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6例结直肠癌骨转移临床病理特征及预后分析

目的:探讨结直肠癌骨转移患者的相关临床病理学特点,分析结直肠癌骨转移患者预后的相关因素。方法:选取2010年1月至2017年7月在四川大学华西医院诊治的156例结直肠癌骨转移患者,收集临床病理及预后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单因素生存分析采用Kaplan-Meier法和Log-rank检验以及COX回归,多因素生存分析采用COX回归模型。结果:156例患者中直肠癌108例(69.2%),结肠癌48例(30.8%);同时性骨转移61例(39.1%),异时性骨转移95例(60.9%)。确诊肠癌至出现骨转移的中位时间365天,其中异时性骨转移患者发生骨转移中位时间为784天。多发骨转移113例(72.4%),单发骨转移43例(27.6%)。仅30例(19.2%)以骨转移为唯一远处癌转移灶,其余126例(80.8%)患者均存在骨以外的其他转移病灶,其中合并肺转移92例(59.0%),合并肝转移77例(49.4%)。95例异时性骨转移患者中60例selleckchem骨转移都不是初发,其中46例继发于肺转移。与同时性骨转移相比,癌胚抗原升高、骨痛、肺转移、淋巴结阴性、病理类型中-高分化的患者在异时性骨转移中更常见。结直肠癌发生骨转移后中位生存时间11个月。Log-rank单因素分析发AY-22989作用现:骨转移患者中位总生存时间与淋巴结是否阳性、CA199水平、血钙浓度,碱性磷酸酶(alkaline phosphatase,ALP)水平、是否为初发骨转移、骨转移个数、有无骨相关事件、原发灶是否切除及是否合并肝转移有关。单因素COX回归分析显示:骨转移患者中位总生存时间与淋巴结是否阳性、血钙浓度、ALP水平、骨转移个数、合并肝转移有关。多因素分析结果表明:ALP水平升高、非初发骨转移是结直肠癌骨转移患者独立预后危险因素。结论:结直肠癌骨转移以异时性骨转移常见,异时性骨转移仅少部分为初发转移。结直肠癌骨转移多合并其他远处转移灶,异时性骨转移合并肺转移显Travel medicine著高于同时性骨转移。结直肠癌骨转移总体预后差,ALP水平升高、非初发骨转移可能是其独立的不良预后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