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的 探讨肺腺癌Ki-67表达与影像特征的关系。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7年9月—2021年8月厦门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经肺癌多学科综合诊疗门诊判断为可疑肺癌且术后证实为肺恶性肿瘤217例肺结节手术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男84例、女133例,年龄52(25~84)岁。根据肺癌浸润程度,将患者分为两组,即原位腺癌和微浸润性腺癌组(145例),浸润性腺癌组(72例),比较Ki-67表达与影像学特征的关系。结果immediate loading 两组患者的年龄和性别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单因素分析显示,两组患者CK-7、P63、P40和CK56表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值分别为0.172、0.468、0.827和0.313),而Napsin A、TTF-1和Ki-6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值分别为0.002、0.020Alisertib作用和<0.001);多因素分析显示两组间Ki-6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Ki-67与实性成分比例及肺癌E-616452抑制剂恶性程度呈正相关(P<0.05)。结论 实性成分比例越高,则Ki-67表达水平越高、肺结节浸润程度越高,三者具有相关性,可帮助临床医师术前通过无创方法选择合适的手术时机并指导患者预后。
Author: admin
保乳手术联合放射疗法在乳腺癌治疗中的效果观察及有效率评价
目的:研究保乳手术联合放射疗法在乳腺癌治疗中的效果及有效率。方法:选取2019年1月—2021年6月期间在张家港市第Computational biology一人民医院接受治疗的乳腺癌患者40例。依据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20例,所有患者均接受保乳手术治疗,为对照组患者实施三维适形放疗技术治疗,给予对照组患者调强放疗同步补量技术治疗。将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和术后3年复发率、术后3年转移率和术后5年生存率进行比较;同时对比两组患者的放射性皮肤损伤情况与美容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的临床总有效率和对照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观察组和对照组患者的术后3年复发率、转移率以及术后5年生存率相比,差异不显著(P> 0.05);观察组患者的放射性皮肤损伤程度显著低于对照组(P <0.05);观察组患者的美容Barasertib分子式效果和对照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保乳手术联合放射疗法于乳腺癌治疗中可获得理想的临床疗效,有效率较高,相比之下,调强放疗同步补量技术的CP-456773 molecular weight放射性不良反应发生风险更低,安全性高,有广泛应用于乳腺癌临床治疗中的价值。
蛹虫草抗非小细胞肺癌的血清代谢组学研究
采用血清非靶向代谢组学技术研究蛹虫草抗非小细胞肺癌药效作用的潜在机制。selleck HPLC以Balb/c裸鼠构建人肺癌荷瘤裸鼠移植瘤模型,比较模型组与顺铂组,冬虫夏草低、中、高剂量组,蛹虫草低、中、testicular biopsy高剂量组中移植瘤裸鼠的肿瘤体积、肿瘤质量及抑瘤率,以评价蛹虫草对肺癌生长的影响。收集移植瘤裸鼠血清样本selleckchem Liraglutide,使用气相色谱-质谱(gas chromatography-mass spectrometry,GC-MS)仪器进行检测,运用SIMCA 13.0软件开展血清代谢轮廓比较,采用Metaboanalyst 5.0探究相关代谢通路。药效学数据表明,与模型组相比,蛹虫草高剂量组和顺铂组裸鼠的肿瘤体积与肿瘤组织质量显著减小(P<0.05或P<0.01)。代谢组学结果显示,蛹虫草组与模型组裸鼠血清的代谢轮廓具有明显差异,其内源性代谢物含量受不同程度地调整,初步鉴定出42个差异代谢物及7条代谢通路。综上,蛹虫草能够显著抑制人肺癌移植瘤裸鼠肿瘤的生长,其潜在作用机制可能与影响氨酰-tRNA合成,谷氨酰胺和谷氨酸代谢,丙氨酸、天冬氨酸和谷氨酸代谢,乙醛酸和二羧酸代谢,苯丙氨酸、酪氨酸和色氨酸生物合成,精氨酸生物合成及氮代谢等通路密切相关。该研究从代谢物角度阐释了蛹虫草抗非小细胞肺癌的作用机制,为蛹虫草抗肿瘤研究及临床应用奠定基础。
基于中医肿瘤疗效评价体系探讨复元和中汤对胃癌免疫功能的影响
目的 基于中医肿瘤疗效评价体系探讨复元和中汤对胃癌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6年6月—2017年6月期间山东省潍坊市中医院肿瘤五科收治的胃癌患者84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42例。对照组采用SOX化疗方案治疗,在此基础上观察组采用复元和中汤治疗,持续治疗4个周期。对两组中医肿瘤疗效评价体系(包括瘤体变化、临床症状、体力状况和生存期共4个方面)和免疫功能指标进行分析和比较。结果 治疗后观察组中医肿瘤总有效率为85.71%(36/42)、客观缓解率为50.00%(21/42),与对照组总有效率66.67%(28/42)、客观缓解Telaglenastat价格率26.19%(11/42)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瘤体变化总有效率为85.71%(36/42)、客观缓解率为47.62%(20/42)与对照组瘤体变化总有效率66.67%(28/42)、客观缓解率23.81%(10/42)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上腹胀满、食欲减退和恶心、呕吐改善情况优于对照组,差异medical model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体力状况改善无效率4.76%(2/42)明显优于对照组无效率28.57%(12/4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生存时间及其所计分值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2、4个周期后CD3~+、CD4~+、CD4~+/CD8~+指标均较治疗前明显升高,CD8~+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治疗2、4个周期后免疫功能指标均无明显变化,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免疫功能指标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期间,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4.29%,对照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33.33%,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复元和中汤可以提升胃癌的治疗效果,增强胃癌患者的免疫功能,降低化疗期ABT-263 NMR间不良反应发生率。
我国部分农村地区乳腺癌筛查现状及影响因素分析
目的:了解我国部分农村地区妇女乳腺癌筛查工作现状及效果,探讨影响筛查效Nirmatrelvir纯度果的因素,为提高乳腺癌筛查水平提供参考。方法:采用问卷调查和网络直报系统收集2018年6省(自治区)乳腺癌筛查工作的组织管理、服务提供以及筛查效果数据,采用单因素χ~2检验和泊松回归分析乳腺癌筛查效果及其影响因素。结果:2018年6省154个县共有1156287例农村妇女接受乳腺癌筛BAY 73-4506供应商查,早期乳腺癌检出率为24.39/10万,贫困县(17.51/10万)低于非贫困县(40.18/10万);乳腺癌检出率为47.91/10万,贫困县(37.62/10万)低于非贫困县(71.53/Chemical and biological properties10万)。多因素分析显示,非贫困县中,初筛地点以及筛查服务参与机构类型是其筛查效果的影响因素;在贫困县中,经费来源途径是其筛查效果的影响因素。结论:我国农村地区特别是贫困地区乳腺癌筛查效果仍不理想,应加大对经济欠发达地区政策倾斜和经费投入,因地制宜选择筛查参与机构,多措并举加强人员能力建设,不断提高筛查质量。
中药注射液防治蒽环类抗生素致心脏损伤的网状Meta分析
系统评价中药注射液防治蒽环类抗生素致心脏损伤的效果。计算机检索Cochrane Library、PubMed、EMbase、中国知网(CNKI)等数据库,搜集中药注射液防治蒽环类抗生素致心脏损伤的随机对照试验(RCT),检索时限从建库至2021年9月。由2位研究者独立筛选文献并提取数据后,评估纳入研究的偏倚风险,应用R 4.1.0和StDocetaxelata 15.1软件进行网状Meta分析。最终纳入50篇文献,涉及8种中药注射液。网状Meta分析结果显示,①蒽环类抗生素联用华蟾素注射液可能是降低心Medication reconciliation电图异常发生率的最佳方案;②联用参附注射液可能是改善LVEF降低的最佳方案;③联用参芪扶正注射液可能是降低心脏毒性发生率的最佳方案;④联用心脉隆注射液可能是改善cTnNirogacestat molecular weightI升高的最佳方案;⑤联用参麦注射液可能是改善CK-MB升高的最佳方案;⑥联用苦参注射液可能是胃肠反应发生率最低的方案。结果表明,中药注射液对蒽环类抗生素致心脏损伤的防治效果较好,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且每种中药注射液都有其独特的优势。受纳入研究的质量和方法学的局限性,该结论尚需更多高水平RCT进行验证。
基于网络药理学和分子对接技术探究瓜蒌-当归-乳香-没药配伍治疗乳腺癌的潜在机制
本文利用网络药理学和分子对接技术,探讨瓜蒌-当归-乳香-没药配伍使用治疗乳腺癌的活性成分和潜在分子机制。采用中药系统药理学分析平台(TCMSP)数据库获取瓜蒌、当归、乳香、没药的化学成分及其相关靶点。在GeneCards、OMIM、TTD、DrugBank数据库中收集乳腺癌疾病相selleck激酶抑制剂关靶点,提炼出两者的交集靶点。运用Cytoscape 3.9.1软件和String数据库绘制药物-成分-靶点-疾病可视化网络及蛋白互作网络,并筛选出核心成分和关键靶点。借助DAVID 数据库对靶点进行GO和KEGG分析,运用Autodock软件以及Pymol软件进行分selleck NMR子对接验证和展示。结果发现,瓜蒌-当归-乳香-没药配伍治疗乳腺癌关键活性成分为β-谷甾醇、豆甾醇、鞣花酸、天竺葵素、牵牛花色素等,筛选出ESR1、VEGFA、PTGS2、HSP90AA1、CASP3等共38个关键靶点,GO富集分析提示主要包括药物应答、凋亡过程的正调控、基因表达双向调控等生物过程。KEGG通路主要涉及与癌症、炎症有关通路以及感染相关疾病类通路。分子对接结果提示两者间有较好的结合活性,其中豆甾醇与CASP3结合最紧密。瓜蒌-当归-乳structured biomaterials香-没药治疗乳腺癌具有多成分、多靶点、多通路的作用机制,为后续进一步探讨机制提供了参考依据。
CT、MRI对骨肉瘤浸润侵犯范围评估及其诊断价值分析
目的本文旨在分析CT、MRI对骨肉瘤浸润侵犯范围评估及其诊断价值。方法回顾分析Ipatasertib分子量本院2017年1月至2019年2月收治的骨LEE011价格肉瘤患者的临床资料51例,所有患者均进行CT及MRI检查。对患者所得CT及MRI图像进行分析,以病理结果为基准,分析CT及MRI检查对骨肉瘤诊断符合率,对比CT及MRI检测对骨肉瘤征象检出率以及对其浸润范围诊断结果。.结果CT及.MRI检查对骨肉瘤诊断符合率Liver hepatectomy分别.为8823%、9411%,与病理结果符合率较高(P>0.05);CT.对肿瘤骨检出率为100%,高于MRI检查(000)(P<005),在骨质破坏、骨膜反应、骨膜.三角、软组织肿块检出上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CT及MRI检查在骨皮质、.外骨膜、骨骼肌间筋膜范围判断上比较无差异(P>.005),MRI对骨骼肌浸润程度检出高于CT检查(P<005)。结论CT和MRI检查对骨肉瘤均有较高的诊断准确率,但两者各有优缺点,两者结合检查可为临床提供更全面的影像学信息。
预后营养指数对进展期胃癌患者术后并发症及短期生存率的影响分析
目的 探讨预后营养指数(PNI)对进展期胃癌患者术后并发症及3年生存率的影响。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2015年10月~2017年9月收治的106例进展期胃癌患者的临床资料。通过外周血淋巴细胞数和白蛋白数值计算患者的PNI值,应用ROC曲线计算Younden指数,进一步计算出PNI的最佳临界值。计算出全部患者PNI的均值,根据PNI均值将患者分为高PNI组和低PNI组。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病理特征以及总体生存率(OS)的差异。分别使用logistic回归分析和Cox比例风险模型分析PNI和术后并发症、远期生存率的关系。结果 PNI的最佳临界值为46。PNI均值为45.6,高PNI组患者为69例,低PNI组患者为37例。两组患者在年龄(χ~2=4.049,P=0.044)、BMI(χ~2=4.381,P=0.036)、淋巴结转移(χ~2=5.110,P=0.024)、浆膜浸润(GSK J4χ~2=20.856,P<0.001)以及术后并发症(χ~2=5.384,P=0.020)方面有显著差异。两组患者OS有显著差异(χ~2=15.232,P<0.001)。非biopolymer gels条件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PNI<46(OR=2.256,P<0.001)和浆膜侵犯(OR=2.038,P<0.001)是术后并发症出现的独立危险因素。在多变量分析中,显示年龄≥60岁(HR=2.963,P=0.012)、PNI<46(HR=10.430,P<0.001)、出现淋巴结转移(HR=3.600,P=0.025)、发生术后并发症(HR=4.056,P=0.039)是总体生存率的独立预测因子。结论 影响胃癌患者术后并发症和生存率的因INCB018424 molecular weight素较多,PNI不仅可以用来评估进展期胃癌患者术后并发症的增加风险,还可预测术后的短期生存率,应纳入胃癌患者的常规评估并加强胃癌患者围手术期管理。
缬沙坦分别联合氨氯地平与氢氯噻嗪治疗高血压患者的疗效比较
目的 比较缬沙坦分别联合氨氯地平及氢氯噻嗪治疗高血压的疗效与安全性。方法 将老年高血压患者12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观察组采用缬沙坦联合氨氯地平,对照组采用缬沙坦联合氢氯噻嗪。比较2组患者治疗前后24 h血压水平变化以及一氧化氮(NO)、内皮素(ET)的变化,观察2组的血压达标及药物不良反应情况。结果 2组治疗前24 h收缩压、舒张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24 h收缩压(126.5±8.9) mmHg,低于对照组的(134.8±9.1) mmHg,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和对照组血压达标率分别为95.0%、93.3%;治疗后观察组和对照组患者的NO分别为(69.6±18.7)、(65.4±15.2)μmol/L,均高于本组治疗前的(27.5±13.5)、(27.6±13.4)μmol/L; ET分别为(33.2±4.5)、(37SCH727965作用.1±5.4) ng/L,均低于本组治疗前的(45.5±8.2)、(45.8±8.4) ng/L;观察组治疗后血清NC59O高于对照组,ET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不良反应总发生率为8.3%,低于对照组的16.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Persistent viral infections 缬沙坦联合氨氯地平能更有效地控制老年高血压患者的收缩压,提高血清NO水平,降低ET水平,保护血管内皮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