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的:在携带KRAS突变的非小细胞肺癌(NSCLC)患者中,不同KRAS突变状态的患者的生存差异尚不明确。有研究表明KRAS G12C突变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的生存似乎比KRAS非G12C患者更好;也有研究发现KRAS G12C和KRAS非G12C突变肿瘤患者之间或G12C、G12V、G12D和G12A突变肿瘤患者之间的PFS或OS没有显著差异。本研究回顾性分析了非小细胞肺癌患者KRAS G12C突变与KRAS非G12C突变以及单纯KRAS G12C突变和G12C共突变之间的疗效、生存及预后情况。方法:本研究回顾性分析了2019年12月至2022年12月在南昌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治疗的有KRAS突变的NSCLC患者。这些患者均为晚期及不可切除的局部晚期,一线治疗分别接受了化疗联合免疫治疗联合抗血管生成治疗、化疗Axl抑制剂联合免疫治疗、化疗联合抗血管生成治疗,参考世界卫生组织实体瘤疗效评价标准(RECIST)评价实体瘤客观缓解率(ORR)、疾病控制率(DCR)、无进展生存期(PFS)和总生存期(OS)。KRAS突变状态、临床特征与治疗疗效的关系采用Fisher’s精确检验或卡方检验进行统计分析。采用Kaplan-Meier方法分析PFS及OS,并制定其生存曲线,采用log-rank检验比较KRAS G12C突变组和KRAS非G12C突变组以及单纯KRAS G12C突变组和G12Cfunctional medicine共突变组患者的PFS和OS。采用Cox比例风险模型剔除混杂因素,分析预后价值。结果用风险比(HR)、95%置信区间和p值表示。p值<0.05(双尾)定义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KRAS G12C组ORR为56.1%高于KRAS非G12C组的50.9%,KRAS G12C组DCR为89.5%低于KRAS非G12C组的97.4%,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KRAS G12C组和KRAS非G12C组的中位PFS:8.3个月vs7.8个月(p=0.483);KRAS G12C组和KRAS非G12C组的中位OS:20.6个月vs15.4个月(p=0.176)。ECOG评分2分的病人相对1分的病人、IV期病人相对III期病人对KRAS突变患者的PFS的影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IV期病人相对III期病人,对OS的影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单纯G12C突变组ORR为66.7%高于G12C共突变组的50.0%,单纯G12C突变组DCR为89.5%低于G12C共突变组的91.7%,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单纯G12C突变组和G12C共突变组的中位PFS:9.0个月vs8.1个月(p=0.025)。单纯G12C突变组和G12C共突变组的中位OS:21.3个月vs20.3个月(p=0.666)。IV期病人相比III期病人,对KRAS G12C突变患者的PFS的影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KRAS G12C组与KRAS非G12C组的ORR、DCR、PFS、OS无显著差;单纯G12C突变组和G12C共突变组的ORR、DCR、OS无显著差异,但单纯G12C突变组具有更长的PFS,单纯G12C突变可能是KDibutyryl-cAMP溶解度RAS突变的晚期NSCLC患者一线治疗获益更好的预测指标。