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语言水平孤独症儿童要求技能的特征及干预研究

要求通常是儿童获得的第一种语言行为,作为早期语言干预的起点,对孤独症儿童至关重要。孤独症儿童经常难以用恰当的方式来发起要求,容易产生一系列问题行为。目前,国内外与不同语言水平孤独症儿童要求技能特征相关的研究较少。研究者仍在探索适合孤独症儿童要求技能的评估工具。研究者在实践中发现改变玩具的玩法以及使用积极LY294002的语气语调有助于提升孤独症儿童的要求技能。因此,本研究在现有研究基础上重新编制一套要求技能的评估工具,使用该评估工具在有/无启动情境下评估,以了解无意义语言组和有意义语言组孤独症儿童发起和回应要求技能的特征。在特征研究的基础上,研究者通过阶梯式要求技能干预策略对5名不同语言水平的孤独症儿童进行10次个别化干预,每次干预30分钟。研究结果主要有以下几点:本研究综合考虑孤独症儿童的身心发展特征,编制出一套适用于学龄前不同语言水平孤独症儿童的评估工具。该工具包括评估材料包及要求行为(眼神/手势等)的编码及计分规则,能对孤独症儿童在有启动(改变玩具的一般玩法及使用积极的语气语调)和无启动(仅展示玩具的一般玩法)情境下的要求物品技能进行评估。本研究在有/无启动情境下对发起要求技能进行评估发现:有启动情境有助于提高两组孤独症儿童发起要求技能的得分,促进发起要求行为的发展。两组孤独症儿童,(1)在发起要求技能Nirmatrelvir的得分上,有启动情境显著高于无启动情境(P=0.000<0.01;P=0.011<0.05);(2)在发起要求行为类型及频数上,有启动情境下单行为(如:手势)的频数减少,双行为(如:眼神+手势)及三行为(如:眼神+手势+发声)的频数显著增加;发起要求行为中的眼神、手势及发声的频数都明显增加。本研究对比同一情境下两组孤独症儿童发起要求技能进行评估时发现:有意义语言组与无意义语言组孤独症儿童对比,前者发起要求技能及行为显著优于后者,(1)发起要求技能得分显著高于后者(P=0.001<0.01;P=0.015<0.05);(2)在发起要求行为类型及占比上,前者比后者使用更多的双行为及三行为,意义音节及简单句的占比显著高于后者。前者的发起要求技能虽然优于后者,但是有意义语言组孤独症儿童的发起要求技能与其语言能力存在不匹配现象。他们在使用语言发起要求时,易将主语或宾语遗漏。他们的语法及语用能力有待进一步提高。本研究对比两组孤独症儿童在有启动情境下回应要求技能发现:有意义语言组与无意义语言组孤独症儿童对比,前者回应要求技能显著优于后者,(1)回应要求技能得分显著高于后者(P=0.009<0.Targeted oncology01);(2)前者正确回应占比远高于后者,视觉提示及无反应占比均低于后者。干预的研究结果表明,阶梯式要求技能干预策略显著提高孤独症儿童要求技能,干预后,5名孤独症儿童发起要求技能得分及发起要求行为的类型及频数显著增加,回应要求的正确率显著提高。该策略包括体验、回应、发起、运用四个环节,以最近发展区及鹰架式教学为理论依据,综合考虑了不同情境对要求技能的影响。以上结论验证了干预策略的有效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