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雨水生物滤池作为典型的城市雨洪管理措施被广泛应用于解决城市径流污染,植物作CX-5461小鼠为生物滤池BLZ945抑制剂不可或缺的元素,其作用至关重要。本研究使用雨水和污水交替进水的模式,对比不同植物对滤池环境因子及氮磷污染物去除的影响,并分析植物对滤池土壤各Medical nurse practitioners氮形态含量时空分布的影响;此外,研究植物导致的滤池土壤酶活性变化以及微生物群落差异;最后分析了种植不同植物的滤池微生物优势菌群与环境因子、污染物去除效率、氮赋存形态等相关性,主要结论如下:(1)植物对滤池pH、含水率、电导率(EC)影响较大,滤池整体pH呈弱酸性,长期运行会使pH下降,黄菖蒲滤池pH最低,无植物滤池pH在6.5以上。不同滤池底层含水率都大于表层含水率,夏秋季变化更接近,美人蕉滤池差值最大,黄菖蒲滤池最接近。相反地,除无植物滤池外所有滤池表层EC都明显大于底层EC,夏秋季变化稳定,美人蕉滤池表底层EC均值差值最大,鸢尾滤池最小。(2)对比不同植物对滤池脱氮除磷性能的季节性影响可以发现夏秋季更有利于种植植物的生物滤池脱氮除磷。植物有效提高了滤池的脱氮除磷效率,美人蕉滤池TN、NH_4~+-N和NO_3~–N的平均去除效率最高,分别达到70.80%、79.49%和82.75%,无植物滤池效率最低且最不稳定。植物主要参与滤池氮循环,对于磷污染去除的促进效果不明显。种植不同植物的生物滤池土壤各形态氮含量中下层偏高,并随滤池运行时间的增加而逐渐升高。无植物滤池的绝对优势形态是碳酸盐结合态氮(CN),且各氮形态占比受季节影响最小。在夏秋季,CN成为其余四种植物滤池的优势形态,而离子交换态氮(IEN),铁锰氧化态(IMON)只会在春冬季成为优势形态,残留态氮(RN)是鸢尾和黄菖蒲滤池增量最大的氮形态。(3)随着时间的增加,不同植物滤池的酶活性先升高后下降,夏秋季活性明显高于春冬季,且滤池中下层活性普遍高于表层。相比较,鸢尾滤池总酸度和蔗糖酶活性最高,可以达到10.69 cmol/kg和59.43 mg/g·24 h,美人蕉滤池拥有最高的脲酶活性和硝酸还原酶活性,可以达到0.8541 mg/g·24 h和0.5377 mg/g·24h,无植物滤池酶活性是五种滤池中最低的。对于不同植物的生物滤池而言,长期运行都会增加土壤微生物群落丰度和多样性,美人蕉滤池有着最高的微生物丰度,ACE达到2043。在门水平上,变形菌门(Proteobateria)是五种生物滤池的绝对优势菌群,黄菖蒲仅约41%,其余滤池都高于50%。此外,微生物优势菌群与环境因子的相关性差异明显,优势菌群对滤池脱氮除磷效率和土壤氮形态的转化也有不同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