夹脊电针结合运动跑轮对脊髓损伤大鼠运动功能及SOD、GSH、Glu水平的影响

目的:建立脊髓全横断大鼠模型之后,观察夹脊电针结合运动跑轮对脊髓损伤大鼠运动功能及损伤局部SOD、GSH、Glu水平的影响。探讨夹脊电针结合运动跑轮干预脊髓全横断损伤的作用机制。方法:选用SPF级10周龄的成年雌性SD大鼠72只,将其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夹脊电针组、夹脊电针结合运动跑轮组共4组。适应性喂养1周后开始造模,假手术组仅将棘突和椎板除去显露脊髓,之后分层缝合术区即可,模型组、夹脊电针组、夹脊电针结合运动跑轮组均进行T10脊髓全横断。造模成功后所有组的大鼠均进行常规护理,术后第3天开始对夹脊电针组和夹脊电针结合运动跑轮组进行相应治疗。分别于7d、14d、28d对各组大鼠进行行为学观察(BBB评分评估),ELISA法检IACS-010759抑制剂测受损脊髓局部的SOD、GSH水平,LC-MS/MS法检测受损脊髓局部的Glu水平变化。结果:行为学评估结果:在7d、14d、28d这3个Vacuum-assisted biopsy时间点内,假手术组的BBB评分均为21分;各时间点7d、14d、28d的模型组BBAlisertib IC50B评分均低于假手术组(P<0.05);与模型组相比,相同时间点内夹脊电针组和夹脊电针结合运动跑轮组的BBB评分优于模型组(P<0.05);与夹脊电针组比较发现,相同时间点内夹脊电针结合运动跑轮组的BBB评分要明显高于夹脊电针组(P<0.05);组内比较发现,不同时间点的夹脊电针结合运动跑轮组的BBB评分明显增加(P<0.05)。ELISA法检测受损脊髓局部SOD、GSH水平的结果:假手术组各时间点的SOD、GSH水平无明显变化(P>0.05);与假手术组比较,模型组在相同时间点内SOD、GSH水平明显低于假手术组(P<0.05);与模型组相比,夹脊电针组和夹脊电针结合运动跑轮组在相同时间点内的SOD、GSH水平明显增加(P<0.05);与夹脊电针组相比,夹脊电针结合运动跑轮组在相同时间点内的SOD、GSH水平明显增加(P<0.05);组内比较,7d、14d、28d不同时间点中,夹脊电针结合运动跑轮组的SOD、GSH水平明显增加(P<0.05)。LC-MS/MS法检测受损脊髓局部Glu水平变化的结果:假手术组各时间点的Glu水平无明显变化(P>0.05),与假手术组比较,模型组在相同时间点内Glu水平明显高于假手术组(P<0.05);与模型组相比,夹脊电针组和夹脊电针结合运动跑轮组在相同时间点内的Glu水平明显降低(P<0.05);与夹脊电针组相比,夹脊电针结合运动跑轮组在相同时间点内的Glu水平明显降低(P<0.05);组内比较结果显示,7d、14d、28d不同时间点中,夹脊电针结合运动跑轮组的Glu水平明显降低(P<0.05)。结论:1.夹脊电针、夹脊电针结合运动跑轮均可提高脊髓损伤大鼠的BBB评分,改善其运动功能,且夹脊电针结合运动跑轮的治疗作用优于夹脊电针。2.夹脊电针结合运动跑轮可以明显改善脊髓损伤大鼠的运动功能,其机制可能与提高损伤区域SOD、GSH水平,缓解氧化应激反应;降低损伤区域Glu水平,减轻兴奋性氨基酸毒性有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