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的:全髋关节置换术后,患者常因为严重的疼痛导致其无法早期下床活动。腰方肌阻滞和囊周神经阻滞均可有效用于全髋关节置换术后的镇痛。本研究主要比较腰方肌阻滞和囊周神经阻滞用于全髋关节置换术后的镇痛效果,并评估其对股四头肌肌力的影响,以及术后相关并发症,旨在为患者提供更好的疼痛管理方案,提升患者的围术期舒适度,加快术后康复。方法:在这项随机对照实验中,共有60名行择期单侧全髋关节置换术的患者分别接受了腰方肌阻滞和囊周神经阻滞镇痛治疗。通过随机数字表将患者按照1:1的比率随机分成两组:Q组(30人):腰方肌阻滞联合全身麻醉;P组(30人):囊周神经阻滞联合全身麻醉。两组局麻药用量相同(罗哌卡因20毫升,浓度0.5%)。所有患者在术前均由一selleck位高年资麻醉医师实施神经阻滞,术中采取标准化麻醉方式。分别记录下穿刺时间、一次穿刺成功率、手术持续时间、术中阿片类药物消耗量、术后3h、6h、24h、48h时患者在静息和运动状态下的疼痛评分(视觉模拟评分法)以及术后3h、6h、24h、48h时患者的股四头肌肌力分级(洛维特分级法)、股四头肌肌无力的发生率、手术当天患者下床活动比率dispersed media、术后第一天行走8英尺(2.4米)所用时间。其他资料如:年龄、性别、体重指数、美国麻醉医师协会分级、患者术后住院时长、患者满意度、手术当晚的睡眠情况、术后补救性镇痛药的用量,不良事件发生情况(恶心呕吐、切口部位感染、术后跌倒)。结果:两组患者在年龄、体重指数、性别、美国麻醉医师协会分级、术前诊断、手术方位等临床资料上均无明显差异(P>0.05)。P组患者在术后3h、6h静息状态下的疼痛评分明显低于Q组(P<0.05);运动状态下术后各个时间点的疼痛评分均未见明显差异(P>0.05);P组患者在术后3h、6h时股四头肌肌力高于Q组(P<0.05),P组患者的股四头肌肌无力发生率更低(P<0.05),P组患者术后当天下床活动比率更高(P<0.05)并且术后第一天步行8英尺(2.4米)用时更短(P<0.05);P组一次穿刺成功率明显高于Q组(P<0.05),并且P组完成穿刺所用时间更短(P<0.05);在术中阿片类药物用量、术后住院时长、患者满意度、不良事件(恶心呕吐、穿刺部位感染)、术后补救性镇痛药的用量等方面两组未见明显差异(P>0.05)。结论:与腰方肌阻滞相比,囊周神经阻滞术后镇痛效果更佳,对股四头肌肌力的影响更小,股四头肌肌无力的发生率更低,并且操作更加便捷,患者的配合度更高,可作为全髋购买JNJ-42756493关节置换术后快速康复方案中神经阻滞镇痛技术的优先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