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复经颅磁刺激对首发儿童青少年抑郁障碍及自杀意念急性期治疗效果的研究

目的:本研究分为研究一和研究二两部分。1.研究一:验证并筛选首发儿童青少年抑郁障碍患者自杀意念相关的生理、心理及社会学因素,探讨目标群体的临床特征及疾病相关因素,为目标群体自杀意念的干预提供依据。2.研究二:探讨低频、高频重复经颅磁刺激(repetitive Transcranial Magnetic Stimulation,rTMS)辅助药物对首发儿童青少年抑郁障碍及自杀意念的急性期治疗效果,为快速缓解儿童青少年抑郁障碍及其自杀意念提供临床参考。方法:1.研究一:本研究为横断面调查,共纳入研究对象150例。研究对象为山东省戴庄医院于2022年1月至2022年10月收治的首发儿童青少年抑郁障碍患者。研究采用一般情况调查表,汉密尔顿抑郁量表24项(24-item Hamilton Depression Rating Scale,HAMD-24)、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ilton Anxiety Scale,HAMA)、简易应对方式问卷(Simplified Coping Style Questionnaire,SCSQ)以及实验室检查及辅助检查收集患者的一般情况以及心理、生理学资料。所有研究对象参照HAMD-24自杀意念项目(24-item Hamilton Depression Rating Scale suicidal ideation,HAMD-SI)的评分标准,分为有自杀意念组(HAMD-SI≥1分)96例与无自杀意念组(HAMD-SI<1分)54例。2.研究二:本研究采用临床病例对照的研究方法,将存在自杀意念(HAMD-SI ≥ 1分)的首发儿童青少年抑郁障碍患者96例随机分为两组,在药物治疗的基础上辅以rTMS治疗,其中左侧高频rTMS治疗组(10Hz)48例,右侧低频rTMS治疗组(1Hz)48例,刺激位点分别为左、右背外侧前额叶皮层(dorsolateral prefrontal cortex,DLPFC)。两组研究对象的药物治疗均以一种选择性5-羟色胺再摄取抑制剂(Selective Serotonin Reuptake Inhibitor,SSRI)为主。持续治疗两周,rTMS每周治疗5次,共计10次。两周治疗结束后,采用HAMD-24减分率、自杀意念治疗有效率的组间差异来评估治疗效果。依据参考文献,本研究中HAMD-24减分率>25%被定义为治疗反应(treatment response),HAMD-24减分率在20%-25%被定义为早期改善(early improvement);HAMD-SI分数下降被定义为自杀意念治疗有效。结果:1.研究一:(1)一般情况评定:两组研究对象在性别、年龄、家庭居住地、受教育年限、起病年龄及疾病病程方面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2)应对方式评定:有自杀意念组的研究对象在SCSQ中积极应对因子的评分低于无自杀意念组(Z=-6.202,P<0.001),消极应对因子的评分高于无自杀意念组(Z=-7.801,P<0.001);(3)焦虑、抑郁严重程度评定:有自杀意念组的研究对象在HAMD-24(Z=-5.277,P<0.001)、HAMA 总分(Z=-7.089,P<0.05)上均高于无自杀意念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4)神经内分泌水平评定:两组研究对象在促甲状腺激素(thyroid-stimulating hormone,TSH)、游离三碘甲状腺原氨酸(free triiodothyronine,FT3)、游离四碘甲状腺原氨酸(free thyr点击此处oxine,FT4)、皮质醇水平(cortisol,Cor)的比较上没有显示出有统计学意义的差异(P>0.05);(5)血脂代谢水平评定:有自杀意念研究对象的总胆固醇(Total cholesterol,TC)、低密度脂蛋白(Low-density lipoprotein,LDL)和甘油三酯水平(Triglycerides,TG)高于无自杀意念组的研究对象,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Z1=-3.532,t=-2.623,Z2=-2.992,P<0.05)。(6)认知功能相关听觉诱发电位评定:相较于无自杀意念组,有自杀意念组研究对象听觉诱发的事件相关电位P300(Event-related potentials P300,ERP-P300)的 P3b 潜伏期延长(Z=-6.966,P<0.001)、N2 波幅下降(t=-3.154,P<0.05)。(7)自杀意念的相关影响因素分析:抑郁(OR=1.283,95%CI=1.039-1.513,P<0.05)和焦虑(OR=1.901,95%CI=1.218-2.966,P<0.05)的严重程度、消极应对方式因子分(OR=1.759,95%CI=1.142-2.708,P<0.05)、TC水平(OR=34.599,95%CI=1.684-710.888,P<0.05)、听觉诱发ERP-P300 的 P3b 潜伏期(OR=1.172,95%CI=1.043-1.317,P<0.05)与自杀意念呈正相关;积极应对方式因子分(OR=0.777,95%CI=0.632-0.956,P<0.05)与自杀意念呈负相关。2.研究二:(1)一般情况评定:两组研究对象在性别、年龄、家庭居住地、起病年龄、疾病病程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2)基线时抑郁、自杀意念严重程度评定:在接受rTMS和药物治疗前,两组研究对象在HAMD-24总分值、HAMD-SI分值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3)抑郁障碍的治疗效果评定:高频rTMS治疗组在抑郁障碍早期改善上效果更明显(χ2=8.167,P<0.01),两组研究对象在抑郁障碍治疗反应上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445,P>0.05)。(4)自杀意念的治疗效果评定:高频rTMS治疗组HAMD-SI分值下降的人数多于低频rTMS组,两组研究对象在自杀意念治疗有效率上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787,P>0.05)。结论:1.研究一:(1)有自杀意念的首发儿童青少年抑郁障碍患者焦虑、抑郁更明显,在遇到挫折或遭受打击时更倾向于采用消极的应对方式;(2)在首发儿童青少年抑郁障碍患者中,有、无自杀意念的患者在血脂代谢水平上存在差异,有自杀意念的患者TC、LDL和TG水平更高;(3)在首发儿童青少年抑郁障碍患者中,有、无自杀意念的患者在认知功能相关听觉诱发电位上存在差异,有、无自杀意念的患者可能存在认知功能的不同;(4)焦surface-mediated gene delivery虑、抑郁、消极应对方式、高水平总胆固醇以及听觉诱发ERP-P300的P3b潜伏期增加是首发儿童青少年抑郁障碍患者自杀意念的危险性因素,积极应对方式是其保护性因素。临床干预应评估这些相关风险因素,并针对该人群制定相应的干预措施。2.研究二:针对首发儿童青少年抑郁障碍,高频rTMS联合药物的早期改善效果优于低频rTMS联合药物。在急性期治疗抑郁障碍自杀意念方面,高频rTMS联合药物具有selleck激酶抑制剂优势性,其降低自杀意念的效果优于低频rTMS联合药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