纵火、故意伤害等案件现场中微量油脂物证的鉴定对判断案件性质、还原原始现场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对该问题的研究也是法庭科学领域亟待解决的重点和热点问题。本文主要针对微量植物油的识别展开研究,利用气相色谱技术结合化学计量学构建了八种微量植物油的识别模型。首先,建立八种植物油中脂肪酸的测定方法。其次,分析不同环境下八种微量植物油中脂肪酸含量的变化情况。最后,bioactive glass选择其中的五种主要脂肪酸(十六烷酸、十八烷酸、油酸、亚油酸、亚麻酸)作为鉴别指标,结合化学计量学方法构建多种植物油识别模型。研究所选前处理方法和检测方法高效、便捷,识别模型准确,有效解决了植物油中脂肪酸含量发生变化后,植物油种类识别困难的问题,为涉及微量植物油物证鉴定的相关案件提供技术支持和科学指南。主要包括以下研究:(1)利用气相色谱技术建立了脂肪酸的分析方法,并对脂肪酸甲酯化条件中的碱浓度、碱体积和反应时间三个因素进GSI-IX行了优化。结果表明,使用碱浓度0.4mol/L,碱体积10 m L,反应时间30 min条件进行甲酯化,效果最佳。在该条件下,测定的相应脂肪酸在其线性范围内相关系数良好,R2>0.9931,回收率在93.48%~101.01%之间。并将该方法应用于八种植物油中脂肪酸的分析,结果显示八种植物油中脂肪酸分离效果较好,可用于常规植物油中脂肪酸的检测,但不同环境下微量植物油中脂肪酸的分析仍有待进一步研究。(2)基于脂肪酸含量大小确定了四种载体上八种植物油的最佳浸提时长,并具体考察了八种微量植物油在不同环境下分别放置1 d、3 d、7 d、14 d、30 d、45 d、60 d、90 d,其中脂肪酸组成及含量的变化情况。结果表明,利用正己烷浸提四种载体上八种植物油的最佳时长分别为:铁片和塑料片15-20 min、布片和纸片25-30min。不同环境下八种微量植物油中脂肪酸含量变化规律为:饱和脂肪酸含量均呈上升趋势,多不饱和脂肪酸含VE-822纯度量均呈下降趋势。并且温度越高,变化幅度越大,同时,比较油酸、亚油酸和亚麻酸含量下降幅度大小可以发现,不饱和脂肪酸氧化分解速率与不饱和度相关,不饱和度越高,氧化速率越快。(3)基于五种脂肪酸(十六烷酸、十八烷酸、油酸、亚油酸、亚麻酸)结合层次聚类分析方法考察了不同环境下八种微量植物油的聚类效果,从而筛选样本范围,并利用判别分析、人工神经网络和随机森林三类化学计量学方法构建了八种微量植物油的识别模型。结果表明,可以实现对低温(4℃)条件放置90 d内的八种微量植物油、常温(25℃)条件放置60 d内的八种植物油、高温(38℃)条件放置45d内的七种植物油(油茶籽油、菜籽油、玉米油、花生油、芝麻油、大豆油、葵花籽油)以及放置30 d内的亚麻籽油的准确识别。不同识别模型构建的难易程度和识别准确率均有所不同,综合分析之下,随机森林算法具有更大的优势,识别准确率达98.23%,模型参数设置简单,在实现八种微量植物油的较准确识别的同时,还能够评估各个脂肪酸对分类结果的重要性。而费歇尔判别模型、反向传播神经网络、长短时间记忆神经网络和卷积神经网络模型的整体识别准确率虽然不及随机森林,但对特定植物油的识别准确率却和随机森林接近甚至高于随机森林模型,因此在公安实战中,可以将提取到的未知植物油样本检测数据同时代入文中的多个模型,根据多个模型的识别结果,综合判定植物油的类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