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清补体C1q、C3与中性粒细胞胞浆抗体相关性血管炎患者临床特征、病理类型及预后相关性研究

目的:分析抗中性粒细胞胞浆抗体(ANCA)相关性血管炎患者临床症状、病理类型、血清补体C1q、C3及临床预后等状况,探究血清补体C1q、C3在ANCN相关性血管炎患者中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88例ANCA相关性血管炎(AAV)患者作为观察组研究对象,同期选取进行体检的88例健康患者作为对照组研究对象。根据血清补体C1q水平将AAV患者分为低C1q组与正常C1q组;根据血清补体C3水平将AAV患者分为低C3组与正常C3组。(1)比较观察组与对照组患者血清补体C1q、C3水平;(2)对不同C1q水平组别患者基本资料及实验室指标进行比较;(3)分析血清补体C1q水平与患者临床特征、病理类型及预后的关系;(4)对不同C3水平组别患者基本资料及实验室指标进行比较;(5)分析血清补体C3水平与患者临床特征、病理类型及预后的关系。结果:(1)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的AAV患者体内血清补体C1q、C3水平明显降低(均P>0.05)。(2)低C1q组和正常C1q组患者性别、年龄、ANCA分型以及C3水平比较均无统计学差异(均P>0.05点击此处),低C1q组β_2-微球蛋白(β-2MG)水平显著高于正常C1q组,免疫球蛋白M(IgM)、红细胞计数(RBC)、血Selenium-enriched probiotic红蛋白(Hb)以及乳酸脱氢酶(LDH)水平显著低于正常C1q组(均P<0.05)。(3)低C1q组和正常C1q组患者各项临床特征的发生率以及病理类型比较均无统计学差异(均P>0.05),低C1q组终末期肾脏病(ESRD)的发生率明显高于正常C1q组(P<0.05)。(4)低C3组和正常C3组患者性别、年龄、ANCA分型以及C1q水平比较均无统计学差异(均P>0.05),低C3组β-2MG、血尿素氮(BUN)、胱抑素C(CysC)、腱生蛋白(Tn)、脑钠肽(BNP)以及LDH水平显著高于正常C3组,PLT、WBC、以及Hb水平显著低于正常C3组(均P<0.05)。(5)低C3组和正常C3组患者各项临床特征的发生率以及病理类型比较均无统计学差异(均P>0.GW-572016纯度05),低C3组ESRD的发生率明显高于正常C3组(P<0.05)。结论:AAV患者体内血清补体C1q、C3水平明显低于健康人群,低C1q、C3水平的AAV患者临床预后明显更差,同时发现低C3水平AAV患者肾功能受损严重,在临床实践中要密切注意患者血清补体C1q、C3水平,早期对患者采取积极有效的措施进行干预,改善预后,具有很高的临床诊疗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