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的:术前超声测量颈总动脉血流时间,计算颈总动脉校正血流时间(Corrected flow time,FTc)判断拟行剖宫产术产妇的容量反应性,采取个性化的预防措施,预防性胶体负荷或预防性输注去甲肾上腺素(Noradrenaline,NE),探讨预防剖宫产产妇腰麻后低血压发生的最适预防措施;同时,观察两种预防措施对新生儿结局和母体结局的影响,进一步提高母婴围术期的安全性。方法:产妇进入手术室后,进行常规心电监测,运用超声测量颈总动脉血流时间(Flow time,FT),心率(Heart rate,HR),计算FTc判断容量反应性。根据是否具有容量反应性,分为有容量反应性组(R组):FTc<326.9ms,121例;无容量反应性组(NR组):FTc≥326.9ms,124例。每组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两组进行预处理,共四组即有容量反应补液组(RH组,62例)、有容量反应性去甲肾上腺素组(RN组,59例)、无容量反应补液组(NRH组,64例)、无容量反应去甲肾上腺素组(NRN组,60例)。补液组(RH组和NRH组)处理:术前30min内静滴羟乙基淀粉130/0.4氯化钠注射液8ml/kg。去甲肾上腺素组(RN组和NRN组)处理:术前20min负荷量静推去甲肾上腺素4μg+0.05μg/kg/min持续泵注至胎儿取出后,逐渐减量至ICI 46474作用停止。记录四组产妇预处理前(T0)和预处理后(T1)、腰麻后1min(T2)、腰麻后3min(T3)、腰麻后5min(T4)、手术切皮时(T5),胎儿取出时(T6)不同时刻的收缩压(SBP),舒张压(DBP),心率(HR),脉搏氧饱和度(SpO2);记录术中产妇出现低血压、反应性高血压、心动过缓、心动过速、胸闷、恶心、呕吐等不良事件发生;记录新生儿1min、5min Apgar评分,脐带血血气分析指标;记录产妇术后通气时间和下床时间、恶心呕吐和头晕头痛不良事件的发生例数。结果:纳入腰麻下行剖宫产术的245例产妇入组,单胎妊娠,年龄18-48岁,身体质量指数(Body Mass Index,BMI)20-40kg/m2,ASA 分级 Ⅰ-Ⅱ 级,孕≥37 周。1、低血压发生率RH组低血压发生率为17.74%,NRH组低血压发生率为35.94%,RN组低血压发生率为16.95%,NRN组低血压发生率为15%。在R组中,RH组和RN组腰麻后低血压的发生率之间无统计学差异(P>0.05)。在NR组中,NRN组相较于NRH组腰麻后低血压的发生率显著降低(P<0.05)。2、MAP和HR比较在R组,RH组和RN组的MAP在各时间点的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NR组,NRN组的MAP在T2,T3,T4各时间点显著高于NRH组IACS-010759小鼠(P<0.05)。在四组产妇MAP变化幅度的比较中,NRN组相较于其余三组,MAP变化幅度最小,波动较为平稳(P<0.05)。四组产妇的HR在各时间点的组间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在四组产妇HR变化幅度的比较中,去甲肾上腺素组相较于补液组,HR变化幅度较小,波动更为平稳(P<0.05)。3、产妇术中不良事件的发生四组产妇术中不良事件如反应性高血压、心动过缓、心动过速、胸闷的发生未见统计学差异(P>0.05)。NRH组产妇术中恶心、呕吐的发生较其余三组明显增高(P<0.05)。4、新生儿结局和母体结局四组新生儿脐带血血气分析指标PH、lac、BE、HCO3-、GLU、Apgar 1 min、Apgar 5 min之间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四组产妇术后随访,通气时间、下床时间、术后恶心、术后呕吐、术后头晕、术后头痛发生率未见明显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对于有容量反应性的剖宫产产妇,术前预防性胶体扩容可以有效地预防腰麻后低血压的发生。无论有无容量反应性,术前预防性输注去甲肾上腺素的剖宫产产妇均能有效的预防腰麻后低血压的发生。术duration of immunization前预防性胶体扩容或预防性输注去甲肾上腺素防治腰麻后低血压的发生,对母体结局和新生儿结局未发现明显不利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