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的 从卵巢颗粒细胞凋亡与自噬相互作用的角度,探讨活血消异方对子宫内膜异位症大鼠卵泡发育的影响及作用机制。方法 将动情周期正常的48只SD大鼠分为空白组、假手术组各10只,剩余的分为供体组(n=5)和受体组(n=23)用于造模,造模成功后的20只大鼠又分为模型组、活血消异方组各10只。活血消异方组予活血消异方汤剂2 ml灌胃,空白组、假手术组、模型medicine review组均予蒸馏水2 ml灌胃,各组连续灌胃15 d后,检测大鼠血清活性氧(ROS)、总超氧化物歧化酶(T-SOD)、过氧化氢酶(CAT)水平。取各组大鼠的卵巢组织行HE染色,光镜下观察各级卵泡形态并计数;免疫组化染色定位颗粒细胞,并比较凋亡相关因子Bax、Bcl-2、Caspase-3的表达;TUNEL染色观察LXH254 IC50颗粒细胞凋亡情况并计算凋亡率;蛋白免疫印迹法获悉更多(Western blot)检测卵巢组织中凋亡及自噬相关蛋白p-JNK、Bax、Bcl-2、Caspase-3、Beclin-1、LC3Ⅱ的表达;电镜观察各组大鼠卵巢颗粒细胞自噬体形态,并计算自噬体胞质面积比。结果 (1)与空白组、假手术组比较,模型组血清ROS含量显著升高,T-SOD、CAT水平显著降低(P<0.05);与模型组比较,活血消异方组血清ROS含量显著降低,T-SOD、CAT水平显著升高(P<0.05)。(2)与空白组、假手术组比较,模型组次级卵泡数目显著下降(P<0.05),卵巢颗粒细胞凋亡率显著升高(P<0.001);与模型组比较,活血消异方组次级卵泡数目显著升高(P<0.05),凋亡率显著降低(P<0.001)。(3)与空白组、假手术组比较,模型组卵巢颗粒细胞中Bax、Caspase-3蛋白表达显著升高(P<0.01),Bcl-2蛋白表达显著降低(P<0.001);与模型组比较,活血消异方组卵巢颗粒细胞中Bax、Caspase-3蛋白表达显著降低(P<0.01),Bcl-2蛋白表达显著升高(P<0.001)。(4)与空白组、假手术组比较,模型组卵巢组织中p-JNK、Bax、Caspase-3蛋白表达水平显著升高(P<0.05),Bcl-2、Beclin-1、LC3Ⅱ蛋白表达水平显著降低(P<0.05);与模型组比较,活血消异方组卵巢组织中p-JNK、Bax、Caspase-3蛋白表达水平显著降低(P<0.05),Bcl-2、Beclin-1、LC3Ⅱ蛋白表达水平显著升高(P<0.05)。(5)电镜下观察卵巢颗粒细胞中自噬体结果显示,4组间自噬体胞质面积比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活血消异方可能通过ROS-JNK信号通路,改善子宫内膜异位症大鼠氧化应激状态,减少卵巢颗粒细胞凋亡,启动颗粒细胞保护性自噬,改善子宫内膜异位症大鼠卵泡发育。
Author: admin
胃癌高发地区慢性萎缩性胃炎血清幽门螺杆菌抗体分型情况以及癌变风险的差异
目的 分析胃癌高发地区慢性萎缩性胃炎(CAG)病人血清幽门螺杆菌(Hp)抗体分型情况以及癌变风险的差异。方法纳入2019年12月至2021年1月合肥市第二人民医院就诊的168例CAG病人作为研究对象,采用蛋白质印迹法检测血清Hp抗体分型(Cag A、Vac V、Ure),分为Ⅰ型IDN-6556纯度Hp组、Ⅱ型Hp组和阴性组;酶联免疫吸附测定(ELISA)检测胃黏膜功能[胃蛋白酶原(PG)Ⅰ、PGⅡ、胃蛋白酶原比值(PRG)、胃泌素17(G17)],采用“改良ABC法”进行癌变风险分层,参考“木村-竹本”分类法对萎缩范围分级,根据萎缩部位和程度确认细节进行OLGA分期。结果 168例CAG病人中Ⅰ型Hp组83例,Ⅱ型Hp组39例,Hp阴性46例;单纯胃窦萎缩病人,I型Hp病人G17低于Ⅱ型和Hp阴性组[3.61(2.57,5.04)pmol/L比5.85(3.91,7.32)pmol/L,6.01(4.55,8.39)pmol/L,P<0.05];胃窦+胃体萎缩病人,I型Hp病人PGⅠ[82.66(61.00,101.28)μg/L比100.27(66.59,124.28)μg/L,98.04(70.22,121.43)μg/L]、PRG[8.55(7.16,11.02)比10.13(8.94,12.31),10.71(9.08,13.16)]低于Ⅱ型和Hp阴性组(P<0.05);三组“改良ABC”癌变风险分层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Ⅰ型Hp病人高危层占比最高,达33.74%;三组“木村-竹本”分类法“C型”和“O型”的比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18.72%(15/83)比23.07%(9/39),13.04%(6/46),P>0.05];三组OLGA分期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I型Hp病人Ⅲ期和Ⅳ期共19例,占比最高(22.89%),但三组间对比显示acute oncology,I型和Ⅱ型Hp病人间OLGA分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17),I型Hp病人OLGA高危组占比高于Hp阴性病人(P<0.017)。结论 胃癌高发地区CAG病人以Ⅰ型Hp感染多见,不同分型Hp感染的CAG病人PG、PGR、G17水平存在差异,Ⅰ型Hp感染的CAG病人癌变风险相对较高。
左沙丁胺醇和沙丁胺醇分别联合异丙托溴铵和倍氯米松治疗急性加重期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安全性及有效性观察
目的 探讨左沙丁胺醇和沙丁胺醇分别联合异丙托溴铵和倍氯米松用于急性加重期慢性阻塞性肺疾病(AECOPD)患者的安全性、有效性差异。方法 采用随机对照、单中心、前瞻性研究方法,选取2022年1月1日—2022年12月31日在合肥PF-03084014市第二人民医院呼吸内科就诊的100例AECOPD住院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利用PASS 26.0软件随机分为对照组(n=50)和试验组(n=50)。对照组使用沙丁胺醇、异丙托溴铵和倍氯米松雾化吸入治疗,试验组使用左沙丁胺醇、异丙托溴铵和倍氯米松雾化吸入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临床相关指标变化以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试验组治疗总有效率(95.65%)高于对照组(84.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两组24 h痰液体积、血气分析指标[动脉血氧分压(paO_2)、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paCO_2)、动脉血氧饱和度(SaO_2)]、肺功能指标[第1秒呼气量(FEV1)、用力肺活量(FVC)、1秒率(FEV1/FVC)]、血清炎症因子指标[超敏C反应蛋白(hs-CRP)、白细胞介素-8(IL-8)、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氧化应激反应指标[丙二醛(MDA)、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24 h痰液体积、pa(CO_2)、慢阻肺急性加重识别工具(CERT)评分、MDA、hs-CRP、IL-8、TNF-α均较本组治疗前下降,pa(O_2)、FEV_1、FVC、FEV_1/FVC、GSH-Px、SOD较本组治疗点击此处前显著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试验组各项指标改善情况均较对照组明显(P<0.05)。在治疗过程中,对照组耐受良好,未出现明显不良反应。试验组发生头痛2例、皮疹和腹泻各1例,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相比较,差异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hepatic venography加入左沙丁胺醇的三联药物方案用于治疗AECOPD患者的临床疗效比沙丁胺醇三联方案更好,但不良反应发生率更高,临床应用需关注其安全性。
周细胞YAP基因缺失导致血脑屏障通透性变化和认知功能障碍的机制研究
目的:周细胞是覆盖脑毛细血管和小静脉的壁细胞,在阿尔茨海默症、帕金森、肌萎缩侧索硬化症等神经退行性疾病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主要表现为周细胞丢失导致血脑屏障受损,从而激活炎症信号,影响邻近的神经血管单元,最终导致神经退变。阐明成年和老年阶段脑内影响周细胞功能的分子机制,提升周细胞的覆盖率和维持血脑屏障的完整性,可以为相关神经退行性疾病的治疗提供新的靶点。YAP(Yes-associated protein)是一种转录辅激活因子,表达于多种神经细胞,可以通过调控血管功能参与神经退行性疾病的发生发展过程。本研究证实周细胞YAP基因缺失介导的机械应力异常改变血管结构,从而导致血脑屏障受损的病理机制,并初步解释了周细胞上特异性敲除YAP基因而引发的年龄依赖性认知缺陷的原因。第一部分 周细胞YAP基因敲除导致成年小鼠出现学习记忆障碍方法:(1)构建成年慢性社交隔离病理模型,运用免疫荧光染色检测YAP基因在成年慢性社交隔离模型小鼠海马区的表达水平。(2)通过免疫荧光染色检测YAP基因在成年小鼠海马周细胞的表达情况,以及原代周细胞和周细胞系上的表达情况。(3)利用YAP~(fl/fl)小鼠和PDGFRβ-Cre ERT2工具小鼠杂交获得周细胞特异性敲除YAP基因的成年小鼠模型,通过免疫染色实验检测YAP在周细胞上的敲除效率的变化。(4)利用学习记忆相关行为学(水迷宫、新物体、新位置、三箱社交等)和运动能力相关行为学(转棒、爬杆、旷场等)及情绪相关行为学(高架十字迷宫等)检测小鼠周细胞上特异性敲除YAP基因后不同阶段(3月龄、10月龄)的行为学表型。结果:(1)YAP在成年社交隔离模型小鼠海马表达下调。通过对2月龄C57BL/6J小鼠进行为其2周的慢性社交隔离,构建社交记忆障碍的病理模型。免疫荧光染色结果表明YAP基因在成年社交隔离模型小鼠的海马表达明显下调。(2)YAP在成年小鼠海马周细胞中广泛表达。通过对成年时期C57BL/6J小鼠海马进行YAP基因和周细胞的免疫荧光共染,结果表明YAP基因在成年小鼠海马与周细胞标记物PDGFRβ存在共定位。体外利用周细胞系也同样验证YAP基因和周细胞标记物NG2、PDGFRβ、α-SMA存在共定位。同时提取2月龄原代周细胞,进行内皮细胞,周细胞和星形胶质细胞标记物免疫染色确定周细胞纯化率,并利用周细胞标记物PDGFRβ和YAP共染,观察YAP和成年原代周细胞存在共定位。(3)构建成年阶段周细胞YAP基因敲除小鼠模型。构建成年阶段周细胞敲除YAP基因的小鼠模型,在2月龄阶段腹腔注射他莫昔芬,稳定诱导一个月,通过免疫荧光染色检测周细胞上YAP基因表达情况分析其敲除效率。结果显示YAP基因的荧光强度和荧光密度出现下降,提示成年时期周细胞上特异性敲除YAP基因小鼠的成功构建。(4)成年阶段周细胞YAP基因敲除小鼠出现学习记忆障碍。行为学结果表明,3月龄和10月龄周细胞YAP基因敲除小鼠(Conditional knock out,cKO)在新物体识别实验中,适应阶段cKO小鼠和对照组小鼠偏好指数相近,表明小鼠无特定偏向;在检测阶段cKO小鼠出现了识别指数的下降,提示cKO小鼠存在工作记忆障碍。同样新位置识别中,适应阶段cKO小鼠和对照组小鼠偏好指数相近;但检测阶段cKO小鼠出现了识别指数的下降,提示cKO小鼠存在空间记忆障碍。在水迷宫实验中,训练阶段,cKO小鼠和对照组小鼠的运动速度相一致,表明两组小鼠运动能力相似,但cKO小鼠的逃避潜伏期相比较对照组更长;同时测试阶段cKO小鼠对于逃生平台的穿越次数、停留时间、逃生平台所在象限的穿越次数、停留时间相比较对照组都出现了下降,这些结果提示cKO小鼠存在长期的空间记忆障碍。另外在三箱社交实验中,适应阶段两组小鼠表现对陌生小鼠的偏好,保持正常社交能力;但在检测阶段中,cKO小鼠对于陌生小鼠的接触相比较对照组更少,表明cKO小鼠也存在社交记忆障碍。除此之外,我cKO和对照组小鼠的运动能力和焦虑情绪无差异。这些结果提示,周细胞上的YAP基因对于学习记忆具有重要作用。第二部分 周细胞YAP基因敲除对小鼠海马血脑屏障结构和通透性的影响方法:(1)通过对cKO小鼠和对照组小鼠进行三箱社交实验激活海马区神经元,运用免疫荧光检测cFos在海马区中神经细胞激活情况。(2)检测不同年龄阶段(3月龄、10月龄、22月龄)的周细胞YAP基因敲除小鼠海马的周细胞覆盖率,运用免疫荧光染色检测周细胞标记物PDGFRβ在内皮细胞标记物CD31上的覆盖面积。(3)分析成年阶段和老年阶段的周细胞YAP基因敲除小鼠海马的脑血管结构,运用免疫荧光染色检测周细胞标记物PDGFRβ和内皮细胞标记物CD31微血管结构的直径丰度、血管折叠曲折、血管断裂、血管长度和血管分支。(4)检测不同年龄阶段(3月龄、10月龄、22月龄)的周细胞YAP基因敲除小鼠海马的血脑屏障通透性,运用外源性葡聚糖示追踪和内源性纤维蛋白等手段进行免疫荧光染色检测内皮细胞周围不同分子量的外渗情况。(5)对不同年龄阶段(3月龄、10月龄、22月龄)的周细胞YAP基因敲除小鼠在海马进行内血管内皮屏障功能和旁转运功能检测,运用AQP4、ZO-1、Cluadin-5同内皮细胞标记物CD31/Glut1共染,观察血管内皮上旁转运蛋白和紧密连接蛋白的表达情况。结果:(1)周细胞YAP基因敲除降低小鼠海马区神经活性。对成年10月龄周细胞YAP基因敲除小鼠进行三箱社交实验后的海马区c Fos检测,免疫荧光染色结果表明cKO小鼠在海马区的c Fos数量和对照组相比,明显减少。同时我们具体对海马内不同区域的CA1(短期记忆)、CA2(社交记忆)、CA3(空间记忆)、DG(记忆形成)进行分析,结果表明,cKO小鼠表现出海马不同区域的c Fos激活细胞的减少。这提示我们cKO所表现出的c Fos减少和不同学习记忆相关的行为学表型相一致。(2)周细胞YAP基因敲除导致小鼠海马周细胞覆盖statistical analysis (medical)率减低。通过对3月龄、10月龄、22月龄不同年龄阶段的cKO小鼠进行内皮细胞和周细胞的免疫荧光染色,结果表明周细胞YAP基因敲除小鼠较对照组小鼠在不同年龄段造成周细胞覆盖率下降约60%,并且周细胞的面积都出现了下降,但是在3月龄阶段和22月龄阶段cKO小鼠并没有表现出内皮细胞面积的变化,只在成年中期10月龄cKO小鼠出现了内皮面积变化,这提示周细胞YAP基因敲除导致周细胞覆盖率下降,从而继发性影响到周细胞面积和内皮细胞面积。(3)周细胞YAP基因敲除导致小鼠海马血管结构异常。通过对成年3月龄和老年22月龄的cKO小鼠进行内皮细胞和周细胞的免疫荧光染色。结果表明,成年早期3月龄和老年22月龄cKO小鼠表现出周细胞和内皮细胞直径的变宽,并且出现了血管曲折层叠和周细胞的明显断裂现象。提示周细胞YAP基因敲除会导致血管结构异常。(4)周细胞YAP基因敲除导致小鼠海马血脑屏障通透性增加。通过对3月龄、10月龄、22月龄的cKO小鼠进行BBB功能检测,通过外源性和内源性示追踪观察内皮血管周围不同分子量外渗情况。结果表明,对于大分子量150KDa左右的鼠源Ig G,10月龄和22月龄出现了明显的lg G免疫蛋白的沉积。对于中分子量70KDa左右的内源性毒性纤维蛋白和白蛋白,3月龄、10月龄和22月龄cKO小鼠血管内皮周围出现了明显的Albumin和Fibrinogen的沉积。而对于小分子量4KDa左右的外源性葡聚糖注射,检测到3月龄cKO小鼠血管内皮周围出现了明显的FITC信号沉积。结果提示细胞YAP基因敲除导致血脑屏障功能障碍,并且以年龄依赖性方式导致外渗严重。(5)周细胞YAP基因敲除导致小鼠海马血管内皮屏障和旁转运功能减退。通过对3月龄、10月龄、22月龄的cKO小鼠通过内皮屏障的紧密连接蛋白ZO-1和Claudin-5以及内皮和星形胶质细胞之间旁转运蛋白AQP4进行免疫荧光染色检测。结果表明,在3、10、22月龄不同阶段,周细胞YAP基因敲除导致小鼠海马出现血管内皮屏障和旁转运功能相关蛋白含量下降。第三部分 周细胞YAP基因敲除对小鼠海马血管炎症和神经炎症的影响方法:运用免疫荧光染色检测3月龄、10月龄和22月龄的周细胞YAP基因敲除小鼠中内皮细胞标记物CD31、Glut1同小胶质细胞标记物Iba1和星形胶质细胞标记物GFAP的表达情况,观察血脑屏障功能异常造成的血管炎症和神经炎症的水平。结果:(1)周细胞YAP基因敲除导致小鼠海马血管性炎症。通过免疫荧光检测海马血管内皮上覆盖的炎症信号标记物GFAP和Iba1,结果表明,3月龄、10月龄和22月龄阶段cKO小鼠海马GFAP~+和Iba1~+细胞密度在内皮细胞面积上出现了明显的增多。提示周细胞YAP基因敲除导致微血管内皮屏障和内皮细胞紧密连接受到破坏,红细胞渗出,白细胞浸润脑实质,引发血管性炎症。(2)老年阶段周细胞YAP基因敲除导致小鼠海马以年龄依赖性方式引起神经炎症,并且验证神经炎症迟发于血管性炎症。通过免疫荧光实验检测海马炎症细胞标记物GFAP和Iba1的细胞密度,结果表明,成年3月龄MEK抑制剂、10月龄阶段cKO小鼠海马Iba1~+细胞密度出现增加,但是GFAP~+细胞密度没有变化。而在老年阶段22月龄cKO小鼠Iba1~+和GFAP~+细胞密度都出现增加。提示成年时期周细胞YAP基因敲除会导致轻微的神经炎症,并且神经炎症是迟发于血管性炎症的。随着衰老进程,周细胞YAP基因敲除在老年阶段表现出严重的神经炎症。第四部分 周细胞YAP基因敲除对小鼠海马少突胶质细胞谱系细胞和髓鞘蛋白的影响方法:运用免疫荧光染色检测3月龄、10月龄和22月龄的周细胞YAP基因敲除小鼠海马组织的Olig2~+PDGFRα~+细胞,观察少突胶质细胞祖细胞的增殖能力;CC1~+和ASPA~+免疫荧光染色检测少突胶质细胞成熟分化能力;MBP~+NF200~+免疫共染检测髓鞘蛋白更新和再生。同时利用Western Blot手段探究海马MBP、MAG髓鞘相关蛋白表达。结果:(1)周细胞YAP基因敲除导致小鼠海马少突胶质细胞祖细胞的增殖能力下降。通过免疫荧光检测海马少突胶质细胞祖细胞标记物Olig2~+PDGFRα~+双阳性细胞,结果表明,3月龄、10月龄和22月龄阶段cKO小鼠海马均出现了少突胶质细胞祖细胞密度减少,提示周细胞YAP基因敲除会影响少突胶质细胞祖细胞增殖能力。(2)周细胞YAP基因敲除导致小鼠海马少突胶质细胞成熟迟缓。通过免疫荧光检测海马少突胶质细胞标记物CC1~+和ASPA~+阳性细胞,结果表明,3月龄、10月龄和22月龄阶段cKO小鼠海马均出现了少突胶质细胞密度减少,提示周细胞YAP基因敲除会影响少突胶质细胞祖细胞成熟分化能力。(3)周细胞YAP基因敲除导致小鼠海马髓鞘更新和再生能力下降。通过免疫荧光检测海马髓鞘蛋白标记物MBP~+NF200~+,结果表明,3月龄、10月龄和22月龄阶段cKO小鼠海马均出现了髓鞘蛋白表达下降,并且通过Western Blot检测海马髓鞘相关蛋白MBP、MAG,结果进一步证明cKO小鼠海马出现了髓鞘蛋白表达下降。提示周细胞YAP基因敲除会影响少突胶质细胞祖细胞成熟分化能力。第五部分 周细胞YAP基因敲除对小鼠海马神经元及轴突的影响方法:通过对3月龄、10月龄和22月龄的周细胞YAP基因敲除小鼠进行NF200~+免疫荧光染色检测轴突变性情况;Neu N~+免疫荧光染色检测神经元变化。结果:(1)周细胞YAP基因敲除导致小鼠海马出现神经退变。通过免疫荧光检测海马神经元标记物Neu N~+细胞,结果表明,3月龄阶段cKO小鼠海马和对照组的神经元密度没有变化。但10月龄和22月龄阶段cKO小鼠海马相比较对照组,神经元密度明显降低,提示随着衰老进程,周细胞YAP基因敲除会影响到神经元密度,从而导致神经退变。(2)周细胞YAP基因敲除导致小鼠海马出现轴突变性。通过免疫荧光检测海马神经丝标记物NF200~+,结果表明,3月龄、10月龄阶段cKO小鼠海马并未出现差异变化,但22月龄阶段cKO小鼠海马相比较对照组出现了NF200荧光强度下调。提示周细胞YAP基因敲除使小鼠以年龄依赖性方式影响海马的轴突变性。结论:(1)YAP基因在成年小鼠海马的周细胞中广泛表达。周细胞YAP基因敲除会导致成年小鼠出现学习记忆功能障碍。(2)周细胞YAP基因敲除导致小鼠海马周细胞覆盖率,血管收缩功能以及血脑屏障通透性呈现年龄依赖性下降。(3)周细胞YAP基因敲除LXH254溶解度造成血脑屏障渗漏而引发血管性炎症和神经炎症。(4)周细胞YAP基因敲除诱发的神经血管炎症导致少突胶质细胞谱系细胞更新迟缓和髓鞘再生受损。(5)周细胞YAP基因敲除影响髓鞘变化,造成神经元受损和轴突变性,引发神经退变。据此,本研究利用周细胞特异性小鼠模型,通过多种检测手段,分别从脑内血管结构功能和邻近神经血管单元的响应变化来分析YAP介导周细胞对血管性疾病的协同保护作用及机制。
超声引导下经皮肝脏组织穿刺活检在早期肝癌中的诊断价值
目的 探究超声引导下经皮肝脏组织穿刺活检在早期肝癌中的诊断价值。方法 选取我院接受诊治的经影像学检查无法确诊的存在肝内占位病变患者80例,均对其开展超声引导下的穿刺活检,并以手术病理结果为金标准,评估超声引导下经皮肝脏组织穿刺活检在早期肝癌诊断中的应用价值。结果 80例患者穿刺176次全部成功,确诊率达到97.50%,无合并症发生。绝大多数患者穿刺后仅出现肝区轻微胀痛感,有4endodontic infections例患者因术后疼痛明显采取肌注强痛定治疗,而后疼痛感消失;80例患者开展病理VE-822使用方法检查后发现,原发性肝细胞癌40例(50.00%),毛细胆管癌4例(5.00%),转移癌5例(6.25%),肝硬化结节8例(10.00%),肝炎性结节6例(7.50%),局灶性脂肪肝9例(11.25%),肝脓肿5例(6.25%),肝结核3例(3.75%);经穿刺活检取样后实施检测,80例患者中有78例同PD0325901研究购买病理学检测结果一致,符合率达到97.50%,余2例1例为毛细胆管癌诊断为转移癌,1例为肝血管瘤诊断为肝硬化结节。超声引导下穿刺检测的诊断准确率与病理学检测准确率不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超声引导下经皮肝脏组织穿刺活检能够较好的对早期肝癌实施诊断,诊断准确率及安全性均较高,建议开展临床推广应用。
原阿片碱改善脂多糖诱导肠上皮细胞凋亡、炎症和氧化应激反应的研究
目的 探讨原阿片碱对脂多糖(LPS)诱导的肠上皮细胞炎症、凋亡和氧化应激的影响。方法 通过四甲基偶氮唑蓝(MTT)实验筛选出5μg/ml的LPS处理NCM460细胞,同时加入不同浓度的原阿片碱(0microbiota assessment、5、10、20μM)刺激细胞24 h。通过MTT法和流式细胞术检测NCM460细胞活力和凋亡率。通过Western blot免疫印迹法检测各处理组中凋亡相关蛋白B淋巴细胞瘤-2(Bcl-2)和Bcl-2相关X蛋白(Bax)表达水平。通过ELISA检测炎症因子肿瘤坏死因子IDN-6556化学结构-α(TNF-α)、白细胞介素-1β(IL-1β)和白细胞介素-6(IL-6)的表达水平。通过ELISA检测抗氧化酶超氧化物歧化酶(SODPLX4032小鼠)、丙二醛(MDA)、总抗氧化能力(T-AOC)和髓过氧化物酶(MPO)的表达水平以及通过流式细胞术检测活性氧(ROS)表达水平,明确原阿片碱对NCM460细胞氧化应激反应的影响。结果 5μg/ml的LPS组的NCM460细胞活力低于阴性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LPS+原阿片碱组NCM460细胞活力、Bcl-2蛋白高于LPS组,且呈剂量依赖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LPS+原阿片碱组NCM460细胞的凋亡率、Bax蛋白、TNF-α、IL-1β和IL-6、氧化应激分子SOD、MDA、T-AOC、MPO和ROS的表达水平低于LPS组,且呈剂量依赖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原阿片碱可通过降低细胞凋亡、炎症反应及氧化应激反应改善LPS诱导的肠上皮细胞炎性损伤。
HIF-1α基因表达与2型糖尿病肾脏疾病相关性分析
目的:检测缺氧诱导因子-1α(HIF-1α)基因在糖尿病肾病组与糖尿病组血浆中的m RNA表达水平、基因表达量。旨在探讨HIF-1α在2型糖尿病肾脏疾病患者体内基因表达的临床意义。方法:本研究采用病例-对照研究方法,选取我院内分泌科2022年1月-2022年6月确诊Glucagon Receptor抑制剂为2型糖尿病患者116例。按照《糖尿病肾脏疾病临床诊疗中国指南(2021年版)》,分为病例组(糖尿病肾病组)49例和对照组(糖尿病组)67例。分别收集一般资料及各项生化指标。采用定量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Quantitative Real Time 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法及Western Blot法分别检测两组血浆HIF-1αm RNA表达水平及基因表达量。应用SPSS26.0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比较两组间是否存在差异,明确HIF-1α基因表达与糖尿病肾脏疾病是否具有相关性。统计学方法分析患者血浆HIF-1α的表达水平与患者病程、血脂、糖化血红蛋白(Hb A1c)、血肌酐(SCr)、肾小球滤过率(e GFR)、尿白蛋白/肌酐比值(UACR)等临床指标的相关性。结果:(1)糖尿病肾病组HIF-1αm RNA表达水平(1.04±0.10)明显高于糖尿病组(1.51±0.23,P<0.001);(2)糖尿病肾病组HIF-1α基因表达量(1.49±0.34)明显高于Barasertib溶解度糖尿病组(1.03±0.12,P<0.001);(3)通过评估HIFTransiliac bone biopsy-1α基因表达水平与一般临床资料特征之间的关系,我们研究发现HIF-1α表达与Hb A1c(r=0.234,P<0.05)、SCr(r=0.265,P<0.05)、UACR(r=0.372,P<0.05)呈正相关,与e GFR呈负相关(r=-0.247,P<0.05)。结论:糖尿病肾病组血清中HIF-1α表达水平高,这提示HIF-1α基因表达参与糖尿病肾病的发生发展,具体机制有待进一步研究。
帕瑞昔布对比酮咯酸氨丁三醇用于围手术期镇痛有效性和安全性的系统评价
目的 比较帕瑞昔布与酮咯酸氨丁三醇用于围手术期镇痛的有效性和安全性,为临床用药提供循证参考。方法 计算机检索PubMed、Embase、the Cochrane Library、中国知网、维普网、万方数据库和百度、谷歌网站,收集帕瑞昔布(试验组)对比酮咯酸氨丁三醇(对照组)的随机对照试验(RCT),检索时限为各数据库建库起至2022年6月17日。筛选文献、提取资料后,采用Cochrane系统评价员手册5.1.0推荐的偏倚风险评估工具对纳入文献质量进行评价;采用RevMan 5.4软件进行Meta分析、敏感性分析和发表偏倚分析。结果 共纳入12项RCT,合计1 118例患者。Meta分析结果显示,麻醉诱导前给药时,两组患者的视觉模拟评分(VAS)[MD=-0.16,95%CI(-0.41,0.09),P=0.20]、疼痛数字评分(NRS)[MD=0.01,95%CI(-0.36,0.38),P=0.97]、术后出血量[MD=0.15,95%C此网站I(-0.63,0.93),P=0.71]、术后阿片类镇痛药消耗量[MD=0.12,95%CI(-0.77,1.01),P=0.79]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术后给药时,试验组患者的VAS、术后48 h出血量均显著低于或少于对照组(P<0.05)。按不同评估时间Adezmapimod分子式进行亚组分析的结果显示,麻醉诱导前给药时,试验组患者术后0 h时的VAS显著低于对照组;术后给药时,试验组患者术后12、48 h的VAS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RR=0.93,95%CI(0.78,1.11),P=0.43]。按不同不良反应类型进行亚组分析的结果显示,试验组患者的恶心呕吐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其他不良反应发生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敏感性分析结果显示,本研究所得结果稳健。发表偏倚分析结果显示,本研究存在发表偏倚的可能性较大。结论 帕瑞昔布与酮咯酸氨丁三醇术前用于围手术期镇痛的疗效相当;Anthroposophic medicine术后给药时,帕瑞昔布的镇痛效果更好、术后出血量更少;无论何时给药,帕瑞昔布的恶心呕吐发生率更低。
个性化护理对青光眼合并高血压手术患者血压水平及生活质量的影响
目的 个性化护理对青光眼合并高血压手术患者血压水平及ZD1839体外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8年9月至2020年2月本院收治的102例手术治疗的青光眼合并高血压患者。以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51例。对照组接受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实施个性化护理,比较两组的护理效果。结果 护理后,两组患者的舒张压和收缩压水平明显低于护理前,视力和生活质量评分也明显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的舒张压和收缩压更低,视力和生活质量评分更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观察组的并发症发生率也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Mexican traditional medicine。结论 个性化护理对青光眼合并高血压手术患者具Q-VD-Oph供应商有降低血压水平、提高视力、改善生活质量、降低并发症发生率的作用。
2型糖尿病患者甲状腺功能减退的流行病学特征及与肾损伤等相关因素分析
背景与目的糖尿病(DM)是一组常见的以葡萄糖和脂肪代谢紊乱、血浆葡萄糖水平增高为特征的代谢内分泌疾病,其中以2型糖尿病(T2DM)最为常见,DM可以导致多个器官和组织的损伤,引起各种各样的慢性并发症。既往研究显示糖尿病患者中甲状腺功能减退患病率较正常人高,但是具体患病率报道不一。甲状腺疾病与糖尿病均影响机体的代谢活动,而肾损伤,尤其肾功能衰竭也影响机体代谢活动及胰岛素的降解。目前有关糖尿病、甲状腺功能减退、肾损伤相互关系的研究结论不一。基于此我们依据临床资料探讨了2型糖尿病患者甲状腺功能减退的流行病学特征及与e GFR、UACR、血C肽等因素的相关性,以期为临床2型糖尿病患者甲状腺功能监测提供参考依据,为2型糖尿病患者甲状腺功能减退的进一步研究提供更准确的基础和可能的方向。材料和方法本研究的研究对象是我院2021年1月至2022年10月住院的2型糖尿病病人。入选标准:(1)确诊2型糖尿病伴或不伴糖尿病肾病;(2)18岁以上;(3)非妊娠。排除标准:(1)既往或本次住院诊断甲状腺功能亢进疾病;(2)各种类型急性肾损伤;(3)其他类型糖尿病;(4)其他类型慢性肾脏病;(5)行肾替代治疗患者;(6)泌尿系恶性肿瘤;(7)脓毒血症、重症感染、休克病人。1.临床资料人口学资料及病史:2型糖尿病患者的年龄、性别、体重指数、糖尿病病程、高血压情况、冠心病情况、糖尿病并发症情况等。临床相关常规和生化等化验检查指标:甲功、生化、肝功能、尿常规等。2.分组及统计分析方法2.1根据入选及排除标准,将所有符合条件的病例纳入总样本中;描述总样本中患者基本人口特征及临床特征。2.2根据是否合并肾损伤将患者分为糖尿病无肾损伤组及有肾损伤组,比较两组间甲状腺激素水平以及分析两组间相关指标的差异。2.3根据2002年肾脏病生存质量指导(KDOQI)指南提出的CKD-GFR分期进行分组,再比较不同分组患者甲状腺激素水平,及分析甲状腺激素与不同CKD分期之间的相关关系。2.4根据UACR进行尿白蛋白分组,比较不同分组患者甲状腺相关激素水平,及分析甲状腺激素与不同UACR分期之间的相关关系。2.5根据空腹C肽水平进行分组,比较不同分组患者甲状腺相关激素水平,及分析甲状腺激素与不同空腹C肽分组之间的相关关系。2.6将FT3进一步与e GFR、UACR、空腹C肽等指标进行回归分析。2.7根据性别、年龄、糖化水平、BMI水平进行分层。比较分层后FT3与e GFR、UACR、空腹C肽的关系。2.8应用SPSS26.0软件统计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3.研究结果3.1入选病例的人口学资料及甲状腺功能减退的流行病学特征3.1.1按照入选标准及排除标准最终纳入751例2型糖尿病患者作为研究总样本。3.1.2总样本队列中,甲状腺功能减退共109例(14.5%),其中临床甲状腺功能减退症2例(0.3%),亚临床甲减9例(1.2%),低T3综合征90例(12%),低T4综合征6例(0.8%),低selleck HPLCT3-低T4综合征2例(0.3%)。其中年龄≥65岁比年龄<65岁组甲状腺功能减退患病率高(36例(10.8%)vs 73例(17.5%));男性与女性甲状腺功能减退患病率未见差异(54例(14.1%)vs 55例(15%))。3.1.3甲状腺功能减退患病率比较:BMI<24kg/m^2与BMI≥24kg/m^2(72例(18.5%)vs 37例(10.2%)),临床类型以低T3综合征为主,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空腹C肽<390pmol/l与空腹C肽≥390pmol/l、糖化血红蛋白≤7%与糖化血红蛋白>7%甲状腺功能减退患病率差异对比无统计学意义。3.2糖尿病有肾损伤组比糖尿病无损伤组甲状腺功能减退比较3.2.External fungal otitis media1糖尿病有肾损伤患者出现甲功减退较无肾损伤患者多(21%vs 11.5%,P=0.001),以低T3综合征为主,占18.9%;3.2.2糖尿病有肾损伤组FT3水平较无肾损伤组低(3.46(3.86,3.11)vs3.24(3.65,2.75),P<0.001);FT4、TSH差异对比无显著性,P值均>0.05。3.3甲状腺激素与估算肾小球滤过率、尿白蛋白肌酐比、血C肽等因素的相关性分析3.3.1在总样本队列中,患者FT3水平与UACR水平呈负相关(r=-0.234,P<0.001);与e GFR、空腹C肽呈正相关(r=0.230,P<0.001;r=0.145,P<0.001)。3.3.2患者FT3水平与UACR分组、CKD分期呈负相关(r=-0.241,P<0.001;r=-0.234,P<0.001),与空腹C肽分组呈正相关(r=0.154,P<0.001)。3.3.3在总样本队列中,患者FT4、TSH与e GFR水平、UACR水平相关性结果无显著性(P值均>0.05)。而FT4与空腹C肽、空腹C肽分组呈负相关(r=-0.094,P<0.001;r=-0.087,P<0.017),TSH与空腹C肽、空腹C肽分组呈正相关(r=0.169,P<0.001;r=0.164,P<0.001)。3.4按估算肾小球滤过率、尿白蛋白肌酐比、血C肽水平分组的甲状腺激素比较3.4.1随着CKD分期进展与UACR水平升高,FT3的水平较低,P值均<0.001;3.4.2患者TSH、FT4水平与CKD分期与UACR未见明显相关性,P值均>0.05。3.4.3当空腹C肽较高时,患者FT3水平、TSH水平较高,FT4水平较低,P值均<0.05。3.5游离T3分组与估算肾小球滤过率、尿白蛋白肌酐比、血C肽的回归分析3.5.1单因素及多因素结果显示随着e GFR水平的升高FT3发生降低的风险较小(OR=0.987,P=0.001),随着CKD分期的进展,FT3发生降低的风险升高,OR值>1,P值<0.05。3.5.2单因素及多因素结果显示FT3分组与UACR水平统计学分析结果无意义,OR=1,但对UACR进行分组后显示,以UACR<30mg/g为对照组时,30-300mg/g组及UACR>300mg/g组患者出现FT3降低的风险升高,OR值>1,P值均<0.05。3.5.3单因素及多因素结果显示FT3分组与空腹C肽水平统计学分析结果无意义,OR=1,但进一步对空腹C肽进行分组后显示,以空腹C肽<390pmol/L为对照组时,空腹C肽≥390pmol/l组患者出现FT3降低的风险降低,OR值<1,P值均<0.05。3.5.4单因素及多因素分析提示BMI升高,糖化血红蛋白升高,年龄≥65岁时,FT3降低的风险升高,Puromycin小鼠结果具有统计学意义(OR>1,P<0.05)。3.6游离T3与估算肾小球滤过率、尿白蛋白肌酐比、血C肽等因素的分层分析女性患者、年龄≥65岁的2型糖尿病患者UACR升高时发生FT3降低的风险较高。4.结论在2型糖尿病患者中:1.合并肾损伤、年龄大于65岁时甲状腺功能减退患病率较高。男性女性患病率之间无差异。2.甲状腺功能减退临床表现类型大部分为非甲状腺疾病综合症,其中以低T3综合征最多见。3.影响甲状腺功能减退的因素较多,其中尿蛋白排泄量增加、肾功能下降和老年是较明确的危险因素;而低BMI水平、高糖化血红蛋白水平也可能是危险因素,低C肽水平与FT3降低有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