腹股沟疝患者血清MMPs、TIMPs表达的意义

目的探讨腹股沟疝患者血清基质金属蛋白酶-2(MMP-2)、金属蛋白酶组织抑制因子-2(TIMP-2),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金属蛋白酶组织抑制因子-1(TIMP-1)表达的意义。方法 120例成年男性腹股沟疝患者分为3组,分别为腹股沟直疝组(n=40),腹股沟斜疝组(n=40)和腹股沟复发疝组(n=40),40例正常体检者作为对照组,EIOP-lowering medicationsLISA法测定各组血清MMP-2、MMP-9与TIMP-2、TIMP-1,每组按年龄段分成两个亚组,各亚组MMP-2、RIMP-2,MMP-9、TIMP-1及年龄之间作相关性分析。结果斜疝组、直疝组、复发疝组血清MMP-2、MMP-9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直疝组、复发疝组血清MMP-2明显高于斜疝组(P<0.05),三组间MMP-9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复发疝组TIMP-2、TIMP-1明显高于对照组、斜疝组、直疝组(P<0.05),斜疝组、直疝组HMP-2、TIMP-1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直疝组、复发疝组血清MMP-2、MMP-9的表达与年龄呈正相关(P<0.05),直疝组TIMP-2、TIMP-1的表达与年龄呈负相关(P<0.05),复发疝组TIMP.-2的Trichostatin A表达与年龄呈正相关(P<0.05),TIMP-1与年龄无Liproxstatin-1 IC50相关性(P>0.05);复发疝组亚组A、亚组B血清MMP-2、TIMP-2之间呈正相关(P<0.05),斜疝组、直疝组、对照组亚组A、亚组B血清MMP-2、TIMP-2之间无相关性(P>0.05)。结论 MMPs/TIMPs系统平衡的失调可能是直疝、复发疝发生的重要因素。

CD177在卵巢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与肿瘤上皮间质转化的相关性

目的:旨在检测CD177表达与肿瘤上皮间质转化(EMT)相关蛋白在卵巢癌中的表达情况及相关性。方法:通过基因集富集分析(GSEA)分析CD177激活的癌症相关信号通路。选取湖北省潜江市中心医院2019年3月—2021年6月因卵巢癌行手术治疗的病人25例作为观察组,同寻找更多期因良性肿瘤行卵巢切除的病人23例作为对照组。采用免疫组化检测两组中CD177蛋白表达,并采用WesternBlot及qRT-PCR检测两组E-钙黏蛋白、α-SMA蛋白及mRNA的表达情况,并分别分析其与CD177相关性。结果:免疫组化显示观察组中CD177的表达显著高于对照组(P<0.001),E-钙黏蛋白(P<0.001)及mRNA(P=0.0054)的表达显著低于对照组,而α-SMA蛋白(P<0.001)及mRNA(P=0.0002)的表达则显著高于对照组。GSEA分析发现CD177显著激活EMT信号通路(P<0.001)。相关性分析显示在观察medicine shortage组中CD177蛋白表达与E-钙黏蛋白Fer-1体外的表达呈明显负相关(r=-0.6870,P<0.0001),而与α-SMA呈正相关(r=0.8734,P<0.0001)。结论:CD177的高表达可能与卵巢癌的转移相关,且可能通过影响卵巢癌EMT参与卵巢癌的发生发展。

海藻酸钙敷料对糖尿病大鼠创面组织基质金属蛋白酶9表达的影响

目的通过观察海藻酸钙敷料对糖尿病大鼠创面组织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的影响,探讨其对糖尿病大鼠创面愈合促进作用的机制。方法雄性糖尿病SD大鼠36只,麻醉成功后用无菌手术剪于背部剪一直径为20mm的圆形伤口,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实验组(n=18)伤口采用海藻酸钙敷料换药,对照组(n=18)则采用经典棉纱布敷料。观察两组大鼠创面愈合情况,行苏木素伊红selleck NMR(HE)和马松三色法(Masson)染色,观察肉芽组织厚度、炎症反应以及胶原蛋白水平,以Western blotting法和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法检测创面愈合过程中MMP-9 mRNA和蛋白表达的变化。采用t检验genetic discrimination和卡方检验比较两组间数据差异。结果术后第8、10、12和14天时实验组伤口愈合率明显快于对照组(χ~2=8.333、5.124、14.047、16.547,均P<0.05)。术后各期实验组伤口炎症反应较对照组平缓。术后第3天时,对照组与实验组肉芽组织厚度分别为(1476±118)和(812±136)μm(t=6.384,P=0.003),第7天时分别为(1BI 10773 MW369±86)和(480±105)μm,t=11.307,P=0.000。术后第7和14天时,对照组胶原蛋白较实验组明显较少(15%±5%比51%±5%、28%±5%比61%±5%,t=9.308、8.196,均P<0.05)。RTPCR结果显示,术后第3天时,实验组MMP-9mRNA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0.028±0.003比0.037±0.004,t=3.118,P=0.036);术后第7天和14天时实验组MMP-9 mRNA水平仍明显低于对照组(0.026±0.003比0.033±0.003、0.021±0.003比0.030±0.002,t=2.858、7.003,均P<0.05)。同时Western Blotting的结果显示,实验组MMP-9蛋白表达在术后3、7、14天均明显低于对照组(t=10.595、10.400、12.359,均P<0.05)。结论海藻酸钙敷料可能通过抑制伤口MMP-9 mRNA及蛋白表达,减少胶原蛋白的降解,从而促进创面的愈合。

妊娠期高血压疾病患者检测血小板计数、凝血指标以及血栓弹力图的临床意义

目的 探讨妊娠期高血压疾病(HDP)患者检测血小板计数(PLT)、凝血指标以及血栓弹力图(TEG)的临床意义。方法 回顾性分析江西省妇幼保健院2019年1月至2021年3月收治的44例妊娠期高血压患者(GH组)、NN2211化学结构42例子痫前期患者(PE组)、63例重度子痫前期患者(SPE组)以及PF-02341066分子量同期的155例健康孕妇(对照组)的临床资料,收集所有研究对象的一般资料以及晚期妊娠时的PLT、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凝血酶时间(TT)、纤维蛋白原(Fg)、凝血反应时间(R值)、凝血形成时间(K值)、凝固角(α角)nasal histopathology、血栓最大振幅(MA值)等实验室指标检测结果。结果 四组研究对象晚期妊娠时的PLT、APTT、TT、Fg水平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T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进一步两两比较显示,PE组晚期妊娠时的PLT水平高于GH组、SPE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E组以及SPE组晚期妊娠时的APTT、TT水平低于GH组以及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GH组、PE组、SPE组晚期妊娠时的Fg水平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GH组晚期妊娠时的Fg水平低于PE组、SPE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的其他指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四组研究对象晚期妊娠时的R值、K值、α角、MA值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进一步两两比较显示,SPE组晚期妊娠时的R值、K值低于其他各组,α角、MA值高于其他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E组晚期妊娠时的R值、K值低于GH组、对照组,α角、MA值高于GH组、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GH组与对照组晚期妊娠时的R值、K值、α角、MA值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HDP患者晚期妊娠时血液处于明显高凝状态,且随着病情加重,血液高凝状态越严重,临床可以从多方面对HDP患者凝血状态进行监测。

拉西地平、西拉普利联合治疗原发性高血压的效果观察

目的:观察拉西地平联合西拉普利治疗原发性高血压的临床效果及左室重构的影响。方法:选取三明市第一医院2019年1月-2020年12月接收的54例原发性高血压患者,根据双盲法将其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各2https://www.selleck.cn/products/CP-690550.html7例,其中对照组给予拉西地平治疗,研究组在以上基础给予西拉普利,两组均持续治疗6周。观察各组血压[收缩压(SBP)、舒张压(DBP)]、左室重构指标[左房内径(LAD)、左室射血分数(LVEF)、左室重量指数(LVMI)]的变化情况,并对其临床疗效及安全性进行客观性评价。结果:治疗前两组SBP、DBP、LAD、LVEF、LVMI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Bioactive peptideP>0.05),治疗6周后两组SBP、DBP、LAD、LVMI均较治疗前降低,LVEF均较治疗前增高(P<0.05),且研究组SBP、DBP、LAD、LVMI均低于对照组,LVEF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不良反应发生率略高GSK1120212配制于对照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拉西地平联合西拉普利治疗原发性高血压,不仅具有较好的降压效果,还能改善患者左室重构,疗效及安全性良好,值得推广。

蛋白磷酸酶1调节亚基14B对神经母细胞瘤细胞有丝分裂进程的调控作用

目的IDN-6556研究购买 研究蛋白磷酸酶1调节亚基14B(PPP1R14B)对神经母细胞瘤细胞有丝分裂进程的调控作用,分析PPP1R14B在神经母细胞瘤临床样本中的表达水平及其与预后相关性,为其治疗提供潜在新靶标。方法 在神经母细胞瘤细胞系SK-N-BE(2)-M17中转染2条不同序列siRNA敲低PPP1R14B,利用Time-lapse活细胞成像技术,动态监测敲低PPP1R14B对该细胞有丝分裂进程的影响,RT-qPCR和Western印迹法检测PPP1R14B的敲低效果;采用酶切克隆方法构建靶向PPP1R14B的2条不同序列shRNA慢病毒质粒,并感染SK-N-BE(2)-M17细胞建立PPP1R14B稳定敲低细胞株,Western印迹法检测其敲低效果;克隆形成实验观察敲低PP falciparum infectionPP1R14B对SK-N-BE(2)-M17细胞生长的影响;基于GEO数据库的临床数据,按照神经母细胞瘤不同临床分期分组,分析在各组样本中PPP1R14B mRNA表达水平及与预后的相关性。结果 Time-lapse活细胞成像结果显示,与转染对照siRNA的SK-N-BE(2)-M17细胞相比,转染PPP1R14B siRNA的2组SK-N-BE(2)-M17细胞有丝分裂期时间延长(P<0.05),且主要是有丝分裂前中期时间显著延长(P<0.01);经Western印迹法验证,与转染对照shRNA的SK-N-BE(2)-M17细胞相比,2组转染PPP1R14B shRNA的SK-N-BE(2)-M17细胞中的PPP1R14B蛋白质水平明显降低(P<0.01),表明PPP1R14B稳定敲低细胞株构建成功;克隆形成实验表明,与转染对照shRNA组细胞相比,PPP1R14B稳定敲低组的细胞克隆形成数明显降低(P<0.01);GEO数据库分析显示,PPP1R14B mRNA表达水平与神经母细胞瘤恶性程度呈正相关NSC 125973半抑制浓度,与患者预后呈负相关。结论 敲低PPP1R14B导致神经母细胞瘤细胞系有丝分裂期阻滞和生长减慢;结合数据库分析提示,PPP1R14B在神经母细胞瘤的发生发展中发挥重要功能。

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症发生的危险因素及对妊娠结局的影响

目的:分析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症发生的危险因素及对妊娠结局的影响。方法:将2019年6月至2021年6月无锡市妇幼保健院接收的91例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症孕妇作为观察组,将同期来院进行正常产检的孕妇Cobimetinib溶解度120例作为对照组。回顾性分析两组孕妇临床资料,并对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MG132作用症发生的危险因素进行单因素、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并比较妊娠结局。结果:观察组存在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症家族史比例、乙肝病毒感染比例、双胎及以上比例、尿蛋白阳性比例、妊娠期高血压比例、妊娠期糖尿病比例、高雌激素比例、自身免疫性疾病比例、低硒摄入、低锌摄入比例均高于对照组,且除白蛋白(albumin,ALB)外,其余肝肾功能指标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genetic population均P<0.05)。经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症家族史、乙肝病毒感染、双胎及以上、尿蛋白阳性、妊娠期高血压、高雌激素、自身免疫性疾病、低硒摄入是影响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症发生的危险因素(均P<0.05)。观察组早产、胎膜早破、产后出血发生率均高于对照组(均P<0.05)。观察组宫内窘迫、羊水污染、低体重儿发生率均高于对照组,新生儿5 min Apgar评分低于对照组(均P<0.05)。结论: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症发生的危险因素为存在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症家族史、乙肝病毒感染、双胎及以上、尿蛋白阳性、妊娠期高血压、高雌激素、自身免疫性疾病、低硒摄入,这些因素会造成孕产妇围生期并发症增加,从而影响围生儿结局。

萆薢强精煎治疗弱精子症合并解脲支原体感染临床研究

目的:本研究应用萆薢强精煎治疗弱精子症合并解脲支原体感染的患者,通过对比治疗前后患者的精液质量变化、精浆弹性硬蛋白酶的改变及解脲支原体生长与消亡等指标评价治疗疗效,探讨萆薢强精煎治疗弱精子症合并解脲支原体感染的机制,为该方进一步推广运用于治疗合并泌尿生殖系统感染的弱精子症提供理论依据。方法:本次临床研究采用对照分配方式,选取2021年1月至2021年12月就诊于广西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医院男科门诊的中医证型为“脾肾两虚兼湿热下注”且西医诊断同时符合“1.弱精子症2.解脲支原体感染”的70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70例患者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其中治疗组37例,对照组33例。治疗组给予萆薢强精煎及克拉霉素缓释片治疗,对照组给予左卡尼汀口服液和克拉霉素缓释片治疗。观察疗程为1个生精周期(12周),其中克拉霉素缓释片仅口服14天,分别记录两组研究对象治疗前后精液质量变化、解脲支原体转阴率、精浆弹性硬蛋白酶、精Stemmed acetabular cup子白细胞计数、中医证候评分等,将数据纳入统计学分析,评定疗效。结果:本次临床研究共纳入70例患者,有效病例数为63例,其中治疗组有效病例34例,脱落3例;对照组有效病例29例,脱落4例。治疗结果:1.两组患者在治疗后4周的精液量、精子浓度、精子总数、PR、PR+NP、正常形态精子百分率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两组患者在4周内精液参数不具备明显差异。SPE、WBC计数在治疗4周后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两组患者在治疗8周、12周后(除外精液量)的精液参数、SPE、WBC计数、中医症状评分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表明两种治疗方法对弱精子症合并Uu均有效。3.治疗12周后比较观察的各Gefitinib浓度项指标均提示治疗组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4.治疗4周后支原体转阴率比较:对照组有效25例,无效4例,总有效率86.20%;治疗组有效32例,无效2例,总有效率94.1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中西药联合组疗效优于单纯西药组。结论:1.萆薢强精煎联合克拉霉素能有效改善弱精子症患者的精子活力、精子形态和临床症状,改善中医证候评分;2.萆薢强精煎联合克拉霉素能明显提高弱精子症合并Uu感染的Uu转阴率,并降低精浆弹性硬蛋白酶,从而减轻乃至消除炎症造成的精子质量异常;3.从“脾肾两虚兼湿热下注”论治弱精子症合并Uu感染具有良好的可行性NVP-TNKS656供应商,改善精子质量的同时,改善生活质量。

冠状动脉钙化病变介入治疗术后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列线图预测模型的建立与评价

[目的]探讨冠状动脉钙化(CAC)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术后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MACE)发生的危险因素,据此构建CAC患者PCI术后MACE发生的列CP-690550 molecular weight线图预测模型。[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1月—2019年12月就诊于新疆医科大学第四附属医院心内科行冠状动脉造影(CAG)或血管内超声(IVUS)明确诊断为CAC并接受PCI术的406名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随访期间是否出现MACE将研究对象分为事件组(60例)和GDC-0068供应商非事件组(346例)。采用LASSO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确定CAC患者PCI术后MACE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在此基础上构建列线图预测模型并对模型进行评价。[结果] LASSO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高龄、糖尿病、肾功能不全、Gensini评分升高和旋磨术是MACE发生的危险因素,而最小管腔直径(MLD)增大是MACE发生的保护因素(P<0.05)。利用上述6个预测指标构建列线图预immune modulating activity测模型,内部验证后,列线图预测CAC患者PCI术后MACE发生的ROC曲线下面积(AUC)为0.824(95%CI:0.767~0.875),灵敏度为0.771,特异度为0.720,提示模型具有较好的区分度。校准曲线提示列线图预测模型的偏差校正曲线与理想曲线具有较好的一致性。临床决策曲线分析(DCA)结果显示模型的预测阈值在0~0.6之间时患者的临床净收益水平最高,提示列线图模型具有较好的临床适用性。[结论]本研究建立的列线图预测模型可以较好地定量评估CAC患者PCI术后MACE发生的危险程度,有助于临床医师筛选高危患者,制定个体化针对性治疗措施,改善患者预后。

上转换纳米粒子调控的尿激酶和一氧化氮控释平台用于靶向溶栓和抗凝治疗

血栓栓塞症是心血管疾病致死的主要原因之一。目前,由于一线溶栓药物缺乏靶向性、半衰期短、利用率低且出血风险高,使得药物溶栓往往是一个基于微量泵的缓慢过程。溶栓治疗后血栓的高复发率同样是不可忽视的问题,因此,溶栓后的长期抗凝治疗也是必不可少的。然而,长期使用抗凝药Smoothened Agonist半抑制浓度物会再次增加患者的出血风险。此外治疗过程中频繁的凝血功能监测额外增加了患者的负担。针对这些问题,我们开发了一种基于上转换纳米粒子的靶向溶栓和抗凝治疗平台(UCNPs@m Si O_2-azo-Tirofiban-SNAP/UK,UCATS-UK),能够在溶栓治疗后,继续发挥抗血栓形成的作用,防止溶栓后的血栓复发。首先通过热分解法合成钕离子(Nd~(3+))掺杂的上转换纳Surveillance medicine米粒子(upconversion nanoparticles,UCNPs),使其能够被生物组织穿透性更强和热作用更低的808 nm近红外(near-infrared,NIR)光激发,并发射出紫外光和蓝光。并使用St?ber法在UCNPs表面包裹介孔硅(Mesoporous silica,m Si O_2),作为溶栓药物的载体(UCNPs@m Si O_2)。在UCNPs@m Si O_2孔道中修饰光响应分子偶氮苯(azobenzene,azo)。当偶氮苯吸收UCNPs发射的紫外光和蓝光时,能够发生连续的顺反式异构变化,作为分子泵将溶栓药物推送出纳米LY-188011试剂载体,实现光控药物释放。随后在UCNPs@m Si O_2表面修饰血小板GPIIb/IIIa受体靶向分子Tirofiban和紫外光响应的一氧化氮(nitric oxide,NO)供体S-亚硝基-N-乙酰青霉胺(S-Nitroso-N-acetylpenicillamine,SNAP)。纳米载体表面修饰的Tirofiban能够引导其靶向富集至血栓部位,同时UCNPs发射的紫外光还能够刺激SNAP释放出NO,抑制血小板的活化聚集,发挥抗血栓形成作用。通过体内和体外实验都证实了该多功能纳米平台能够有效地靶向至血栓部位,在NIR的照射下按需可控地释放出尿激酶(urokinase,UK)和NO,并在不增加出血风险的情况下实现溶栓和抗凝的协同治疗。此外,结合上转换纳米粒子独有的荧光成像功能,这项工作有望为临床的血栓治疗向方便、无损、高效、安全的诊疗一体化策略发展提供助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