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皮质脊髓束保护的梗死核心切除联合去骨瓣减压术治疗伴恶性脑水肿大面积脑梗死的疗效分析

目的 探讨基于皮质脊髓束(CST)保护的梗死核心切除联合去骨瓣减压术(DC)治疗伴恶性脑水肿大面积脑梗死(MCI)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 回顾性连续纳入2021年1月至2024年6月邢台市中心医院神经外科收治的行颅内减压联合DC的伴有恶性脑水肿MCI患者,并根据颅内减压方式的不同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所有患者入院后24 h内完成头部CT灌注(CTP)、CT血管成像(CTA)、扩散加权成像(DWI)、弥散张量成像(DTI)检查,术前均应用人工智能影像学诊断系统自动处理影像学数据,其中研究组术前将影像学数据在神经导航系统中融合,显示梗死核心区、缺血半暗带和CST的位置关系,术中在神经导航保护CST的前提下行梗死核心切除联合DC,对照组则行颞叶前份切除联合DC。收集所有患者的基线及临床资料,包括性别、年龄、吸烟史、饮酒史、糖尿病、高血压病、高脂血症、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心房颤动、责任闭塞血管(颈内动脉、大脑中动脉)、术前DWI显示的梗死核心体积、术前缺血半暗带体积、术前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发病至手术开始时间、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前及术后1个月病变侧CST的各向异性分数(FA)、术后6个月改良Rankin量表(mRS)评分及术后1个月内手术相关并发症[颅内出血(术区渗血、梗死后出血性转化)、颅内感染(手术切口积脓、脑脓肿、脑膜炎等)]。术后6个月采用mRS于门诊或电话随访,mRS评分0~3分为预后良好,4~6分为预后不良,其中6分为死亡。有效性指标包括术后1个月患者病变侧CST投射区FA值、术后6个月预后良好率及术后6个月病死率。安全性指标为术后1个月内medicine information services手术相关并发症发生率。根据术前DTI图像中CST损伤程度,将患者分为CST未破坏(梗死核心未侵犯CST,CST形态完整或受压变形移位)和CST破坏(梗死核心侵犯CST,CST有破坏或中断)者,并进行亚组分析。结果 共纳入62例行颅内减压联合DC治疗的伴恶性脑水肿MCI患者,男37例,女25例,年龄49~60岁,平均(55±4)岁,其中研究组28例,对照组34例。(1)研究组和对照组患者基线及临床资料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Naporafenib抑制剂术前研究组和对照组患者病变侧CST投射区FA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588)。(2)有效性指标:术后1个月复查,研究组(0.409±0.051比0.312±0.052)和对照组(0.381Trichostatin A±0.048比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