腰椎椎管狭窄症与椎旁肌退变相关性研究

目的:探究腰椎椎管狭窄症(Lumbar spinal stenosis,LSS)对腰椎椎旁肌(多裂肌、竖脊肌、腰大肌)萎缩、脂肪浸润的影响,并验证狭窄节段数目对腰椎椎旁肌脂肪浸润及肌肉面积比值是否具有相关性。方法:回顾性选择2020年1月——2022年10月间就诊于江苏省苏北人民医院骨科的LSS患者共208例定义为狭窄组,选择就诊于江苏省苏北人民医院体检科的无腰椎疾病患者60例定义为非狭窄组。狭窄组患者根据不同狭窄节段分为L3-4、L3-S1、L4-5、L4-S1、L5-S1五组。分别收集两组患者年龄、性别、身体质量指数(Body mass index,BMI)、病程以及两组患者入院时的腰椎核磁共振(Magnetic resonance PLX3397半抑制浓度imaging,MRI)数据。肌肉面积测量使用Image J软件,L3、L4、L5节段下终板扫描图像确定为L3、L4、L5节段肌肉图像,收集L3、L4、L5节段多裂肌、竖脊肌以及腰大肌的MRI图像,首先根据筋膜勾勒出L3、L4、L5节段的多裂肌、竖脊肌以及腰大肌轮廓。再通过软件操作测量上述三者肌肉横截面积(Cross-sectional area,CSA)(mm~2),椎体横截面积(Vertebral cross-sectional area,VCSA)与脂肪浸润面积(Fatty infiltration area,FIA)。计算得出净横截面积(Fat-free cross-sectional area,FCSA)、脂肪浸润程度(Percent of fat infraction,FI%)以及椎旁肌CSA比值(%)。使用SPSS 25.0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分析,所有资料数据以均数±标准差((?)±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不同狭窄节段数目与FI和椎旁肌CSA比值(%)的相关性采用单因Molecular Biology Services素方差分析(One-way analysis of variance,ANOVA),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果:1、此项研究共纳入狭窄组患者208例,非狭窄组患者60例。狭窄组患者平均年龄50.67±5.60岁,101例男性和107例女性,平均BMI为24.97±2.14kg/m~2,平均病程为11.54±6.09个月;非狭窄组平均年龄为49.42±7.42岁,33例男性和27例女性,平均BMI为24.75±2.10 kg/m~2。两组患者年龄,性别,BMI,狭窄组五个不同狭窄节段病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狭窄节段多裂肌、竖脊肌FCSA小于非狭窄组,狭窄节段多裂肌、竖脊肌FI大于非狭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腰大肌FCSA、FI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3.狭窄组208例样本中一个节段狭窄139例(66.82%),两个节段狭窄35例(16selleckchem RP56976.82%),三个节段狭窄34例(16.34%)。单因素方差分析结果表明L3、L4节段多裂肌、竖脊肌FI与狭窄节段数目有关(p<0.05),L3、L5节段椎旁肌CSA比值与狭窄节段数目有关(p<0.05)。结论:狭窄组狭窄节段多裂肌、竖脊肌FCSA及FI与非狭窄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但腰大肌FCSA及FI与非狭窄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L3、L4节段多裂肌、竖脊肌FI与狭窄数目具有相关性,而腰大肌FI则与狭窄数目无关。椎旁肌CSA比值在L3与L5节段上与狭窄数目具有相关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