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疫球蛋白治疗川崎病合并心肌炎中的临床研究

目的 探讨免疫球蛋白治疗川崎病合并心肌炎患者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入选川崎病合并心肌炎患儿作为研究对象,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对照组给予注射用甲泼尼龙琥珀酸钠,每次1~2 mg·min~(-1),静脉滴注,连续用药3~7 d;试验组给予静脉滴注人免疫球蛋白,首次剂量:400 mg·PF-02341066 NMRkg~(-1),维持剂量:200~400 mg·kg~(-1),静脉滴注或以5%葡萄糖溶液稀释1~2倍selleck化学作静脉滴注,连续用药3~7 d。比较2组患儿治疗结束时临床疗效、C反应蛋白(CRP)、红细胞沉降率、血小板计数、心肌酶、临床症状消失时间及药物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结果 试验组和对照组分别纳入80例和70例。治疗后,试验组和对照组的总有效率分别为87.50%和74.2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试验组和对照组手足肿胀消退时间分别为(1.59±0.42)和(1.03±0.38) h,颈部淋巴结肿大消退时间分别为(3.72±1.28)和(2.37±1.03) h,发热消退时间分别为(2.74±1.42)和(2.01±0.94) h,黏膜充血消退时间分别为(6.72±1.22)和(5.05±1.15) h,血清CRP分别为(13.73±1.9Affinity biosensors6)和(18.84±1.22) mg·L~(-1),红细胞沉降率分别为(31.25±9.09)和(40.59±12.75) mm·h~(-1),血小板计数分别为(246.37±12.73)和(289.14±10.38)×10~9·L~(-1),谷草转氨酶分别为(30.75±0.67)和(35.33±0.89)U·L~(-1),乳酸脱氢酶分别为(205.33±14.35)和(212.32±10.21)U·L~(-1),肌酸激酶分别为(201.11±16.36)和(219.15±18.55)U·L~(-1),肌酸激酶同工酶MB分别为(29.65±2.98)和(33.15±2.16)U·L~(-1),试验组上述指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试验组和对照组发生的药物不良反应主要有出血、黑便、哮喘、肝肾功能损伤和食欲缺乏,试验组和对照组的总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率分别为30.00%和58.58%,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免疫球蛋白比甲泼尼龙治疗川崎病合并心肌炎患儿临床疗效更佳,值得临床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