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目的:在中国老龄化进程逐步加快的社会背景下,十八大以来,我国继续推进”全民健身”的政策,并提出”全民健身”与”全民健康ABT-263配制“深度融合,越来越多的人群开始参与各类健身活动。与此同时,与老年人、伤病人群息息相关的”废用性肌萎缩”的研究显得尤为重要,废用性肌萎缩一种老年高发、运动损伤常常伴随的肌肉萎缩症。我们响应国家健康提倡的同时,更要做好科学健身知识的学习与普及,为此项重大举措提供更为先进的科学知识支撑,加强”全民健身”的医疗保障壁垒。废用性肌萎缩研究领域文献繁冗,近年来在全球范围内科研成果颇丰,但国内外研究都存在着存在一些不足,笔者认为有必要对国内外有关废用性肌萎缩研究文献进行科学总结,对比分析国内外研究差异,为我国今后的研究奠定理论基础,更好地为”健康中国”战略目标的实现而服务。科学知识图谱是以知识域为对象,显示科学知识的发展进程与结构关系的一种图像。它以科学知识为计量研究对象,属于科学计量学的范畴。它的主要功能是可视化地描述人类在PORCN抑制剂一段历史时间内获取的知识资源及载体,绘制、挖掘、分析和显示科学技术知识以及它们之间的相互联系,在组织内创造知识共享的环境以促进科学技术研究的合作和深入。其描述的对象主要包括:从事科学技术活动和作为知识载体的人,显性或编码化的知识,以及过程或方法。本研究利用Web of Science数据库统计年发文量、年累计发文;借助CiteSpace软件进行国家、机构、作者分析,绘制关键词共现、关键词突现、文献共被引图谱、聚类网络并对其进行分析,从多方面探讨废用性肌萎缩相关研究进展及国际发展趋势与前沿热点。研究方法:Web of Science Core Collection(WOSCC)英文核心数据库是进行文献计量学分析常用的权威数据来源,以此可获取世界范围内该领域的研究进展。本次研究以该数据库为数据来源,检索时限从2003年1月1日至2022年8月8日。检索式为:TS=(“Disusemuscular atrophy”OR”Disuse muscle atrophy”OR”Disuse atrophy”OR”Disuse skeletal muscle atrophy”) AND LANGUAGE:(English) ANDDOCUMENT TYPES:(Article,Review)。使用美国Chaomei Chen教授研发的计量学分析软件CiteSpace6.1.R6对检索的文献进行归纳分类。具体如下:将检索文献以”全记录与引用参考文献、纯文本格式”导出并命名为”download_x-x.txt”文件,导入CiteSpace6.1.R6软件。剔除重复文献,将剩余文献进行人工浏览删除无关文献,得到744篇文献,包括研究论文631篇(84.8%)和综述113篇(15.2%),软件参数设置如下:”时间”设置为”2003.1-2022.12″;”年切片”设置为”1″;节点选择阈值为:g-index,k=25;网络剪裁方式为”Pathfinder””Pruning the merged network”和”Pruning the sliced networks”。研究结果:(1)全球关于废用性肌萎缩的研究文献在2003至2022年间呈波动上升的趋势。(2)发文量前五的国家分别是美国、日本、加拿大、英国、中国,其中我国的主要科研机构为西北大学,近年来与西北工业大学合作较为紧密。(3)该领域高产作者为Powers SK、Van Loon L、Wall BT,各作者间偏向独立发文,缺乏合作。(4)通过对关键词分析得出18项聚类,归纳出”致病因素””患病表征””病理机理””干预实验”是该领域研究四大主题。最新的文献共被引聚类有”骨骼肌蛋白””废用性肌萎缩””机械疗法”。(5)关键词突现分析中,”骨骼肌萎缩””咀嚼肌””炎症”作为持续突现到2022年的关键词,有望成为该领域下一阶段的研究焦点。我国今后的科研力量可以较多着眼于此。研究结论:(1)国家发文量方面,美国作为医学发达国家累计发文量排名第一且遥遥领先,另外日本、加拿大与英国也是其主要发文国家,且国家间合作紧密,学术交流氛围浓厚,国际影响力巨大。中国的发文量虽排名第五,但与他国的合作较少,且国际影响力较弱。(2)美国的佛罗里达大学在世界各国机构中处于领先地位,我国的西北大学、中国航天员训练中心和香港理工大学虽也有一定量发文,但是合作较为稀疏。(3)作者Powers SK、Wall BT以高发文量及高被引频次在领域内具有巨大影响力,我国作者有一定发文,但被medicines optimisation引频次远远落后,领域内影响力不足其原因可能与现阶段国内科研论文质量普遍不高有关,我国科研人员未来要注重文章质量而不应仅仅聚焦于文献产出数量,逐渐提高我国学术界诚信度。总之,我国今后需加大合作研究,营造浓厚的学术交流氛围,产出更多高质量文献,增加科研成果的可信度,提升在该领域的国际影响力。(4)近五年研究热点有蛋白质合成代谢抵抗、线粒体功能障碍、氧化应激与废用性肌萎缩中的物种差异,预计也会成为持续性的焦点话题。(5)当代废用性肌萎缩三大研究主题可概括为:废用性肌萎缩的生理病理机制、动物与人类差异性、临床治疗手段。生理病理机制主要围绕蛋白质合成与水解、线粒体功能障碍、氧化应激、基因表达及炎症展开研究;动物与人类差异性方面的研究体现在对于废用性肌萎缩具体差异化表现,包括实验动物如鼠类与人类之间的物种差异,以及不同年龄、性别人类之间的差异;当今临床治疗手段使用较多的是进行抗阻运动,以减少”肌肉废用”这一主要原始致病因素,此外还有神经肌肉电刺激疗法(NMES)、机械疗法如按摩、营养补充干预及抗氧化和抗炎药物疗法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