素抵抗(PCOS-IR)模型大鼠的作用机制。方法:高脂高糖饮食联合来曲唑构建PCOS-IR模型Biogenic synthesis大鼠36只随机分为模型组、消囊调经汤组(13.42 g·kg~(-1)·d~(-1))、达英-35组(0.1 g·kg~(-1)·d~(-1)),连续灌胃15 d,另设12只大鼠为空白组,给予等量生理盐水。记录大鼠动情周期、体质量、肥胖(Lee’s)指数;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法(ELISA)测定AMH、促黄体生成素(LH)、LH/卵泡刺激素(FSH)、睾酮(T)、雌二醇(E_(2));采用血糖仪检测空腹血糖(FPG),放射免疫分析法(RIA)检测空腹胰岛素(FINS),计算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胰岛素敏感性指数(QUICKI);采用全自动生化检测仪测定甘油三酯(TG)、总胆固醇(TC);采用苏木精-伊红染色法(HE)观察卵巢组织形态学改变,免疫组织化学法(IHC)检测卵巢组织内AMHRⅡ、骨形态发生蛋白-15(BMP-15)、Smad5蛋白水平;采用蛋白免疫印迹法(WesteGalunisertib化学结构rn blot)分析AMHRⅡ、BMP-15、Smad5关键蛋白。结果:与空白组大鼠比较,模型组大鼠阴道脱落细胞可见大量白细胞,以动情间期为主;体质量、Lee’s指数、糖脂代谢指标(FPG、FINS、HOMA-IR、TG、TC)、AMH及性激素(LH、LH/FSH、T)水平显著上升(P<0.01),QUICKI及E_(2)水平显著下降(P<0.01);卵巢表面囊性突起较多、湿重较重,卵巢组织有较多闭锁状、囊性扩张性卵泡,颗粒细胞层厚度减少,不见卵母细胞;卵巢组织中AMHRⅡ蛋白表达量显著上升(P<0.01),BMP-15、Smad5蛋白表达量显著下降(P<0.01)。与模型组大鼠比较,消囊调经汤组大鼠阴道脱落细胞于治疗第5~6 d起见角化细胞,逐渐出现稳定的动情周期;体质量、Lee's指数、糖脂代谢指标(FPG、FINS、Epigenetics抑制剂HOMA-IR、TG、TC)、AMH及性激素(LH、LH/FSH、T)水平明显下降(P<0.05,P<0.01),QUICKI及E_(2)水平显著升高(P<0.01);卵巢表面较光滑、湿重较轻,卵巢组织可见卵母细胞及成熟卵泡,颗粒细胞层厚度增加,形态完整;卵巢组织中BMP-15、Smad5蛋白表达量显著上升(P<0.01),AMHRⅡ蛋白表达量显著下降(P<0.01)。结论:消囊调经汤可能通过下调AMH/AMHRⅡ的同时介导PCOS-IR大鼠卵巢组织中BMP-15、Smad5上调,从而改善PCOS-IR大鼠卵巢功能、性激素及糖脂代谢水平。
老年高血压合并冠心病心绞痛的中西医联合筛查模型研究
目的:建立老年高血压合并冠心病心绞痛的中西医风险评估指标体系与筛查模型。方法:采用多中心病例-对照研究,针对2017年8月—2019年6月在浙江中医药大学附属杭州市中医院、湖南省中医药研究院附属医院、湖南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住院的907例老年高血压患者,按是否合并冠心病心绞痛分为病例组与对照组,并进行1∶1配对,纳入分析的两组患者均为151例。收集两组患者人口学资料、生活方式现况、现病史、既往病史,及血压、血脂、糖化血红蛋白(HbA1c)、肾小球滤过率(eGFR)、同型半胱氨酸(Hcy)等心、脑、肾靶器官损害危险因素;采集患者中医四诊信息并辨证。通过单变量分析筛选风险评估模型指标,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建立筛查模型。结果:经单变量分析,两组高血压病程、天门冬氨酸转氨酶(AST)、丙氨酸转氨酶(ALT)、总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LDL-C)、中医证型(阴虚阳亢证、气虚血瘀证等)及特征性症状[头晕(痛)、胸闷(痛)、心慌(悸)、肢体活动不利、肢www.selleck.cn/products/VX-765体麻木、气短(促)、失眠等]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P<0.05)。以17个变量作为初筛指标构建中西医联合筛查模型,Chinese traditional medicine database进入模型的指标包括高血压病程(X1)、胸闷(痛)selleck LGX818(X2)、气短(促)(X3)、阴虚阳亢证(X4)、气虚血瘀证(X5)、痰湿(热)壅盛证(X6)、TC(X7)。该模型拟合度较好,整体筛查有效率为85.7%。结论:本研究为老年高血压合并冠心病心绞痛风险评估的前期探索,所构建的中西医联合筛查模型可为老年心血管病预后监测和防治提供参考依据。
天麻钩藤饮加减联合常规西药治疗阴虚阳亢型高血压患者的临床效果
目的 探讨天麻钩藤饮加减联合常规西医治疗对阴虚阳亢型高血压患者临床疗效及血浆血管紧张素Ⅱ、醛固酮、一氧化氮、肾素水平的影响,为临床治疗高血压提NSC 125973分子量供参考依据。方法 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2018年2月至2022年5月淮安市中医院收治的60例阴虚阳亢型高血压患者分为对照组与研究组,各30例。对照组患者接受硝苯地平联合美托洛尔治疗,研究组患者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联合天麻钩藤饮加减治疗,两组患者均连续治疗14 d。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后临床效果,治疗前后中医证候评分、收缩压与舒张压,以及血管紧张素Ⅱ、醛固酮、一氧化氮、肾素水平。结果 治疗后,研究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93.33%)高于对照组(73.33%);与治疗前比,治疗后两组患者心悸、乏力、头晕、头痛评分、收缩压、舒张压水平及血浆血管紧张素Ⅱ、醛固酮、肾素均降低,且研究Leech H medicinalis组低于对照组;血浆一氧化氮水平升高,且研究组高于对照组(均P<0.0STM24575)。结论 中药天麻钩藤饮加减联合常规西医治疗阴虚阳亢型高血压,可有效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降低血压,并调节机体激素水平,临床疗效显著。
黄芪丹参对妊娠高血压大鼠胎盘VEGF、TNF-α表达的影响
目的 研究黄芪丹参对妊娠高血压大鼠胎盘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 VEGF)、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α,TNF-α)水平的影响。方法 建立妊娠高血压大鼠模型,30只Wistar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NC组,n=10)、妊娠高血压大鼠模型组(HDCP组,n=10)和妊娠高血压大鼠模型组biological calibrations加黄芪丹参治疗组(HQ组,n=10)。采用无创血压仪检测大鼠血压;BCA法测定24 h尿蛋白含量;HE染色观察胎盘组织的病理改变;ELISA法检测血清中VEGF含量;放射免疫分析法测定血清中TNF-α含量;Western blot检测大鼠胎盘组织中VEGF和TNF-α蛋白的表达。结果 在妊娠第16、17、21天时,与NC组相比,HDCP组大鼠的血压情况明显上升(P<0.05);与HDCP组相比,HQ组大鼠的血压显著降BLZ945核磁低(P<0.05)。在妊娠第16、17、21天时,HDCP组大鼠的尿蛋白含量显著比NC组增多(P<0.05);经过黄芪丹参治疗后HQ组大鼠的尿蛋白含量明显降低(P<0.05)。与NC组相比,HDCP组胎盘绒毛数目减少结构萎缩,部分绒毛纤维素样坏死,滋养层细胞代偿性增值。HQ组较HDCP组绒毛纤维素样程度减轻,情况明显好转。与NC组相比,HDCP组大鼠血清中VEGF含量显著降低,TNF-α含量显著增多(P<0.05);干预后的HQ组VEGF含量显著多于HDCP组,TNF-α含量显著低于HDCP组(P<0.05)。HDCP组大鼠胎盘组织中VEGF表达低于NC组(P<0.05),TNF-α蛋白明显高于NC组(P<0.05);药物干预后,HQ组VEGF表达显著增加(P<0.05),同时TNF-α蛋白明显得到抑制(P<0.05)。结论 黄芪丹参注射液能促进胎盘组CX-5461体内实验剂量织中VEGF的表达,同时抑制TNF-α的表达,从而对妊娠高血压起到一定的治疗作用。
急性缺血性脑卒中后认知功能障碍的影响因素及采用认知康复训练的效果研究
目的 探讨急性缺血性脑卒中(AIS)后认知功能障碍的影响因素及采用认知康复训练的效果。方法 131例AIS患者,根据是否合并认知功能障碍分为卒中后认知功能障碍(PSCI)组(80例)和非PSCI组(51例)。比较两组的各项指标,分析AIS后认知功能障碍的影响因素;同时对PSCI组实施认知康复训练,比较训练前后简易智力状态检查量表(MMSE)、洛文斯顿作业疗法认知评定量表(中文版)(LOTCA)和改良Barthel指数(MBI)评分。结果 PSCI组大病灶、病灶位于基底节、有烟酒史、不经常运动、合并高血压、合并糖尿病、合并高脂血症、合并高同型半胱氨酸(Hcy)血症、medical acupuncture合并房颤、脑白质疏松、颈动脉粥样硬化占比高于非PSCI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显示:运动情况、高血压、糖尿病、高脂血症、高Hcy血症、脑白质疏松、颈动脉粥样硬化是发生AIS后认知功能Entinostat核磁障碍的独立影响因素(P<0.05)。PSCI组训练后MMSE、LOTCA和MBI评分分别为(25.71±3.74)、(45.02±8.13)、(64.87±19.01)分,均高于训练前的(17.36±3.18)、(35.91±7.55)、(36.33±14.58)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AIS后认知功能障碍发病率较高,且相关因素较多,其中运动情况、高血压、糖尿病、高脂血症、高Hcy血症、脑白质疏松、颈动脉粥样硬化是其独立影响因素,应在患者发病早期进行筛查、干预。对于已确诊的AIS后认知功能障碍患者,应积Erastin体内极开展认知康复训练,促进其认知功能恢复,改善日常生活能力。
基于“膏浊”理论探讨冠心病炎症机制和中药干预策略
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炎症状态与冠心病之间存在密切联系,炎症状态引发了冠心病早期血管内皮的损伤,并最终介导了动脉粥样斑块的形成,从炎症状态探究冠心病的发生发展机制具有重要意义。“膏浊”理论是仝小林院士由《黄帝内经》延伸提出的中医理论,用于概括冠Behavioral genetics心病、高脂血症、代谢综合征等慢性疾病的病理状态,对冠心病炎症机制的研究具有指导意义。膏浊是脾胃运selleck激酶抑制剂化水谷精微失常形成的病理产物,是低密度脂蛋白、炎症细胞、炎症因子等一系列异常蓄积的致炎物质的总概括。浊的性质决定了膏浊具有侵袭性和稠浊性。膏浊侵袭经脉,引起经脉损伤并逐渐积累,最终造成局部经脉损伤持续加重,这个过程与炎症导致血管内皮持续性损伤的机制相似。膏浊阻滞经脉,影响气血的运行,引起气滞血瘀,最终形成心血瘀阻的结局,这个过程与持续炎症损伤导致动脉粥样斑块形成和进展的机制相似。而膏浊的形成根源于脾气亏虚,因膏浊与痰浊形似而同源,脾为生痰selleck激酶抑制剂之源,亦为膏浊之源,脾气亏虚、运化无权是膏浊形成的根本原因。立足于“膏浊理论”,脾虚生浊是冠心病炎症状态的关键病机,中医辨治以健脾益气治其本、祛痰化瘀治其标,相关中药复方、中成药和中药单体均能降低冠心病的炎症指标,从而改善冠心病预后。
基质金属蛋白酶1在肝癌组织的表达及其与迁移、侵袭的关系
目的探讨基selleck抑制剂质金属蛋白酶1(MMP1)基因在肝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作用机制。方法利用基因表达谱数据动态分析(GEPIA)数据库分析MMP1在肝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与患者总体生存时间、无病生存时间之间的关系。设计并合成靶向MMP1的小干扰RNA(siMMP1)autoimmune cystitis和阴性对照siCON,并在肝癌细胞株HepG2(购自中国科学院上海生命科学研究院细胞资源中心)中进行转染,利用实时定量反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qPCR)检测目的基因mRNA的表达情况验证敲降效率。在HepG2中进行siMMP1和siCON转染,利用Transwell实验检测siMMP1组和siCON组细胞的迁移和侵袭能力。两组比较采用Studentt检验。生存分析采用Kaplan-Meier方法,组间比较采用Log-rank检验。结果 MMP1 mRNA在肝癌中表达水平高于癌旁正常组织(0.248±0.038比0.075±0.010,t=7.566,P0.05),生存分析表明高表达MMP1 mRNA的肝癌患者较低表达MMP1 mRNA的患者有更短的总体生存时间[风险比(HR)=1.987,95%可信区间(CI):1.623~2.287,P0.01]和无病生存时间(HR=1.413,95%CI:1.114~1.852,P0.05)呈负相关。siMMP1和siCON瞬时转染HepG2细胞48 h后,siMMP1对HepG2细胞MMP1 mRNA表达的抑制率为(80.2±5.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3.283,P0.01)。Transwell迁移实验表明在转染后siMMP1组迁移细胞数明显小于阴性对照组[(124±19)个比(243±27)个,t=6.145VP-16临床试验,P0.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ranswell侵袭实验表明在转染后siMMP1组侵袭细胞数明显小于阴性对照组[(96±7)个比(144±14)个,t=5.334,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MMP1高表达是肝癌患者预后不良因素,下调MMP1表达抑制肝癌细胞的迁移和侵袭能力。
曲普瑞林联合左炔诺孕酮宫内节育系统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的临床研究
目的 研究曲普瑞林联合左炔诺孕酮宫内节育系统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的疗效以及对其性激素水平及复发风险的影响。方法 选自深圳市龙岗区妇幼保健院于2018年9月—2021年9月收治的子宫内膜异位症行腹腔镜手术患者68例,以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各34例。对照组以左炔诺孕酮宫内节育系统进行治疗,于术后第1次月经周期3~5 d时放置左炔诺孕酮宫内节育系统,并进行常规抗感染治疗,月经后进行B超复查确定左炔诺孕酮宫内节育系统是否发生位移。治疗组患者则在此基础上皮下注射醋酸曲普瑞林注射液,3.75 mg/Nirogacestat次,1次/月。治疗组治疗6个月,期间对照组持续随访。观察两组患者临床疗效,比较治疗前后两组患者排卵恢复正常时间,月经恢复正常时间,痛经评分,临床量表评分,血清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VEGF)、基质金属蛋Coroners and medical examiners白酶-9/组织金属蛋白酶抑制物-1(MMP-9/TIMP-1)、可溶性细胞黏附因子(sICAM-1)、卵泡刺激素(FSH)、促黄体生成素(LH)和雌二醇(E2)水平,及复发率和不良反应。结果 治疗后,治疗组临床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排卵恢复正常时间、月经恢复正常时间与对照组相比明显缩短(P<0.05)。与治疗前比,治疗后两组痛经评分及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及血清VEGF、MMP-9/TIMP-1selleck Dinaciclib、s ICAM-1、FSH、LH水平均明显降低(P<0.05),且治疗组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生理健康、心理健康评分水平均明显升高(P<0.05),且治疗组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治疗期间不良反应总发生率、术后6个月复发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曲普瑞林联合左炔诺孕酮宫内节育系统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能改善机体性激素水平,降低各项血管侵袭指标水平,促进月经及排卵恢复正常周期,减轻疼痛,减少不良反应及复发风险,提高生活质量。
18例原发性纵隔卵黄囊瘤的临床诊治及预后特点
目的:探讨原发性纵隔卵黄囊瘤(primary mediastinal yolk sac tumor,PMYST)的PR-171作用临床特点及诊治经验。方法:收集北京协和医院胸外科2000年9月至2020年9月收治的18例PMYST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男17例、女1例,中位年龄22.0(16.6,26.2)岁。对其临床特点、病理学特征、治疗方式及预后情况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手术患者7例术后出现肺或胸膜转移,其中3例伴有胸腔外转移(骨、脑);1例术后1年内出现复发。所有患者均通过电话或门诊随访,目前5例生存,9例死亡,4例失访,中位生存期为16.8个月;中位无进展生存期(disease-frGSK1349572核磁ee survival,DFS)为14.9个月;术后1年、3年、5年生存率分别为73.33%、28.6%和11.8%。结论:PMYST常发生于中青年男性患者,伴有AFP升高,病理类型可为单一YST或与其它Programed cell-death protein 1 (PD-1)纵隔生殖细胞肿瘤合并存在,术前穿刺能提供有效的诊断依据。治疗方式以化疗及根治性手术为主,对肿瘤侵犯其它脏器的患者可行扩大切除。单因素分析未见明显统计学差异,R0切除、治疗后AFP恢复正常、不伴有转移可能是预后较好的潜在指标。PMYST总体预后较差,经合理诊治后部分患者仍可获得长期生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