寄生虫通过多种复杂的机制来调节宿主免疫反应,确保其成功寄生并在宿主体内长期生存,其强大的免疫调节作用已使寄生虫感染治疗自身免疫性疾病成为可能。旋毛虫与其他寄生线虫的不同之处在于其不同发育时期(肠道期、移行期、肌肉期)均可在同一宿主体内寄生,且各发育时期在宿主体内存留时间有重叠。将旋毛虫感染性幼虫雌雄分离分别感染宿主,则无法交配产生新生幼虫,亦无法移行至肌肉形成包囊建立完整的生活史,此方法可使旋毛虫只保留肠道期感染阶段,在肠道内停留两周左右后可自行排出,避免对宿主造成实质性损伤和感染。同时,为了比较旋毛虫单一性别感染和混合性别感染的免疫调节效果,我们又采用了新生幼虫尾静脉注射的方法来排除新生幼虫对宿主造成的免疫调节作用。因此,本课题通过旋毛虫雌雄分离灌胃的方法和新生幼虫尾静脉注射的方法感染小鼠,研究旋毛虫不同发育时期及不同性别对宿主的免疫调节作用,为旋毛虫治疗自身免疫性疾病提供新思路。首先,我们通过盐磁力搅拌消化法和自然沉降法分离获得不同发育时期的旋毛虫,并通过灌胃和尾静脉注射的方法感染小鼠。单一性别感染模型以旋毛虫肌幼虫雌雄分离分别感染小鼠(100条/只),同时以空白(未感染组)和混合性别感染(自然感染,100条/只)为对照;新生幼虫感染模型以3000https://www.selleck.cn/products/ly2157299.html0/只新生幼虫尾静脉注射感染小鼠,并以空白(未感染组)和混合性别感染(自然感染,1LEE011分子量00条/只)为对照。结果显示,各不同发育时期旋毛虫均活力良好,雌虫、雄虫感染组小鼠在感染的35 d处死,膈肌压片镜检无肌幼虫包囊;新生幼虫尾静脉注射感染组在感染的28 d处死,收集的肌幼虫数量与自然感染无显著差异,结果表明:已成功获得可用于实验的不同发育时期及不同性别的虫体;且感染的小鼠均造模成功,可以用于后续研究。其次,通过Luminex技术和ELISA对造模小鼠血清细胞因子的表达水平进行检测。结果发现:雌虫感染组与雄虫感染组各细胞因子水平均无显著差异(其后统称为单一性别感染组);在肠道期早期,与空白对照比,混合性别感染组小鼠的Th1(IL-1β、IL-8、IL-12、TNF-α、IFN-γ)、Thbiofuel cell2和Treg(IL-5、IL-10、TGF-β)血清含量显著升高,并且TGF-β血清含量升高最早。IL-2血清含量明显降低;与混合性别组相比,单一性别感染组小鼠在Th1(IL-1β、IL-8、IL-12、TNF-α、IFN-γ)等细胞因子相对较低。总体上看,两组(混合性别感染组和单一性别感染组)免疫抑制型细胞因子处于持续升高,Th1型细胞因子先升高后降低(除IL-2),这说明无论肠道中只有成虫还是成虫和新生幼虫同时存在时,肠道期早期(感染前11 d)处于免疫抑制状态,混合性别感染组的免疫抑制更显著。肠道期后期(感染11~17 d),混合性别感染组小鼠10种细胞因子均升高,但在单一性别感染组没有观察到相同情况。在新生幼虫感染组中10种细胞因子含量均增加,且在模拟的对应时间点上(尾静脉注射感染后的1 d相当于混合性别感染后的5 d)与混合性别感染组相比,其变化情况基本一致。结果表明单一性别感染组与混合性别感染组细胞因子表达的差异是由于新生幼虫的存在导致的;单一性别虫体有较好的免疫调节作用。最后我们用旋毛虫雄虫感染炎症性肠病小鼠,发现旋毛虫雄虫感染不仅可以降低炎症性肠病小鼠的INF-γ表达水平和升高IL-4、IL-10、TGF-β的表达水平,还可以改善炎症性肠病小鼠结肠的免疫病理,这归因于旋毛虫感染上调了炎症性肠病小鼠的Th2(IL-4)和Treg(IL-10、TGF-β)细胞因子,一定程度上恢复了肠道稳态。总结:新生幼虫在移行期和入侵肌肉是会引起宿主较高的炎症反应。旋毛虫成虫(单一性别)对宿主的免疫调节能力较强,在一定程度上可以缓解炎症性肠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