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转录组学数据探讨针刺“足三里”或“内关”改善溃疡性结肠炎的腧穴功效差异

目的 观察针Nirmatrelvir刺“足三里”或“内关”对溃疡性结肠炎(Ulcerative colitis,UC)模型小鼠的干预效应,并利用转录组学分析病变组织结肠和非病变组织心脏在接受针刺干预后基因转录表达的异同之处,以期探讨两个腧穴是否存在功效差异。方法 硫酸葡聚糖钠盐(Dextran sulfate sodium salt,DSS)诱导法建立UC小鼠模型,造模成功后,小鼠被随机分为模型组,足三里组及内关组,每组9只。足三里组及内关组分别于“足三里”、“内关”进行针刺干预,每次30 min,每天1次,连续干预5天,空白组和模型组只捆绑不针刺。观察各组小鼠的一般情况,计算疾病活动指数(Disease activity index,DAI),通过HE染色观察结肠组织形态变化,并利用转录组测序技术,分别对各组小鼠的结肠组织进行测序和生物学分析,从病变组织MAPK抑制剂角度比较研究两个穴位是否存在腧穴功效差异。同时取各组心脏组织进行比较分析,从非病变组织角度探讨两个穴位的效应是否存在差异。结果 与空白组相比,模型组DAI评分显著升高(P<0.001),HE染色结果显示伴有明显病理损伤;针刺足三里或内关后,UC小鼠的DAI评分均显著降低(P<0.05),病理损伤明显改善。转录组测序及生物信息学分析结果显示,针刺足三里或内关对病变部位结肠组织的影响涉及多个基因,相似变化的差异基因(co-DEGs)有825个,主要富集到白细胞及趋化因子等通路;只受足三里影响的差异基因(ST36only-DEGs)有168个,富集到胃酸分泌等通路;只受内关影响的差异基因(PC6 only-DEGs)有325个,富集到细胞因子-细胞因子受体相互作用等通路。非病变组织心脏中co-DEGs为95个Advanced medical care,主要富集到防御反应的正向调节、对白细胞介素-1的反应等通路;ST36 only-DEGs为28个;PC6 only-DEGs为114个,富集到心血管疾病等通路。结论 针刺“足三里”与“内关”均能改善UC小鼠的症状和结肠病理变化。但通过转录组学分析发现,两个穴位对病变部位结肠组织和非病变部位心脏组织的基因转录影响存在一定差异,提示分布部位不同的腧穴在宏观功效上有一定共性,但在微观层面上,存在一定的差异性。

血清肌酐、胱抑素C、肾动脉阻力指数对造影剂肾病患者早期诊断价值

目的 探究血清肌酐(serum creatinine,Scr)、胱抑素C(cystatin,CysC)、肾动脉阻力指数(resistance inde,RRI)对造影剂肾病患者早期诊断价值。方法 选取2020年8月至2022年8月于河北中石油中心医院行冠脉造影介入手术的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患者156例,依据患者术后是否诊断为造影剂肾病分为造影剂肾病组55例,对照组101例。比较两组患者血清Scr、CysC水平与超声RRI的值,logistic回归分析其与造影剂肾病关系,绘制受试者操作特征曲线分析其对造影剂肾病预测的价值。结果 组内比较两组患者造影后24h、48hScr、CysC均显著高于造影前24h,组间比较造影剂肾病组Scr、CysC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组内比较造影剂肾病组患者造影后1h显著高于造影前24h,造影后24hRRI显著低于造影前24h,组间比较造影剂肾病组RRI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造影后24hScr、造影后24hCysErdafitinib试剂C、造影后24hRRI为Fulvestrant造影剂肾病的独立影响因素(P<0.05);受试者操作特征曲线结果显示,单一造影后24hScr、造影后24hCysC、造posttransplant infection影后24hRRI水平预测造影剂肾病以造影后24hRRI的曲线下面积值最高,以0.68为临界值,其预测患者病情的敏感度、特异度分别为61.82%、95.05%。结论 造影后24h的CysC、RRI对造影剂肾病患者早期诊断及病情预测均具有较高价值,临床应密切关注上述指标。

低剂量甲泼尼龙治疗脓毒血症的效果及安全性分析

目的:探讨低剂量甲泼尼龙PEG300小鼠治疗脓毒血症的效果及安全性。方法:纳入对象为莆田市第一医院收治的70例脓毒血症患者,均于2021年1月~2021年12月入院,以随机数字表法均分两组。所有患者均采用连续性肾脏替代疗法+甲泼尼龙,对照组患者应用常规剂量甲泼尼龙用药,观察组患者应用低剂量甲泼尼龙治疗。对比治疗后患者临床疗效、免疫功能、炎性因子改善以及治疗安全性情况。结果:治疗后,观察组总有效率(97.14%)高于对照组(74.29%)(P<0.05);两组患者的CD4~+GSK1349572细胞培养、CD4~+/CD8~+对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的CD8~+对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0.05)Hepatic lipase;两组患者的TNF-α、IL-6、IL-10以及PCT对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期间不良反应发生率对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脓毒血症者以低剂量甲泼尼龙治疗可有效提高效果,患者的免疫功能以及炎性因子得到改善,具有较高的治疗安全性。

运动通过PDE4介导cAMP/PKA/NF-κB信号通路改善老年大鼠学习记忆能力

研究目的:衰老,又称老化,它可分为生理性衰老和病理性衰老,所谓生理性衰老是指生物随着时间的推移而发生的组织结构、生理功能和心理行为的退行性变,而某些病理过程也会促使衰老的出现,加速衰老的发生,称为病理性衰老。衰老作为一种自发的必然过程,其机制一直未被很好地阐明,因此在学术界对衰老发生存在不同的机制学说,但无论如何,衰老的发生都会对生物机体多器官系统都会造成不可逆转的损害,如老年人视听功能的下降,记忆力衰退以及平衡能力的降低,都是导致老年人生活质量下降的主要因素。虽然衰老会引起机体多器官系统的退化,但大脑是受影响最严重的器官之一,因此衰老是导致常见神经退行性疾病的主要风险因素,如阿尔茨海默病、帕金森等多种神经退行性疾病,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和降低患者的社会参与度。根据大量相关实验研究可以发现,运动对衰老机体多器官系统都能产生不同程度的抗衰作用,其中运动能通过不同途径对衰老大脑能产生一定的积极作用,其通过多个方面改善衰老引起的学习记忆、注意力和感官知觉等障碍,是一种有效且无副作用的抗衰老干预方式,从而达到预防和改善神经退行性疾病的作用,被广泛应用到抗衰老的研究中。因此运动对衰老大鼠大脑神经保护作用的生物学机制具有值得深入研究的科学价值和意义。大量实验研究中发现,运动对大脑产生抗衰老的作用机制是通过多个角度共同产生的,其中神经发生、突触可塑性以及炎症等方面都是运动抗脑衰老的关键点。本研究重点关注于大脑海马炎症的变化,选择特异性降解环磷酸腺苷(c Iclic adenosine monophosphate,c AMP)的磷酸二酯酶(Phosphodiesterase,PDEs)为研究靶点,从分子水平探究PDE4在运动影响炎症信号通路c AMP/PKA/NF-κB的作用,并从行为学角度验证运动影响衰老大鼠大脑学习记忆能力的机制,为运动抗衰老提供新的研究思路和方向。研究方法:将50只12月龄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5组,每组10只,分别为:对照组(C组,n=10),生理盐水组(S组,n=10),PDE4抑PF-03084014制剂组(I组,n=10),单纯运动组(E组,n=10),运动+PDE4抑制剂组(EI组,n=10)。C组自然喂养;S组和I组进行2周的自然喂养,S组大鼠每天注射生理盐水(生理盐水0.3mg/kg/d,共2周),I和EI组大鼠每天注射PDE4抑制剂(Rolipram,0.3mg/kg/d,共2周);E组和EI组进行速度为12 m/min(60%-65%VO2max)为期2周的跑台训练,每天进行运动时间为60分钟,同时EI组在每天运动前2小时进行腹腔注射PDE4抑制剂(Rolipram 0.3 mg/kg/d,共2周)。造模结束后,采用Morris水迷宫系统进行行为学实验,包括”定位航行实验”和”空间探索实验”,对大鼠的空间学习和记忆能力进行检测;采用免疫荧光观察各组大鼠海马区小胶质细胞Iba-1表达的变化;采用Western blot检测大鼠海马组织里IL-1β、PDE4以及c AMP/PKA/NF-κB信号通路中相关蛋白的含量。实验数据采用SPSS21.0统计软件进行分析,组间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进行比较;P<0.05表示有统计学意义。研究结果:免疫荧光结果显示,C组和S组海马组织小胶质细胞Iba-1的表达量较I组、E组和EI组明显增加,荧光反应增强,与此同时,I组、E组和EI组的Iba-1的表达量显著低于C组和S组(P<0.05),且I组、E组和EI组组间无显著性差异(P>0.05);Western blot结果显示,大鼠海马组织中I组、E组、EI组较C组和S组的IL-1β表达量均显著性降低(P<0.05),且I组、E组和EI组组间无显著性差异(P>0.05),以上结果表明运动和PDE4抑制剂均改善了大鼠海马的炎症水平。Western blot结果显示,大鼠海马组织中I组、E组、EI组较C组和S组的PKA表达量显著性增加,NF-κB表达量显著性降低(P<0.05),且I组、E组和EI组组间无显著性差异(P>0.05);同时I组、E组、EI组较C组和S组的PDE4表liquid optical biopsy达量均显著性减少(P<0.05),且I组、E组和EI组组间无显著性差异(P>0.05),以上结果表明运动和PDE4抑制剂均可通过抑制海马组织PDE4表达,激活c AMP/PKA/NF-κB信号通路,并且无叠加效应。Morris水迷宫行为学实验结果显示:I组、E组和EI组的空间学习记忆能力显著优于C组和S组(P<0.05),表现为I组、E组和EI组大鼠逃避潜伏期在第3天显著降低,且空间探索穿越平台次数显著增加,I组、E组和EI组组间无显著性差异(P>0.05)。研究结论:1.衰老会引起小胶质细胞发生形态上的改变,呈现小胶质细胞活化状态,但运动可以抑制小胶质细胞的活化,减少海马小胶质细胞活化细胞数量,减少海马区Iba-1的表达,从而影响空间学习记忆能力;2.运动对海马PDE4的抑制作用与PDE4抑制剂效果相一致,EI组效果无叠加现象,表明运动对海马PDE4的抑制效应靶向性地调节c AMP/PKA/NF-κB信号通路;3.运动主要通过抑制海马PDE4的表达,激活c AMP/PKA/NF-κB信号通路,抑制炎症反应,从而改善学习记忆,延缓脑衰老;4.PDE4表达的改变Y-27632半抑制浓度是影响衰老大脑学习记忆能力的一个重要靶点,是运动抗衰老研究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抗阻运动对SAMP8小鼠骨骼肌lncRNA和mRNA基因表达谱的影响

目的 利用RNA-seq技术比较运动组与对照组小鼠股四头肌中差异表达3-Methyladenine抑制剂的lncRNA和mDemand-driven biogas productionRNA,探讨抗阻运动作用于SAMP8小鼠的潜在调控机制。方法 12只28周龄雄性SAMP8快速衰老小鼠分为模型组(M组)、抗阻运动组(R组),每组6只;另设6只同龄SAMR1抗衰老小鼠作对照组(C组)。抗阻运动组经递增负重爬梯运动训练8周。每1周测定相对抓力、每2周测转棒测试时间。取材后取右侧股四头肌进行HE染色观察其组织学变化;并取左侧股四头肌进行RNA-seq,筛选出差异表达的lncRNA(long non-coding RNA,lncRNA)和mRNA,然后对这些基因进行基因本体(Gene Ontology,GO)和京都基因和基因Lorlatinib使用方法组百科全书(Kyoto Encyclopedia of Genes and Genomes,KEGG)富集分析。结果 (1)干预前,SAMP8小鼠相比较于自然衰老的SAMR1小鼠表现出相对抓力以及加速转棒测试时长显著下降(P < 0.01);干预后,与M组相比,R组相对抓力以及转棒时长均出现显著增加(P < 0.01)。(2)HE染色结果显示,M组肌纤维横截面积与C组比较显著下降(P < 0.01);R组肌纤维横截面积与M组比较显著增加(P < 0.01)。(3)通过差异表达分析,相比于M组,R组有182个表达水平上调和218个表达下调的lncRNAs以及454个表达上调和289个表达下调的mRNAs。R组与M组之间差异lncRNA的靶基因的KEGG显著富集的通路有产生IgA的肠道免疫网络、NF-κB、炎症性肠病等信号通路。结论 (1)本研究证明了抗阻运动能够改善SAMP8小鼠肌少症的骨骼肌机能,利用RNA-seq分别鉴定出M组、R组小鼠的差异 lncRNAs和mRNAs。这些差异基因可能是肌少症的潜在治疗靶点。(2)通过分析差异表达lncRNAs的靶基因以及mRNAs的生物学信息,从而为进一步了解抗阻运动改善肌少症的机制提供了可能。

NLRP3炎症小体在IgA肾病中的作用及中药干预进展

免疫球蛋白(Ig)A肾病是目前公认最常见的原发性肾小球疾病,高达20%~40%的患者在发病后20年内发展为终末期肾病。针对糖基化缺陷的IgA1免疫复合物在系膜区沉积以及随后T淋巴细胞激活引起的炎症被认为是该疾病的主要原因,先天固有免疫也参与了发病。核苷酸结合寡聚化结构域样受体蛋白3是新发现的一种模式识别受体,在多种肾脏固有细胞如肾小管上皮细胞、系膜细胞和足细胞上均有表达,受外界刺激活化后可与凋亡相关斑点样蛋白(ASC)形成NOD样受体蛋白3(NLRP3)炎症体,进一步活化胱天蛋白酶-1(Caspase-1),引起白细胞介素-18(IL-18)与白细胞介素-1β(IL-1β)的成熟与释放,参与炎症反应。越来越多证据显示,NLRP3炎症小体参与了IgA肾病的发病及进展,与足细胞、系膜细胞、肾小球内皮细胞及肾小管immune priming上皮细胞等肾脏内固有细胞的损伤密切相关。中药可通过作用于NLRP3炎症小体及相关分子,调节炎性因子及其信号通路,发挥治疗IgA肾病的作用及干预其进展。该文系统综述了NLRP3炎症小体MS-275分子量在IgA肾病中的作用,以及中药干预IgA肾病NLRP3炎症小体的临床与实验研究进展,以期为中药干预NLRP3炎Liproxstatin-1分子量症小体这一靶点的进一步研究与应用提供参考。

益气开郁中药治疗抑郁障碍的多队列临床疗效观察研究

目的 评价队列研究下益气开郁中药治疗抑郁障碍的动态疗效及对复发率、自杀观念的影响。方法 采用前瞻性队列研究的方法,根据暴露因素(治疗方案)的不同将患者分为3个队列:西药组、中西医结合组、益气开郁中药组,进行2年随访,分别观察服药0.5年、1年、1.5年、2年时各队列的治疗效果,评价指标有蒙哥马利抑郁量表(Montgomery-Asberg Depression Rating Scalenoncollinear antiferromagnets,MADRS)、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EGFR抑制剂amilton Anxiety Scale,HAMA)及社会功能缺陷筛选量表(Social Disability Screening Schedule,SDSS)减分率,并观测2年内终点事件(复发、自杀观念)发生率;通过对比3个队列的疗效及终点事件发生率以评价益气开郁法所代表的中医药治疗方案改善抑郁障碍的效果。结果 共纳入患者409例(西药组67例、中西医结合组131例、益气开郁中药组211例),随着服药时间的延长,各队列MADRS、HAMA、SDSS治疗后较治疗前减分率均有提高。益气开郁中药组在服药0.5年时MADRS、SDSS减分率及服药1年时SDSS减分率,与西药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且与中西医结合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在服药1.5年和2年时,中西医结合组相较益气开郁中药组在MADRS减分率上更有优势。西药组、中西医结合组、益气开郁中药组三组患者2年内抑郁复发率分别为20.9%、30.5%、36.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经logistic回归分析服药时长为保护因素;自杀观念发生率分别为44.8%、19.1%、17.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经logisti此网站c回归分析暴露因素和收入水平为保护因素。结论 益气开郁中药可以显著改善患者抑郁状态,促进社会功能的恢复,减少患者远期自杀观念的发生,并且适当延长服药时间可增加远期疗效、减少复发。

不同肾小球滤过率水平对血液透析治疗慢性肾衰竭疗效的影响

目的:观察不同肾小球滤过虑水平对血液透析治疗慢性肾衰竭患者疗效的影响。方法:选择慢性肾衰竭患者90例,回顾分析患者的基础资料,实验对象均采取血液透析,将纳入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肾小球滤过率<6 ml/min)与实验组(肾小球滤过率为6~15Brain-gut-microbiota axis ml/min),每组45例,比较治疗效果、治疗前后各组肾功能、外周血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FDF)23及不良反应等。结果:实验组治疗有效率为97.78%,对照组为82.22%,实验组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两组各项肾功能指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实验组患者24 h尿蛋白定量、肌酐、尿素氮、肾小球CH-223191研究购买滤过率等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实验组尿酸与白蛋白水平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外周血FDF23为(120.38±6.25)ng/L,对照组外周血FDF23为(135.12±5.73)ng/L,实验组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4.44%,对照组为8.89%,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慢性肾衰竭患者的临床治疗中,当其肾小球滤INCB018424价格过率为6~15 ml/min时,采用血液透析治疗能够有效增强患者的治疗效果,可以使各项肾功能指标得到有效改善,促进外周血FDF23调节,而且在治疗期间不会产生强烈的不良症状。

基于双酶活性的Ir/Ru复合金属氧化物纳米酶抗菌剂研究

纳米酶作为新一代抗菌剂被广泛应用于抗菌领域,但其抗菌活性仍有待进一步提升。本研究受天然生物酶中辣根过氧化物酶(HRP)以铁元素为活性中心的启发,以与铁元素具有相似电子结构的钌元素作为纳米酶活性中心,制备了富缺陷的Ir_(0.2)Ru_(0.8)O_2纳米片(Ir_(0.2)Ru_(0.8)O_2NS)抗菌剂。其中,Ir元素的掺杂提高了材料的稳定性并赋予材料以富缺陷性和高催化活性。Ir_(0.2)Ru_(0.8)O_2NS展现出远高于天然生物酶的氧化酶和过氧化物酶活性,在抗菌实验中,Ir_(0.2)Ru_(0.8)O_2NS展现出对革兰氏阴性(大肠杆菌)和革兰氏阳性(金黄色葡萄球菌)细菌的良好抗菌性能。其抗菌机理主要得益于纳米酶活性中心Ru(Ⅱ)具有显著高于铁元素的催化活性,可以催化产生大量的羟基自由基,selleck同时其纳米片层结构可对细菌细胞膜产生物理刺破,Ir_(0.2)Ru_(0.8)O_2NS亦可通过与菌体表面羧基结合实现对细菌的吸附富集,进而实现高效广谱抗菌。小鼠伤口愈合实验中,Ir_(0.2)Ru_(0.8)O_2NS可以有效促进细菌感染的伤口愈合,展现出良好的生物相容性和安全性。本研究为高活Vorinostat生产商性纳米酶抗菌剂Biodiesel Cryptococcus laurentii的构建提供了新的思路。

分级药学服务模式在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中的实践

目的 探讨基于知信行干预理AY-22989价格论(knowledge-attitude-practice, KAP)的分级药学familial genetic screening服务模式在系统性红斑狼疮(systemic lupus erythematosus, SLE)患者中的实施效果。方法 收集2019年1月~2022年2月在我院风湿免疫科门诊就诊并自愿参与研究的SLE患者,将符合纳入标准的530例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干预组。对照组患者仅接受常规的用药交代,干预组患者依据分级药学服务标准接受不同级别的药学服务。对2组患者不同时间点的分级评分及KAP水平进行统计分析。干预9个月后,评价干预前后2组患者风险感知水平、疾病控制效果和预后情况。结果 干预组患者KAP各维度在预设时间点的得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 9个月后,干预组较对照组一级和二级服务比例分别下降8.98%和5.38%,急性发作和不良反应发生率分别下降了12.88%和11.89%,风险感知水平、疾病活动度、器官损伤和临床检验指标均显著改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Enasidenib说明书.05)。结论 基于KAP干预理论为SLE患者提供分级药学服务,有利于药师快速筛选出需要重点干预的患者和采取针对性的干预措施,从而提高药学服务质量和疾病控制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