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的:评价阿戈美拉汀联合艾司西酞普兰治疗抑郁障碍急性期的有效性与安全性。探讨阿戈美拉汀联合艾司西酞普兰是否存在增效作用,以及阿戈美拉汀联合艾司西酞普兰对快感缺失、认知功能有无改善作用。方法:180例抑郁障碍急性期患者随机分为阿戈美拉汀联合艾司西酞普兰治疗组(以下简称A组)、阿戈美拉汀治疗组(以下简称B组)、艾司西酞普兰治疗组(以下简称C组)。在基线、3周末、6周末使用汉密尔顿抑郁-17项量表(HAMD-17)、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评估病情严重程度,使用斯奈思-汉密尔顿快感量表中文版(SHAPS)评估快感缺失症状严重程度。在基线、6周末使用Thinc-it工具(PDQ-5D、CRT、N-back、DSST、TMT-B)评估认知功能。在3周末、6周末使用Asberg抗抑郁药副反应量表(SERS)评估不良反应。结果:1.三组患者的疗效比较(1)A组与B组疗效的比较:6周末,A组HAMD-17评分减分率高于B组HAMD-17评分减分率[(49.44±1 0.81)%和(37.56±13.71)%,P<0.017]。(2)A组与C组疗效的比较:6周末,A组HAMD-17评分减分率高于C组HAMD-17评分减分率[(49.44±10.81)%和(41.93±13.16)%,P<0.017)]。(3)B 组与 C 组疗效的比较:6 周末,B 组 HAMD-17评分减分率与C组HAMD-17评分减分率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37.56±13.71)%和(41.93±13.16)%,P>0.017)]。2.三种治疗方案改善快感缺失症状的效果比较6 周末,A 组 SHAPS 评分为 24.07±3.40 分,B 组为 24.92±2.55 Dorsomedial prefrontal cortex分,C 组为 26.63±2.16分,三组SHAPS评分均较基线期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所有P<0.05),三组间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进一步事后分析多重比较发现A组与B组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C组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B组与C组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三种治疗方案改善认知功能的效果比较6周末,三组患者PDQ-5D、CRT、N-back、DSST、TMT-B评分均较基线期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所有P<0.05)。A组在PDQ-5D、CRT、N-back上评分高于C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所有P<0.05)。B组在PDQ-5D、N-back上评分高于C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所有P<0.05)。A组与B组相比,在PDQ-5D、CRT、N-back、DSST、TMT-B上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所有P>0.05)。4.三种治疗方案安全性和脱落率的评估三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三组患者脱落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1.阿戈美拉汀联合艾司西酞普兰治疗抑郁障碍患者急性期的疗效优于单用阿戈美拉汀或艾司西酞普兰,阿戈美拉汀与艾司西酞普兰疗效相当。2.阿戈美拉汀联合艾司西酞普兰改善抑郁障碍急性期患者快感缺失症状的效果优于单用艾司西酞普兰,和单用阿戈美拉汀疗效相当。单用阿戈美拉汀在改善快感缺失症状的效果上优于单用艾司西酞普兰。3.阿戈美拉汀联合艾司西酞普兰改善抑郁障碍患者急性期认知功能的效果优于单用艾司西酞普兰,与单用阿戈美拉汀相当。单用阿戈美拉汀在改善认知功能的selleck HPLC效果上优于单用艾司西酞普兰。4.阿戈美拉汀联合艾司西酞普兰、单用阿戈美拉汀、单用艾司西酞普兰治疗抑郁障碍急性期均有较高且相当的安全性,均在短期治疗内(6周)具有良好的依从MC3体内实验剂量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