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的 探究基因间长链非编码RNA626(LINC00626)通过Janus激酶1(JAK1)/信号转导和转录激活因子3(STAT3)/KH型剪切蛋白(KHSRP)信号通路对食管鳞状细胞癌(ESCC)转移的恶性进程的影响及潜在的分子机制。方法 选取河南大学淮河医院2020-01-01-2022-获悉更多12-31微创腔镜手术切除的144例ESCC患者中ESCC组织及癌旁正常组织(距离肿瘤>5 cm)标本作为研究对象。采用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qRT-PCR)法检测ESCC组织、癌旁正常组织、人食管黏膜上皮细胞Het-1A和4株食管癌细胞(EC-9706、OE-33、KYSE-450和SK-GT-4)中LINC00626和KHSRP的表达。慢病毒转染分为LINC00626敲低慢病毒(sh-LINC00626)组及其空转病毒(sh-NCephalomedullary nailC)组、sh-LINC00626+KHSRP组、LINC00626过表达慢病毒(LINC00626)组及其空转病毒(vector)组,qRT-PCR法检测其转染效率。采用细胞计数盒8(CCK8)增殖实验、Transwell小室实验检测LINC00626对ESCC细胞生长的影响,qRT-PCR法检测LINC00626对JAK/STAT家族mRNA水平表达的影响,蛋白质印迹法检测KHSRP对JAK/STAT家族蛋白表达的影响。LINC00626、KHSRP在ESCC组织和癌旁正常组织中的表达差异,LINC00626对细胞迁移能力影响的Transwell实验、分子机制实验中的qRT-PCR实验和蛋白质印迹法结果分析采用两独立样本t检验;LINC00626、KHSRP在人食管黏膜上皮细胞和食管癌细胞系中的表达差异,转染sh-NC、sh-LINC00626+vector、sh-LINC00626+KHSRP后LINC00626表达量的差异,回复实验中的Transwell实验结果分析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CCK8实验结果分析采用双因素方差分析。结果 qRT-PCR结果显示:ESCC组织中LINC00CH-223191626表达量高于癌旁正常组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2.68,P<0.001;4株食管癌细胞中LINC00626的表达量高于人食管黏膜上皮细胞Het-1A,F=38.19,P=0.017;ESCC组织中KHSRP表达量高于癌旁正常组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9.23,P<0.001;4株食管癌细胞中KHSRP的表达量高于人食管黏膜上皮细胞Het-1A,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03.20,P<0.001。CCK8增殖实验结果显示:LINC00626组细胞生长率高于vector组,且24、48、72 h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_(不同组别×时间)=1 909.00,P<0.05;sh-LINC00626组细胞生长率低于sh-NC组,且24、48、72 h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F_(不同组别×时间)=94.50,P<0.001;回复实验中,sh-LINC00626+KHSRP组细胞生长率高于sh-LINC00626+vector组,且24、48、72 h细胞生长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EC-9706细胞中F_(不同组别×时间)=2 653.00,SK-GT-4细胞中F_(不同组别×时间)=543.60,均P<0.05。Transwell小室实验显示:LINC00626组穿过小室的细胞数量高于vector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460.30,P<0.001;sh-LINC00626组穿过小室的细胞数量少于sh-NC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44.00,P<0.001;回复实验中,sh-LINC00626+KHSRP组穿过小室的细胞数量高于sh-LINC00626+vector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EC-9706细胞中F=252.80,SK-GT-4细胞中F=690.00,均P<0.001。分子机制相关实验结果显示,LINC00626、KHSRP过表达和敲降均可影响JAK1、STAT3、p-JAK1、p-STAT3的表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 LINC00626、KHSRP在ESCC组织和细胞中均表达上调,且LINC00626可以通过JAK1/STAT3调控KHSRP影响ESCC转移的恶性进程。
Author: admin
LINC00626通过JAK1/STAT3/KHSRP信号通路调控食管鳞状细胞癌转移的机制
目的 探究基因间长链非编码RNA626(LINC00626)通过Janus激酶1(JAK1)/信号转导和转录激活因子3(STAT3)/KH型剪切蛋白(KHSRP)信号通路对食管鳞状细胞癌(ESCC)转移的恶性进程的影响及潜在的分子机制。方法 选取河南大学淮河医院2020-01-01-2022-获悉更多12-31微创腔镜手术切除的144例ESCC患者中ESCC组织及癌旁正常组织(距离肿瘤>5 cm)标本作为研究对象。采用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qRT-PCR)法检测ESCC组织、癌旁正常组织、人食管黏膜上皮细胞Het-1A和4株食管癌细胞(EC-9706、OE-33、KYSE-450和SK-GT-4)中LINC00626和KHSRP的表达。慢病毒转染分为LINC00626敲低慢病毒(sh-LINC00626)组及其空转病毒(sh-NCephalomedullary nailC)组、sh-LINC00626+KHSRP组、LINC00626过表达慢病毒(LINC00626)组及其空转病毒(vector)组,qRT-PCR法检测其转染效率。采用细胞计数盒8(CCK8)增殖实验、Transwell小室实验检测LINC00626对ESCC细胞生长的影响,qRT-PCR法检测LINC00626对JAK/STAT家族mRNA水平表达的影响,蛋白质印迹法检测KHSRP对JAK/STAT家族蛋白表达的影响。LINC00626、KHSRP在ESCC组织和癌旁正常组织中的表达差异,LINC00626对细胞迁移能力影响的Transwell实验、分子机制实验中的qRT-PCR实验和蛋白质印迹法结果分析采用两独立样本t检验;LINC00626、KHSRP在人食管黏膜上皮细胞和食管癌细胞系中的表达差异,转染sh-NC、sh-LINC00626+vector、sh-LINC00626+KHSRP后LINC00626表达量的差异,回复实验中的Transwell实验结果分析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CCK8实验结果分析采用双因素方差分析。结果 qRT-PCR结果显示:ESCC组织中LINC00CH-223191626表达量高于癌旁正常组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2.68,P<0.001;4株食管癌细胞中LINC00626的表达量高于人食管黏膜上皮细胞Het-1A,F=38.19,P=0.017;ESCC组织中KHSRP表达量高于癌旁正常组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9.23,P<0.001;4株食管癌细胞中KHSRP的表达量高于人食管黏膜上皮细胞Het-1A,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03.20,P<0.001。CCK8增殖实验结果显示:LINC00626组细胞生长率高于vector组,且24、48、72 h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_(不同组别×时间)=1 909.00,P<0.05;sh-LINC00626组细胞生长率低于sh-NC组,且24、48、72 h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F_(不同组别×时间)=94.50,P<0.001;回复实验中,sh-LINC00626+KHSRP组细胞生长率高于sh-LINC00626+vector组,且24、48、72 h细胞生长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EC-9706细胞中F_(不同组别×时间)=2 653.00,SK-GT-4细胞中F_(不同组别×时间)=543.60,均P<0.05。Transwell小室实验显示:LINC00626组穿过小室的细胞数量高于vector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460.30,P<0.001;sh-LINC00626组穿过小室的细胞数量少于sh-NC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44.00,P<0.001;回复实验中,sh-LINC00626+KHSRP组穿过小室的细胞数量高于sh-LINC00626+vector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EC-9706细胞中F=252.80,SK-GT-4细胞中F=690.00,均P<0.001。分子机制相关实验结果显示,LINC00626、KHSRP过表达和敲降均可影响JAK1、STAT3、p-JAK1、p-STAT3的表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 LINC00626、KHSRP在ESCC组织和细胞中均表达上调,且LINC00626可以通过JAK1/STAT3调控KHSRP影响ESCC转移的恶性进程。
利妥昔单抗联合免疫抑制剂对特发性膜性肾病的临床疗效
目的 探讨利妥昔单抗联合免疫抑制剂对特发性膜性肾病(IMN)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2018年8月至2020年8月的129例IMN患者AG-221抑制剂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3组,每组各43例。对照A组予以环磷酰胺治疗,对照B组予以利妥昔单抗治疗,观察组予以利妥昔单抗联合环磷酰胺治疗。对比3组疾病缓解率、肾病相关Blood-based biomarkers指标、T淋巴细胞亚群、尿中攻膜复合物(C5b-9)、免疫球蛋selleck HPLC白G4(IgG4)、复发率及感染并发症发生率。结果 观察组疾病缓解率高于对照A、B组(P<0.05);治疗后观察组24h尿蛋白定量、尿C5b-9、Ig G4低于对照A、B组,血清白蛋白高于对照A、B组(P<0.05);治疗后观察组CD4~+、CD4~+/CD8~+低于对照A、B组,CD8~+高于对照A、B组;观察组12个月复发率低于对照A、B组(P<0.05);3组感染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利妥昔单抗联合免疫抑制剂可有效缓解IMN病情,并改善肾功能、免疫功能,且安全可靠。
益肾健脾化瘀汤通过调节Keap1/Nrf2/HO-1通路减轻STZ致大鼠肾损伤
目的:基于Keap1/Nrf2/HO-1通路观察益肾健脾化瘀汤(YJHD)减轻链脲佐菌素(STZ)所致大鼠肾损伤的情况。方法:在60只SD雄性大鼠中随机选取10只作为对照组,普通维持饲料喂养,其余50只大鼠给予高脂饲料喂INCB28060供应商养,4 w后,单次小剂量腹腔注射STZ,将造模成功的40只大鼠按照每组10只随机分为模型组、YJHD低、高剂量组和阳性药物组[卡格列净(CANA)组],阳性药物选择卡格列净(CANA),灌胃8 w,同时间内模型组灌胃等容积的蒸馏水。给药后测定口服糖耐量(OGTT)以及曲线下面积(AUCH-223191抑制剂C),收集尿液测定24 h尿蛋白,取材时取血,用血清样本测定血肌酐(Cre)、血尿素氮(BUN)及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过氧化氢酶(CAT)及丙二醛(MDA)的水平,HE染色观察肾组织病理改变情况,Western blot迹检测肾组织中Keap1、Nrf2、HO-1水平。结果:与对照组相比,模型组FBG、AUC明显升高(P<0.05),24 h尿蛋白、Cre、BUN水平明显升高(P<0.05),MDA明显升高,SOD、GSH-Px以及CAT明显下降(P<0.05),肾组织中可见大量的炎性细胞增生浸润,Keap1的表达明显升高,Nrf2和HO-1的表达明显降低(P<0.05)。与阳性药物组相比,YJHD组FBG、AUC水平明显下降(P<0.05),24 h尿蛋白、Cre、BUN水平都有明显改善(P<0.05),MDA水平降低,SOD、GSH-Px、CAT水平提高(P<0.05),而在肾组织中,细胞的增生浸润情况有所缓解,Keap1的蛋白表达量降低,Nrf2和HO-1蛋白表达量明显升高(P<0.05)。结论:益肾健脾化瘀汤可能是通过Keap1/NBiokinetic modelrf2/HO-1通路来缓解减轻STZ所致的大鼠的肾损伤。
微塑料聚丙烯和镉联合作用对小鼠睾丸的毒性影响
目的 以微塑料聚丙烯(PP)和镉(Cd)为受试物,探讨微塑料和金属联合作用对雄性小鼠生殖损伤的影响,并从睾丸组织的氧化应激和炎性反应初步探讨其机制。方法 采用2×2析因设计,将32只雄性健康6周玲C57BL/6小鼠随机分为对照组(正常饲料及饮水)、PP组(饲料中添加1%PP)、Cd组(饮水中添加1 mL/L Cd)及PP+Cd组(饲料中添加1%PP+饮水中添加1 mL/L Cd),饲养5周后,用WLJY-9000型精子质量检测系统进行检测各组小鼠精子质量,化学比色法检测睾丸组织SOD、Named entity recognitionGSH-Px活性及MDA含量,ELISA法睾丸组织IL-1β、IL-6和TNF-α的含量。结果 与对照组比较,PP组、Cd组和PP+Cd组小鼠精子数量和精子活力下降、总畸形率增加,睾丸组织氧化应激酶SOD和GSH-PX活性下降,应激产物MDA含量增加,炎性因子IL-1β、IL-6和TNF-α含量增高,各组间各指标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PP+Cd组各个指标水平介于PP组和Cd组之间,经2×2析因设计联合作用分析表明微塑料PP和Cd联合染毒后后对小OXPHOS抑制剂鼠睾丸毒性各个指标的影响均存在交互作用NSC 127716溶解度(P<0.05),表现为拮抗作用。结论 微塑料PP和Cd对雄性小鼠生殖具有损伤作用,其机制与睾丸组织氧化损伤及炎性反应有关;PP和Cd联合作用时PP可降低Cd的损伤效应。
右美托咪定通过SIRT3去乙酰化TFAM对HK-2细胞缺血再灌注损伤的影响
目的:探讨右美托咪定(Dex)通过沉默信息调节因子2相关酶3(SIRT3)去乙酰化线粒体转录因子A(TFAM)对肾小管上皮细胞(HK-2)缺血再灌注损伤(IRI)的影响。方法:人HK-2细胞株分为对照组、缺血再灌注(I/R)组、Dex组、SIRT3抑制剂(3-TYP)组及Dex+3-TYP组。除对照组外,其余各组均制备I/R模型,Dex组、3-TYP组及Dex+3-TYP组分别在I/R制备前分别给予Dex、3-TYP及Dex+3-TYP处理;I/R组及对照组在建模前加入等量生理盐水处理。观察各组细胞培养24h、48h的活性,检测细胞炎症因子[白介素细胞6(IL-6)、IL-8、IL-10]水平。提取线粒体,检测活性氧(ROS)、线粒体膜电位(MMP)、线粒体通透性转换孔(mPTP)购买Baricitinib开P falciparum infection放程度及线粒体DNA(mtDNA)数量。免疫共沉淀(Co-IP)验证SIRT3与TFAM是否相互作用。结果:I/R模型建立后,IL-6、IL-8、ROS水平及TFAM乙酰化水平均升高,细胞活力(24/48h的OD值)、IL-10、MMP、mPTP、mtDNA水平及SIRT3表达均下降(P<0.05);I/R模型经3-TYP干预后上述变化加重(P<0.05);Dex干预I/R模型后,细胞活力增加,IL-10、MMP、mPTP、mtDNA水平及SIRT3表达均升高,IL-6、IL-8、ROS水平及TFAM乙酰化水平均下降(P<0.05);3-TYP与Dex共干预后Dex作用减弱(P<0.05);CSCH772984 IC50o-IP验证结果显示SIRT3与TFAM均被沉淀,二者存在相互作用。结论:SIRT3去乙酰化TFAM参与Dex减轻HK-2细胞缺血再灌注损伤的过程。
维生素D_3对小鼠支气管哮喘气道炎症和氧化应激反应的作用及其分子机制
目的 探究维生素D_3(VitD_3)在小鼠支气管哮喘气道炎症和氧化应激反应中的作用和相关分子机制。方法 将28只雌性C57BL/6小鼠随机分为对照组(Ctrl)和模型组。模型组小www.selleck.cn/products/Staurosporine鼠采用卵清蛋白(OVA)致敏法建立哮喘模型后,将其分为哮喘(Asthma)组、VitD_3处理(Asthma+VitD_3)组和叉头盒O1(FOXO1)抑制剂AS1842856处理(Asthma+AS)组。测定各组小鼠肺阻力(LR)变化。采用ELISA法检测肺泡灌洗液(BALF)中炎症因子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IL)-1β和IL-18的含量。Western blot检测肺组织中FOXO1和NOD样受体热蛋白结构域相关蛋白3(NLRP3)、半胱氨酸天冬氨酸酶-1(Caspase-1)和凋亡斑点蛋白(ASC)的表达水平。结果 与Ctrl组相比,Asthma组小鼠的LR升高(P<0.01)。与Asthma组相比,Asthma+VitD_3组和Asthma+AS组小鼠的LR降低(P<0.05),Asthma+VitD_3组与Asthma+AS组小鼠Aerosol generating medical procedure的LR变化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与Ctrl组相比,Asthma组、Asthma+VitD_3组和Asthma+CP-690550小鼠AS组小鼠BALF中TNF-α、IL-1β与IL-18含量均增加(P<0.01),肺组织中NLRP3、Caspase-1和ASC蛋白表达水平均升高(P<0.01);与Asthma组相比,Asthma+VitD_3组和Asthma+AS组小鼠BALF中上述炎症因子含量均减少(P<0.05),肺组织中NLRP3、FOXO1、Caspase-1和ASC蛋白表达均降低(P<0.05);与Asthma+VitD_3组相比,Asthma+AS组中除FOXO1蛋白表达水平升高外(P<0.05),上述其他检测指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VitD_3可减轻OVA诱导的小鼠哮喘症状,改善气道炎症程度和降低氧化应激水平,且其机制可能与FOXO1/NLRP3轴的下调有关。
氧化应激与复发性流产的相关性研究
目的 阐明复发性流产患者氧化损伤的原因和分子机制对于完善疾病发病机制、临床治疗具有重要意义。方法 对17例复发性流产和11例正常早期妊娠孕妇进行外周静脉血丙二醛(MDA)、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氢酶(CAT)、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Px)和还原型谷胱甘肽(GSH)与氧化性谷胱甘肽(GSSG)指标检测,Tau pathology比较其在MLN4924半抑制浓度两组之间的差异。为了进一步验证氧化应激反应在复发性流产中的作用,基于基因表达数据库(GEO)下载GSE26787与GSE22490基因芯片数据,筛选差异基因并富集通路,以查看氧化应激通路是否被富集。结果 研究结果表明,与正常对照组相比,MDA呈上调趋势,SOD、CAT及GPx呈下调趋势,而GSH与GSSG含量变化无明显差异。基于复发性流selleck产数据库进行通路富集,基因本体论(GO)中的生物过程(BP)通路显示氧化应激(OS)通路在复发性流产中显著富集。结论 氧化应激在复发性流产中起着重要的作用,通路的富集为复发性流产的筛查及诊断提供了新的研究基础。
西罗莫司对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免疫指标及微炎症状态的影响
目的:研究西罗莫司对系统性红斑狼疮(Systemic lupus erythematosus,SLE)患者的免疫指标以及微炎症状态的治疗作用。方法:选择2020年12月~2022年12月在吉林大学第一医院及柳河县中心医院风湿免疫科就诊且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或不加用)小剂量西罗莫司治疗的SLE患者共40例。随机分为传统治疗组、西罗莫司组(传统药物联合西罗莫司)PD0325901核磁,各有20例患者。收集并比较两组在治疗前与治疗过后的1个月、3个月、6个月以及12个月时疾病活动评分(即SLEDAI-2K评分)情况、泼尼松应用剂量及有关的免疫指标及相关细胞因子;治疗期间的不良事件、血尿常规、肝肾功能、血脂等指标。结果:在本研究观察期间,与传统治疗组比较,西罗莫司组在治疗过后第3个月的SLEDAI评分低于传统治疗组,有明显差异(P=0.005);西罗莫司组在治疗后的第3、6个月的泼尼松使用剂量更低(P<0.05);西罗莫司组在各个时间段的补体水平更高,然差异不显著(P>0.05);西罗莫司组相较于传统治疗组的治疗过后第1、3个月的抗ds DNAPlant biology定量均更低(P<0.05);西罗莫司组各个时间段的尿蛋白定量均更低(P<0.05);西罗莫司组的T细胞绝对值在治疗后的第6、12个月指标更优(P<0.05);西罗莫司组在治疗后第12个月CD19~+B细胞情况更优(P<0.05);西罗莫司组在治疗后各时间段的Th17细胞、Treg细胞比例指标均更优,然无明显差异(P>0.05);两组的Th1细胞比例与Th2细胞比例、Th1/Th2比值在治疗后的各个时间段无明显差异,西罗莫司组的Treg/Th17比值优于传统治疗组(P<0.05);IL-4在第6个月、IL-6在第1个月及IL-10在第3个月时西罗莫司组指D-Lin-MC3-DMA作用标更优,差异显著(P<0.05);两组在治疗后各观察时间段的血尿常规、肝肾功能无明显差异,(P>0.05);西罗莫司组在第3个月时水平更低(P<0.05)。西罗莫司组有1例有轻微恶心、胃肠道不适症状,后自行缓解。结论:西罗莫司联合传统治疗对SLE患者的免疫指标和微炎症状态有明显改善作用,效果优于单纯使用传统药物。
抗菌药物相关迟发性皮疹的临床特点及其进展为重型皮疹的相关因素分析
目的:分析使用抗菌药物出现迟发性皮疹患者的临床特点及其进展为重型皮疹的相关因素,为抗菌药物迟发性皮疹患者的药学监护提供参考。方法:依据南京大学医学院附属鼓楼医院2020年5月至2023年5月使用抗菌药物出现皮疹的不良反应报告,收集患者基本特征、过敏史、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及处理等信息,分析使用抗菌药物出现迟发性皮疹患者的临床资料,开展单因素分析及Logistic回归分析迟发性皮疹患者进展为重型皮疹的相关因素。结果:本研究纳入使用抗菌药物出现迟发性皮疹的56例患者,其中头孢菌素类和糖肽类抗菌药物的致敏次数最多(各13例,各占比23.2%),皮疹发生时间多分布于抗菌药物使用后2~7d(36例,占比64.3%)。患者多使用抗组胺药治疗(24例,42.9%),28日全因死亡率为14.3%(8例)。56例患者被划分为发生严重皮肤不良反应(severe cutaneous adverse reactions,SCARs)组11例、未发生SCARs组 45例。两组患者基础情况对比无统计学意义(P>0.05),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两组间用药时间(Z=-2.281,P=0.023)、用药期间最高白细胞计数(CB-839 molecular weightZ=-2.186,P=0.029)、最高嗜酸性粒细胞计数(Z=-4.138,P<0.01)和最高单核细胞计数(Z=-2.757,P=0.006)存在显著性lichen symbiosis差异。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用药期间最高嗜酸性粒细胞计数(OR=0.030,P=0.004)存在组间差异。ROC曲线分析结果显示,用药期间最高嗜酸性粒细胞计数的临界值为0.255×10~(9 )L~(-1)GW-572016试剂,曲线下面积为0.905(0.826~0.984)。结论:导致患者发生抗菌药物相关迟发性皮疹的主要抗菌药物类别为头孢菌素类和糖肽类。用药期间嗜酸性粒细胞计数与SCARs密切相关,应在临床用药中加强监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