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性青少年抑郁障碍患者的行为问题的影响因素研究

目的:青少年抑郁障碍呈逐年增加的趋势,为家庭和社会带来了巨大的经济压力和负担,是目前重点关注的问题。女性青少年的抑郁障碍发生率更高,且抑郁障碍常常伴随着违纪、攻击、社交退缩、厌学、欺凌等一系列行为问题。而目前对于女性青少年的内化问题研究较多,但是对于女性青少年抑郁障碍患者伴发的行为问题,尤其是外化行为问题的研究较少。另外,青少年的既往经历、父母的教养方式、学校因素与青少年抑郁障碍密切相关,但对于女性青少年抑郁障碍患者的行为问题的影响因素研究目前较少。本文就上述因素与女性青少年抑郁障碍患者的行为问题的相关性进行探讨,并探究青少年自身因素,包括自我评价、抑郁程度,在影响因素与行为问题间的中介作用。方法:本文采用问卷调查的方法,研究对象为2022年1月-2022年12月于青岛市精神卫生中心就诊的13-18岁的女性青少年抑郁障碍患者,调查前进行知情同意告知,由专业人员完成汉密尔顿抑郁量表17项的测评,由研究对象自行完成自编一般人口学问卷、童年创伤问卷(CTQ)、父母教养方式评价量表(EMBU)、JNJ-42756493孤独分类量表(DLS)、个人评价问卷(PEI)、Achenbach青少年自评量表(YSR)、青少年学习倦怠量表、校园欺凌经历问卷。结果:童年不良经历、家庭教养方式、同伴关系、抑郁程度与女性青少年抑郁障碍患者的行为问题均具有相关性。在分层回归分析的结果中,情感虐待(tChengjiang Biota=4.34,P<0.01)、情感忽视(t=4.12,P<0.01)、父亲的温暖理解(t=-2.91,P<0.01)、过度干涉(t=3.36,P<0.01)、过度保护(t=4.10,P<0.01)、母亲的过度干涉过度保护(t=3.50,P<0.01)、校园被欺凌经历(t=3.34,P<0.01)、抑郁程度(t=7.06,P<0.01)均与女性青少年抑郁障碍患者行为问题具有相关性。抑郁程度在情感虐待、父亲温暖理解的教养方式、校园被欺凌经历与女性青少年行为问题的关系中起到了部分中介作用,在情感忽视与行为问题的关系中起到了完全中介作用。结论:情感虐待、情感忽视、父亲温暖理解、过度干涉、过度保护的教养方式,母亲过度干涉过度保护的教养方式、校园被欺凌经历是行为问题的影响因素。其中情感虐待、父亲温暖理解的教养方式、校园欺凌经历在一定程度上通过增加抑郁程度影响PLX-4720分子量行为问题,情感忽视则完全通过抑郁障碍影响行为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