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目的:随着人口老龄化情况出现,与高龄相关的精神疾病应日益引起重视,老年人口文化水平整体不高、疾病防控意识淡薄,极易受到精神疾病的困扰,有研究表明到2020年全世界范围内老年人群第二大致残危险会是抑郁症状,通过整理文献可以看出心理、生物、社会、生活质量和生活方式对老年抑郁症状有影响。抑郁症又称作抑郁障碍,常见情绪消极,表现为闷闷不乐到悲伤厌世,甚至自杀,部分人群会Medical genomics有焦虑,妄想等症状,可能会对自身、家庭及社会带来不良影响,抑郁症治疗的传统方法有积极效果,但是局限性较高,老年人也不愿坚持药物治疗,更倾向于替代疗法。美国Grossman从压力角度发现,瑜伽可以改善精神障碍患者焦虑情绪与心理压力问题,其余研究也均证实瑜伽对抑郁症人群有积极作用,瑜伽对抑郁症的干预作用机制是神经系统及其功能、内分泌系统调整、压力改善等多方面共同作用的多系统效应。但中国对于瑜伽干预老年人的研究较少,还应进一步进行深入研究。在全民健身背景下,越来越多的人开始接触瑜伽运动,瑜伽起源于印度,人们可以通过体式练习,呼吸调控和冥想等方式来调节人们心情并且保持良好的体魄。本研究希望以健康老龄化为目标,提出瑜伽干预老年抑郁症的研究构想与展望。研究方法:运用文献资料法和逻辑分析法,利用中国知网、维普等文献平台,搜索关键词”瑜伽”、”运动干预”、”老年人”、”抑郁症”,对文献进行整理、归纳,为本研究奠定理论基础。通过整理运动干预抑郁症的文献,可以得出多数干预研究集中于中低强度,每周3-5次的运动,根据老年人群的身体机能等情况,本文意图选取低强度,3天/周,5天/周的瑜伽干预,以期为抑郁症的治疗提供思路,从瑜伽运动干预角度出发,提出研究的展望与构想。研究结果:(1)选取优秀的社会体育指导员进行指导,充分调动老年人锻炼的积极性和参与性,同时可以为高校学生提供新的实习或就业途径思路,提高我国社会体育指导员的人群数量。瑜伽对于场地器材要求较小,可实施性强,有利于全民健身计划的推进。(2)按照世界卫生组织的划分,选取65岁以上的抑郁老年人群,无心血管疾病、遗传病、高血压和重大疾病史,排除不适合参与实验的老年人,受试者应严格把控。利用专家访谈法和成熟量表,构建适用于老年人抑郁症测试的量表,并对每个人的信息进行整理,包括年龄、性别、学历、平常运动等,选取35人左右,在实验前明确告知相关注意事项,并尽量减少无关变量的影响。(3)将参与实验的老年人随机分为3组,对照组先不进行干预,实验结束后额外进行瑜伽练习,实验组进行干预,进行8周干预,实验1组3天/周,实验2组5天/周,60min/天,以低强度瑜伽练习为主,包括冥想,休息术,前屈,后展,扭转,平衡,拉伸等,每次课注重安全。(4)实验结束后研究老年抑郁症的变化情况填写量表,并在2周后进行回访,了解结束练习后的抑郁情况并填写相关量表,探索经过练习后是否还会对老年人产生影响,并进行数据整理,整理时区分出实验1、2组抑郁症人群,最后收集得出来的数据利用SPSS等软件进行分析,通过比较了解瑜伽干预后老年人抑郁症相关变化以及是否会对之后产生效果,同时探索不同运动频率下的变化程度。研MCC950半抑制浓度究结论:(1)通过练习瑜伽,老年人能够更关注于自身,减少一些不必要的想法;有控制的瑜伽呼吸会影响自主神经功能,从而影响认知和情绪,改善心理障碍;瑜伽可能影响大脑区域各部位之间的关系,从而影响抑郁情况。(2)通过干预,对比对照组与实验1组,实验2组的区别,练习前后自身对比可能会得出瑜伽干预对老年抑郁症有积极影响;不同练习频率对老年人抑郁症的影响效果也不同;结束练习后对抑郁症可能还有持续影响。(3)未来研究应该集中在双盲试验,减selleck Torin 1少对实验的干预;还应通过实验研究不同瑜伽方式对抑郁的影响,以及瑜伽对不同年龄段,不同性别,不同抑郁程度人群的影响;构建适合不同人群抑郁症个性化的瑜伽运动处方库,使训练效果更佳,更利于推广;利用SPSS,AMOS软件构建结构模型,进行信度、效度检验,探索多种角度下瑜伽干预老年抑郁症的作用机制,采取多种实验,探索更利于检测和评估抑郁症的手段,以便找到更适合的瑜伽干预抑郁症的方法。建议针对不同程度的抑郁症人群,尽早实施瑜伽干预,为健康老龄化做出应有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